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Research2010,3(1):16-20
自我概念的特征分析
朱长征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开封475004)
摘要:自我概念是个体自我知识和自我信息等特定内容的综合体,具有组织化、结构化的特点,代表着人们对于自己的认识和理
解。心理学对于自我概念的研究大多局限于自我概念的某一个方面,缺乏整体的分析。通过文献整理与分析,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去界定自我概念及其特征。自我概念的内容特征包括积极性、清晰性、独特性和效度;自我概念的结构特征包括复杂性、一致性、灵活性和稳定性。这些特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描述和界定了自我概念。关键词:自我概念;特征;内容特征;结构特征
1引言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人们关于对自己的
应该拥有一个什么样的自我概念做出确定的回答。
通过文献的分析与整理,我们认为对自我概念的整合研究应该从其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去分析一个健康健全的自我概念应该具有哪些特征。
比较稳定的看法。人类意识具有反身性,可以把自身当作认识和评价的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于自我的认识和看法,这就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自我知识和自我信息等特定内容的综合体,代表着人们对于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但自我概念本身并不是内容或成分的简单累加,James[1]、Gergen[2]和Shavelson[3]等人通常将自我概念看做是具有组织功能的多层面的结构实体。自我概念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于自我的认识和看法,是一些特定内容的综合体;同时它也是一个结构,并通过这个结构来实现自我概念组织化和结构化的功能。
自我概念的早期研究主要关注自我概念的基本内容,试图以静态的方式去认识自我概念。从20世纪
2自我概念的内容特征
自我概念的内容特征是指单一的自我概念或自
我知识所具有的特征,也就是以静态的方式去界定良好自我概念应具有的特性。自我概念的内容特征包含了自我概念的积极性、清晰性、独特性和效度。
2.1积极性
自我概念的积极性描述了个体对于自身看法的
积极程度。自我概念反映了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这种看法和态度本身就具有评价的特点,具有不同的积极性。比如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语文不错,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是有能力的,可以胜任的;有的学生则认为自己不擅长语文学习。
积极性特征是自我概念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征。作为对自我认识的最基本的一个方面,自我概念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对于自我的态度和情感。积极的自我概念显然能够增强个体的自我满意度和个体的自我接纳程度,奠定个体对于自我的情感基调,为个体高自尊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消极的自我概念则与低自尊、自卑相联系。可见,自我概念的积极程度与个体的自我体验、自我价值感、自我接纳和自尊等密切相关,是一个人快乐的源泉。
自我概念的积极性是学者们较早关注的特征之一,研究者大多用自尊来衡量自我概念的积极性程度。一般认为,自尊是个体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产生
70年代末期开始,心理学开始关注自我概念的结构
及其结构对信息加工的影响,进而探索自我概念对于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影响[4],尝试从动态的角度去解读自我概念。这些研究均是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强调自我概念的不同方面,对自我概念进行不同的甚至相互冲突的描述。如关于自我概念的一致性和复杂性的研究,每个理论单独来看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但放在一起看就会发现这两个理论对自我概念的描述是对立的。
这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一方面表明自我概念所具有的复杂性和抽象性,但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折射出自我概念特征的研究缺乏整合。自我概念的这种研究现状使得我们在运用这些成果去解释人们的行为时显得无所适从,也无法对人们究竟
通讯作者:朱长征,男,讲师。Email:zcz0606@163.com
朱长征:自我概念的特征分析
17
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体验,自我评价是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情感体验的先行因素[5]。但新近的研究发现,自我评价,即自我概念的积极性程度与自尊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自尊会在一定程度上于个体的自我评价而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显然,拥有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对于个体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自我概念越积极越好。过于积极的自我概念将有可能导致个体自恋,出现积极错觉等,对其身心发展和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力的个体。自我概念过于清晰确定,个体对于自我的看法就会过于执着和顽固,失去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有的灵活。同时对自我看法过于清晰确定,会使个体失去自我探索的动力,使自我的发展性和可塑性受到影响。中国古代智慧所讲的“水至清则无鱼”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2.3独特性
