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的力量 史玉飞 转眼一周快过去了,回顾一周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有苦,亦有甜,但更多的是看到
学生进步后而产生的欣慰之情。
我班的一名男同学,刚来班级时比较腼腆,不善与人交流,上课也不敢回答问题,不敢与老师说话,更不用说每天晚上的演讲了。每天演讲的时间变成了这个孩子最难熬的时刻。我细心的观察过,每当快要轮到他上台时,他便紧张的不知所措,当演讲委员点到他的名字的时候,他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求助的眼神好像在说:饶了我吧!就这样,因为他实在不敢上讲台,所以每当轮到他上台时,班里的同学直接把他跳过去,让下一名同学演讲,好像他不上去已经成了大家默认的事情。
看到这种情况,我决定要开导这位同学。于是,每逢课间、活动课、吃饭时我都有意与他在一起,先是问他生活学习上有没有困难,然后逐步问他一些生活方面的事情,以及家里的情况,讲到他开心的地方,他竟然有些眉飞色舞,这让我看到了希望。看得出这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一点问题也没有,只是有两个地方需要克服:一、平时不爱说话,缺乏锻炼,以至于交流时有些吃力;二、心里有些紧张,生怕说错话。我知道,这些问题不要给孩子明说,如果这样反而会加剧他的恐惧程度,要让孩子在不经意间转变观念。所以,我只要一有时间,就把他搂过来谈心,拉近他与老师的关系,让他感觉到与人交流的乐趣,只要放平心态就好。就这样,经过我一次次与他谈心,一次又一次的近距离接触,他与老师的关系近了,没有了一开始一说话就紧张、说不出话来的毛病,敢与人交谈了,说话自然流畅了,看到这些,我适时鼓励他:你表达能力这么好,晚上到讲台上去演讲怎么样?没想到,他欣然同意了。这给了我一个惊喜。
晚上轮到他演讲时,他望了我一眼,我给了孩子一个微笑。他便大胆地走上了讲台,当时,同学们一下子安静了下来,静的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当然,他还是有一点紧张,演讲的不是很尽人意,但是我能感觉到,当时他在脑海中一定极力搜索每一个用得到的词语,尽最大努力完成这次演讲。
其实他的成功不在于讲得多么好,同学们甚至认为不管他讲什么,只要上去了,就是成功。所以,当他完成这项任务后,同学们给了他足足有二分钟的掌声,我看到孩子的眼角湿润了,不知道是为同学们的热情所感动,还是为自己敢于迈出这一步而高兴地哭了。 自此以后,随着演讲次数的增加,他整个人都变了一个样,活泼、开朗、自信。并且他把演讲看成是一天中的乐趣所在,因为在他心里,他从中获得了一种克服困难以后的成就感。
作为班主任,我经常会鼓舞孩子上进,鼓励孩子自信。因为我认为,把这种鼓励落实在行动上,我们一次善意的谈话,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你真棒”,就会让孩子找回自信,鼓足勇气!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