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33. 040.40:73.100.99M32洛案号:8101MTMT/T 899一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coal mine2000一12一08发布2001一05一01实施国家煤炭工业局发布MT/r 899-2000前装置的特点编写的。言本标准是在参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有关信息传翰装置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煤矿用信息传输 本标准主要参考了GB/T 13730-1992《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和(:B/T 13729-1992《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在编写格式、表述方法和引用标准方面贯彻了GB/T 1. 1-1993, GB/T 1. 22-1993和GB/T 1.3-1997等规定。 本标准从2001年5月1日起实施,所有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均应符合本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煤炭工业局规划发展司(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装备保障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继平、李皇、彭霞、朱李平、沈世庄、刘晓阳。本标准由国家煤炭工业局规划发展司(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装备保障司)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MT/T 899一2000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coal mine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以下简称装置)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 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使用的信息传翰装置。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 156-1993标准电压GB 191-199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829-1987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 GB 3836. 1-19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GB 3836. 2-19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隔爆型电气设备“d”GB 3836. 4-19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i" GB/T 4942.2-1993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GB 5080. 1-1986设备可靠性试验总要求GB 5080. 7-1986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 G13 10111一1988利用随机数般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GB 12173-199。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 GB/T 13384-1992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3926.2-199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静电放电要求 GB/T 13926.3--199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辐射电磁场要求GB/T 13926.4--199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要求 M一「209-1990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M1引( )一1990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M 1 286一1992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MTiT 77; " 199R 撑矿灯林辜纬卞要柞能汕{片一片牛定义水标准采1 tl卜列定义。