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福建地质Geology of Fujian 199 邵武火电厂贮灰坝右岸边坡渗漏机理分析与防治建议 蔡加模 (福建省闽北地质大队,邵武,354000) 摘要通过对火电厂贮灰坝右岸边坡发生的渗漏原因进行分析,为防止工程产生管涌、 滑坡灾害,提出了一个导、减、排、挡相结合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边坡渗漏机理分析防治 如何防止和克服灰坝因渗漏导致管涌、溃堤、垮坝等产生重大灾害事故,一直是火电厂 正常运营所面临的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课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世界各国已从不同角度 对灰坝渗漏问题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作者就邵武火电厂灰坝边坡渗漏的相关机理进行探讨和 分析,提出一些看法供施工参考。 1 概述 该火电厂贮灰场建于上世纪7O年代,9O年代初期开始发现贮灰场右岸(副坝)边坡下 部截洪沟附近地表有少量渗水现象,至2005年3月份第七级子坝开始利用后,坡脚渗水量 有明显加大。该火电厂第一贮灰库位于邵武市水北姚上村东侧,贮灰场总库容量为 1 000万In。,灰库由西向东倾斜,灰坝逐级加高,现已加至第七级子坝。其中在灰场右岸山 体的鞍部设有一副坝,长约110 In。坝体分为二级,第一级为混凝土抛石坝,坝宽5 In~ 10 In、坝高3 m~4 In;第二级为粘土坝,坝宽8 m~10 In、坝高4 m~5 In。火电厂厂区位 于灰场西侧500 m ̄600 In处,通过钢管将灰水送至灰场沉淀,贮灰于库中。2005年9月, 我队对右坝边坡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探和水文地质试验工作(图1),对渗漏原因进行探 讨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和防治。 2 地形(地貌) 邵武药村电厂第一灰场位于邵武富屯溪左岸,地貌上属于侵蚀剥蚀丘陵。灰场右岸边坡 坡向南、南西,自然坡度呈上陡(40。~45。)、下缓(15。~2O。),山顶山脉走向近南北,较 单薄,山顶高程为274.5 m ̄287.7 In,坡脚为平坦开阔河流堆积地貌,宽500 m~600 In, 地面高程为238 m ̄239 In,斜坡坡脚距电厂厂房约500 In。 在斜坡中下部标高约236.3 In处有截洪沟1条,宽0.2 m~O.4 In,1条输灰钢管直径 约0.5 In,人工切坡形成陡坎高度2 m~3 In。 收稿日期:2007—07—15 作者简介:蔡加模(1957一),男,工程师,水文工程地质专业。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 福建地质Geology of Fujian 第26卷 图1 邵武火电厂贮灰场右岸边坡勘探点与渗漏位置平面分布图 Fig.1 Diagram showing the location of leakage spots and exploration sites of the side slope of the ash disposal area in the Shaowu Thermal Power Plant 3地层岩性及其分布特征 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分布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h )、第四系更新统 坡积土层(Qp )、残积土层(Qp )及前震旦系下统变粒岩(Za)。经现场调查,边坡及 其周围未见断裂构造及新构造活动迹象(图2)。 3.1素填土 黄褐色,稍湿,呈松散状态,成分以可塑的粘性土为主,夹有15 9/6~25 的强风化变 粒岩碎块,为新近堆填,填积年限少于3 a。主要分布于斜坡坡顶副坝外侧地表,钻孑L中仅 ZK7孑L有揭露,厚度1.20 m。 