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域差异;
2.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3.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4.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⑴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
⑵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学习本节课的体会和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3.增强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
1.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之一:差异性; 2.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媒体与教具] [课时安排] 2课时
用心 爱心 专心 116号编辑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并以土壤的形成为例,分析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从总体上看,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地域差异,可以说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这节课我们一起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板书】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表现
【讲解】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探究分析】观察课本P78图3-8,完成活动题。
【点拨】(1)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陆地表层主要有森林自然带景观、草原自然带景观、荒漠自然带景观等。森林自然带可以分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等;草原自然带可以分为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荒漠自然带可以分为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2)分别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和亚寒带针叶林。(3)各自然带内部存在着差异。如热带草原带内,河谷地带和地势较高的高原上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河谷地带水源充足,草类茂盛,是多种动物良好的栖息地。
【点拨】从海南岛陆路到黑龙江漠河自然景观依次为:热带季雨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混交林——亚寒带针叶林。从北京向西一直到乌鲁木齐会依次看见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板书】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地域分异及地域分异规律
【讲解】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为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
用心 爱心 专心 116号编辑
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自然每件的差异,这就是地域分异。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例如:天山脚下绿洲环境不同于周围自然地理环境,体现了地域分异,但不具有有序性和普遍性的特点,不符合地域分异规律。
【板书】2.地域分异规律的具体表现 (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探究】由于地球作为一个行星所具有的形状和运动特性,以及它在宇宙中的位置,致使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匀而引起的地域分异,称为地带性。地带性的典型表现是地球表面的热量分带。因为热量分带是地球球形引起的太阳辐射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异,因此它最能反映地带性的本质特点。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以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表现最明显,因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少,相对湿度大,东西方向水分条件差异小;低纬度地区降水普遍较多,东西水分差异小。
【总结】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呈纬向带状分布的差异。成因:太阳辐射能带来的热量在地球表面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即以热量为基础。
【活动分析】完成课本P79活动题,分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点拨】(1)从海南岛到漠河的景观变化,反映的是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因为各地景观大体上沿纬线沿伸、随纬度变化。(2)影响纬度地带性分异的基本因素是太阳辐射能带来的热量在地球表面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 【板书】(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讲解】干湿度地带性又称经度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包括气候状况、植物群落和土壤类型等,从沿海向内陆,大体按经度变化方向呈有规律地更替。例如,亚欧副热带地区,其东岸为亚热带气候,以及常绿阔叶林植被和黄壤;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常绿硬叶林和褐土;内部为干旱的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和荒漠景观。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以中纬度地区表现尤为显著。因中纬度开阔,
用心 爱心 专心 116号编辑
东西岸分别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西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向内陆减少。 【总结】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从沿海向内陆有规律地更替。成因:在同一纬度带内,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步降低,即以水分条件为主。
【活动分析】分析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并比较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差异。
【点拨】(1)
(2)自然景观由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依次更替。形成原因是太阳辐射能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3)自然景观由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依次更替。形成原因是从亚欧东西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步降低。
【板书】(3)垂直分异规律
【讲解】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自然景观及其组成成分发生相应的垂直分带变化,称为山地垂直地带性。它是一种中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该规律的基本原因是气温和降水随高度增加而变化,在不同高度产生了不同水热状况的组合,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
【总结】垂直分异规律:在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成因: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降低,降水增加,即水热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活动分析】完成课本P81活动题,分析垂直分异规律。
用心 爱心 专心 116号编辑
【点拨】(1)在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随着水热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引起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这就是垂直分异。(2)珠穆朗玛峰南坡纬度低,海拔低,相对高度大,所以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珠穆朗玛峰南坡降水量比北坡多,因为南坡处在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珠穆朗玛峰南坡处在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因而积雪量大,雪线较北坡低。
第二课时
【导入】在侵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国都打出了空军王牌,但结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两地自然环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处热带季雨林带,在胡志明小道沿线,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岖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难观察到地面的军事动态。美军用电子监听等高科技手段来确定轰炸目标,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与科威特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极少,面对多国“地毯式”轰炸,伊军毫无隐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战斗力严重损伤,注定了吃败仗的结局。由此可见,自然带与地形,对于空袭战,起了不可小觑的客观影响。 【板书】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4)地方性分异规律
【讲解】所谓地方性分异规律是指在自然地带内部由于局部因素作用所形成的小范围的地域分异规律。
【总结】地方性分异规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常常表现出有序性和重复性。成因: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 【活动分析】分析地方性分异规律。
用心 爱心 专心 116号编辑
【点拨】从图3-11可以看出,在较小尺度地域内,由于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就是地方性分异现象。 【阅读分析】华北平原的地方性分异
【总结】整个华北平原的地势地貌分异,从滨海到山麓依次为:滨海平原、冲积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其间还有两个过渡性的洼地区。各部分的地表组成物质、地表水系、地下水位和矿化度、排水条件、土壤肥力、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等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地方气候如海岸气候、湖泊气候、森林气候、灌溉区气候、城市气候等,或地方性风的影响,也会导致自然地理景观的地方性分异。
【小结】从全球看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但在不同地区,无论是自然地理过程还是自然地理特征,都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地球表层差异性是极为普遍的自然地理现象。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有:
(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各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成一定宽度的带状排列,并按经线方向有规律的南北更替的变化。纬度地带性的产生,主要是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
(2)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从滨海地区向内陆逐渐更替,大体上与经线相平行伸展成条带状。它的产生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
(3)垂直分异规律。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这种垂直的气候变化影响到生物、土壤也相应发生垂直变化,因此形成山地的垂直自然带。
(4)地方性分异规律。有两类,一是由地方地形、地面组成物质和地下水埋藏深度的不同所引起的系列性地域分异;二是由地形的不同所引起的坡向上的地域分异。
【板书】三、主要陆地自然带
用心 爱心 专心 116号编辑
【阅读分析】陆地自然带在整个地球表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可以分出不同的陆地自然带。请完成下列表格:
因纬度和热量条件差异分出的 分布 植被 种类 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年森林自然带 森林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带冻原带等 降水量大于450㎜) 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草原自然带 以草本植热带草原自然带、温带草原自然带 地区(年降水量250~450物为主 ㎜) 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小于250㎜) 旱生植物(旱生小乔木、灌木、仙人掌) 热带荒漠自然带、温带荒漠自然带 荒漠自然带 【探究1】思考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分布之间的关系。
用心 爱心 专心 116号编辑
【总结】自然带与气候分布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探究2】说一说各种陆地自然带的地理特征。 【总结归纳】各种陆地自然带的地理特征
用心 爱心 专心 116号编辑
【板书】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讲解】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例如在大农业生产中,必须根据不同自然地带、垂直地带以及地方性分异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大农业产业构成、作物构成和品种构成,确定土地利用方式,才能取得持续的经济效益并达到生态平衡。否则就会弃长就短,优势也会变为劣势,还会导致生态失调和环境退化。
【总结全课】地球上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受各方面规律的支配,这使得自然带的分布既有一定的规律,又错综复杂。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就是上述各种地域分异的综合体现。我们要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把握其内在规律,特别是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联系上把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生产,造福人类,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
用心 爱心 专心 116号编辑
【板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表现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3.垂直分异规律 4.地方性分异规律 三、主要陆地自然带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用心 爱心 专心号编辑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