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感受生命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
10.1 感受生命的意义
课标要求
2.6 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悟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形成为社会作贡献的意愿,在平凡的生命中创造伟大。
2.知识与能力目标:
评价:生命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生命的意义。
2.教学难点:探索生命的意义。
教学方法
第 1 页 共 14 页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学法指导
1.合作探究法:列举一些中外人物特别是领袖和英雄人物的事例,围绕自己和同学的生活故事,就“人生的意义”开展一次主题讨论。
2.情景分析法:老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针对具体的问题情景进行分析、感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等问题,激起学生探寻的心理,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
教师提出问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学生抢答:
教师归纳: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虽然我们的答案各不相同,但对于有些人来说,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和生命无穷的奧秘已经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了。
第 2 页 共 14 页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
讲授新课
活动二:当回小记者
阅读课本P111.“运用你的经验”栏目,小组讨论交流:
⑴采访你生命中三个重要的人,请他们说说活着是为了什么?
⑵你的答案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评、归纳:
第一节 感受生命的意义
一、生命的追问
1.人应该为了什么而活着?(背诵)
为了让生命有意义。
活动三:诗朗诵
第 3 页 共 14 页
诗歌朗诵:《有的人》
学生阅读课本P112.“阅读感悟”栏目《雷锋日记》节选,讨论交流:什么样的生命才有意义?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评、归纳:
2.什么样的生命才有意义?(背诵)
①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②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③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
活动四:自主探究,信息搜索
学生阅读课本P113.“探究与分享”,讨论交流:
⑴这些经历对你的生命有怎样意义?
⑵与同学分享生命故事。在这些不同的生命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
二、发现我的生命
3.为什么要探索生命的意义?(背诵)
第 4 页 共 14 页
①探索生命的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
②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
多媒体呈现:
学生讨论交流:
⑴在这项志愿服务中,几位志愿者获得了怎样不同的意义?
⑵这样的志愿活动对你会有怎样的意义?
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各小组代表交流探究结果,教师点评、归纳:
4.怎样探索生命的意义?(背诵)
①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②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我的人生”。
③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巩固新课:
第 5 页 共 14 页
本课小结:
课堂演练
1.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在《钢铁是怎能样炼成的》小说中写道:“人的一生应该怎样渡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斗争’”。这段话体现了( )
A.英雄人物才能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B.生命的意义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
C.生命的价值在于做一些伟大的事业
D.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内涵,而在于长短
2.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下列不能体现我们的人生价值的是( )
A.每天回家后,如果父母没到家,我就会为他们做好饭等他们回来
B.同学遇到困难时,我能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给他们带来快乐
C.路上遇到坏人欺负同学时,我会赶紧走开,以免惹祸上身
第 6 页 共 14 页
D.朋友遇到烦恼时,我会劝说他们,让我们摆脱不快的阴影
3.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这说明( )
A.生命来之不易
B.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
C.生命是珍贵的
D.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4.为孕妇让座,为盲人引路;为贫者捐助,为困者呼号……这些微小而温暖的事儿,举手之劳,却传递着最真实的道德的力量,令人窥见朴实的心灵,真诚的善行,悲悯的情感,氤氲的温情。可见( )
A.奉献离我们太远,不可触摸
B.追求生命的意义,在自己生活经历中一点点地构建
C.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默默地照亮他人,做法没有出息,不能彰显生命的价值
D.无声的付出不能证明生命存在的价值,只有轰轰烈烈的付出才能证明生命的价值
教学反思
第 7 页 共 14 页
优点:
教学逻辑清晰,教学目标基本达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所举例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容易理解,也利于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足:
教师主导作用“过度”发挥,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可能不足,课堂教学容量大,一节课很难完成。
改进:
先让学生课前预习,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利于教师课堂效率的提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容易理解的教师尽量不重复,把时间放在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点上。
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第1课时 感受生命的意义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第 8 页 共 14 页
知识目标
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知道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能力目标
学会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学会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晰生命的意义,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实际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发现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够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轮椅上的志愿者
四川芦山发生强震后不久,一位轮椅上的女孩在父亲的帮助下,拿着自己积攒的1000元稿费,捐给了芦山地震灾区,这个女孩就是轮椅上的爱心志愿者——葛丽娟。
第 9 页 共 14 页
葛丽娟组织志愿者开展了许多志愿服务活动,在壶口景区义务植树、看望帮扶孤残儿童、为中小学学生捐赠爱心礼盒及体育用品……
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和她一样的残疾朋友,她还成立了“以爱相携”QQ群,每天抽出一部分时间与群中的残疾人沟通交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学习到的心理方面的知识,帮助残疾人朋友树立信心。
为了让贫困的孩子顺利进入大学,葛丽娟一次又一次与山西临汾的志愿者联系,积极组织募捐活动;为了帮助被大火烧伤重度致残的农妇徐宝娥,葛丽娟连夜把她的不幸遭遇写成稿件,向各大媒体求助……
葛丽娟用她的实际行动,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爱心志愿者的行列,她被誉为“爱心大使”。
葛丽娟是怎样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的?你打算怎样向她学习,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命的追问
活动一:教师提问
提问:
1.人为什么活着?