3.2坡积粘土 褐黄色,坡体上部(坡顶)呈稍湿,可塑一硬塑状态;坡体下部(坡脚)很湿一饱和,可 塑状态,夹有15 ~2O 的强风化岩砾粒,粒径为2 mm~15 mm,呈棱角状,手捏呈砂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蔡加模:邵武火电厂贮灰坝右岸边坡渗漏机理分析与防治建议 201 舔毪 ( 1:500垂直I : 1 500 固 l l母 l 胡卤丽 l圉 —kLJ l…… 地下木位埋深(『n 图2邵武火电厂2--2’工程地质剖面图 Fig.2 Diagram showing the 2--T exploration profile of engineering geology in the Shaowu Thermal Power Plant 状 该层斜坡中均有分布,分布厚度由坡顶向坡脚变厚,揭露厚度2.15 m~7.30 m。 3.3变粒岩残积粘性土 黄褐色、浅紫红色,坡顶呈稍湿一湿,呈可塑一硬塑状态,坡脚呈湿、局部饱和,可塑状 态,含有1O ~15%的石英或长石颗粒,局部夹少量强风化岩碎块,手搓具砂感,母岩为 变粒岩。该层斜坡中均有分布,厚度7.O0 m~12.90 m。 3.4强风化变粒岩 黄褐色、浅紫红色,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很发育,裂面强铁染,岩心呈散体土状、局部 呈碎块状,碎块手折即断,岩体极破碎,揭露厚度7.55 m~3O.20 m(未揭穿)。 4水文地质条件 灰场右岸斜坡地下水类型主要为风化带网状孑L隙裂隙潜水,含水岩组为强风化变粒岩、 残积砂质粘性土,含水层厚度>10 m,地下水赋存于风化岩土的孑L隙、裂隙中,地下水位 埋深随地形变化顺坡向下迳流,以泉水形式排泄地表,泉水流量一般(O。O5~O。lO)L/s, 迳流模数(3。4O~4。55)L/s・km。,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 富水性与地形关系密切,高处水量贫乏、富水性差,低洼处水量相对较大,富水性较好,含 水层总体富水性贫乏一弱。 因灰场堆灰白上世纪7O年代始,至今已3O多年,随着贮灰高度逐级增加,受灰水渗透 范围不断扩大,补给右岸斜坡下部含水层,使地下水位明显抬升,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变为 灰水。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2 福建地质Geology of Fujian 第26卷 根据钻探揭露地下水位埋深0.00 m~24.20 m,标高241.10 m~249.09 m。在标高 250 m以下斜坡地表有渗水,2005年9月16日实测总渗流量约为4.56 I /s,渗水标高一般 在236.3 m~247.6 m,主要沿着截洪沟上部分布,长约180 m、宽10 m~25 m,面积 3 200 m。,2#泄水陡槽南侧边坡的小沟谷渗水量最大,约1.24 L/s,占总渗水量的28 。 渗水段地表土体潮湿,渗水口可见少量涌灰、涌泥现象。 根据现场和室内对各岩土体分别进行的渗水、抽水、注水等水文地质试验,岩土层渗透 系数及透水性(表1)。坡积粘土渗透系数为(1.68~2.94)m/d,具中等透水性;残积粘 性土渗透系数为(0.25~0.66)m/d,具有中等透水性;强风化变粒岩渗透系数一般为 (O.17~O.95)m/d,局部为(1.81~3.16)m/d,具中等透水性。 表1水文地质试验 Table 1 Results of hydr0ge0l0gic tests 序号 试验名称 试验序号 试验位置 试验段岩性 试验深度 渗透系数 渗透性等级 备注 (m) (m/d) l 1# ZK9孔附近 1.8~1.9 2.94 2 2# ZK8孔附近 0.3~0.4 2.72 3 3# ZK7孔附近 1.0~1.1 2.94 渗水试验 4 4# ZK4孔附近 O.3~0.4 2.6O 坡积粘土 中等透水 5 5# ZK5孔附近 O.3~0.4 2.7l 6 6# ZK6孔附近 O.3~0.4 2.49 7 l ZKl 0.0~8.15 2.82 抽水试验 8 2 ZK3 O.0~6.1 1.68 9 l ZK8 7.3~21.25 O.2O lO 2 ZK6 变粒岩残 8.55~14.60 O.3l 注水试验 中等透水 ll 3 ZK4 积粘性土 4.7~16.0 O.3O l2 4 ZK5 3.15~17.4 O.66 l3 l ZK4 l6.0~25.0 O.52 l4 2 ZK4 25.0~45.2O O.17 l5 3 ZK5 21.0~33.5 0.43 注水试验 l6 