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度实证分析

我国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度实证分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现代经济信息

我国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度实证分析

姜岳健 巴陵石化广播电视大学 湖南岳阳 414003

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广义文化产业投入和GDP数据的收集,运用Granger双变量因果性检验模型,进行了文化产业与GDP因果关系的实证分析。并引入测度文化产业对GDP发展贡献的理论模型,对文化产业投入与GDP之间关系作出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文化产业; GDP; 格兰杰因果分析; 贡献度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1-0228-01

一、前言

按照现代化文化经济理论,发展文化产业能够增加国民收入、税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劳动就业,推动文化交流等等[1]。但是,由于整个文化产业太泛而难以界定,难以找到相应的测评指标加以衡量和研究,目前有关文化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影响的分析大多数局限于理论上的定性研究,而缺乏客观的定量分析,从而造就对文化产业的片面理解和误解,制约着现代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客观正确的分析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本文运用了计量经济学知识对文化产业进行有关定量研究。

由表可以观察到,在滞后期数分别为1-6的“我国广义文化投入没有引起GDP增长” 的概率中,最大值为1滞后期中的0.74940,这表明在1滞后期仅以74.94%的概率可以保证“我国广义文化投入不带动了GDP的增长”零假设,此外滞后期为6仅以12.96%接受原假设,但是其他滞后期的各数据在10%下的显著水平下均拒绝了“我国广义文化投入不带动了GDP的增长”零假设;同时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在“GDP增长没有引起广义文化投入增加”的概率中,最大值为1滞后期中的0.32631,这表明在1滞后期仅以32.63%的概率保证“GDP增长没有引起广义文化投入增加”其他滞后期都在10%的显著水平下拒绝了“GDP增长不是引起广义文化投入的原因”的零假设,表明了GDP增长与广义文化投入和广义文化投入与GDP增长之间基本上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二、文化产业与GDP增长的因果关系实证分析

1.Granger双变量因果性检验模型

为了验证我国广义文化投入与经济水平GDP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Granger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程序如下:

运用回归模型进行估计:

GDPi=aiESTt-i+βjESTt-j +ut其中,u是随机扰动项,满足均值为零、等方差且非自相关。EST表示文化投入,可以利用各回归的残差平方和计算F统计量。

第二,检验零假设:H0:ai=0(i=1,2,…,n),如果至少有一个显著不为零,则拒绝“广义文化投入不是引起GDP发生变化的原因”的零假设,即接受广义文化投入是引起GDP发生变化的原因;同样,为了检验“GDP不是广义文化投入引起变化的原因”,只需将上述回归模型中的变量即广义文化投入和GDP进行交换,做同样的回归估计和统计检验就可以获得。

2.Granger因果关系实证分析

三、文化产业对GDP增长贡献度的评价模型及实证分析

根据凯恩斯投资乘数理论[2]:在一定的消费倾向下,一定量的投资的增加可导致收入和就业量按投资乘数的倍数增加,或导致数倍于投资量的国民生产总值。这个倍数就是投资乘数,并可以用一定的函数模型表达和计算。

用△I表示某一次具体投资△Y表示某一次投资后导致社会实现国民收入增量,n表示某一次投资投入后所引发的投资轮数,△Y1,△Y2, …, △Yn分别表示某一次投资后引发的每一轮投资所实现的国民收入增量,c表示社会边际消费倾向,K表示投资乘数,可得:

K=△Y/△I

=(△Y1+△Y2+△Y3+…+△Yn)/△I=(△I+c△I+c2△I+…+cn-1

△I)/△I=(1-cn)/(1-c)

其中,社会边际消费倾向c值恒大于0小于1;n趋于无穷大;因此

n

c≈0,模型公式可简化为:K=1/(1-c)。

1.模型的设定

本文模型主要讨论直接乘数效应K1,计算文化对经济增长做贡献的计量模型如下:

Wi=KiTi 其中,Wi表示第i年文化对经济贡献的份额,Ki表示第i年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公布的数据(如表1),取2000年至2007年相关数据。考虑广义文化投入对GDP的滞后效应,对Granger因果关系模型中的滞后期数取m=n,且滞后期分别取1~6,并应用Eviews5.0计量统计分析系统软件对上述因果关系模型进行估计。表2给出了中国广义文化投入与GDP增长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的检验结果。

文化因素的直接投资乘数,Ti表示第i年对文化的直接投资。

由上推导出文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wi=Wi/Qi×100%=Ti/(1-ci) Qi ×100% 其中,Qi表示第i年某地区(国家)的GDP。

