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计算题
1.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25克胆矾(CuSO4·5H2O)或蒸发掉55克水均可得到饱和溶液,求该温度时硫酸铜的溶解度。
2. 在化合物X2Y和YZ2中,Y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和50%,则在化合物X2YZ3中,Y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 已知某混合物由Na2S、Na2SO3、Na2SO4三种物质组成。经测定,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m,求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4. 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置一只烧杯,烧杯内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盐酸(盐酸均过量)调节天平至平衡。现向左边烧杯中投入纯锌7.8克,若要使反应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右边的烧杯中应加入多少克碳酸钙固体?
5. 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氮的氧化物是城市污染源之一,其中有一种含氮约为46.7%,它是( )
A. N2O B. NO2 C. NO D. N2O5
6. 将质量分数为P%的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得到质量分数为q%的硫酸,则下列关于P、q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q<p<2q
B. p<2q
C. p=2q
D. p≥2q
7. 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m克,当大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残留固体质量为n克,共用去氢气w克。则被还原得氧化铜的质量为( )
A. 40w克 B. 80n/克 C. 5(m-n)克 D. m克
8. X、Y元素的原子量之比为2:1,由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X、Y元素的质量比为2:3,其中X元素的化合价为+a,则化合物中Y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a/2 B. a/3 C. 3a/2 D. 2a/3
9. 将一些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克14℅的硫酸溶液中微热至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该蓝色溶液中加入铁粉20克,充分反应后过滤仍得到干燥固体物质20克,求(1)原加入的氧化铜粉末的质量是多少?(2)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 某溶液中含有Na+,Mg2+,SO42-三种离子,设Na+个数为n Na+, Mg2+个数为n Mg2+,
SO42-个数为n SO42-,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n Na+ + n Mg2+ = nSO42- B. 2n Na+ = nSO42--n Mg2+
C. n Mg2+ = n Na+ + nSO42- D. nSO42- = 1/2n Na+ + n Mg2+
11. 已知乙醇在O2不足时燃烧得到CO、CO2 和H2O。今有23克乙醇与定量的O2点燃后发生如下反应:XC2H5OH+8O2=YCO2+ZCO+9H2O,反应后生成H2O质量为27克。
求:(1)系数的值;(2)反应生成CO的质量。
12. 氢氧化铜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则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13. 托盘天平左、右两盘的烧杯中各盛有100g9.8%的稀硫酸,天平平衡。在左盘烧杯里放入5.6gFe片,右盘里放入一定量的其他物质,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则右盘放入的物质可能是 ( )
A. 5.4gCuO粉末 B. 5.6gCu片 C. 5.6gMg条 D. 5.6gZn片
14. 一定质量的氧化镁刚好与10倍质量的稀硫酸反应,则该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15. 某5.6g不纯的铁片(含有下列一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放出0.21g氢气,则铁片中含有的金属杂质可能是( )
A. Zn B. Ag C. Al D. Cu
16. 有80克稀溶液,取其中一半,跟100克的氢氧化钾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取
另一半稀跟50克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将溶液蒸发掉56克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求氢氧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7. 将质量分数为P%的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得到质量分数为q%的硫酸,则下列关于P、q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q<p<2q
B. p<2q
C. p=2q
D. p≥2q
18. 以知X和Y两种物质混合后能发生反应,设X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x,Y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y,当X和Y 按质量比Ax:Ay反应后,溶液的pH〉7,如果X和Y按质量比为2Ax :Ay,则反应后的pH=7,X、Y应是下列物质中的( )
A. NaCl和Ba(OH)2 B. HCl和Ba(OH)2
C. HCl和NaOH D. NaOH和H2SO4
19. 向一定质量的用氢氧化钡与氢氧化钠固体配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纯碱溶液,经充分反应后,将生成的沉淀过滤、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与配制混合液的固体总质量相等,则配制的混合溶液所用的氢氧化钡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试题答案】
1.
解析:设想将原来的不饱和硫酸铜溶液分解成两部分(化复杂为简单):一部分是饱和溶液,另一部分是55克水,而在这55克水中若溶解25克胆矾(内含16克CuSO4和9克H2O),则也恰好成为该温度时的硫酸铜饱和溶液。
1625g25925g55g25s100gS=25g
2. 25%
3. 1-39/23m
4.
