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州一模语文作文材料解读
广州市教研室 唐吉民
作文素材为一则时事行的新闻调查(记叙文段),与中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切合学生心理,中学生的想法和看法多,也很有话可说。关涉他们的切身利益(心理)。
审读材料的思路,抓住4个W和1个H:时、地、人、事和结果(调查的问题),探寻原因,寻找其本质。
一、材料的内容
A.现象(事件的结果,调查的问题):中学生在校服上涂画。 B.学生回答(事件的原因):
1.在学校——自己画机器猫,老师处理武断,要求洗掉自己画的机器猫,洗不掉,再涂掉(无奈);
2.在商场——让歌星签名,百分百真迹(愿意、光彩、炫耀); 3.在文具店——买文具在校服上试笔(校服便宜,无所谓)。 二、材料含义:
A.校服的设计和质量问题——要关注
设计不符合中学生的心理需求,扼杀了学生的灵性(个性)——要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质量低劣学生无所谓。
B.学生的喜好问题以及审美教育问题——要重视
审美标准以动画人物、网络事物、歌星影星和物质价值作为标准,偏离了正常的价值取向;
C.人们对校服的认识问题——要改变
校服是一种身份的标志,学生心理个性外显的重要媒介,也是校园文化的标志。设计上要符合学生认同的身份和个性,有文化深意,让学生认同和接受,这样,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改变中学生审美标准。
【原题再现】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校服上的涂画现象较为突出,下面是他的采访记录。
学校门口。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画了机器猫,为什么又用涂改液涂掉? 学生:班主任让我全部洗掉,洗不掉就得用白色涂改液盖住。 商场。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有歌星张颖靓的签名,是真迹吗? 学生:百分百真迹。 文具店。
记者:哇,你怎么直接在校服上试笔?洗不干净的! 学生:校服很便宜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
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解读】
题目与2013年语文高考(广东)作文一样,属“材料作文”,或用广东高考阅卷场的说法,属“材料引„„”题型。
题目中的材料是作文选取角度、确定立意的出发点,作文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是否在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范围内写作,是判断作文是否属于“符合题意”的关键。所以,审题的重点应该弄清材料的“内容”和材料的“含意”。我们认为,对“内容”的理解,侧重于文字的表层信息;对“含意”的把握,偏向于材料的隐含信息。
一、 材料的“内容”(文字的表层信息)
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说“学生在校服涂画”的现象,具体有:
1.记者认为学生在校服上涂画的现象较为突出(在学校门口、商场、文具店都看到)。
2. 班主任要求学生洗掉机器猫, 认为如果洗不掉就得用涂改液涂掉。 3. 班主任要求学生洗掉机器猫, 而他又洗不掉,从而想出了应对的办法。 3.学生让歌星(偶像)直接在校服上签名,穿着歌星签名的校服逛商场。 4.学生认为校服便宜,把校服当纸张,在上面试笔。 二、材料的“含意”(材料的隐含信息)
从“校服涂画”内容上挖掘,隐含在材料中的信息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青春特质、个性特点
⑴在校服上涂画,以标新立异、彰显个性,这是青春的特质。 ⑵在校服上涂画以表达个性,是不恰当、不理智的表现。 ⑶在校服上涂画喜爱之物,是传达思想、寄托情感的方式。 ⑷让歌星直接在校服上签名,表现了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 2.校规、校纪、校容
⑴学生在校服上涂画,有违校规,有损校容。
⑵要求学生将涂画在校服上的机械猫洗掉,反映班主任管理方式的简单粗暴。
