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中考语文模拟卷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按要求填写在答卷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3.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按要求答在答卷上,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尝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说明: 1.考试用时120分钟,满分120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①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1分)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2分) ③杜牧《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句子是 , 。(2分) ④俗子胸襟谁识我? 。(李清照《满江红》)(1分) ⑤请把陆游的《游山西村》默写完整。(4分)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 , 。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①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cū guăng( )。 ②容不得束缚,容不得 jī bàn ( ),容不得闭塞。 ③以上是从各种艺术中xìn shoǔ niān lái( )的几个实例。 ④街上行人摩肩接踵,luò yì bù jué( ),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我市全民阅读活动的持续推进,书屋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 ..B.在纷扬的白雪里,我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服,在结冰的湖面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 .C.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味觉麻木了呢? D.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地袖手旁观,而是需要有想象力地、有计划地进行探索。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朗读者》是电视台提出的大型文化类情感节目,该节目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提出”改为“播出”) 语文试题 第 1 页(共8页)
B.对于家庭语言暴力问题,很多家长起初并不在意,直到出现严重后果,才引起他们的注意,其危害丝毫不亚于粗暴的肢体伤害。(在“才引起他们的注意”前面加上“这个问题”) C.我们努力倡导读书之风,希望看到同学们课余不会只是无聊地说笑,学校里到处是朗朗的读书声。(在“学校”前加上“听到”)
D.这次参加新冠状病毒疫苗研发的科研人员,大多以青年人为主,从而实现了“老一代”向“新一代”的过渡。(将“过渡”改为“转变”)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4分)
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原创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惊艳上线。该节目将传统诗歌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出现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歌曲,其中也不乏经典的面孔和声音。比如陈力在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歌唱的《枉凝眉》和杨洪基老师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演唱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都是老歌曲,但是他们一张口就能把观众带回那个桃花底下读《西厢》的红楼梦中。又或者是群雄并起吞吐天下的三国纷争里。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0字。
(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为这期节目做宣传。 儿女情长 英雄气壮 如花美誉 干云霄 似虹豪气 劳牵挂
二、阅读(46分)
(一)(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
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动心忍性( ) (2)人恒过( ) (3)而后喻( ) ...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语文试题 第 2 页(共8页)
8.下面对课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在论述人才问题时,强调了主观因素这方面的作用。
B.文章开头举出六个人的事例,为后面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提供了事实 论据。
C.文章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难的好处。先从正面讲磨炼激发人的斗志,再从反面揭示国家存亡的原因。
D.本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给文章增添了气势,读起来节奏 感强,富有感染力。
(二)(9分)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
①②③
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龙,百官绂绣,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会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注释]
①[衮(gǔn)龙]龙衣,古时帝王的礼服。②[绂(fú)绣]祭祀时穿的礼服。 ③[枵(xiāo)腹]空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食之不能尽其材 B.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操蛇之神闻之 ....C.蚕妇操汝入于沸汤/媵人持汤沃灌 D.我所吐者,遂为文章/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10.用三条“/ ”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3分)
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固之自裹
11.选文通过蛛和蚕的对比,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文中哪一句集中表明作者的这种态度?(3分)
(三)(10分) 别让速成毁了匠心
①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不少物事的生产创造似乎也加速起来。比如各类技能培训,只要有钱,到处都是班,两三个月就能拿到一本证书。写书、拍电视剧等等,也无不可以速成。
②现代社会,时间就是生命,办事讲效率没有错。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事情确实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但实践也告诉我们,有些时候欲速则不达,一味地追求速成不是好事。事物的成长发展往往有其规律,那些违背规律的速成,往往会先天不足,无异于拔苗助长。一些以次
语文试题 第 3 页(共8页)
充好的假冒伪劣“速成”产品,一些偷工减料的“速成”工程等等,多是以牺牲质量或功效,乃至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样的速成就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③常言道: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很多事急不得,更速成不得。古人对事物的创造,往往是匠心独运,不尚速成。如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各类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品,饱蘸着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创造的虔敬,对工序的苛求。有多少巨匠们一生默默无闻,远离名利场,只为了完成一件作品,办好一件事情。盛于魏晋时期的“百炼钢”之术,其制作过程需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直到斤两不减,如此千锤百炼,最终锻造岀高纯度的器具。古人有句话叫“技近乎道”,即技艺层面的不懈雕琢和追求,与最高的“道”相符,而这种“道”不正是我们所倡导的“工匠精神”吗?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产生了数不胜数的名匠和作品。明代奇巧人王叔远精雕细琢,在很小的桃核上雕出各色各样的人物景观,而且形神毕肖,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出我国古代民间工艺的高超成就。
④只有沉得下心,才能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产品。高凤林作为一名特种熔融焊接工,35年如一日,一心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0.08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纪录。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丝”级。顾秋亮作为一名焊工,40多年来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追求卓越,一次又一次挑战极限,成功地把“蛟龙”送入海底,他也被称为“有钻劲儿的螺丝钉”。没有那种精细入微的追求,没有那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体认,就很难有过硬的高精尖技术。
⑤其实,不管是科技研究、手工制造、养殖种植,还是行医执教、著书立说,行业千万种,从业者至少都应该有一颗基本的“匠心”。这颗匠心,不仅是对规律的尊重,对创造的敬畏,更需要工作中一丝不苟的工序,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 。养此匠心,则会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生出一种宁静致远、潜心于事的定力。涵养工匠精神,容不得浮躁,容不得唯利是图,容不得急功近利的“速成”。
⑥“速成”是匠心的克星,欲养匠心,必戒“速成心”。多少粗制滥造、速生速朽的物事告诉我们,急于求成于事无益,急功近利更难立身。唯养一颗匠心,不迷于声色,不惑于杂乱,沉潜自己,专注一事,方能有所成,有所立。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第②段先证明论述办事讲究效率,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接着从反面论述一味追求速成的害处。
B.选文第④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论证观点。
C.选文第③段论证思路清晰,先用俗语引出观点“很多事急不得,更速成不得”,再用丝绸、漆器、金银器等古代手工艺品和匠人们的事例以及魏晋时期“百炼钢”之术的事例从反面来论证观点。
D.工匠精神是指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
语文试题 第 4 页(共8页)
13.在文段⑤空白处补充一个论据,你认为下列哪项最合适?( ) (3分) ...