解析:
Zn ~ H2
65 2
7.8g 0.24g
左边烧杯实际增重为7.8克-0.24克=7.56克。
CaCO3 ~ CO2 质量差
100 44 56
(13.5g) 7.56g
5. 估算:A的含氮量为28/44,很明显>56%(把分母看作50则它的值是56%);B的含氮量为14/46,略大于28%,不会是46.7%;D的含氮量为28/108,也很明显<28%,那么答案就是C了(14/30这个值接近50%)
6. A
分析:形式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小,所以q
1/2p,∴q
7. C
提示:氧元素质量守恒,参加反应得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即为生成水中氧元素质量,也就是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m-n)克。
CuO ~ Cu ~ O
80 16
5(m-n)克 (m-n)克
8. B
9. 设原加入的氧化铜粉末的质量是x,
CuO + H2SO4 = CuSO4 +H2O,
80 98 160
x 98x/80 2x
CuSO4 + Fe = FeSO4 + Cu
160 56 152
2x 112x/160 304x/160 128x/160
则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100克×14℅-98x/80=14-98x/80
设与硫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y。
H2SO4 + Fe = FeSO4 + H2
98 56 152
14-98x/80 y 152y/56
y=56(14-98x/80)/98=8-7x/10
所以112x/160+8-7x/10= 128x/160,解得x=10g,y=1g。
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304x/160+152y/56=21.7g
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1.7g/(21.7g+100g×(1-14%))=20.15%
10. D
11. 解:设反应生成CO为m克。
3C2H5OH+8O2=4CO2+2CO+9H2O
3×46 56 9×18
m 27
解得m约=9.3克
答:反应生成CO9.3克。
12.
解析:设参加反应的H2SO4质量为x,则根据化学方程式有:
Cu(OH)2+ H2SO4= CuSO4 +2H2O
98 98 160 36
x x 160x/98
160x/981000x∴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16%=98
1000x∴ 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的质量=98- x
x1000xx∴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98×100%=10.9%
13.
解析:要保证天平仍然平衡,必须要求加入两盘的质量与两盘减少的质量之差是相等的。
在左盘烧杯里放入5.6gFe,与100g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gH2,所以左盘烧杯实际增重5.4g。向右盘加入5.4gCuO粉末时,增重5.4g;加入5.6gCu时,增重5.6 g;加入5.6gMg时,生成0.2gH2,增重5.4g;加入5.6gZn时,Zn不足生成H2少于0.2g,增重大于5.4 g。答:AC。
14.
解析:设氧化镁的质量为x,则稀硫酸的质量为10x。
MgO + H2SO4 = MgSO4 + H2O
40 98
x 98x/40
则该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98x/40)/10x·100%=24.5%
15. C。
16. 答:一半稀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并蒸发掉56克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
=(40g+50g-56g)×25%=8.5g
设稀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HNO3+NaOH=NaNO3+H2O
63 85
40xg 8.5g
x=15.75%
设氢氧化钾的溶质质量分数为y.
HNO3 + KOH=KNO3+H2O
63 56
40g×15.75% 100g×y
y=5.6%
17.
解析:形式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小,所以q
1/2p,∴q
18. B。当X和Y 按质量比Ax:Ay反应时,二者的分子数之比为1:1,此时溶液显碱性,当X和Y 按质量比2Ax:Ay反应时,二者的分子数之比为2:1,此时反应后溶液为中性,说明是一元酸与二元碱之间的反应,所以B正确。
19.
解析:∵m(BaCO3)=m(NaOH)+m[Ba(OH)2],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生成BaCO3的Ba(OH)2的质量,即可推知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得出氢氧化钡与氢氧化
钠的质量比。
设生成的沉淀的质量m,氢氧化钡与氢氧化钠固体中氢氧化钡的质量为x。
Ba(OH)2 +Na2CO3 = BaCO3↓+2NaOH
171 197
x m
171m197∴ x=
∵ 沉淀的质量与配制混合液的固体总质量相等,即
m(BaCO3)=m(NaOH)+m[Ba(OH)2]
17126mm∴m(NaOH)= m(BaCO3)-m[Ba(OH)2]=m-197=197
∴m(NaOH):m[Ba(OH)2]=26:171
∴ m[Ba(OH)2]:m(NaOH)1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