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增强生命的韧性》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增强生命的韧性》优秀教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第九课 珍视生命(2课时) 第2课时 增强生命的韧性

一、教材分析

《增强生命的韧性》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本课由“生活难免有挫折”和“发掘生命的力量”两目内容组成。教材先让学生知道挫折的含义,以及说明人们面对挫折的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增强学生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的能力。然后要求学生知道挫折对人的影响,让学生对挫折采取积极向上的态度。最后通过“阅读感悟”让学生明确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要增强生命的韧性,学习面对挫折的正确方法和增强生命初性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对生命世界有了一定的了解,一方面,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存在,另一方面,他们又比较缺乏对生命领域的探索和思考,所以,围绕生命话题展开活动,能有效的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生命的心理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挫折。

2.明确不同的人对待挫折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 3.认识生命中所蕴含的抵御和战胜挫折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正确面对挫折。

2.发掘生命的力量去应对和战胜挫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对待挫折的坚强意志。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 2.发掘生命的力量去应对挫折。 难点

1.理解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 2.发掘生命的力量去应对挫折。 五、课型 新授课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情景激趣 播放歌曲《苦乐年华》。 生活是一团麻 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 生活是一根线

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呀 生活是一条路 怎能没有坑坑洼洼 生活是一杯酒 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 ……

师:生活像歌曲中所描述的那样吗? (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 生活难免有挫折 1、课文研讨。

安排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梳理基础知识。

(1)什么是挫折?

(2)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吗?

(3)人们对待挫折产生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原因是什么?

(4)面对挫折,我们产生些负面情绪正常吗?为什么不能一味地沉浸在负面情绪中?

(5)把生活中的挫折看作自己生命成长的一部分,有什么积极意义? 教师总结:

(1)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2)挫折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平常遭遇,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

(3)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4)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产生这些负面的情绪感受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5)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故事拓展】贝多芬一生遭受到数不清的磨难。贫困,几乎逼得他行乞;失恋,简直使他失望;双耳失聪,对他的打击更为惨重。他痛苦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与人见面。然而种种不幸、挫折磨砺了他坚强的意志,激发了他的进取精神。“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这是贝多芬的名言。他一生创作了许多经典名曲,成为德国最著名的音乐家。他的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2、探究与分享。

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5页的“探究与分享”,思考下列问题:

(1)“爸爸妈妈外出工作很久没有回家了。我真想他们!”对于你来说,这是挫折吗?

(2)“考砸了,又挨批评了!”对于你来说,这是挫折吗? (3)“他们不理我,好孤独啊!”对于你来说,这是挫折吗?

教师总结:总的来说,教材中的三个同学描述的事件对于自己来说都可以认为是挫折,但每个人即使经历相同的事件,其心理感受是不同的,因此不一定有挫折的感受。

3、拓宽思维。

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6页的“相关链接”,思考下列问题:

(1)结合“相关链接”的内容,分别对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进行举例说明。

(2)如果是你,在所举事例的情况下遭到老师的批评,你会有怎样的反应? (3)如果是你的朋友,在所举事例的情况下与老师发生争执,你会怎么做? 教师总结:

(1)挫折情境:校车上大声讲话被老师批评;挫折认知:与老师发生争执;挫折反应:从车窗跳出造成头部重伤。

(2)例如:接受老师的批评,认为老师的批评是正确的,不再在车上大声讲话。

(3)例如:劝说朋友不要误解老师的批评,在车上先不要和老师争执;劝说朋友有需要解释的可以等以后和老师说明;让朋友安静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避免和老师近距离地直接争执。

4、探究与分享。

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7页的“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 从爱迪生的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教师总结: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故事拓展】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教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生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

发掘生命的力量 1、课文研讨。

安排学生研读教材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梳理基础知识。 (1)面对挫折,我们生命中有一种怎样的力量?

(2)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对我们有什么积极意义? (3)面对挫折,怎样做才能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教师总结:

(1)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2)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3)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少年,我们在坚持目标和不断努力的道路上,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故事拓展】一位老农养着一匹老马。一天,老马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深坑,发出一声声哀鸣。望着深坑里的老伙计,老农痛心而无奈,他知道自己无力救出老马,但又不忍心它因痛苦而死,于是决定往坑里填土,尽快结束老马的生命。

当老农开始往深坑里填土时,老马吓坏了,但几乎在同时,老马又镇定下来——每次土打到背上,它都用力抖掉,然后踩着投下来的土往上走一点。不知过了多久,筋疲力尽、伤痕累累的老马终于安全回到了地面。原来是埋葬它的泥土,最终却拯救了它。

2、课外拓展。

学生阅读教材第109页的“方法与技能”,思考问题: 你还知道哪些有助于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教师总结:对学生回答作出鼓励、肯定。 八、课堂小结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说过:“人生不失意,焉能暴己知?”也就是说,生命如果不遭受挫折,怎能显露出不足,从而使自己有所认识呢?正是因为有了挫折,我们的潜能得以发掘,我们的意志得以磨砺,我们勇敢、自强不息的品质得以培养。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体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性质。本课教学设计选择学生真实的生活事例,贴近生活。进行深入的分析,事例运用充分,条理清晰。注重培养学生知行统一的能力。,重在实践。体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性。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活动,课上通过讨论和游戏体验拼等活动,在情境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认识、体验增强生命切性的意义和方法。

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学生游戏环节的组织能力待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待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