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 号
姓 名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评阅教师
第 次任务 共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公共分析》 形成性考核作业2(4-6单元)
题号 分数 教师评语 及评阅时间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 分 评阅人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 A )是指从发现问题到方案出台的一系列功能活动环节所组成的形成过程,包含议程设立、方案规划和方案合法化三个基本环节或阶段。 A.制定 B.执行 C.分析 D.评估
2、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运用各种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意图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这指的是( A )。
A.执行 B.制定 C.议程 D.评估
3、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估方案,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估者进行的评估是( A )。
A.正式评估 B.评估 C.评价 D.非正式评估
4、很少有和组织以热情和认真的态度从事评估,其主要原因在于( C )。 A.评估制度化 B.缺少的评估组织 C.对评估的认识存在障碍 D.目标不明确
5、( A )是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意图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A.执行 B.制定 C.评估 D.监控 6、合法化的主体是( C )。 A.全国常委会 B.
C.依法有权使方案获得合法地位的国家机关 D.享有执法权的行政机关
7、( B )是指将问题提上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 A.制定 B.议程 C. 分析 D.出台
8、( C )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变化、改进和制定新
的依据。
A.监控 B.变迁 C.评估 D.分析
9、为了实现合法化与保证的贯彻实施而对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指的是( D )。
A.评价 B.执行 C.预测 D.监控 10、公众对的监控主要是通过( C )的形式实现的。
A.新闻媒体 B.评价 C.社会 D.监督 得 分 评阅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
能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从评估在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来看,评估可以分为( AC )。 A.事前评估 B.事中评估 C.事后评估 D.执行评估 2、执行研究的途径主要有( ABCD )。
A.“自上而下”途径 B.“自下而上”途径 C.“行动连续统”途径 D.工具选择途径
3、一项的有效执行,依赖于以下因素( ABD )。 A.的正确性 B.的具体明确性 C.的灵活性 D.资源的充足性 4、( AB )是制定的中国特色。
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C.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
D.群众路线与协商对话的基本方法
5、麦克唐纳尔和埃尔莫尔根据工具所要获得的目标将工具分为( ABCD )。 A.命令性工具 B.激励性工具 C.能力建设工具 D.系统变化工具 6、制定由( ACD )三个基本环节构成。 A.议程设立 B.监控 C.方案规划 D.方案合法化
7、基本工具中属于混合工具的有( ABCD )。 A.信息传播和规劝 B.产权拍卖 C.税收和使用者付费 D.补贴
8、评估过程有以下( ABC )阶段。 A.实施阶段 B.结束阶段 C.准备阶段 D.预测阶段
9、立法机关对的监控的活动内容以及主要方式有( ABCD )。
A.通过视察、检查和组成针对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对的及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B.通过人事任免来影响和监控公共 C.依靠法律监控公共
D.听取和审议预算、决策、理想等,对公共的内容、规模、方向等加以监控 10、监控的功能活动有哪些( ABD )。 A.控制 B.调整 C.分析 D.监督
得 分 评阅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制定
是形成或规划,即指从问题界定到方案抉择以及合法化的过程。
2、评估
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变化、改进和制定新的依据。 得 分 评阅人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监控有哪些功能活动环节 答:监督、控制
2、简述执行过程的活动环节及其特点 (1)宣传,特点是统一人们思想认识; (2)分解,就是制定计划;
(3)物质准备,是保证执行顺利进行的经济基础; (4)组织准备,是具体贯彻落实的保障机制;
(5)实验,即可验证,又可从中取得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东西;
(6)全面实施,是实施过程中操作性、程序性最强、涉及面最具体、最广泛的一个环节;
(7)协调与监控,是贯穿于实施全过程。
3、如何看待合法化的地位、作用与程序 (1)合法化的地位和作用
1)合法化是制定过程的重要阶段,又是执行的前提。 2)合法化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具体体现。
3)合法化是依法治国的需要。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的基本标志。 (2)合法化的程序
a.合法化程序的相对性 b.行政机关的合法化过程
c.立法机关或权力机关的合法化过程
立法机关或权力机关的合法化程序基本上包括:提出议案、审议议案、表决和通过议案、公布。
(1)提出议案(2)审议议案(3)表决和通过议案(4)公布。
得 分 评阅人 五、(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评判的成功与失败
(1)评估指由各种组织或个人针对一项的各个方面所进行的各种评价,包括方案的评估、执行的评估、结果的评估。 A、评估的两个层面:
事实层面:评估的目的是向人们说明一些事实,不涉及价值冲突。比如,结果是什么目标是否达到该是否是该结果的原因的成本有哪些是否有效率等等。
B、价值层面:以特定的价值标准来判断的影响,比如,公平性。但不同利益主体对这些价值标准的定义可能会存在差异。 (2)关于影响的评估应当注意的问题 1.预期的影响和非预期的影响
每一项在设计时都指向特定的问题和目标群体。因此,这些问题和群体是评估时首先需要想到的对象。也就是说,我们首先必须明确哪些是的目标群体,什么是的预期目标。
进一步地,可能产生预期的结果,也可能产生非预期的结果。的影响可能会超出预定的问题和目标群体。
2.关于成本的影响
直接成本:直接成本中既应包括公共开支,也应当包括私人开支 间接成本:除了直接成本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可以计入间接成本;间接成本可能是无形的,或非货币的,但需要以货币衡量
机会成本
(3)评估方法: 1.前后对比法:
①简单\"前---后\"对比分析 ②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③有---无\"对比分析
④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2.对象评定法
3.专家判断法
4.成本——收益分析法
2、具有中国特色的执行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1)中国制定过程的特点
中国制定过程呈现出一种“内输入”的特点。 是指在社会没有利益多元化的条件下,由精英代替人民进行利益的综合与表达,其特征表现为权力精英之间的政治折衷,而不是多元决策下的社会互动。
a中国的社会性利益群体主要不是作为利益集团向制定者施加压力,而是更多地发挥了在党组织和与人民群体之间沟通信息、反映情况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多地呈现出“高度组织化”的整合特征,这可以看作是党组织和机关的“附属物”,它们在输入过程中所承担的基础性利益表达和初步利益综合功能也可以看作是党组织和“内部输入”功能的一种合理的非延伸。
b中国的利益群体在输入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并不具有多少社会互动的色彩,而是与党组织和“内部输入”功能交织在一起。“它们既代表一部分群众向中国党和各级表达意见,又常常反过来协助党和做自己所代表的那部分群众的工作,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施加‘压力’”,从而使当代中国的输入过程表现出高度的整合性和组织化一体性。 (2)中国制定过程的基本经验
1.坚持实事求是 中国党和在制定中的一个原则性要求,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坚持调查研究 在制定的过程中,坚持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定的又一原则性要求。
3.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坚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是我们制定任何一个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国制定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正是我们判断正确与否的一个根本标准。 4.坚持民主集中制 中制是中国党和我国各级的基本的组织原则,它是民主制和集中制的高度统一,是高度民主的基础上的高度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