第 10 页 共 14 页
2.怎样的生命才有意义?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12“阅读感悟”材料。
(一)对人的生命意义的认识
人为什么活着?对于有些人来说,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和生命无穷的奥秘已经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了。但是,对有些人而言,是为了让生命有意义,他们认为探索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
(二)有意义的人生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P112“探究与分享”活动,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和总结。
教师总结: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目标导学二:发现我的生命
(一)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
活动三:阅读与思考
第 11 页 共 14 页
20XX年10月5日,屠呦呦获得20XX年诺贝尔医学奖;12月6日,屠呦呦参加由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组织的新闻发布会。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她的“韧劲儿”。青蒿素的发现谈何容易,屠呦呦和其团队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世人难以想象。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韧劲儿”,科学实验难有建树。
“千锤万凿出深山”,学习她的“钻劲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引发疟疾的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新药。在漫长的探索中,中国也启动了“523项目”,屠呦呦开创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如果没有勇于探索的“钻劲儿”,这项科研成果很可能付诸东流。
思考:屠呦呦的人生意义在哪里?你从她身上学到了什么?
活动四:阅读与思考
徐本禹家境贫寒,考入大学后,学习和生活遇到很多困难,被列入特困生,并得到学校的资助、老师同学的关爱和社会的帮助。这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他自强不息,立志成才,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他勤奋学习,成绩优秀,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学校“特困生自强奖学金”,并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和优秀毕业生。他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被评为学校优秀共青团员,当选为共青团湖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并加入了中国党。他满腔热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被评为湖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他富有爱心,在大学期间节衣缩食,用自己勤工助学的微薄收入和刻苦学习所得到
第 12 页 共 14 页
的奖学金,先后资助多名经济困难的同学,并积极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从2001年到现在,他一直在资助湖北沙市一名叫许星星的孤儿(曾获全国十佳春蕾女童称号),从未间断。他在自述中写道:“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爱心传递下去,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那些生活上需要帮助的人。”
徐本禹,获选中国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
思考:徐本禹的事迹哪些地方感动了你?为什么?
教师总结: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
(二)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活动五:探究与分享 (教材P114)
思考:
(1)在这项志愿服务中,几位志愿者获得了怎样不同的意义?
(2)你参加过哪些志愿活动,这些活动对你有着怎样的意义?
活动六:拓展空间 (教材P114)
你是自己生命的导演。将来的你,会有怎样的生活呢?请你选择将来的某个年龄阶段,尽可能具体地描述那个阶段自己的情况,如家庭、学业(事业)、财富、人际关系、健康、
第 13 页 共 14 页
情感、休闲、社会服务……
学生先思考,进行填写,然后与学习小组成员讨论分享教材提出的问题。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与分享,派代表进行发言总结。
学生先思考,选取未来几个生命阶段来描述自己的生活,编写自己的生命剧本,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最后归纳总结:我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我该如何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帮助学生回忆自己生命的历程,感受过去的人生经历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发现其中蕴藏的意义。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追问,懂得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要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为学生成长进步,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品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火花。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启发学生的认知情感,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畅所欲言,达到寓教于乐、欢乐教育的效果,让学生在活动中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在探究中完善自我的生命教育。
第 14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