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知识汇总卷3

知识汇总卷3

来源:华佗小知识
 八 年级___科___单元(章)知识汇总卷

第1课 隋朝的统一 激起了朝廷内外的反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大臣杀死,隋朝灭亡)。 唐朝建立:贵族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反隋,占领长安。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第2课 贞观之治 唐太宗的统治措施:唐太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基础。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集权,提高地方官的素质。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民族关系上:坚决抵抗外族骚扰,加强国内民族间的友好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用人方面:重用贤才,虚心纳谏(房玄龄、杜如海、魏征)。 文成公主入藏:7世纪初,吐蕃接触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松赞干布仰慕中原王朝的文化,请求与唐朝皇室通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光系。 隋文帝统一南北:1.(581年),掌握大权的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5年),隋朝在长江沿线出兵,灭掉了南朝的(陈),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的局面,实现了南北统一。 隋文帝的统治:隋文帝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了集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政治上:在,设立(三省六部制);在地方撤销了郡一级行政区划,实行(州县两级制)。(2)经济上:清理户口,整理户籍;继续推行(均田制)。 大运河的开凿: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全国统)。2.时间:(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3.起止:(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4.工程:由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5.作用:(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水、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的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好大喜功不惜民 第3课 盛唐气象 力。除了开凿大运河外,还营建东都洛阳,三游江都,长期对高丽用兵, 武则天原为(唐高宗皇后),后来自己称帝,改国号为(周)。她是我国 1 2 _______年级___科___单元(章)知识汇总卷

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采取的措施:(重视农业生产,破 第4课 唐朝的名族与科举制度 格选用贤才,完善科举制度,提拔、重用庶民出身的官吏,使得当时的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1.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回纥是(维吾尔族)政治、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人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武则天提祖先.;云南洱海一带有(白族和彝族)的祖先建立的是(南诏政权).2.拔的人才有狄仁杰、姚崇、宋璟等。) 唐玄宗的统治措施:他任用姚崇、宋璟为相,励精图治,革除积弊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1)整顿吏制、裁剪官僚机构和多余人员。(2)重视农业生产,在全国大兴屯田,加强对农田管理。(3)该府兵制为募兵制,减轻百姓负担。 评价:唐玄宗是个很有才干的政治家,统治期间政局稳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社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长安的繁荣:长安即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东方文化)的中心,聚集了少数民族和外国人,总人数达到百万以上。 安史之乱:755年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起兵叛乱,史称“安史之乱”经过8年的战争,唐朝才把这次叛乱下去。唐朝从此一蹶不振,进入割据势力混乱的时期。(907)年大将朱温逼皇帝退位,唐朝灭亡。 科举制度的确立:(1)隋文帝在位时期,要求地方推荐人才,考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出嫁吐蕃首领(尺带珠丹)。后来尺带珠丹上书唐玄宗说吐蕃和唐朝(合同为一家)。3.(8世纪中叶),回纥建立政权.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在(安史之乱)时回纥出兵,帮唐把败叛军收复(长安)。与823年唐与吐蕃建立会盟碑 . 唐朝的民族: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名族,注意与少数名族搞好关系。唐朝在各民族地区设立行政管理机构,任用当地民族首领做长官,对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很尊重。 科举制度的确立:(1)隋文帝在位时期,要求地方推荐人才,考试合格者授予官职。(2)隋文帝大业年间(605——618),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度诞生。 唐朝时,科举制度进一步得到发展:(1)唐太宗扩充了国学规模,增加了学员人数,大力推行科举考试制度。(2)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科举考试制度日趋健全,录取名额有所扩大。(3)武则天开创了殿试制度,又设立武举,选拔军事人才。 考试科目:常设的主要有进士科和明经科。进士科主要考察处理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明经科主要测试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考中进士是做官的主要途径。 评价:(1)贯彻了自由报考、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扩大了选拔人才被范围,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拔制度。(2)提高了各级的素质,加强了集权,在我国古代社会沿用了1300多年(到清朝末年废除)。 3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