3. 1 1"` il,lSiI 点设备management node、、luipmcnt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一12一08批准2001一05一01实施MT/T 899一2000用于管理的信息传输与处理设备。 3.2现场节点设备field node equipment用于工业现场的信息传输与处理设备。 3.3主节点设备master node equipment除控制本节点的信息传输与处理外, 还控制着装置中从节点信息传输的信息传输与处理设备。3.4从节点设备slave node equipment本节点的信息传输受装置中主节点控制的信息传输与处理设备。 3.5无主节点设备non-master node equipment本节点的信息传输不受其他节点控制,本节点只控制本节点的信息传输的信息传输与处理设备。 3.6主从工作方式master slave system装置中只有一个主节点设备的工作方式。 3.7多主工作方式multi-master system装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主节点设备的工作方式。 3.8无主工作方式non-master sustem装置中的所有节点设备均为无主节点设备的工作方式。 4产品型号、分类及组成4.1型号产品型号应符合MT 286的规定.4.2分类4. 2.1按使用环境分:a)矿用防爆型; b)矿用一般型; c)地面普通型; d)复合型。 4.2.2按复用方式分:a)时分; b)频分; c)码分; d)其它复用方式。 4.2.3按网络结构分:a)树形; b)环形; c)星形; d)总线形; e)复合形。 4. 2.4按所传输的信号分:a)模拟; b)数字 4. 2. 5按信号传输方向分:a)单向; 卜)半双工; c)全双工, MT/T 899一20I20004.2-6按同步方式分:a)异步; b)同步。 4.2.7按调制方式分:a)基带; b)调幅; c)调频; d)调相; e)其它调制方式。 4.2.8按工作方式分:a)主从; b)多主; c)无主。 4.3组成装置由管理节点设备、现场节点设备和其它必要设备组成。 5技术要求51一般要求装置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文件制造。 5.2环境条件5.2.1装置应能在表1规定的相应条件下正常工作。表 1环境条件设于井下的设备设于地面的设备温度MT 209-1990中4.2.1MT 209-1990中4.2.3湿度平均相对很度不大于95(十25'C )MT 209-1990中4.4.2大气压力80106 kPa机械环境无显著振动和冲击的场合2.2装置应能承受表2规定的最恶劣的贮运条件。表2 环境条件设于井下的设备设于地面的设备高沮+60 C低沮一40C湿度平均相对砚度95%(+25C)相对湿度93%(+40'C)振动5,0 m/s'20 m,.冲击500 m/s,300 m/s=5.3电气性能5.11 fti电电压:5.3门门交流供电电压应符合(:R 156的规定,一般在36,127,220,380,660,1110 V中选取,允许电MT/T 899一2000压波动范围应符合MT 209-1990中5. 4. 2的规定。5.3.1.2直流供电电压应符合GB 155的规定,一般在5,9,12,15,18,24 V中选取,允许电压波动范围由产品标准规定。5.3.2传输介质:装置的传输介质可以是电缆、光缆等。 5} 13网络结构:装置宜采用树形网络结构,也可采用环形、总线形、星形或其它网络结构. 5.3.4工作方式:装置宜采用多主‘见图”或无主工作方式(见图2), 也可采用主从(见图3)等其它工作方式。图2图33,5连接方式:装置的连接方式宜灵活多样,既可单层连接( 见图1、图2和图3),又可多层连接(见图4),图1 5.3.6传输方向:装置宜采用半双工传输,也可采用全双工或单向传输 5. 17复用方式:装置宜采用时分制复用方式,也可采用频分制、码分制等复用方式。 MT/T 899一20005.3.8信号:装置宜采用不归零矩形脉冲数字信号,也可采用翔率型等模拟信号。 5.3.9同步方式:装置宜采用串行异步传翰方式,也可采用率行同步传输方式。 5.3-10调制方式:装置宜采用基带、调频和调相传翰。 5.3.11字符:字符长度宜为8位,由1位逻辑.0”表示开始,1’ 位逻辑01"表示停止,任愈长度逻辑"1”表示空闲.字符最高公停止位之间设1位地址/数据标志位(见图5),该位为逻辑"1"表示该字符为地址字符.该位为逻辑1101,表示该字符为数据(除地址之外的各种信息)字符.宇符最高位与停止位之间也可设1位奇偶校验位,宜采用奇校验(见图6).图6 5.3.12帧格式:1祯宜由1个字符的地址场、1个字符的控制场、N个字符的数据场和2个字符的CRC校脸场组成 (见图7),字符应符合5.3. 11中图5的规定,CRC生成多项式宜采用CRC-CCITT。也可采用HDLG的帧格式(见图8)。图中L,M,N均为自然数。空闲位地址场控创场数据场CRC校脸场空闲位L位 1字符1罕符N字符2字符 M位图7开始标志地址场控制场数据场 CRC校验场停止标志011111108位 8位 (0--N)位16位 0111'110图8 5.3. 13传输速率 传愉速率宜在1200,2400,4800 bps等中选取。