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离子的检验 离子 Cl- 检验方法 滴入AgNO3溶液和稀HNO3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且不溶稀HNO3 结论与化学方程式 AgNO3+NaCl==AgCl↓+NaNO3 SO42- 滴入稀盐酸酸化后,再滴入BaCl2 溶液 酸化后无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BaCl2+Na2SO4==BaSO4 ↓+2NaCl CO32- 滴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 滴入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加入强碱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产生白色沉淀 Ba(NO3)2+K2SO4==BaSO4↓+2KNO3 有无色气味的气体产生,石灰水变浑浊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纸变蓝 Na2CO3+2HCl==2NaCl+H2O+CO2↑ CO2+Ca(OH)2==CaCO3 ↓+H2O NH4Cl+NaOH==NaCl+H2O+NH3↑ NH3溶于水显碱性 NH4+ 二、颜色特征 1、 固体颜色
红色固体:Cu、HgO 暗红色固体: 红P 红棕色固体:Fe2O3 蓝色固体:CuSO4 ·5H2O 绿色固体:Cu2(OH)2CO3 淡黄色固体:S
黑色固体:C(木炭粉)CuO、MnO2、Fe3O4、Fe(粉) 紫黑色固体: KMnO4 2、 沉淀颜色:
蓝色沉淀:Cu(OH)2 红褐色沉淀:Fe(OH)3 白色沉淀:BaSO4、AgNO3、、CaCO3、BaCO3、Mg(OH)2 3、 溶液颜色:
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 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如:FeCl3溶液 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SO4溶液 紫色溶液:KMnO4溶液
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比较
化合反应: 表达式:A+B → AB 简记:多变一 分解反应: 表达式:AB → A+B 简记:一变多 置换反应: 表达式:A+BC → AC+B 简记:一换一 复分解反应:表达式:AB+CD → AD+CB 简记;二换二 四:构成物质的微粒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1、原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强调: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
2、离子: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带正电
、
常见阳离子:Cu2+ 、Mg2+、Fe2+ 、Ca2+ Ba2+、Na+ 、K+ 、Ag+ 、Fe3+ 、Al3+、
NH4+ 、H+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带负电
常见阴离子:O2- 、S2-、Cl-、 NO3- 、CO32-、 SO42-
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 得电子 得电子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失电子 失电子
五、质量守恒定律: 理解质量守性定律抓住:“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要变”即:
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宏观
元素种类不变 宏观:物质种类一定要变 五个不变 两个一定不变
原子种类不变 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种类一定要变 微观 原子个数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一个可能要变:分子总数可能要变 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技能 (一)、常用仪器:
广口瓶(固体)、 细口瓶(液体) 1、 存放药品的仪器:
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2、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少量粒状固体)、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
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3、 加热仪器:酒精灯(用外焰加热)
4、 反应容器: 可直接加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加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 (二)、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正确操作 常见错误操作
正确操作 常见错误操作 七、 药品 常见气体的制取与检验
二氧化碳 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氧气 高锰酸钾或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或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2KCl+3O2 ↑ 2H2O2====2H2O+O2 ↑ 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仪器装置 收集方法 向上排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向上排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或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证明已满 检验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验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