4 ZK7 4.8~15.0 O.59 l7 5 ZK7 l5.0~21.3 O.95 l8 6 ZK7 强风化 21.3~32.5 O.25 中等透水 变粒岩 l9 ZK8 22.2~32.05 O.25 2O l ZK3 l7.0~24.2 1.41 抽水试验 2l 2 ZK6 l4.5~24.55 3.16 22 l ZK7 33.55~38.25 O.9O 压水试验 23 2 ZK7 38.15~42.75 0.8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蔡加模:邵武火电厂贮灰坝右岸边坡渗漏机理分析与防治建议 203 由于受库水渗透影响,钻探期间钻孔内水位随深度和时间变化而变化(表2)。水位变 化可见3—3创面线的ZK7、ZK8、ZK9钻孔中水位随时间水位有显著升高,升高幅度为 0.3 m~2.3 m,而在2—2 剖面线ZK4、ZK5孔中水位则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 0.3 m~1.8 m,而坡脚ZK6、ZK3孔中水位略有上升。 表2钻孔水位变化 Table 2 Water-level fluctuation in a drilling well 水位(埋深/标高) 孔号 勘察期间同一时间测 钻孔初见水位 1.20/248.89 0.oo/241.61 终 L后稳定水位 1.00/249.09 +2.7/244.13 量水位(埋深/标高) 1_0 孔口自流 一周前后变化 所在剖面 ZK1 ZK2 ZK3 基本一致 1—1剖面 上升 基本一致 ( L口自流) 0.0/243.46 0.0/243.46 孔口自流 ZK4 ZK5 ZK6 ZK7 24.2/251.13 17.4/243.14 3.70/241.10 21.3/251.58 24.2/251.13 17.4/243.14 3.70/241.10 21.3/251.58 24.5/250.83 19.2/241.33 3.60/241.20 19.O0/253.88 下降0.3m 下降1.8m 上升0.1m 上升2.3m 2—2剖面 ZK8 ZK9 4.50/249.19 1.80/242.48 4.20/249.79 0.3ol243.98 2.30/241.88 孔口自流 上升1.9m 上升0.3m 3—3剖面 勘察期间前后2次(间隔1个月左右)测量渗水量有增大趋势(表3),变化幅度 (O.O1~O.74)L/s,总流量从4.41 L/s增加至7.61 L/s。坡脚渗水区范围测流点8#、11 #、3#流量增加较明显。在副坝两侧渗水量有所增大,中间渗水量变化较小,说明具有明 显的绕坝(副坝)渗漏情况。渗水较清澈,局部夹带有少量煤灰,偶见有气泡,说明在此标 高以下仍有渗水通道,且具有微承压性质。 表3渗水点流量变化 Table 3 Flowrate variation of water seepage spots \测流点 时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总流量 \ 9月16日 0.26 0.79 1.24 1_24 2.55 0.08 0.09 0.22 0.24 1.24 1.52 0.06 0.26 0.05 0.16 0.40 0.45 0.61 1.35 0.37 0.64 0.14 0.35 4.41 7.61 10月19日 0.54 注:1.总流量为测流点3#~12#,1#~2#汇集为3#;2.单位为(L/s)。 5渗漏机理分析与防治建议 由于灰库产生库岸渗水和绕坝(副坝)渗漏情况,随时间变化渗透强度加大,渗漏量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4 福建地质Geology of Fujian 第26卷 来愈大,浸润斜坡土体范围不断扩大,使土体吸水饱和、软化,抗剪强度减弱。如果遭持续 暴雨的袭击,垂直渗透加强,地下水位将上升,浸润线不断扩大,斜坡土体抗剪强度减弱, 产生整体下滑的可能性较大,潜在滑坡隐患。由钻探得知,历年来发生渗漏的位置和该次钻 探和调查部位基本一致,分布土层的渗透系数较大,具明显的不均匀性,因此,可判定残坡 积粘性土(含砂砾)层为灰库多次发生渗漏的主要通道。渗漏主要原因是坝基存在厚度较大 的松散堆积层,而建坝时没有清基做防渗处理或隔水墙,导致渗流从坝前经坝基及坝肩透水 层渗出,而引起渗漏,产生管涌的可能性较大。