5-3- 14误码率:用于监控的装置的误码率应不大于10-0;仅用于监测的装置的误码率应不大于I。一‘。 5. 3.15传输处理误差:装置的传愉处理误差应不大于。.5%a 5. 3.16最火巡检周期:装' F的最大巡检周期应不大于30 ,,并应满足监控要求。MT/T 899一20005.3.17最大传输距离:装置最大传输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用于井下的装置:节点之间的传输距离应不小于10 km;仅用于局部信息传翰的装置的节点之间(如传感器及执行器至分站之间)的传输距离应不小于2km。 b)用于地面的装置:最大传输距离由产品标准规定。5.3.18最大节点容量:装置的最大节点容量宜在8,16,32,64,128中选取;被中继器等设备分隔成多段的装里,每段的最 大节点容A宜在8,16,32,64,128中选取。5.3.19最大传翰容量: 装里的最大传箱容t由产品标准规定。5.3.20本安参数:装置中用于爆炸性环境的设备的翰入输出信号应是本质安全的,本安参数由产品标准规定,一般包 括最大开路电压和最大物出电流.5.4电源波动适应能力供电电压在产品标准规定的允许电压波动范圈内,装置的电气性能应符合各自产品标准的规定. 5.5结构5.5.1紧固件必须有防止自动松脱的措施。5.5.2金属零件必须进行防锈、防蚀处理。5.5.3隔爆兼本质安全型产品的隔爆接合面应符合GB 3836.2-1983第6章的规定.5.5.4零部件、元器件及其它结构要求应符合MT 209-1990第7章、第8章、第9章及11.3的有关规定。56外观应符合MT 209-1990第6章的规定。5.7外壳防护性能应符合MT 209-1990中9.1.1的规定。5.8电气安全5.8.1带电回路与接地(或外壳)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MT 209-1990中11.1的规定。测量部位应在产品标准中明确规定。5.8.2装置应能承受历时1 min的交流50 HZ正弦波工频耐压试验,且无击穿和闪烁,工频耐压试验电压值应符合MT 209-1990中11.2的规定。试验部位应在产品标准中明确规定。5.9表面沮度应能符合MT 209-1990中第10章的规定。5.10工作稳定性装置应进行工作稳定性试验,通电试验时间不小于7d,其电气性能应符合各自产品标准的规定。 5.11抗干扰性能5.11.1设于地面的设备应能通过GB/T 13926. 2-199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试验电压为8 kV的静电放电试验,其电气性能应符合各自产品标准的规定。5. 11.2装置应能通过GB/T 13926.3-199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在电源线上试验电压为2 kV,在输人输出信号、数据和控制线上试验电压为1 kV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其电气性能应符合各自产品标准的规定。5-11.3装置应能通过GB/T 13926 1-199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2级、试验场强为3 V/m的辐射电磁场试验,其电气性能应符合各自产品标准的规定。5.11.4装置应能通过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抗电浪涌试验,其电气性能应符合各自产品标准的规定。MT/T 899一20005.12可靠性装置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应不小于800 ho5-13环境适应性5.13.1装置应能通过高温工作试验,其电气性能及外观应符合各自产品标准的规定。5. 13.2装置应能通过低温工作试验,其电气性能及外观应符合各自产品标准的规定。5.13.3装置应能通过高温贮存试验,恢复后其电气性能及外观应符合各自产品标准的规定.5.13.4装置应能通过低温贮存试验,恢复后其电气性能及外观应符合各自产品标准的规定。5,13.5装置应能通过湿热试验,其电气性能、电气安全及外观应符合各自产品标准的规定。5,13.6装置应能通过振动试验,试验后其电气性能及外观应符合各自产品标准的规定。5.13.了装置应能通过冲击试验,试验后其电气性能及外观应符合各自产品标准的规定。5.13.8包装后的装置应能承受模拟运输试验,试验后包装箱应无损害和明显变形,箱内设备的电气性能及外观应符合各自产品标准的规定。5.14矿用及防爆性能5.14.1防爆型设备应符合GB 3836的规定,并经国家指定的检验单位检验合格,取得“防爆合格证”。5.14.2矿用一般型设备应符合GB 12173的规定,并经国家指定的检验单位检验合格,取得“矿用合格证”。6试验方法6.1环境条件除环境试验或有关标准中另有规定外,试验在下列环境条件下进行: a)温度:15-35' c;b)相对湿度: 450o-75%;c)大气压力: 86"-106 kPa,6.2电源条件除非有关标准另有规定,测试用电源应符合以下要求: a)交流供电电源: 1)电压:误差应不大于2%; 2)频率:50 Hz,其误差应不大于1%;3)谐波失真系数, 应不大于5%. b)直流供电电源:1)电压: 误差应不大于2%;2)周期与随机偏移二AUu/Uan应不大于0.1000 注曰4[ J为周期与随机偏移的峰到峰值。