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单选题:1-15题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
1.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试验”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
B.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试验的铂丝(镍丝或铁丝) C.焰色试验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利用焰色试验可区分NaCl与Na2CO3固体
2.将钠和碳分别置于如图所示的两个盛满足量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完毕后,同时打开装置中的两个止水夹,这时观察到( )
A.水进入左瓶 B.水进入右瓶 C.水同时进入两瓶
D.水不进入任何一瓶
3.对于反应:2Na2O2+2H2O===4NaOH+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Na2O2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B.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为4e- D.氧气是还原产物
4.过氧化钠与足量的NaHCO3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排除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是( ) A.Na2CO3和Na2O2 B.只有Na2CO3 C.Na2CO3和NaOH
D.Na2O和NaHCO3
5.下列各组物质互相作用时,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量变化而变化的是( ) A.Na2CO3和HCl B.NaOH和CO2 C.Na和O2 D.NaHCO3和NaOH
6.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是利用强氧化性来漂白的是( )
①活性炭 ②过氧化钠 ③氯水 ④漂白粉 ⑤臭氧 A.①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7.饱和氯水久置后,溶液中的各种粒子:①Cl2 ②H2O ③Cl- ④HClO ⑤ H+ 减少的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④
8.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氯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其中二氧化锰是氧化剂 B.每生成1个氯气,就要转移2个电子
C.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MnO2+4H+
+4Cl-
=====△
MnCl2+2H2O+Cl2↑ D.该方法是瑞典化学家舍勒最先发现的 9.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入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B.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42-
C.向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 D.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生成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CO32-
10..准确理解概念内涵才能准确把握概念本质。下列有关1 mol 的含义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B. 16 g O2约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C. 4 mol水中含有8 mol H和4 mol O D. 1 mol Ne中含有6.02×1024个电子
11.20g物质A和14g物质B完全反应,生成8.8g物质C、3.6 物质D和0.2mol物质E。则E的摩尔质量为(A.100g·mol-1 B.108g·mol-1 C.111g·mol-1
D.123g·mol-1
12.下列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就是气体摩尔体积 B.气体摩尔体积一定是22.4 L·mol-
1
C.1 mol气体体积为22.4 L,则一定是标准状况 D.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也相同
13.有一份气体样品的质量是14.2 g,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
) A.28.4 g B.28.4 g·mol-
1 C.71 g·mol-
1
D.14.2 g·mol-
1
14.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 ) ①过滤 ②蒸发 ③溶解 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④
15.关于容量瓶的四种叙述:①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②不宜贮存溶液;③不能用来加热;④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这些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二、不定项选择(16-20每小题4分,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的得0分共计20分)
16..在新制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A. 新制氯水使红玫瑰变为白玫瑰,说明有Cl2
B. 加入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说明该溶液一定不含HClO C. 将KHCO3固体加入新制的氯水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有HClO D. 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一定是O2
17.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SO2和O3气体,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质量比4∶3 B.电子数比1∶1 C.密度比4∶3
D.氧原子数比2∶3
18.用NaOH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 称量时,将固体NaOH放在纸片上,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 B. 将称量好的固体NaOH放入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
C. 将烧杯中溶解固体NaOH所得溶液,冷却到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中 D. 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部分 19.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B. 在常温常压下,1 mol O2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C. 在常温常压下,11.2 L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相同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把98 g硫酸溶于1 L水中,则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B. 1 mol·L-1的NaCl溶液是指此溶液中含有1 mol NaCl C. 1 mol·L-1的C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
D. 从100 mL的1 mol/L的硫酸溶液中取出10 mL,则这10 mL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 mol/L
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
三、非选择题(50分)
21.有4种钠的化合物W、X、Y、Z,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①W
X+H2O+CO2↑ ②Z+CO2―→X+O2
③Z+H2O―→Y+O2↑ ④X+Ca(OH)2―→Y+CaCO3↓ 试回答下列问题:
(1)W、X、Y、Z的化学式分别是W__________、X__________、Y__________、Z__________。
(2)以上4个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填反应序号),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还原剂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若反应④在溶液中进行,写出其离子方程式以及能用该离子方程式表示的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2.氯水中含有多种成分,因而具有多重性质。根据氯水分别与如图四种物质发生的反应填空(a、b、c、d重合部分代表物质间反应,且氯水足量)。
(1)能证明氯水具有漂白性的是________(填“a”“b”“c”或“d”)。
(2)c过程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并利用产物进行后续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反应中,HCl充当的是____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3)洗气瓶B中盛有饱和食盐水,洗气瓶C中盛有品红溶液,在洗气瓶D中放有石灰乳,则C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D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实验室配制500 mL 0.5 mol·L
-1
的氯化钠溶液,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把称量的氯化钠晶体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500 mL容量瓶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 ⑤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图所示,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没有进行操作步骤④________;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__________。
(5)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液体洒到容量瓶外面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6)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应如何处理?