⑶学生用涂改液盖住机器猫,表达学生对校规、校纪的妥协和巧妙规避。 ⑷学生在校服上涂画,折射出学校管理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矛盾冲突。 3.生活态度
⑴在校服上涂画喜爱之物,是热爱生活、追求时尚的表现;
⑵在校服上图画(试笔),反映了生活散漫、不重视细节的不良习惯。 ⑶在校服上试笔,说明了当前一部分学生对物质不珍惜的生活态度。 4.社会反应
⑴记者对校服涂画事件的采访,表明社会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注。
⑵记者对校服涂画事件的采访,表明社会对学生个性发展、审美取向的关注。
学生写作,可以在材料的内容上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也可以在材料含意上做文章。 【标杆文例】 一号文:
一号文:《校服涂画中的个性与审美》
〖评分〗24+25+10=59 〖评语〗
这是一篇考场议论文佳作。文章紧紧扣住校服涂画这一中心事件,剖析具体深入,内容符合题意。作者认识有深度,思维缜密辩证,文章首先肯定这一行为的合理性——表达了中学生对个人独特性的需求,然后指出校服涂画行为显示
出中学生审美认识的肤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校应该加强审美教育,这有助于正确引导学生张扬个性。文章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引文精当。倒数第三段的表述在逻辑上稍有疏漏,结尾处对主题的回扣稍显不足。 二号文:
二号文:《校服“艺术”,可爱不可“爱” 》 〖评分〗23+24+10=57
〖评语〗
本文紧紧围绕“校服涂画”现象,在“调侃”学校管理者不必视“校服涂画”为洪水猛兽的同时,提醒教育者这不过是青年学生张扬个性的一种体现,内容符合题意;接下来话锋一转,从学生的角度,委婉而不失凝重地提醒青年学生在张扬个性的同时,要摆脱浅薄,懂得珍惜,热爱生活。引发各方深思的同时,又以幽默、灵动、跳脱的语言,给人以美的享受,语言上也有亮点。
三号文:
三号文:《校服意识》 〖评分〗22+23+9=54 〖评语〗
本文开篇指出在校服上随意涂抹的行为是校服意识淡化的表现,然后联系学校和社会的相关现象,分析校服意识淡化与追求个性的关系,内容符合题意。文章能辨证看待问题,例证有力,分析层层深入,体现了很强的思维能力。语言流畅,书写工整。不足之处是第二段、第三段的分析略显单薄。
四号文:
四号文:《还校服“清白”》 〖评分〗22+22+8=52
〖评语〗
这是一篇观点鲜明的议论文,文章紧扣“校服涂画”的现象,指出这种现象玷污了校园纯洁,明确提出了必须还校服以“清白”的观点。标题直接点题,简洁明确。文章首先从新时代赋予服装的功能说起,然后通过对比指出校服的特点及其功能,说明了校服的内涵和应有的作用,指出“校服涂画”使其失去了作
为校服的真正意义,对校服造成了伤害,体现了作者较深入的思考。但文章的内涵挖掘尚不够深刻,只是停留在校服涂画的危害上,而且成龙和亚太论坛两个例子的界定不是很准确。
本文表达语言比较形象,用词丰富,修辞得体。但第三段对校服作用的表述不是很准确。书写不够工整,卷面不够整洁,影响了阅读效果。 五号文:
五号文:《涂画校服?这是设计!》 〖评分〗22+21+8=51
〖评语〗
文章观点鲜明,层次清晰。考生紧扣“校服涂画”,先从身边现象说起,再指出学校“校服管理”可以“小改动”去引导学生的个性张扬,同时也指出“小改动”要“理性,创造”,并非简单的叛逆个性的张扬,自然带出了观点:“第二校服”能释放学生的创作意识,提倡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爱校。考生分析深刻,
指出了校服的规范在于导而不在于堵,提出“第二校服”,让学生有创作设计空间。
不足之处是语言略显生硬。 六号文:
六号文:《校服的自白》
〖评分〗21+21+8=50 〖评语〗
这是一篇视角独特的抒情散文。作者避开大部分学生的常规构思,而是运用“拟人”的手法,以“校服”的身份来写对自身意义的追寻。文章开始从校服羡慕军装写起,引出自己的尴尬处境,并且有意识地联系原材料中自己被涂污的事实。然后继续对自身的意义进行追问,联系现实中的事例,从正面揭示校服的积极意义。倒数第三段写出了校服代表的多重意义,内涵较深刻,体现了较强的写作能力和扣题意识。表达方面,心理描写生动真实,抑扬手法的运用自然,使文章富有波澜。书写优美,卷面工整,令人赏心悦目。
不足之处是立意相对较平,最后一段似乎删去更好,另外还出现了1个错别字。 七号文:
七号文:《勿将违纪理解为个性》
〖评分〗21+20+7=48 〖评语〗