2) C-',,为直流供电电压的倾定值63测试仪器和设备6- 3. 1测试仪器和设备的准确度应保证所测性能对准确度的要求,其自身准确度应不大于被测参数孟13倍的允许误差。632测试仪器和设备的性能应符合所测性能的特点。6.3.3测试议器和设备应按照计量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计量检定,并校准合格。634测llC仪器和设备的配置应不影响测量结果。6.3.56.46 . 4门I几要测试仪器和设备的特性要求见附录n(标准的附录)。1从C作方式的装置受试K-置的要求MT/T 899一2000受试装置至少应具备下列设备: a)主节点设备:1台。b)从节点设备:出厂检验时,为订货的全部数量;型式检验时,应不少于3台;若有多种型式,每种 至少1台。c)构成装置的其它必要设备。 6.4.2多主工作方式的装置: 受试装置至少应具备下列设备:a)主节点设备:出厂检验时,为订货的全部数量;型式检验时,应不少于2台;若有多种型式,每种 至少1台。b)从节点设备:出厂检验时,为订货的全部数量;型式检验时,应不少于3台;若有多种型式,每种 至少1台。c)构成装置的其它必要设备。 6.4.3无主工作方式的装置:受试装置至少应具备下列设备: a)节点设备:出厂检验时,为订货的全部数量;型式检验时,应不少于4台;若有多种型式,每种至 少1台。b)构成装置的其它必要设备。 6.5受试装置的连接6.5.1受试装置使用规定的传输介质按以下要求连接:a)树形装置按图9连接设备,N为参与试验的节点设备数(实际节点设备数加模拟节点设备数); b)总线形装置按图10连接设备,N为参与试验的节点设备数(实际节点设备数加模拟节点设备 数);c)环形装置按图n连接设备; d)星形装置按图12连接设备。图9,1。中,仿真线I ,模拟二分之一倍的装置的最大传输距离的传翰线。仿真线1模拟装置的最大传输距离的传输线。 一 呻山鲡醉绷朗N13卿N13N13图9MT/T ¥99一2000N13N13N13图10二}渔AK1 }}n一[}}95A}示波器{} }}现关试骏设备场节点及有一}粤乳一 ,} 现关试翰设备场节点及有}1图11甲黯遍}1 管理节点设备}} 仿真线1! 一一l一,月}仿真线1,}示波器1乌一}仿真线11 {}1}现场节点及有}{现场节点及有}干玩}关试验设备!}关试验设备I医兰壑些红」图 126-5-2现场节点及有关试验设备连接见图13,至管理节点设备 l mj*i节点设备}圈鳃「-iL 黯气essese习黔图136.6性能试验6.6-1传输介质、网络结构和传输距离试验:装伴使用规定的传输介质,按c,. s的规定连接成产品标准规定的网络结构形式,装置应能}F i工MT/T 899一2000作。6,6,2工作方式试验:6.6.2.1装置按6.5的规定进行连接。6.6-2.2无主工作方式试验:使装置的任意1个节点设备停止工作,应不影响装置的正常工作。6.6.2.3多主工作方式试验:使装置的任意1个主节点设备停止工作,应不影响装置的正常工作。6.6. 3连接方式试验装置按6.5的规定连接成产品标准规定的连接方式,装置应能正常工作。 6.6.4传输方向试验;6.6.4.1装置按6. 5的规定进行连接。6.6-4.2单向传输装置:发送设备发送信号,接收设备应能正确接收。6.6.4.3半双工传输装置:管理节点设备和现场节点设备分别发送信号,现场节点设备和管理节点设备均应正确接收。6.6.4.4全双工传输装置:管理节点设备和现场节点设备同时连续发送信号,现场节点设备和管理节点设备均应正确接收。6.6-5复用方式试验:装置按6.5的规定进行连接,装置传送多路信号,应能正确接收。 6.66信号测试:装置按6.5的规定进行连接,装置传输55 H或AAH,通过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6.6.了同步方式、调制方式、字符和帧格式测试:装置按6.5的规定进行连接,装置轮流传输00和FFH, 通过示波器观察同步方式、调制方式、字符和帧格式。6.6.8传输速率测试:装置按6. 5的规定进行连接,装置传输55H或AAH,通过示波器时间刻度读取传输速率。6.6.9误码率测试:6.6.9.1仪表测试法:6.6.9.1.1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装置按MT/T 772-1998中9.11.1.1的有关规定进行。6.6.9-1.2单向传输装置按MT/T 772-1998中9.11-1.2的有关规定进行。6-6-9.2实际测算法;6.6.9.2. 1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装置按6. 5的规定进行连接,按MT/T 772-1998中9,11-2.1的有关规定进行。6.6.9.2.2单向传输装置按6. 5的规定进行连接,按MT/T 772-1998中9.11.2.2的有关规定进行6.6.10传输处理误差测试6.6.10.1模拟量传输处理误差测试;装置按6.5的规定进行连接,按MT/T 772-1998中9.1的有关规定进行。6.6-10.2调节量传输处理误差测试:装置按6.5的规定进行连接,按MT/T 772--1998中9. 3的有关规定进行6.6. 11巡检时间测试:装置按6.1 5的规定进行连接,按MT 772-1998中9.4的有关规定进行。6. 6. 12节点容量测试:装置按6.5的规定进行连接,实际节点设备数与模拟节点设备数总和应等于装置的最大节点容量 装置运行测试节点容量的软件,实际节点设备应能模拟最大节点容量时的各个节点设备的信号传输。