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上课文阅读(2)

三上课文阅读(2)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一、认真阅读《掌声》一课,回答下面的问题。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得了小儿麻痹症,腿脚落(luò lào)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一天,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老师是刚刚从别处调(diào tiáo)来的,还不知道英子的情况。 .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学跳舞。

几年以后,我们上了不同的中学。英子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1分)

2、为什么英子上课前,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2分)

3、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出英子内心紧张、自卑和痛苦的句子,用“ ”画出来。从 这三个词语看出英子不想走上讲台去讲故事。(3分)

4、同学们给了英子两次掌声,第一次是在 的情况下,同学们想通过

掌声 英子,第二次是在 的情况下,同学们想通过掌声 英子。(4分)

5、自从同学们给了英子掌声后,她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用“——”画出来。她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1分)

6、请围绕 “小英 残疾 讲故事 掌声 改变”这几个词,归纳出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7、《掌声》一文中英子开始是一个( )的孩子,后来变成了一个( ) 的孩子。从小英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

8、课文中同学们给了英子( )次掌声,第一次掌声是对英子的( );第二次掌声是对英子的( )。

9、读读想想填填。

A.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此时英子内心非常( )。

B.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英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她是为自己的残疾感到( )。

C、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两次掌声使英子的心情非常( )。

1

10、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讨论: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11、《掌声》一文中英子开始是一个( )、( )、 ( )、 ( )的孩子,后来变成了一个( ),( ),( )的孩子。本课让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都要( )、( ),懂得要( ),也要( )。 课文中的两次掌声,第一次是体现大家对英子的( )。第二次包含了对英子的( ) ,还有( ) 。

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是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全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1、 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是 2、 课文是按照“海面------ ------ ------ ” 这样的顺序介绍西沙群岛的风景

和物产的。

3、 西沙群岛海水的特点是 和 。

4、 “五光十色”的意思是 。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有 、 、 、 、 和 色。

5、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为什么会是五光十色的?请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回答。

6、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的意思来写的?请用“ ”画出来。

五、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教育家问这个女孩 你刚才跟他们俩说了什么 女孩如实地告诉了他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教育家问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 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对校长说 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 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 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 一个也拉不出来 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

如实:  不假思索:  2、短文中的“瓶子”代表 “小铅锤”代表 。 3、用“”画出表现教育家十分激动的句子。 4、听了小女孩的话教育家为什么会激动不已

因为 ,所以教育家激动不已。 5、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思索——  激动 —— 反义词:成功——  危险 —— 6、 在短文空白处加标点符号。

7、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展开丰富的想象,然后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 “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 (她为什么这么说?她当时怎么想的?) (2).女孩不假思索地说: “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 (从这个“先”字,你体会出了什么?) (3).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对校长说: “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 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提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今天,我的实验终 于获得了成功。 ” (这位教育家怎么激动?他为什么激动?)

8.说说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 (“这个瓶子是一口井” , “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 ,实际上可以说是 一次当你面临意外危险时刻时的心理测试实验。) 9.这次实验的结果是获得了成功。他们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12、这位教育家为什么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13、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些什么?

1、一个女孩低声对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从这句话中就可看出小女孩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先考虑的是别人,最后考虑的才是自己。 2、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这句话如实地道出了实验成功的原因。“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反映了这个小女孩的心灵美。 14、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6、《一次成功的实验》中实验的成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还有( )。文章可分为( )、( )、( )三个部分。“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 )。“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这句话说明_________ _________。

3

《给予树》

“给予”是什么意思? 2)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在( )到来之前,小女孩( )用原本应该给( )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 ),送给了( )。

什么是援助中心?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给予树是慈善机构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们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他人(赞助)的树。让人如愿以偿的树!

②孩子们买完礼物回来,表情怎么样?(兴高采烈):“兴高采烈”什么意思?

②小组讨论交流:如愿以偿是什么意思?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从金吉娅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如果你就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或者你就是那个小女孩,你会对金吉娅说什么?请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最想说的、最想写的话写在爱心卡上。

1、“给予树”一文中“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这里可以看出( )。买完礼物后哥哥姐姐和金吉娅完全相反的神态,哥哥姐姐们兴致很高,非常高兴,但金吉娅却沉默不语,这是因为( )。 妈妈看到金吉娅买了一些棒棒糖,感到很( )和( ),后来听了金吉娅的讲述后,感到很( )。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 )、( )、( )、( )的品质。

:什么是“沉默不语”? ③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

4

金吉娅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你们划了哪些句子

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仅仅是一个洋娃娃吗?还送给她什么?