开篇引材料语言精练,指出在校服上作画、签名、甚至试笔的现象是由于对个性的误读而造成的,从而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不尊重规章制度,自以为有创意的错误行为。文章论证思路清晰,首先剖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由于中学时期是成长的叛逆期,希望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表现。接着分析真
正的个性不在于对规定的蔑视和抵抗,而是在于思想的进步、发展。通过对孙中山衣着简陋没被门卫认出来,从而体现个性的卓越思想和成就。从而引导如何朝着正确方向来培养自己的个性。结语深刻有力地呼应了开篇的观点。不足之处在于孙中山的例子不能很好地体现真正的个性。 八号文:
八号文:《尊重身边物》
〖评分〗20+19+7=46 〖评语〗
文章开门见山指出不珍惜校服的行为,随后联系身边的事情,宿管用校服当踏脚布引出是对学校的不尊重。论证较为严谨,先从反面论证,国人去埃及乱涂文物,折射出思想道德素质不高。随后正面论证,看到国旗躺在地上主动扶起,表现出对国旗、国家的尊重。最后得出结论,尊重身边物应该提升个人素质。不足之处在于标题“身边物”过于空泛,宿管的例子篇幅过长,导致后面的论证不够有力,文章有点头重脚轻。 九号文:
九号文:《教育应少点刻板、多点人性化》
〖评分〗19+19+6=44 〖评语〗
本文以“学生用涂改液盖住画在校服上的机器猫”为出发点,从反面论证刻板的学校管理制度会给学生带来巨大伤害;再用反面论证的方式,强调人性化的管理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才华和品质;结尾部分回到现实,进一步强化了观点、
升华了“人性化管理”的价值和意义,结构完整、思路较清晰。不足之处在于早恋的例子举得不恰当,语言表达不够严谨。 十号文:
十号文:《中学生不应该在校服涂鸦》
〖评分〗18+18+6=42 〖评语〗
该文内容符合题意,但文章第二、三段没有围绕观点论证图画校服为什么不妥,只是重复说明校服是怎样的以及涂画校服的目的,缺乏应有的分析说理。句子较通顺,条理还算清晰。内容和表达均评为二类中。
)
十一号文:
十一号文:《便宜不等于要浪费》
〖评分〗17+17+6=40 〖评语〗
本文由文具店里学生的回答“校服很便宜呀”提炼出“便宜不等于要浪费”的观点,符合题意。全文基本围绕中心论点展开,但是内容空洞,有编造论据的嫌疑,论证不深入,缺乏说服力。文章结构不够合理,叙例的篇幅过长,语言表达欠规范。
十二号文:
十二号文:《正确看待个性》
〖评分〗16+15+5=36 〖评语〗
本文围绕“校服涂画”是否正确这一话题立论,认为这不是真正的彰显个性,观点明确,符合题意,内容判为二等下。结构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不工整,表达判为三等上。发展等级判为三等上。
十三号文:
十三号文:《娱文蛊学心》
〖评分〗14+15+5=34 〖评语〗
本文属议论文三类卷,虽然脱离了“校服涂画”,但能分别谈到了“娱文”和“校服”,判为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表达基本流畅,议论分析较为笼统,结构松散,逻辑不清。文句略有表现力。
十四号文:
十四号文:《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评分〗13+14+4=31 〖评语〗
本文属议论文三类卷,能从材料引申出中心“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较有见解,但该中心完全脱离了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判为基本符合题意。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书写较清晰。
十五号文:
十五号文:《尊重》
〖评分〗12+12+3-2=25 〖评语〗
文章由“校服涂画”的材料说起,指出学生的行为是对学校和老师的不尊重,这个认识无疑是对的。但该生迅速将论题转为“人要懂得尊重”,并用历史上刘备的例子和现实中校服的例子加以证明。文中主体部分偏离材料含义。另外,本文语言较为罗嗦,篇幅也只有700字左右。
十六号文:
十六号文:《三思而后行》
〖评分〗9+9+0=18 〖评语〗
文章完全脱离材料,既没有扣材料的内容,也没有扣材料的含意。全调的是凡事要三思而后行,这与材料的含义不沾边,行文过程中也丝毫没有谈及“校服涂画”的问题,属于偏离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