6.6. 13传输容量测试:装I n按6.5的规定进行连接,实际现场节点设备数与模拟节点设备数总和应等于装置的最大节点MT/T 899一2000容a,实际现场节点设备应带足所有的翰人输出容I.装1 E运行侧试传物容t的软件,实际现场节点设备应能模拟最大容量时的各个现场节点设备的信号传翰。 电源波动适应能力试验6.7按MT 210-1990第10章的有关规定进行。6.8结构检查 按MT 210-1990第5章有关规定进行。对与防爆及矿用性能有关的零部件、元件及其结构按GB 3836. 1,GB 3836.2,GB 3836.4,GB 12173及与产品防姆型式相对应的其它型式防爆电气设备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查。 6.9外观检查、 按MT 210-199。第5章的有关规定进行。6.10外壳防护性能试验按GB/T 4942. 2-1993第7章和第8章的有关规定进行.6.11绝缘电阻侧量按MT 210-1990第7章的有关规定进行。6.12工频耐压试验按MT 210-1990第8章的有关规定进行。6.13表面温度测A按MT 210-1990第11章的有关规定进行.6.14工作稳定性试验装置处于工作状态, 按MT/T 772-1998第10章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中的测里时间间隔不得大于8 h.6.15高沮工作试验 按MT 210-1990第23章的有关规定进行。受试设备处于通电状态,严酷等级为最高工作环境温度,持续2 h.6.16低沮工作试验按MT 210-1990第23章的有关规定进行。受试设备处于通电状态,严酷等级为最低工作环境温度,持续2 h.6.17高温贮存试验按MT 210-199。第24章的有关规定进行。受试设备处于非通电状态,严酷等级为+60'C,持续16h,恢复时间不少于1 h.6.18低温贮存试验按MT 210-199。第24章的有关规定进行。受试设备处于非通电状态,严酷等级为一40'C,持续16h,恢复时间不少于1 h,6.19振动试验按MT 210-1990第25章的有关规定进行。严酷等级按MT 209-1990中4.5.1表2的有关规定选取。6.20冲击试验按MT 210-1990第26章的有关规定进行。严酷等级按MT 209-1990中4.5.1表3的有关规定选取。6.21湿热试验按MT 210-199。第28章的有关规定进行。湿热试验方法及严酷等级按MT 209-199。中12.1的有关规定选取。6.22运输试验MT/T 899一2000按MT 210-1990第27章的有关规定进行。受试设备按各自产品标准的规定包装,试验严酷等级为:频率4 Hz,加速度30 m/s',试验时间2 h,6.23防爆性能检验由国家指定的防爆检验单位按GB 3836的有关规定进行。6.24矿用性能检验由国家指定的检验单位按GB 12173的有关规定进行。6.25抗干扰性能试验按GB/T 13926.2,GB/T 13926.3,GB/T 13926.4及有关规定进行。6.26可靠性试验按GB 5080.7的有关规定进行。若无其他标准另行规定,采用定时截尾试验方案。失效判定应符合GB 5080.1-1986中9.2的有关规定。了检验规则7,1检验分类检验一般分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二类。 7.2出厂检验了.2.1每套装置均需进行出厂检验,合格产品应给予合格证。7.2.2出厂检验一般由制造厂质检部门负责进行,必要时用户可提出参加。7.2.3检验项目应符合表3中出厂检验项目规定。7.2.4出厂检验的各项性能和指标应符合各自产品标准的规定,若出现某类不合格,则该装置为该类不合格。了.3型式检验7.3.1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定型时;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装置性能时; c)正常生产时每5年一次(防爆性能除外); d)停产一年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质量监督部门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部门提出要求时。 7.3.2检验项目应符合表3中的型式检验项目的规定。表 3项目名称要求试验方法不合格分类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外观5s6. 9cO()结构556.8BOO电气性能5. 36.6BO交绝缘电阻5. 8. 16. 11A0仁、工频耐压5. R. 26.12AOO电源波动适应能力5A6.7B口表而温度5.96. 13B丈入「作稳定性5. 106. 14RO外壳防护性能576.10B「、MT/T 899一2000续表3项目名称要求试验方法不合格分类出厂检验型式检验高温工作5. 13. 16. 15BC低温工作5. 13. 26. 16B勺高温贮存5. 13. 36. 17BO低温贮存5. 13. 46. 18BJ缪热5. 13. 56. 21BO振动5. 13. 66. 19BC冲击5.13.76. 20BC运输5. 13. 86. 22BC杭干扰性能5. 116. 