可以想象到小女孩收到洋娃娃时的幸福笑脸。那她又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请你替小女孩写几句感谢金吉娅的话。

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给句子换个说法: 母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陶罐和铁罐》:

1、根据意思在文段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1)相处得很好,不争吵。( )

(2)把不同的人或者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 2、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奚落”的意思是 。文段中铁罐说的“ ”“ ”这样尖酸的话就是对陶罐的奚落。

3、“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这句话还可以换个说法:

4、分别用“ ”和“ ”画出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词语,并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结合课文,请你判断下面的说法哪一种更合适,用“”表示 (1)主要讲了陶罐看不起铁罐,并告诉人们做人要谦虚。 ( )

(2)主要讲了陶罐看不起铁罐,并告诉人们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 ( ) (3)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

6、《陶罐和铁罐》主要通过陶罐和铁罐( )、( )、( )的描写来表现铁罐( )、( )和陶罐的( )、( )、( )。 “奚落”在本课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提并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和睦相处”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5

这个故事讲了许多年以前 ,许多年过去了,陶罐 ,铁罐 。 8、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铁罐非常骄傲?( )( ) 奚落是什么意思?

9、认真默读2~9自然段,用“——”划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用“~~”划出陶罐回答的话。 恼怒)恼怒就是说他(很生气了,越来越骄傲)铁罐为什么会越来越生气呢?(因为陶罐在争辩) 10、为什么铁罐一次比一次傲慢?

11、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12.你觉得你上完这堂课后,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13.你觉得下面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

B陶罐不但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能看到别人的长处,所以他为人很谦虚。 C铁罐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他身上没什么优点。 14、思考:铁罐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

15、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优缺点?

一、《科利亚的木匣》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 )──( )─( )的顺序记叙。从这件事中感悟到( )的道理。 二、给句子中带下划线的字选择准确的读音

1、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会数(shǔ shù)数(shǔ shù),只会数9shǔ shù)到十。

2、木匣里盛(shâng chãng)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3、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到喀山去了,在那儿住了差(chā chà)不多四年。

4、我现在九岁,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liàng liáng)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 三、给下面的词语找到合适的家

果然 固然 突然 仍然

1、坑已经挖的很深,还没找到匣子。科利亚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  没找到。 2、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了起来,不多一会儿,他 找到了木匣子。

6

3、我走着走着, 听到身后有人叫我的名字。

4、钻在铁屋子里 安全,但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乌龟。 四、读一读然后按要求填空。

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变化么?”

1、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悟出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说明科利亚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2、我们的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结合实际生活说说。

3、科里亚是怎样找到木匣子的?从这件事中科里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科里亚一共挖了两次木匣,第一次按原来的步数(10步)挖没有挖到木匣,第二次经过认真思考后改变了步数(5步)挖到了木匣。明白了周围的一切都随着时间在变化。) 5、 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了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果然”的意思是 五、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科利亚为什么找不到木匣子呢? 因为他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 因为科利亚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所以他找不到木匣子。

1、科利亚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奶奶、妈妈和科利亚为什么要回故乡呢?因为德国法西斯被赶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矛和盾的集合》中矛的作用是( ),盾的作用( )。二者的优点集于一身发明坦克说明( )。

1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

2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

溪里涨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1、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2、第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小兴安岭树木的 、 、 的特点。 3、第一自然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4、第二自然段写的是 ,其中,作者写了 等景物。其中,写树木的句子是 5、“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 。”这是一个 句,把 比成 。

6、“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 ,也是一座巨大的 。”这是一个 句,

7

把 比成 和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9、《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是围绕( )的特点来写的。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句子是“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侧着脑袋”,写出了小鹿的( )。“葱葱茏茏”是讲树木长得非常茂盛;“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写出了夏天树木( )。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浸”说明小兴安岭的雾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一句来形容小兴安岭的( )和( )。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抽出”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枝条一般是笔直的,像一把剑,用“抽出”更形象、贴切。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句中的“刮”说明小兴安岭的冬天很冷,风很大。

10、《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 )。 第一自然段概括叙述小兴安岭的特点像( )。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具体叙述( );第六自然段做总结,( ),紧扣题目。课文运用( )、( )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10、《 富饶的西沙群岛》全文是围绕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来写的。 按照( )—( )—( )的结构来写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 )、( )、( )、( )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 )和( )。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写海面时通过( )来表现它的美。海底是通过写( )来表现它的物产丰富。写海滩通过写( )( )来表现。写海岛是围绕( )来写的。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 )的手法,说明西沙群岛( ) 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