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电力建设工程的技术问题与解决

电力建设工程的技术问题与解决

来源:华佗小知识


电力建设工程的技术问题与解决

近年来,电力工程技术在输变电建设工程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电力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为了输变电工程更高效的运作,本文根据输变电工程系统本身的技术特点,针对当前输变电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标签:输变电工程系统 电力建设技术问题 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高效的发展,人们提高了对电的需求,作为直接向用户供电的输变电工程承受的供电压力也随之加重。因此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输变电工程也叫电网工程,运行的可靠性以及经济性成为各地各级供电公司、用户乃至国家日益关注的问题。作者针对电网建设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并结合电网工程自身的技术特点,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电网建设工程技术问题的对策。

1 当前输变电系统技术特点与现状

一个完整的电网系统主要由三大子系统组成,包括发电厂、输电系统以及变电系统。发电系统将发电厂发出的电能由输电系统传送,并经过变电系统将电能分配给用户。在我国,电网系统根据电压的大小分为特高压、超高压和高压三个系统。为满足社会各地的用电需求,只有将充足的电源、完整的输电网以及可靠的配电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整个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一个完整的电网系统不仅具有实时监控与离线管理相结合的特点,还可将电网设备数据和用户信息、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以及图形和数据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配电系统拥有很强的安全性和较高的集成度。但目前的电网系统在电力工程建设中仍存在很多技术问题,不仅影响电网工程安全可靠的运行,对社会和国家来说,更存在不可忽视的隐患。因此,全面分析电网工程系统的技术问题迫在眉睫。

2 电力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2.1 方案与施工现场相差较大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有很多突发状况,而在施工方案里并没有预设突发情况的处理措施。如果在做施工方案之前,没有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详细勘察,例如施工现场的水井等障碍物,那么就会导致施工线路错位,甚至占用其他布线位置,此时,实际的建设就会出现串线、挤线等问题,进而无法达到安全线路布置要求。另外,实际生活中处处存在配网工程,如果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不匹配,施工人员则无法准确的对线路进行布置,容易导致管线位置偏移甚至错位的情况发生,由此会给配网工程带来严重后果。

2.2 接线不合理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环网供电已成为配网供电系统中最常用的供电技术,但是传统的电网以架空线为主,而环网供电则采用树枝状的放射式供电,因此这两种供电方式在技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而很难将两种供电方式衔接起来;另外,由于一些城市的不合理规划,造成配网线路大多是临时接线,并超出了线损程度。除此之外,线路经过的区域地形、建筑布局的复杂程度

以及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都是影响供电安全和稳定的隐患,例如在一些配网线路混乱的城市,由于接线错位造成线路承担较大的负荷,而在污染较严重地区甚至出现线路绝缘的事故,因此合理的接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网工程的安全。

2.3 电网建设土建工程质量通病时有存在 电网技术发展极其迅速,设备技术的进步直接决定了与其配套的土建技术的改进和提高。特别是设备集成化技术的发展,使土建设计中出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直接决定施工技术能否保证观感质量要求,如倒角工艺细节操作和大体积混凝土温差控制效果。这些新出现的通病控制技术现在仍在实践尝试阶段,没有找到合适的控制办法。

3 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性措施要点

电力工程的建设要放眼于长远,基于此,在电力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地质、气候、负荷、在建工程存在和即将面临的问题以及已建运行工程的维护等多方面的情况。下面将从电力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选取、工程实施三方面加以说明。

3.1 电力工程的规划建设 规划建设阶段是工程建设的奠基阶段,直接关系着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在电力工程规划和建设阶段,尤其要立足实际,要充分考虑电网铺设区域当前负荷变化规律、气候气象条件、地质条件等,还要考虑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以保证该工程在未来也能符合经济发展需求。此外,也要将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纳入到考虑范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交叉和反复问题,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使工程的建设更加科学合理。