自我概念的独特性是指个体意识到的自己所拥
有特征的独特程度。具有自我独特感的个体会觉得自己所拥有的人格特征是他人所不具备的,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与独特性相反的是相似性,即个体认识到的自我与其周围的个体具有趋同性和一致性。独特性是在个体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个人在认识自我,形成自我概念的同时,也在认识周围的个体,当这两种认识具有较大的差异时,个体就会产生独特感;当这两种认识差异较小甚至趋同时,个体则会体验到更多的相似性。独特性是自我概念的一个核心特征,一个没有自我独特感的个体并不具备真正的自我。
独特感对于个体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2清晰性
自我概念的清晰性是指个体自我认识的清晰、
确定的程度[6]。自我概念清晰的人很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也知道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在自我描述时,自我概念清晰的人能够用准确的术语对自己进行描述和分析,他清楚自己所用的术语的准确内涵,也知道不同术语之间的区别并能正确的使用它们来描述自我的不同方面。自我概念模糊的人总是处在迷惘、迷失的状态,他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和描述自己,更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事情;他们的行为往往缺乏内在的理性依据,在依赖外部标准做出决断时不免陷入人云亦云的境地。
自我概念的清晰性意味着自我概念的确定,自我概念的确定表现在个体自我描述时的自信程度。由于确定能够给个体带来对未来的控制感,因此能够给个体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较高的自信心。研究者采用如下四个指标来测量自我概念的确定性:(1)自我评定的时间,个体的自我评定越快,表明个体自我概念越是清晰确定;(2)不同时间自我评价的一致性,一致性越高,自我概念越确定;(3)自我评定的极端数值的多少,在多点评分的自我评定中,极端数值越多,自我概念越确定,若多为中间等级的评定就表明个体的自我概念不清晰;(4)自我评定的信心,自我评定的确信程度越高,自我概念的确定性就越强[7]。
一般认为,自我认识越是清楚确定就越好,但笔者认为良好的自我概念应具有中等程度的清晰性,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个体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自我概念的清晰性过低,个体会经历过多的不确定和模糊,不能在不同自我之间做出明确的区分,不利于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成为一个具有行为和行动能
Scull和Gaelick的研究发现,人们相信他人与自己有
较多的相似性,而自己与他人的相似性较少,即认为自己比他人拥有更为独特的个性特征[8]。而且,一个人的独特性如果得不到他人的认同或者受到歪曲,他就会通过自己的行为或认知的方式来尝试纠正他人的观点。自我独特性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自我独特性与个体的自我体验密切相关,自我独特感与积极的情感体验之间呈U形曲线关系,人们既不愿有过少的独特性,也不愿拥有过多的独特感,拥有中等程度的独特性或相似性是人们的理想状态。其次,不同的个体希望自己拥有的独特性程度上存在差异。拥有私我意识的个体具有较强的独特感,并且具有自己的为人处世的标准;拥有公我意识的个体则希望与其所处的环境群体具有较多的相似性,并努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的标准和观点。
2.4效度
自我概念是人们关于自己的比较稳定的看法,
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个体的真实情况,这历来是学者们感兴趣的问题[9]。效度是指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在多大程度上准确地反映了自身的真实情况。自我概念的效度有两种:其一是指一个人所知觉到的自我与其真实的心理与行为之间的一致性程度。这种类型的效度也可用个体自我概念对其行为
18
心理研究
的预言力的大小来表示;其二是指一个人的自我评价和他人对于他的评价的一致性程度。这种类型的效度也可用个体的自我概念与社会环境的契合程度来表示。
对两种效度进行测量的结果发现,自我概念的效度较低,大约在0.3左右[10]。这种低相关或者是由于实验测量的方法存在问题,或者是所测量的被试的态度和人格特征具有特殊性。但也有可能是自我概念的效度本身确实较低,个体的自我概念和其真实情况或行为之间的一致性是比较低的。
导致自我概念效度低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所测量的自我概念的抽象程度。越是具体、外显的自我概念,效度就越高。第二,情境因素。情境因素强调个体所觉察的自我描述涉及到的他人以及其发生的周边环境。评价者认知的复杂性及其对被评价者的熟悉程度也会影响到效度的高低。第三,个人因素。个体的内省的程度、自我防御、冲动性和个体当时的心理状态等个性特征也会影响自我概念的效度。另外,自我概念的效度随年龄的增加而提高。