25BO可靠性5.126. 26B△防爆性能检验5. 14. 16. 23A洲O矿用性能检验5. 14. 26. 24A☆O注:功表示需要进行检验的项目;△表示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定型时必须进行, 其他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进行的项目;汉表示根据GB 3836的有关规定确定;☆表示根据GB 12173的有关规定确定。7.3.3抽样应按下列要求进行:a)第一种抽样方法:装置批量不大于50套时,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1套进行试验; b)第二种抽样方法:装置批量大于50套时,采用GB 2829,选用一次抽样方案,判别水平II!,不合格质量水平RQI为40,对破坏性试验可选用判别水平I,判定数组由各自产品标准规定;c)样品的抽取方式: 受试装置中的设备应采用GB 10111规定的方法从成品仓库中抽取。7.3.4判定规则与复检规则如下: a)用第一种抽样方法抽取样品进行检验时,各项性能和指标应符合各自产品标准的规定;对A类项目,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不合格;对B类项目,有一项不合格应加倍抽样检验,若仍不合格则判该批为不合格;对c类项目,有3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为不合格;b)用第二种抽样方法抽取样品进行检验时,应累计不合格数及不合格品数,按抽样方案判别装置 合格或不合格,若不合格按GB 2829--1987中4.12.3的有关规定处理,8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8. 1标志8. 1 1产品标志:8-1-1门产品标志应符合M一 C 209-199。中14.2的有关规定8.1.12防爆型产品的外壳明显处应设置清晰的水久性凸纹或凹纹标志"Ex ", lf'用一般型产品的外壳明显处应设置清晰的永久性凸纹或四坟标志“KY”8.1.1.3防爆型忆甘,应具Ni"M八”‘支全标志8门1- 4外壳明显处应设I铭牌,地面普通型产品应包括以下。Ig,IA,i,」项内容,矿用一般型产}0m应包括以卜、b,d,c,I,g,h,i,I项内弃,防爆型产品应包括以下a、b、。、d、。、9、11、1、J内容‘),品吧号' "i名称:MT/T 899一2000b)右上方有明显的‘ 'Ex',标志或“KY”标志;c)防爆型式、类别及级别; d)防爆合格证编号或矿用合格证编号;e)安全标志标识(MA)和编号; f)外壳防护等级; 9)必要的技术参数;h)产品编号及出厂日期; i)制造厂名; j)有关标准规定的其它内容。 8.1.1.5操作按钮应设有标记。8.1.1.6对不具备停电后开盖联锁装置的隔爆兼本安型设备,应设置标有“断电源后开盖”字样的警告标志。8.1.2包装标记:8.1.2.1包装储运标志应符合GB 191的规定。81.2.2包装箱外壁文字及标记至少有: a)制造厂名;b)收货单位名称及地址; c)产品型号及名称; d)净重或毛重(kg). 8. 2包装B-2-1装置的包装应符合GB/T 13384的要求,包装方式由各自产品标准规定。8.2.2随机文件应有:a)产品合格证书; b)使用说明书; c)装箱单; d)随机备附件清单; e)其它技术文件。 8.3运输包装后的装置在避免雨雪直接淋袭的条件下,可适用于陆运、水运及空运等各种运输方式。 8.4贮存包装后的装置应能在温度为一10-+40 C,相对湿度不大于90%的环境中贮存一年以上MT/T 899一2000附录 A(标准的附录)测试仪器和设备的特性要求Al误码率测试仪应能产生规定范围的测试信号,能检测并显示误码率和累计误码数,测试位数应符合所测装置的要AZ示波器示波器的3 dB带宽不得低于被测速率的10倍,且能自动或利用游标测量脉冲频率和周期。A3秒表或毫秒计秒表或毫秒计的量程应覆盖所测最大时间范围,特性应符合相应装置的测试要求。 AQ仿真线仿真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能模拟装置的最大传输距离。 b)每一段模拟网络的长度1应不大于1 km,并满足下列要求(单位:m);)I 最高载波频率为f(单位:Hz)的频带传输装置:1-<3X 10`/介2)采用不归零形矩形脉冲数字信号、传输速率为了( 单位:bps)的基带传输装置:1(3 X 10`/f;3)信号最小脉冲宽度为T(单位: s)的基带传输装置:1(TX3X10'.c)长度为1的每一段模拟网络应采用图A1规定的平衡均匀电路,其中R为四分之一倍,长度为1 的传输线的环路电阻,I,为四分之一倍、长度为I的传输线的环路电感量,C为长度为1的传输线的分布电容量图A1A5模拟节点设备模拟Y f点设备的电气特性应与实际节点设备一致,每一模拟节点设备只能等效一台实际节点设备。-Kl ei.试验。}.所带实际h'点设备的数量与模拟节点设备的数量之和应等于装置所带节点设备的最大容MT/T 899一2000A6开关t信号模拟器应能输出规定指标和路数的开关量信号。A了模拟盆信号发生器应能输出规定指标和路数的模拟量信号。A8控制执行指示器应能显示控制信号的输出状态。A9调节执行指示器应能显示调节信号输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