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三章 疾病三间分布

第三章 疾病三间分布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三章疾病的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检测,测量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A.发病率B.罹患率C.患病率D.期间患病率E.时点患病率

(2)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A.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B.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C.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D.诊断标准的变化E.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

(3)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A.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B.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C.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D.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E.存活时间长短

(4)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A.发病率B.发病专率C.罹患率D.时点患病率E.期间患病率(5)疾病分布是指

A.民族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B.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C.城乡分布、年龄分布、民族分布

D.民族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E.年龄分布、城乡分布、季节分布

(6)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A.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B.性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C.职业别发病率、职业别死亡率D.民族别发病率、民族别死亡率E.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7)发病率指标来自A.对住院病人的调查B.对门诊病人的调查C.对社区人群的调查D.对所有病人的调查E.对专科医院病人的调查(8)患病率指标来自A.现况调查资料B.门诊病例资料C.住院病例资料D.专科医院病例资料E.对所有病人的调查

(9)对暴发性肝炎评价临床抢救效果时最恰当的指标应是A.死亡率B.发病率C.患病率D.病死率E.罹患率

(10)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哪些指标最合适A.死亡率B.发病率

C.患病率D.病死率E.罹患率

(11)1994年平山县发现喘憋性肺炎的流行,暴露总人口数为83271人,经调查诊断发病例数共1478例,试问在资料分析时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A.发病率B.罹患率C.时点患病率D.期间患病率E.感染率

(12)某医院心血管内科1985年和1986年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数分别101人和121人,那么和1985年相比

A.1986年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死亡危险性更大

B.1986年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抢救失败的情况更为严重C.心肌梗死亡危险的增加不会有统计学意义

D.所有资料不能判断该科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的死亡频率的升降E.以上均不对

[(13)~(15)题共用题干]

某县有人口10万人,1997年因各种疾病死亡1000人。该年共发生结核300人,原有结核400人,1997年共有60人死于结核,请问(13)该县的总死亡率为A.300/10万B.60/1000C.60/10万D.1000/10万

E.资料不足,不能计算(14)结核的病死率为A.60/300B.60/400C.60/700

D.60/1000E.60/10万

(15)结核的发病率为A.300/10万B.400/10万C.700/10万D.300/1000E.400/1000

(16)[1~3题共用备选答案]A.森林脑炎见于春天

B.吸毒、不正当性行为可致艾滋病C.城市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农村

D.流行性乙型脑炎和脊髓灰质炎多有隐性流行E.霍乱可发生大流行1.人群分布2.地区分布3.时间分布

(17)研究职业与疾病的关系时应考虑的因素不包括A.暴露机会B.劳动条件C.民族D.劳动强度E.精神紧张强度

(18)下列哪项不是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A.提供病因线索B.帮助认识疾病特征C.提出治疗方案D.有助于制定防治策略E.帮助形成病因假设

(19)下列哪项不是疾病分布季节性升高的原因

A.气象条件的影响B.人们的生活方式C.人们的劳动条件D.风俗习惯E.人们的文化水平(二)名词解释1.发病率2.患病率3.PYLL4.DALY5.散发6.暴发7.流行8.自然地方性9.自然疫源性(三)论述题

1.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哪些?2.发病率与患病率有何不同?

3.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什么?

【习题参】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C(4)A(5)B(6)E(7)C(8)A(9)D(10)B(11)B(12)D(13)D(14)C(15)A(16)1B2C3A(二)名词解释

1.发病率(incidencerat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2.患病率(prevalencerate):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3.PYLL: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yearsoflifelost),是指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

4.DALY: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

(17)E

(18)C(19)E

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两部分。

5.散发:某个国家(或地区、县)某病发病率呈现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只是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称散发。

6.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的现象。7.流行:是指某病在某地区的发病情况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

8.自然地方性:若某病的地方性与该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这种地方性称为自然地方性。9.自然疫源性: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绵延繁殖,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传染给人,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疫源性。(三)简答题

1.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哪些?

患病率升高的因素:新病例增加,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病程延长,病例迁入,健康者迁出,易感者迁入,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

患病率降低的因素:新病例减少,病死率增高,病程缩短,病例迁出,健康者迁入,治愈率提高。

2.发病率与患病率有何不同?

(1)发病率表示某一时段内单位人口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的频率;患病率反映一个特定时间内当时人群中疾病患病情况。

(2)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发病率的分子为一定期间暴露人群中新病例人数。

(3)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通常用来反映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情况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通常用来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发病率高说明疾病对健康影响大,发病率低说明疾病对健康影响较小。发病率可用作描述疾病的分布情况。通过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某病发病率,可探讨病因和对防治措施进行评价。

3.何为地方病?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什么?

地方性:由于某地区的自然因素和(或)社会因素的影响,某种疾病经常存在于某一特定地区,或只在某一地区的人群中发生,不需自外地输入,这种现象称地方性。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

(1)该地区的各类人群的发病率均高。

(2)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该病的发病频率均低,甚至不发病。(3)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4)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5)除人之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类似的疾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