对于提高自我概念效度的因素的研究反映了研究者的信念:自我概念和个体的行为之间的高度的一致性。然而,这种思想是需要我们去质疑的。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了较低的效度,人们通常并不是依据自我概念采取行动。自我动机,如自我提高和自我验证实际上需要自我概念具有较低的效度。其实,从自我产生机制的角度看,自我的产生是个体认识主体和客体一体化的结果,由于个体自身即是认识者,又是认识的对象,这就决定了个体对于自身的认识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差。另外,个体的各种自我动机(如自我提高、自我验证等)也使个体的自我认识出现不同的倾向性。因此,我们认为,追求自我概念的高效度是不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自我概念尽管是在个体自身客观情况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需要一定的客观准确度,但其一旦产生就具有了一定的性,成为个体自身结构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核心的组成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中等程度的效度不仅仅是自然的,也使得人们能够感受到自我的完善并有利于个体的自我提高。
我概念的结构特征包括自我概念的复杂性、一致性、灵活性和稳定性。
3.1自我概念的复杂性
关于认知复杂性的研究将其定义为以的方
式解释社会行为的能力。系统越是复杂,系统内可区分的维度越多,感知和解释各种各样的事件的能力就越强。自我概念作为一种认知结构,其复杂性早就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马卡斯[11]认为,自我概念的结构庞大而复杂,结构中的亚成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关于认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的复杂性是指用多种方式解释社会行为的能力,认知结构越是分化、复杂,个体知觉和解释各种事件的方式就越多。研究者发现,自我概念的结构随年龄的增长,出现越来越多的分化和结构重组,结构日益复杂化,个体的认识能力亦随之增强。
Linville[12]首先对自我概念的复杂性进行了量化
研究。他将自我复杂性定义为自我描述的数量和这些自我描述的之间的关系。自我描述的数量越大,联系越少,自我复杂性就越高;反之,自我描述的量少且联系多,自我复杂性就越低。Linville的研究发现,自我的复杂性在个体应对压力和不良情绪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将其形象地比做应对外部压力的缓冲器。自我概念的结构越是复杂,个体应付压力的能力就越强,个体就会经历较少和较低程度的消极情感波动。Linville对此进行了解释:其一,在一个自我描述联系密切的自我概念体系中,一个事件的消极情绪反应很容易泛化到其他的自我概念中;而在一个自我描述联系松散的自我概念体系中,消极的情绪反应将被隔离在某一自我概念中。其二,自我描述越是分化,自我复杂性越高,潜在的情绪补偿的方式和途径就越多。
3.2自我概念的一致性
自我概念的一致性是指个体所体验到的自我概
念的不同亚成分之间协调一致的程度。个体所感受到的这种一致性程度对个体的自我体验具有重要的影响。一致性高的个体,会感到自己是一个完整统一的个体,他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同侧面之间存在的差异并能将这些差异有机地统合在一起;一致性低的个体会体验到不同自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整合失败后,有可能出现人格的。个体内在的不一致往往使个体感到混乱、迷惑和焦虑,这是一种潜在的压力和功能的失调,可能会导致自我的坍塌。
自我概念的一致性既包括个体现实自我内部不
3自我概念的结构特征
自我概念的结构特征主要描述个体不同的自我
概念或不同的自我知识之间的关系,以期从动态的、发展的角度去界定良好自我概念应具有的特征。自
朱长征:自我概念的特征分析
19
同成分之间的一致性,也包括现实自我和可能自我之间的一致性。希金斯[13]的自我差异理论对后者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自我差异理论认为,现实自我与可能自我的不同方面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类型的消极情绪。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异会导致沮丧、抑郁、失望;现实自我与应该自我之间的差异会导致焦虑、担忧、不安。这些消极情绪的强度则取决于差异的大小以及易于激活的程度。差异越大,越容易在现实生活中激活,消极情绪的强度就越大。
尽管自我差异理论对个体内在的不一致以及由此导致的消极情绪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但这并不表明个体内在的不一致都是消极的、不必要的。随个体年龄的增长和认识的成熟,个体所能意识到的现实自我和可能自我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大,个体也由此体验到了上述种种不良情绪。这些情绪尽管影响了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但也为他们努力接近自己的理想自我提供动力,或者为他们改变不切实际的自我理想的调整提供了机会。因此我认为,自我差异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具有动力性。自我概念结构上的一致性要求并不是绝对的,保持一定程度的差异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我概念的发展。这些个体生活在自己营造的小系统中,其心理生活脱离了现实世界。一旦周围的世界发生较大的变化,就有可能对个体形成致命的打击。具有灵活性的个体则对信息持开放的态度,能够依据环境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使自我能够不断地成长,在有效适应环境的同时表现出相应的创造性。但自我概念的灵活性也应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太过灵活的自我概念可能与自我概念的结构组织松散相联系,并影响个体的理性思维以及其行为的可预测性。
3.4自我概念的稳定性
自我概念的稳定性描述了自我概念的内容和结