①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________;
②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操作步骤②)溶液流到容量瓶外面______。
25.(1)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39.2 L,质量为61 g,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_______ mol,其中CO2为________ mol,CO占总体积的________,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2)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甲烷(CH4)和二氧化碳中,所含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质量之比为________,密度之比为________。
(3)在标准状况下,4 g H2、11.2 L O2、1 mol H2O中,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原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_。
(4)某Al2(SO4)3溶液VmL中含有a克Al3+,取出V3mL溶液稀释成3VmL后,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
高一化学第二章(基础卷答案)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二、单选题:1-15题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答案】B
【解析】 焰色试验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A错误;盐酸可以溶解杂质,且易挥发,不会残留痕迹,B正确;K的焰色试验需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避免钠的焰色对钾的焰色的干扰,其他元素不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C错误;焰色试验是金属元素的性质,NaCl与Na2CO3固体的焰色都为黄色,无法利用焰色试验来区分,D错误。 2.【答案】: A
【解析】: 钠燃烧消耗氧气,左侧压强减小。碳燃烧生成CO2,压强不变。所以水应该进入左瓶,故选A。 3.【答案】B
【解析】 A.反应过程中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2价和0价,所以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A错误;B.根据A选项分析可知,B正确;C.反应过程中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反应生成1个氧气分子,转移2个电子,所以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为2e-,故C错误;D.反应中氧化产物为氧气,还原产物为NaOH,故D错误; 4.【答案】B
【解析】加热时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与过氧化钠反应,当碳酸氢钠过量时,生成二氧化碳、水均过量,则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中不可能存在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二氧化碳反应,则最终产物为碳酸钠,故选:B。 5.【答案】D
【解析】A. Na2CO3和HCl发生反应,若HCl少量,反应生成氯化钠、碳酸氢钠; 若HCl过量,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用量不同,反应产物不同,故A错误;
B.NaOH和少量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和足量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物用量不同,反应产物不同,故B错误;C.Na和O2在常温下反应生成Na2O,Na和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a2O2,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故C错误;D.NaHCO3和NaOH反应的产物是碳酸钠和水,生成物与反应条件及反应物用量无关,D正确;6.【答案】B
【解析】①活性炭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运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①错误;
②过氧化钠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运用了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故②正确;
③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次氯酸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利用其强氧化性,故③正确;
④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是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运用了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故④正确;
⑤臭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运用了臭氧的强氧化性,故⑤正确; 所以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利用强氧化性来漂白的是②③④⑤,故选B。 7.【答案】A
【解析】新制的饱和氯水中存在微粒有:H2O、HClO、Cl2、OH-、H+、ClO-、Cl-;饱和氯水久置后,次氯酸见光受热易分解为盐酸和氧气,因此饱和氯水久置后,次氯酸分解了,最后剩余盐酸,溶液中的粒子减少的有Cl2、HClO、H2O三种微粒,答案选A。 8.【答案】C
【解析】 由MnO△
2+4HCl(浓)=====MnCl2+2H2O+Cl2↑可知,二氧化锰是氧化剂,盐酸部分作还原剂,部分起酸的作用;每生成1个氯气,转移2 个l电子,4 个浓盐酸中有2 个被氧化成氯气;氯化锰是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应写成离子符号。 9.【答案】C
【解析】A.加入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或碳酸银、硫酸银等沉淀,不能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应加入酸化的银进行检验,故A错误;
B.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不能排除Ag+和CO32-的干扰,检验SO42-,应先加入盐酸,如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故B错误;
C.氢氧化铜为蓝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故C正确;
D.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有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所以某溶液加入稀硫酸生成无色气体,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故D错误;
10.【答案】A
【解析】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CO2、O2等,而有的物质不含分子,如金属单质、NaCl等,A错误;16 g O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所含氧原子数约为0.5 mol×6.02×1023mol-1×2=6.02×1023,B正确;由水的组成可知C正确;1个Ne中含10个电子,故1 mol Ne中含6.02×1024个电子,D正确。 11.【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E的质量是20g+14g-8.8g-3.6g=21.6g,E的物质的量是0.2mol,E的摩尔质量为
21.6g=108g·mol-10.2mol,故B正确。
12.【答案】A
【解析】 气体体积受温度、压强的影响,随着条件的不同,气体摩尔体积对应的数值有无数种,不一定是22.4 L·mol-