2.模型的实证检验和分析

基本模型确定以后,取2000年至2007年文化投资的社会边际消费倾向c值(分别为0.43、0.42、0.40、0.35、0.35、0.41、0.32、0.34)[3],计算各年文化因素的直接乘数K1,分别为1.76、1.72、1.69、1.57、1.54、1.69、1.47、1.51。

利用模型公式加以计算得出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度,结果如表3。由表可知,最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度基本维持在7%左右,呈小幅度的上下波动,与国外一些文化产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度保持在10%以上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远远不够,我国文化产业的投入与GDP的增长很不协调,GDP的增长速度

(下转第230页)

收稿日期:2010-12-01

228现代经济信息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企业文化建设,其最终目的便是建立企业的形象识别系统,如下图。而形象识别系统则是企业理念识别系统,企业行为识别系统和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有机结合。其中最直观的是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它是将企业经营理念、企业行为模式,运用整体的传达系统,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形式语言和系统化的视觉符号,传达给社会大众,具有突出企业个性,塑造企业形象的功能。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本质就是要建立适合本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核心是形成科学的员工行为模式和价值判断,目的是生成有感召力,影响力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将企业文化融进社会的主流文化,创造高价值的无形资产。

提供烟草产品和服务的烟草商业企业,关键就在于打造一流的服务文化,通过建立与企业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尊重劳动,尊重奉献,尊重创造。从而营造从上至下的主动服务文化。二是企业文化要与行业科技创新相结合。烟草商业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引进了新的物流操作工具,物流管理方法,所以我们适时地建立适应新时期物流科技需求的物流文化。三是与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相结合。如果缺乏必要的制度,人的行动将失去一种规范,很难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重视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文化影响人性,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文化来影响人性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于烟草企业来说,便是要塑造以人为本的“家文化”。“家文化”意味着要把企业的发展和员工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员工个人价值不断提高,意味着要创造一个人人参与,发挥团队精神,坦诚相待的工作环境,意味着要关心员工生活、营造和谐温暖的集体氛围。可见,弘扬企业精神,构建“家文化”就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的精髓。同时,“家文化”更是包含着一种领导者的权威意识和责任意识,包含着员工的感恩情怀。这一方面要求企业领导人的加强学习、率先垂范、科学决策,以实际行动感化人,另一方面要求员工勤奋工作,怀揣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感恩的胸怀去面对同事和客户,从而营造一个愉悦而有活力的企业文化氛围,创造不平凡的工作业绩。

(四)在发展中不断更新和优化企业文化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经济生活和国际间关联度的巨大提升以及与国际市场壁垒的互相拆除,游戏规则发生巨大的改变,经济生活的内容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经济人的行为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原有烟草商业企业文化的一些价值观渐渐从其经营行为中淡出,经过多元文化的综合作用,新的价值观需要逐步确立。所以,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与时俱进,依据时代发展脉搏,对原有企业文化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赋予特定内涵,使之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同时,我们要遵循企业文化初期建设、中期优化、后期提升的建设规律,科学设计出适合本企业实际的文化建设,一如既往地埋头建设日益丰富的企业文化内涵,不断发掘和传承企业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铺平道路。

图2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综上所述,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应考虑如下路径选择:(一)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自身特色

每个企业都意图借助其外在的视觉识别系统,产品和服务取得消费者对其的认同和深刻印象,而具备与本行业本企业产品相适应,协调的文化,才能使消费者和社会公众更好的理解、接受和辨识其文化内涵所外化出的企业形象,从而形成深刻的对其产品和服务感知。所以,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和行业发展下,烟草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既要体现专卖专营的行业特色,又要体现敢于直面市场竞争的勇气和严谨自律的态度。

(二)企业文化建设要讲求适应性效率

企业文化建设要将企业文化的理论、方法和内容与企业发展实际相结合,把文化理念渗透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一是企业文化要与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相结合。作为维护国家烟草专卖法律,(上接第228页)

远远快于我国文化产业的投入的速度,文化产业投入对GDP的影响还处于较低水平,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度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互动关系,我国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文化产业投入对GDP存在实质性影响,并且是通过投资乘数的方式影响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是滞后的。文化产业的发达与否,显示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我国文化产业需要更为合理地规划,需要更加积极的环境和市场环境以获得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继瑞,郝康理.文化经济论[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6:238-240.

[2]N•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张晓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的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08.

[4]刘国风,黄晓龙.论经济转轨阶段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0,7.

四、结论

通过对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得出文化产业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一种良性

作者简介:姜岳健(1970-),男,汉族,大学本科学历,湖南岳阳人,巴陵石化广播电视大学讲师,从事企业经济管理、等教学研究工作。

2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