构随时间变化而表现出的稳定不变的特征。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自我概念的稳定性常常通过考量个体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情境中使用自我描述的变化情况来衡量。自我概念的稳定性表现为个体的一种自我连续感。自我的连续感是指个体尽管在新的情境中表现出新的行为模式,但他依然觉得自己一直是将来也会是同一个人。需要指出的是,自我概念的稳定性并不要求自我概念的内容和结构保持不变。具有自我连续感的个体尽管能够意识到自我随时间的流逝而发生的各种变化,但他依然能够体验到自我在时间维度上的一致性和连续感。
自我概念的稳定性及其相应的自我连续感是个体心理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利基[14]认为,自我概念使得人们可以预言并控制社会现实,它对于人的生存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人们致力于自我概念的保持,以有利于用自我概念保持的方式去思考和行事。对于自我动机的研究将个体对于自我稳定性和连续感的追求定义为自我验证动机。自我验证理论指出,人们为了获得对外界的控制感和预测感,会不断地寻求或引发与其自我概念相一致的反馈,从而保持并强化他们原有的自我概念。
个体的连续感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强。研究者[15]
提出一个自我连续感发展的两阶段模型。第一阶段的个体(6岁至8岁的儿童)倾向于对自我连续感进行以内容为中心的解释。他们往往用一些简单的习惯和一般的态度以及一些通过行为表明的心理特质来说明自我的连续性;第二阶段的个体(8岁至10岁儿童)则通过自己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来描述自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他们开始认识到连续性并不排斥自我概念内容的变化。
自我概念的稳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自我连续感
3.3自我概念的灵活性
作为个体心理结构的核心成分,自我概念经历
了从无到有逐步成熟的过程。自我概念的灵活性描述了自我概念的发展性特征,是指自我概念的各组成元素在新经验的作用下进行重组,使自我得到发展成长的特性。较为灵活的自我概念对于信息持开放的态度,在获得新经验后能够对自我概念进行新的审视,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适当的调整,自我概念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化,自我也因此得到发展。缺乏灵活性的个体对信息缺乏足够敏感和重视,总是倾向于将其同化到已有的自我结构体系中,导致自我发展的停滞不前。
自我概念的灵活性与自我概念的组织化程度和结构的复杂性有关。自我的复杂性意味着个体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某个社会事件,因此复杂的结构往往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另外,研究者发现具有灵活性的个体更善于在不同的自我之间轻松转换,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解释新经验。
自我概念的灵活性具有积极的意义。缺乏灵活性的个体为了能够预期自我和他人的行为,往往把自己局限在一个不变的狭小系统内,导致个体无法随环境的变化对自我进行适当的调整,影响了个体
20
心理研究
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自我概念的稳定性为个体提供了一种凝聚感和整体感,而缺乏稳定性将导致个体内在的冲突和压力。第二,自我概念的稳定性意味着我们能够预言我们将怎样做,并培养一种自我的控制感,这有助于个体自尊的成长和发展。第三,自我概念的稳定性可以降低个体对于生活和自我的不确定性。
自我概念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都试图从动态变化的角度来描述自我概念。稳定性涉及到个体的连续感,强调的是一种不变性;灵活性则涉及到自我概念的发展,强调个体随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个体似乎不能同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但实际上,这两者并不相互排斥,个体的连续感主要依赖个体对于自我经验的整合,而非自我经验的一成不变,因此具有较高的自我稳定性的个体同样可以具有自我概念的灵活性。
23
GergenKJ.Theconceptofself.NewYork:Holt,Rinehart&Winston,1971
ShavelsonRJ,MarshHW.Onthestructureofself-concept.InRSchwarzer
(Ed.),Anxietyandcogni-
tions.Hillsdale,NJ:Erlbaum,19856
MarkusH,NuriusP.Possibleselves.AmericanPsy-chologist,1986,41:954-969
田录梅,李双.自尊概念辨析.心理学探新,2005(2):
26-29
BamgardnerAH.Toknowoneselfistolikeoneself:Self-certaintyandself-affect.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90,58:1062-10727
CompbellJD.Self-esteemandclarityoftheself-con-cept.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90,59:538-5498
SrullTK,GaelickL.Ggneralprinciplesandindivid-ualdifferencesintheselfasahabitualreferencepoint:Anexaminationofself-otherjudgementsofsimilarity.Socialcongnition,1983,2:108-1219
OosterwegelA.Theself-system:Developmentchangesbetweenandwithinself-concepts.Hillsdale,NJ: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1993:21-2210