A.荣氏集团的奠基人荣德先生从一名学徒做起,成为当时蜚声中外的实业巨子,拥有亿万财富,而在他的居室里却挂着一幅亲书的横幅:立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B.著名作家二月河在谈到成功秘诀时,曾说过:我没什么才气我写小说基本上是个苦力活,不信你试试,一天写上十几个小时,一写就是二十年,怎么着也能够弄点东西出来。 C.法拉第要求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无味,不久就离开了。凭着强大的决心和毅力,法拉第却矢志不移地坚持了10年,最终法拉第在电磁学方面有了重大的发现。
D.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整整翻译了6年。他一生始终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 14、结合选文,谈谈如何养成一颗“匠心”?(4分)
(四)(17分)
香樟树下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
语文试题 第 5 页(共8页)
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15.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事。(4分) 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16.结合语境,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2)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17.简析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18.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5分)
三、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20年注定是让全世界的人们都无法忘记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状病毒如洪水猛兽般肆虐,夺走了数以万计的生命。湖北省是中国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可英雄的湖北人民没有惊慌失措,他们在党和的领导下,顽强地和病毒作斗争。在湖北最需要帮助的情况下,我们看到了几万名白衣天使在春节万家团圆之际奔赴湖北,成为最美的“逆行者”。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在开往武汉的列车上闭目休息的相片感动了无数国人。建筑工人们不分昼夜地施工,在短短数天内建成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河南、湖南的农民把
语文试题 第 6 页(共8页)
菜地里的蔬菜瓜果一车车拉到湖北送给疫区的人们。还有无数的志愿者们默默地尽着自己微博的力量。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取得了抗击疫情斗争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他们,值得我们为之点赞、鼓掌、喝彩。
请以“为他们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1—3题。
(A)马二先生问道:“先生名门,又这般大才,久已该高发了,因甚困守在此?”公孙道:“小弟因先君见背的早,在先祖膝下料理些家务,所以不曾致力于举业。”马二先生道:“你这就差了。‘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就如孔子生在春秋时候,那时用言扬行举做官,故孔子只讲得个‘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这便是孔子的举业。讲到战国时,以游说做官,所以孟子历说齐、梁,这便是孟子的举业。到汉朝,用贤良方正开科,所以公孙弘、董仲舒举贤良方正,这便是汉人的举业。到唐朝,用诗赋取士,他们若讲孔孟的话,就没有官做了,所以唐人都会做几句诗,这便是唐人的举业。到宋朝又好了,都用的是些理学的人做官,所以程、朱就讲理学,这便是宋人的举业。到本朝,用文章取士,这是极好的法则。就是夫子在而今,也要念文章,做举业,断不讲‘言寡尤,行寡悔’的话。何也?就日日讲究‘言寡尤,行寡悔’,那个给你官做?孔子的道也就不行了。”一席话,说得蘧公孙如梦方醒。又留他吃了晚饭,结为性命之交,相别而去。自此日日往来。
(B)马二先生大喜,当下受了他两拜,又同他拜了两拜,结为兄弟。留他在楼上,收拾菜蔬,替他饯行。吃着,向他说道:“贤弟,你听我说。你如今回去,奉事父母,总以文章举业为主。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不要说算命、拆字是下等,就是教馆、作幕,都不是个了局。只是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这就是《孝经》上所说的‘显亲扬名’,才是大孝,自身也不得受苦。古语道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而今甚么是书?就是我们的文章选本了。贤弟,你回去奉养父母,总以做举业为主。就是生意不好,奉养不周,也不必介意,总以做文章为主。那害病的父亲,睡在床上,没有东西吃,果然听见你念文章的声气,他心花开了,分明难过也好过,分明那里疼也不疼了。这便是曾子的‘养志’。假如时运不好,终身不得中举,一个禀生是铮的来的,到后来,做任教官,也替父母请一道封诰,我是百无一能,年纪又大了,贤弟你少年英敏,可细听愚兄之言,图个日后宦途相见。”说罢,又到自己书架,细细检了几部文章,塞在他棉袄里卷着,说道:“这都是好的,你拿去读下。”
1.综合选段(B)段中,与马二先生结拜为兄弟的人是谁?此人后来变得怎么样了?(3分)
语文试题 第 7 页(共8页)
2.《儒林外史》的人物塑造得极具特色,既有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又有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请结合全文,分析马二的性格特点(3分)
3.综合选段A和B,结合马二先生所言,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4分)
语文试题
第 8 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