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教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10/01总第276期 文章编号:1001—8794(2010)01—0076—02 嗣 嗣嗣 CHENGREN JIAoYU 教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李颖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摘要: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多元的,概括起来可分智力因素(又称智商IQ)和非智力因素(又称情商EQ)两个方 面,二者相互作用于学习活动中。有效开发学生智力因素,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在教学中,智力因素的发挥程 度如何,关键在于对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的情况,因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文章着重论述了 如何培养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及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培养;认识活动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B _鑫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 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的非智力 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 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 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识过 程,就是说在认识过程中,它不直接承担对机体内外 1.创设问题情境,激疑问难,以疑促思。“学起 于思源于疑”。设疑能激发学习兴趣,是一种点燃思 维的火花,进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教师在教学 中,应通过设置问题,以疑促思,激发强烈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让学生从存疑、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中体验 到求知乐趣,进而提高思维能力。但教师要注意,问 题必须有一定难度,提问时要层层推进。这样才能真 正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使问答之间充满妙趣。 2.建立信息差,形成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内驱 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所谓信息差,是指人们在 交际过程中掌握信息方面所存在的差距。缺乏信息 差距,交际双方就会失去传递信息和获取信息并达 到信息平衡需要的动力,就会失去交际的意义。在课 堂教学中,如果学生仅仅是进行机械的操练和模仿 就不存在信息差,而且时问一久,就会使学生感到学 习单调呆板,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教 师在教学中,必须为学生提供建立在信息差基础上 的交际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表现出相当的 主动性、创造性和生动性,使他们在信息的传递和交 流活动中,通过缩小或填补信息差,不断学到新知 识,提高技能。 3.创设竞争情境,形成竞争气氛,激发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成就动机的驱使下,学生总 是想得到最优秀的成绩和荣誉,并赢得别人的赞 扬。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胜心和 表现欲,有意识地在同学之间创造竞争气氛。让每位 同学都有参与竞争的意识和热情,在竞争中得到锻 炼和提高。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可先进行小组讨论, 然后各小组轮流发言,分组比赛以及默写单词比赛、 演讲竞赛等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 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 4.陶冶学生的学习情操。情操是人们行动的动 力,培养和陶冶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操,就能唤起他们 对成才的执着追求。一是进行情感交流。教学过程 豳 信息的接收、加工、处理等任务。非智力因素对认识 一 过程的直接制约作用表现在它对认识过程的动力作 - 用和调节作用中。在心理学研究中所涉及的非智力 ’ 因素概念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故多指狭义的 非智 度 智力因素为优良的非智力因 素,它对人的智慧活动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称那些 过高或过低水平的非智力因素为不良的非智力因 素,它对人的智慧活动起到不良的作用或促退作 用。所以人们又把培养优良的非智力因素称为优化 非智力因素。 学习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 因素共同参与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效率, 不仅受学生本人的知识、能力和智力水平的制约,同 时也受学生本人的非智力因素如需要、动机、兴趣、 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的制约。学习过程中,智力 因素的发挥程度取决于对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的 情况,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不良发展,会使学习缺乏目 标,也会智力因素的发挥。因此,学生要想在学 习上取得成功,需要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积极 参与并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发挥学生的 智力因素,而且同时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进而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和提高。教学中可从 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一、收稿日期:2009—04—12 作者简介:李颖(1968一),女,山东嘉祥人,江苏技术师 范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心理咨询与就业指导 研究。 CHENGREN JlAoYU 童童毒● 2010/01总第276期 中,教师不仅向学生传递知识,同时也进行感情交 流。教师要善于透过学生的情感表现,把握学生的心 理、思想动态。要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陶冶学生 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经常保持乐观、欢悦、稳定情绪, 对学习保持高涨的热情和活跃的思维,从而促进教 育活动的顺利进行。二是要优化学习环境。人的情操 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要关注校园精神文明建 设,开展适当的群体活动。如演讲比赛、短剧表演等 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和失败往往有两种归因倾向,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 因。属于内部归因倾向的学生,成就动机强,往往认 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是由于自身努力程度不够,是 由于自身的内部因素造成的,所以他们在以后的学 习中会更加勤奋刻苦,不断进取;而属于外部归因倾 向的学生却往往将学习成绩差归因于学习太难或其 他外部因素,总是强调客观原因,而不从自身找原 因,所以学习中懒散怠惰,不思进取。因此,教师一定 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失败,发展积极的归 优化学习环境,陶冶学习情操。 二、教会学法,培养习惯 1.教给学生如何预习和听课。教师在讲新课前 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 和材料,并将疑难问题记下,以便在听课时能突出重 点,有的放矢,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培养学生形 成勤于思考、爱动脑筋的习惯,并不断提高自学能 力。在听课时,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 记,而且还应要求学生调动一切感觉器官进行活动, 养成眼、耳、口、手一起动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积极 思维,大胆发言,敢于质疑。 2.教给学生如何复习和记忆。遗忘是人的正常 生理现象,要战胜遗忘就必须及时复习,反复强化, 加强记忆。科学的复习方法既巩固了知识,又增加了 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揭 示的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 习材料尚未出现大规模遗忘之前及时进行复习。复 习时最好采用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的方法。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对 各种学习方式的优化组合并形成动力定型,是广义 的学习方法。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所谓教育,无非是 从各方面给学生好的影响,是学生在修养品德、锻炼 思想、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加强健康各方面养成好 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不仅能提高学 习的效率,促进各项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学生素质 的提高。然而,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朝夕之功,而在 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长期训练。 三、树立信心,培养意志 1.为学生创造各种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成功 的喜悦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发挥其积极性。成功感 是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实践证明,学生进取 的动力和自信心来自于他们自身的不断成功和才华 的充分展现以及自身价值得到承认。因此,要有意识 地为每位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课堂上应根据学生 的实际水平和程度设计问题,使学生能以愉快、无拘 束的情绪去学习。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 励,从而帮助他们逐渐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引导学生对学习失败进行正确归因,培养学 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学生对待自己学习成绩成功 因倾向,引导他们正确分析失败的原因,发展良好的 心理品质。 3.强化挫折训练,培养百折不挠的精神。人生 道路不可能平坦笔直,人人均会受到挫折,必须多 向学生进行“逆境成才”的教育。通过挫折教育和训 练,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乐观向 上的精神。在平时的教育中,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特 定的困难情境或高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难 题”。如让学生听VOA或BBC广播;让学生观看原 版电影,使他们暴露“弱点”。要让他们经历一些磨 难,使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不断得 到提高,为以后能更好地适应难度更大的学习打下 良好的基础。 4.因人而异,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 教育措施。学生之间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个体差 异,教师应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措 施。一般来说,对那些学习粗心大意、不求甚解的学 生,主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坚持不懈的 毅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克服一知半解、半途而废的 缺点;对意志软弱的学生,要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 对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要从精神上鼓励他 们,增强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逐 渐形成健全、优秀的心理品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一个人的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事实 证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在教 学中,只有在开发智力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浓厚的 兴趣、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习惯和性格 等,才能促进智能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而且,非智 力因素包括的内容很多,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方法措 施,取之不尽,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不断去 寻求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李庭芗.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贾冠杰.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4】吴宁.谈21世纪高等教育视野中的非智力教育[J】. 中国高等教育,200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