ShraugerJS,SchoenemanTJ.Symbolicinteractionistviewofself-concept:Throughthelookingglassdarkly.PsychologicalBulletin,1979,86:549-5731112
珀文著,周榕等译:人格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结语
通过对自我概念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特征的综合
分析,笔者认为在理解和评价自我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我概念是一个度多层次的结构,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它。比如自我概念的结构应具有复杂性,但复杂就意味着不同自我概念之间的不一致,这似乎是一对矛盾的观点。但自我概念的复杂性实际上是对其整体结构而言的,而一致性则是对个体在意识层面的自我概念要求。第二,自我概念的每个特性均具有两极性。个体的自我概念处于两极的中间某一个点上,才能保持自我概念的健康与成长,太过极端情况都会对个体造成一些不良的甚至是致命的影响。第三,自我概念的各个特征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个方面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方面乃至整体的改变,因此应该以动态联系的观点来看待他们。参考文献
1
JamesW.Psychology:Thebriefercourse.NewYork:Holt,Rinehart&Winston,12
131415
2001,277-282
LinvillePW.Self-complexityasaCognitivebuffera-gainststressrelatedillnessanddepression.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87,52:663-676
珀文著,周榕等译:人格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98-302
LeckyP.Self-consistency:Atheoryofpersonality.NewYork:IslandPress,1945
OosterwegelA.Theself-system:developmentchangesbetweenandwithinself-concepts.Hillsdale,NJ: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1993:30-31
(下转第35页)
卞迁等:词素位置颠倒对汉语句子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
35
EffectsofthetransposedmorphemeontheChinesesentencereading:
Evidencefromeyemovementdata
BianQian,LeiCui,YanGuoli
(AcademyofPsychologyandBehavior,TianjinNormalUniversity,Tianjin300074)
Abstract:TwoexperimentswereconductedinthepresentstudytoinvestigatethetransposedmorphemeeffectinChinesesentencereading.Forexperiment1,allthemeasuresshowed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readingsentenceintransposedandnontransposedcondition.Theresultofexperiment2wasthesameasexperiment1,andexperiment2foundthatreadinghighfrequencytransposed-letterwordswaseasierthanlowfrequencytransposed-letterwords.TheresultsimplicatedthatthetransposedmorphemeeffectsexistedinsilentChinesesentencereading.Andtheresultsseemedtosupportthedecomposed-morphologicalrepresentation.
Keywords:transposedmorpheme;morphemeprocessing;Chinesesentencereading;eyemovementstudy
(上接第20页)
OntheCharactersofSelf-concept
ZhuChangzheng
(EducationalScienceCollege,HenanUniversity,KaiFeng,475004)
Abstract:Asasynthesesofindividualself-acknowledgeandself-information,self-concept,organizedandstructured,standsforman’sunderstandingofhimself.Psychologicalresearchesonself-conceptonlycon-centratedoncertainaspects.Isuggestthatwemayanalyzethenatureofself-conceptfromitscontentandstructure.Thecontentcharacteristicsofself-conceptinvolvepositiveness,clearness,distinctnessandvalid-ity.Thestructurecharacteristicsofself-conceptcontaincomplexity,consistency,flexibilityandstability.Thesecharacteristericsthatcontactandinteracteachotherdescribeanddefineself-conceptbothdynami-callyandstatically.
Keywords:self-concept;characters;contentcharacteristic;structurecharacteristi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