针对坝脚发生的渗漏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治 本的方法是堵截,即对右坝段下方断面的松散残坡积粘性土(含砂砾)层沿坝轴线进行水泥 灌浆,以期在地层中形成一定厚度的隔水混凝土幕墙,防止或减弱库水的渗漏。治标的方法 是用导渗、减压,即在坝后台处修筑一个或一组减压井,以期降低库水的渗透压力,防 止再次发生渗漏或管涌。从经济和技术的角度考虑,采用治标的方法即排渗减压的方案较为 合适。具体做法如下: (1)在发生渗漏的右坝段部分,距下游坡脚15 ln处,沿坝轴线方向做浅沟反滤排水工 程,反滤排水沟底高程230 ln,断面尺寸依据渗流计算成果及以可以进入检查、维修决定, 其净宽取0.7O ln,高1.50 m,沟底布设块石、碎石、河砂构成排水导渗体。为了提高排渗 效果,沿排水沟方向每隔10 ln左右设一内径1.0 ln的导渗井,井深以达强透水层为控制, 约2.0 ln深。在排水沟出口处设量水堰,观测排水情况。 (2)为安全起见,从排渗减压沟顶的上游至灰坝238 ln高程之间,作顺坡安全压重,同 时由于此排水沟的水面高程为230 ln,而现有台后面原排水沟水面为236.5 ln左右,两 沟之间还存在地下水力坡降,如以此水力坡降顺延至下游田间,则压坡线还低于田间高程, 根据《土石坝加固》的建议,压坡线以上要有1_5 m~2.0 ln的压重。为此,在台下游 设一压重段,高2.00 ln,长180.0 ln。 采取上述工程措施后,可降低坝脚附近的地下水位,达到消除隐患的目的。这样不会导 致连在一起的右坝段的浸润线升高,对坝整体的稳定作用也是十分有利的。 6施工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1)由于导渗井井管深入强透水层,可能会给地下渗水创造集中渗流的条件而造成不 利,故施工过程应加强观测。 (2)反滤排水沟沟底反滤料的级配及其分层一定要按设计的要求严格控制,以防止级配 不良或分层不清而产生渗透破坏。 (3)反滤层不应被堵塞,特别应防止施工运料时和雨水冲刷的泥土堵塞反滤层。反滤层 的材料符合设计要求,不能用风化的和不清洁的砂石料。 (4)减压井回填反滤料后应立即进行冲井和洗井,目的是破碎泥皮,洗出反滤料中的泥 沙,促进含水层中的较细颗粒进入井内排出,使较粗颗粒排列在反滤料的周围,形成反滤, 防止或延缓使用过程中淤堵。然后进行抽水试验,量测流量和出砂量,检验井的效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蔡加模:邵武火电厂贮灰坝右岸边坡渗漏机理分析与防治建议 205 参 考 文 献 1董哲仁.堤防除险加固实用技术,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2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 GB50330--2002L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On the Mechanism of Side Slope Leakage of the Ash—stored Dam in the Shaowu Thermal Power Plant and Some Control Suggestions Cai Jiamo (Northern Fujian Geologic Party of Fuj ian Province,Shaowu,354000) Abstract The autho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leakage cause in the side slope of an ash—stored dam of the Shaowu Thermal Power Plant.In the paper it puts forward a processing method of dredging,decompression,drainage and obstruction for prevention of a piping effect and landslides in the construction work. Keywords side slope,leakage,analyzing a cause,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