3.2 电力工程的方案选取 电力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完成后,由于考虑各方面的侧重点不同,会产生几种不同的建设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论证和选取时,要基于最大限度控制停电时间和最小停电范围两个基本原则,最大程度上减小对铺设区域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此阶段的另一个重点是要实际到铺设区域进行严谨科学的考察,最后还需就后续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难点制定相应的专项方案,以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3.3 电力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 当前GIS设备基础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采取的措施是进行温差测控和浇筑振捣控制。温差测控就是在GIS基础钢筋绑扎完成后,在全基础内铺设PEX管(交联聚乙烯管),用主受力钢筋和构造钢筋作为骨架,做成类似地暖的铺设系统在基础内形成温度测量和降温盘管管路,在管路中打压注水用以对混凝土进行降温的技术。

施工前两天密切关注气温变化,施工当天要在基础周围设置多个温度计进行混凝土的测温,同时要求搅拌站对出场的混凝土进行拌合用水的温度控制和和易性的控制,保证混凝土浇筑振捣后温度升高在限值以内,在混凝土初凝后利用小型水泵在PEX盘管系统中注入洁净水或冰水,在混凝土基础中形成水循环回路,对混凝土进行冷却降温控制。一般在混凝土初凝45分钟后,终凝3小时后,通过温度计测量其温度最高能达到65℃,手背明显有触烫感,而与此同时室外温度约为19-32℃,最大不超过40℃,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差距过大,如果

是冬期施工温差更大,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混凝土二次开裂,特别是内部和水平钢筋底部出现裂缝,降低混凝土和钢筋的握裹力,使混凝土和钢筋之间出现裂缝,降低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防止混凝土开裂,通过水泵不间断地对PEX盘管系统打压注水用以消耗混凝土水化热量,使其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持平。整个过程大约需要持续一天时间,从而确保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在限值以内,保证混凝土基础质量达到合格。(见图1、图2)■

图1 图2

3.4 进度管理实施的具体措施 ①做好后勤保障或采取行政干预。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各级领导通过发布施工进度指令,对电力建设工程进度管理进行指导、协调、考核,利用激励手段、监督等方式进行进度控制管理。 行政干预比其他电力建设工程进度管理要更多地强调对各参建单位的协作管理,此方法特别适用于电力基建工程中各施工单位交叉作业、各工序的交接管理。②建立现场协调制度。业主定期组织监理、施工方、设计方及供货方到现场开协调会,通过协调,从根本上解决电力施工中的问题,此外,现场协调会还能加强各方联系,从而加强各方默契度,保障电力工程的整体进度。③进行目标管理。在电力工程管理中,要将目标进行分解,针对小目标,进行分阶段的进度管理,使进度管理更为贴切实际,也能够有效的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为总体目标的完成打牢基础。④建立例会制度。电力施工过程中,要定期召开包括业主、监理、施工方以及设计方的例会,例会中要加强工程进度的调度,要对照进度分析偏差,及时进行总结、调整,从而为下一阶段的进度管理做好准备。

4 结语

经济的迅猛腾飞给电力行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发展,在坚持电网建设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的三大原则上,采取科学合理方案和高新科学技术,对电网结构进行不断完善,提高电网运行效率、降低电网运行污染,对电力工作人员加强业务训练和管理,使电力工程建设既能立足当下,更能担当未来,满足社会各方面需求。毋庸置疑,随着高新科技的不断运用和电力工程建设的科学化、合理化,电网建设工程将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为公共生产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韬.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新设想[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1).

[2]马勇军.谈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 2010(08).

[3]吴媛媛.电力系统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管理与招投标[J].科技信息,2010(07).

[4]黄正荣.工程系统及环境的不确定性与工程风险控制——基于工程哲学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1).

[5]王世俊.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J].科技风,2009(06).

作者简介:刘剑(1981-),男,河北保定人,项目经理,助工,研究方向:电网建设工程技术特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