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大罗黄花培育成骨干特色项目的调查与思考
一、黄花是独具特色的优势项目
黄花在巴州区大罗镇种植历史悠久,据《巴中县志》记载,27年,大罗就开始种植黄花。到五十年代,年产黄花3000斤左右。七十年代,由于供销社系统将黄花作为多经项目从技术、资金、农资等方面予以扶持,黄花在大罗得到了较大发展,年产量达到8万斤,珠江电影制片厂曾到大罗拍出新闻纪录片《高举红旗抓住纲,大罗黄花分外香》在全国播放。目前,大罗镇黄花面积已扩大到3XXX亩,年产黄花50余万斤,销售收入XXX万元以上。黄花在大罗镇之所以能够得到稳步的发展,是因为黄花是一个独具特色的优势项目。
(二)品种质量优良。黄花色泽金黄鲜艳,味道香脆可口,条长肉肥,营养极为丰富。据对大罗黄花检测,每100克干花中含蛋白质14.1克,脂肪0.4克,葡萄糖6克,粗纤维6.7克,各种维生素11毫克。由于黄花在生产过程中病虫发生较少,一般不需使用农药,因而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巴州区大罗镇花农在六十多年的黄花种植过程中,通过对原二十多个黄花品种的比较、培育、筛选,确定下当家品种七根须黄花(花内长有雌雄一体的7根花
须),较国内其它地方如甘肃、湖南、省内渠县等地种植的五根须黄花品质明显高出一筹。
(三)经济效益稳定。大罗镇黄花种植村社干部群众普遍反映,黄花是农副产品中少有的投资小、价格稳、效益好的产品。黄花栽植一次十年收获,只需每年冬天割茬垒蔸,而在七月下旬到八月中旬的40天采花期,恰逢相对农闲期。黄花在大罗种植的60多年中,价格一直呈稳定上升的态势,并高出同期单位重量的猪肉价格,近年来每斤黄花收购价格保持在5元左右。1亩黄花到盛产期(栽植后第3年起)平均产量可达300斤,亩收入可达1XXX元,除去肥料、劳力投资,每亩纯收入达800-1XXX元,是种植粮食的3-4倍。
(四)市场潜力巨大。在大罗镇黄花种植历史上,每年黄花收获后的一个月内(即9月底)所有黄花销售一空,从未出现过卖难愁销现象。尽管如此,黄花市场还有着十分广阔的可挖掘空间:一是由于全国黄花产地较少,只有甘肃、四川、湖南等少数地方种植,而销售遍及国内国际大市场,如19年大罗黄花通过重庆外贸就出口到俄罗斯等国家。二是搞好宣传可以扩大消费人群,目前黄花食用主要作为一些宴席汤菜的辅料促进汤鲜味美,日常生活食用人群小,完全可以通过加强对其营养价值、药用保健价值、食用方法的研究和宣传,扩大消费群,从而扩大销量。1997年,顶山农牧有限公司赵麟云到攀钢公司宣传销售黄花,一次就销售7吨,可见潜在的消费市场潜力之巨大。三是可以拉长销售
期扩大销售,干花易保存、保质期长,作为黄花产地,完全应做到一年较长时期内有产品销售,而不是一过九月即出现脱销状况。四是黄花可入药、配茶,可以扩大消费渠道。
(五)增值空间广阔。大罗镇黄花产品销售,目前尚处在卖初级产品阶段。一是产品一律卖大路货,难于体现优质优价,通过分级分装产品增值潜力大。二是无自己的注册商标,产品一般为100斤以上的大包装货,卖至成都、重庆副食批发市场和一些农副产品经销商销售,如大罗黄花销给渠县土产公司,由渠县方分装成小包每斤市场价卖到XXX元,每斤就增值7元。 二、黄花在我市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黄花作为一个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效益较好的特色经济项目,为什么在我市没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即使在大罗镇,发展也是缓慢的。大罗镇黄花种植3XXX亩,仅占总土地面积的XX%,且主要集中在五、六、七、八村(全镇XXX个村),这四个村就占全乡黄花种植总面积的XX%。可见,大罗镇还有相当数量的村社、农户及土地面积没有种植黄花。在大罗所在的顶山片区的一些乡镇,黄花仅仅是零星种植,不成规模,商品量小。在巴州区乃至全市的其它地方,黄花更是种在房前屋后作为自产自用的蔬菜。那么,黄花在我市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认识重视不足。多年来,对在大罗镇种植黄花,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总的来讲是重视、鼓励和支持的,但由于缺乏对黄花生产、市场和效益等深入研究,对生产经营缺乏有效的组织领