1,B错误;非标准状况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强也可以使1 mol气体体积达到22.4 L,C错误;气体摩尔体积与物质的量无关,当条件不同时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相同,D错误。 13.【答案】C
【解析】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4.48 L÷22.4 L·mol-
1=0.2 mol,其摩尔质量为14.2 g÷0.2 mol=71 g·mol-
1。 14.【答案】D
【解析】选D。过滤和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和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 15.【答案】
A
【解析】选A。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使用前要先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容量瓶不能加热,不能用容量瓶长期贮存配制好的溶液。
二、不定项选择(16-20每小题4分,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的得0分共计20分)
16.【答案】D
【解析】 (1)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有Cl2、HClO、H2O、H+、Cl-、ClO-和OH-
,含有Cl2,使溶液呈现黄绿色。(2)滴入Na2CO3溶液有气体生成,证明溶液呈酸性,含H+
。(3)氯水能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具有漂白性,
证明氯水中含有HClO。(4)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新制氯水中,溶液呈红色,说明有H+
存在,很快褪色,则是因为HClO起漂白作用。(5)向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氯水中有Cl-。(6)HClO不稳定,见光易分出O2,并生成盐酸,由于HClO为弱酸,而盐酸是强酸,故溶液酸性增强。(7)氯水中的Cl2、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 17.【答案】B
【解析】 1 mol SO2和O3,所含的电子数分别为32NA、24NA,所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SO2和O3气体,所含的电子数之比为:32NA∶24NA=4∶3,故B错误。 18.【答案】C
【解析】选C。NaOH属于易潮解物质,不能在纸片上称量,应在烧杯中称量,A错误;容量瓶属于定容仪器,不能用于溶解,溶解过程需在烧杯中进行,B错误;因NaOH溶于水放出热量,故需要冷却至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中,C正确;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需重新配制,D错误。
19.【答案】BD
【解析】 A项、C项是已知气体在非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能直接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错误;B项,物质的量与状况无关,正确;D项,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知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分子数相同,当气体单质分子中所含原子数不同时,相同体积的上述气体所含原子数就不相同。 20.【答案】CD
【解析】把98 g硫酸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 L,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
1,故A
项错误;溶液体积未知,不能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1 mol·L-
1的NaCl溶液是指1 L溶液中含有 1 mol NaCl,故
B项错误;1 mol·L-1的C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故C项正确;溶液的浓度与所取体积多少无关,所以从100 mL的1 mol/L的硫酸溶液中取出10 mL,则这10 mL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原来相等,故D正确。
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
三、非选择题(50分)
21.【答案】(1)NaHCO3 Na2CO3 NaOH Na2O2 (2)②③ Na2O2 Na2O2 (3)Ca2++CO2−3===CaCO3↓ Ca(OH)2+K2CO3===2KOH+CaCO3↓
【解析】可确定反应①为NaHCO3的分解反应:2NaHCO3
Na2CO3+H2O+CO2↑,代入②③两反应,逆推可
知Z为Na2O2,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以上两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这样,反应④为Na2CO3+Ca(OH)2===CaCO3↓+2NaOH,其离子反应为CO2−3+Ca2+===CaCO3↓。多数可溶性碳酸盐和Ca(OH)2的反应都可用此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2.【答案】:(1)d (2)有白色沉淀生成
(3)2FeCl2+Cl2===2FeCl3 CO23-
+2H+
===CO2↑+H2O
【解析】:(1)氯水中的HClO有强氧化性,可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氯水能使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2)氯水中含有Cl-
,加入AgNO3溶液生成AgCl白色沉淀。
(3)Cl2是新制氯水的主要成分,具有强氧化性,可与FeCl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2+Cl2===2FeCl3;氯水中含有H+
,具有酸性,H+
与CO23-
反应生成CO2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3-
+2H+
===CO2↑
+H2O。 23.【答案】
(1)4HCl(浓)+MnO△
2=====MnCl2+Cl2↑+2H2O (2)还原剂
(3)品红溶液褪色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24.【答案】 (1)①②④③⑤ (2)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偏高 (4)偏低 偏低(5)BC (6)①重新配制 ②重新配制
n
【解析】 (2)为防止仪器的遗漏,可根据步骤进行选取。(3)根据c=,V偏小,c偏高。(5)加蒸馏水超
V过刻度线,V偏大,c偏低,这种情况下配制的溶液浓度不是0.5 mol·L1,需要重新配制。 25.【答案】(1)1.75 0.75 57.1% 34.9 g/mol (2)1∶1 1∶1 5∶3 4∶11 4∶11 (3)H2 H2 H2O H2O
【解析】(1)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1.75 mol。设混合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为x,CO2的物质
-
的量为y,则有x+y=1.75 mol, 28 g·mol-1x+44 g·mol-1y=61 g, 解得x=1 mol,y=0.75 mol。CO的体积分数即为物质的量分数,即
×100%≈57.1%。M(混)==
≈34.9 g/mol。
(2)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CH4、CO2的物质的量相同。 (3)n(H2)=
=2 mol,n(O2)=
ag=0.5 mol,再转化为其他的相关的量进行比较。
1aaa3+
VmL溶液中含有a克Al3+的物质的量为27g/mol=27mol,mLAlmol×=(4)取出的V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为273381amol,由稀释定律可知,稀释前后Al3+的物质的量不变,则3VmL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为81mol,可知硫酸根离
amol3500aa812=500amol/L,mol×3mol/L; 子的物质的量为81,则稀释后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故答案为:2381V81V3V10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