导,因此,长期以来黄花被视为大罗一个小区域内的地方产品,没有列入较大范围内的骨干项目去研究、组织生产和扶持。今年以来,巴州区把黄花列[1][2] 关于个体经济漏征漏管情况的调查及对策 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开放,个体经济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在税收征管中,对个体经济的税收征管在力量和措施上还都相对薄弱,漏征漏管或者征管不到位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成为税收管理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一、个体经济漏征漏管情况现状 从主观上说,个体经济存在偷逃故意,经营者明知是一种违法行为,但受到利益的驱使,存在侥幸心理,在没被税务机关检查到并纳入管理前,有意逃避税务机关管理;从客观上说,也存在由于个体工商业户,开停业频繁,企业或者街道门市分布区域广、税务工作人员少、税法宣传滞后等原因,导致管理工作不能及时到位,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虽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但不及时办理税务登记和如实申报纳税,对税务机关的登记管理和申报纳税能躲一天算一天。(二)、厂中厂、店中店及一些挂靠业户形成的漏征漏管现象。由于这些业户在日常经营中很难被发现,税务管理人员容易忽视,而税务机关在定期集中清理整治时,由于时间短也容易让他们蒙混过关。(三)、采取更换经营地点或假报停歇业等手段逃避纳税义务。为了达到偷逃税目的,一些个体业户利用税务机关不同管辖区域及征管力量不足,经常变换经营地点或假报停歇业,利用中午、晚上及节假日时间进行经营活动,与税务人员
打游击,逃避税务机关管理。(四)、利用国、地税机关管征范围不同,逃避纳税义务。如各种建筑公司对外经营部的仓库、各类中介机构或办事处、中转站、宾馆、酒家内小卖部等。(五)、利用税收优惠,搞虚假下岗职工、虚假残疾等手段偷逃国家税收。二、对个体经济产生漏征漏管现象的原因剖析 一是由于长期人们思维定势,造成税务机关个体经济控管重视不够,而个体工商业户也缺乏主动纳税意识。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体经济发展迅猛,再加上人情税和关系税的制约,思想汇报专题出现漏征漏管现象也就难以避免。二是个体税收管理办法滞后,造成税收负担率明显偏低,控管的随意性大,缺乏刚性。目前,对于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征管基本上采取定期定额管理办法,虽然新《征管法》明确规定对不建帐的业户可以采取不同方法核定其营业额,但在实际操作中税收核定工作依据不足,测算方法也不是很严密科学,导致税率虽高,而实际税收负担率明显偏低。三是税务机关登记、管理环节衔接不紧,控管不严。个体工商业户一般都从事投资少、见效快的行业,船小好调头。所以一部分个体私营业户成立的快,注销的也快,且流动性大,这也给我们税务机关管理上带来了诸多不便。《征管法》规定在领取营业执照30日内办理税务登记,但是不少个体工商业户只注重工商营业执照,对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缺乏足够认识;再加上税务工作人员疏虞管理、检查不够,致使纳入税务管理的渠道不畅、效果不佳。?四是相应征管机制不健全。对一些零散和行业税收,如运营车辆营业
税、出租房屋用于居住应纳的税款等,可以委托相关单位代征。但由于现行的征管机制不健全或者不到位,不同程度地造成税款的流失。三、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税法教育机制,特别是要在中小学增加税法教育课程,依法纳税教育要努力从学生做起。(二)、严格执行定期定额管理制度,大力推行建帐管理办法。将个体私营的税收征管引入正轨,减少偷漏税现象发生,建帐是有效途径。(三)、加强以票控税管理。对使用地税的餐饮业、服务业、小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个体工商业户,在严格遵循程序制度的前提下,对的请领、发售、使用、缴销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严防大头小尾票和虚假报税现象的发生,坚决打击混用和假等违反管理规定的问题。(四)、实行公示制度,强化社会监督。利用办税服务厅的办税公开栏、电子触摸查询系统及县电视台“信息栏目”,将个体业户停业情况向社会公示,并在申请停业的个体业户经营门市橱窗显要位置张贴征管业户停业标志,请社会监督。(五)、进一步完善协、护税和综合控税体系。税务机关应与工商、国税、、技术监督、银行等部门建立联合控税机制,特别是国、地税、工商之间应实现信息共享,对税务登记、定额核定、停(歇)业、货物运输、税务违法违章等情况适时进行网络监控。做到监控、查处、清理、建档、管理一体化,让漏征漏管问题无处可藏。(六)、建立健全举报制度,加大严厉打击偷漏度。各
级税务机关要建立起举报中心,完善举报制度。同时在查处举报案件中要依法办事、严厉打击,增强透明度和暴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