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突发性新闻事件报道中我国媒体人人文关怀意识的变化

突发性新闻事件报道中我国媒体人人文关怀意识的变化

来源:华佗小知识
论坛 突发性新闻事件报道中我国媒体人 陈永毅 (作者单位:厦门广播电视集团) 摘要: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及时、客观地报道突发事件,体现自身的综合实力,是其互相竞争的焦点。对此,本文针对我 国近十年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分析了媒体人人文关怀意识的变化,该变化主要集中在媒体的反应能力、信息的透明程度、报 道的重点和形式等方面。 关键词:突发性新闻事件;媒体人;人文关怀意识 央人民电视台、新华社等多个媒体都进 我国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 2突发事件报道与媒体人的人文关怀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一般会主 行了地震灾情的报道,例如地震伤亡人 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将突然发生并可  能对社会严重危害,而且需要进行应急 动接收相关的新闻报道。对此,在报道 数、失踪人数等信息,促使报道快速及时,处置的事故灾害、自然灾害、公共卫生 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媒体人需要及时、 而且公开透明。在“7・5事件”发生 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定义为突发事件。 依据该定义,突发事件存在四种类型, 充分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将人文关怀 后,我国媒体也及时进行了报道,媒体 寓于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不仅是新闻 人通过客观、准确的调查,在第一时间 分别是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 媒体人的必要素质,在衡量新闻作品质 就报道了具体的伤亡人数,并公布事件  中的照片和视频资料。电视台的记 事件以及社会安全事件。因此,突发事 量上也成为重要指标。人文关怀将人作为价值中心,强调 者及时获取了发生时画面资料,并 件往往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而突发 事件的新闻报道也关系到这些事件的处 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维护人的尊严 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布。在报道“7・5事 理效果,为此,本文展开近十年突发性 并追求人类的自由。就媒体来说,人文 件”中,我国媒体占据着的主导权,  新闻事件中我国媒体人人文关怀意识的 关怀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对事件中人 全面的报道也打消了公众的疑虑。变化的探讨。 1 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 21世纪以来,全球的突发性事件频 繁发生,并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 就我国来说,近十年也发生了各类突发 事件,比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温州 动车事件、三聚氰胺事件、南方特大暴 雨等,对我国社会的生产带来了严重影 的关心,将有关的最新情况报道出来; 其次,为事件中的人服务,提供相应的 有价值信息,比如救助信息等;另外就 是对事件本身进行反思,主要是在结束 报道后分析引发事件的根源,并探讨解 决问题的措施,也包括对相关部门的问 责等。媒体人在突发性新闻事件报道中 在我国媒体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相 关部门也在完善突发事件信息公开机制。 响,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同时, 媒体作为人们了解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也具有重要的职责。 对此,如何报道好突发性新闻事件成为 媒体人关注的重点。 因为突发事件具有突然性、紧急性 以及灾难性,往往在第一时间就被媒体 所报道。在报道突发事件上,能够及时、 准确以及全面充分,不仅体现出媒体的 件,我国媒体人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关}不 反之则会导致事件处理工作陷入被动。 2006年,就制定了《国家突发公共 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年,全国 也对《突发事件处置条例》进行了修改, 将“媒体不能擅自报道突发事件”的条款 予以删除。:2008年,颁布实施了《政  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让报道更加人 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上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助于媒体报道空间的扩大,增强我国媒 性化,也即渗透出媒体人的人文关怀。 3突发性新闻事件中我国媒体人人文关 体在报道传播突发事件上的作用,也推进 怀意识的变化 了媒体人人文关怀意识的变化。 3。2报道逐渐及时迅速 近年来,在突发性新闻事件中,我国 近年来,各个媒体都在争取第一时 媒体人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内容的体现,  不仅以“人”为本,而且坚持弘扬社会主 间传递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实践表明,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旋律,比如正义、善良、 及时准确地报道突发事件,主动引导舆  自助等精神。纵观近十年的突发性新闻事 论的方向,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策划水平,也反映出其综合实力。近年 意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来,我国在报道事件时增加了人文关怀, 重视普通百姓在突发事件下的生活状态, 尤其是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日益成熟的 形势下,必须改进和强化突发性新闻事 3.1信息报道逐渐透明、公开 我国新闻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上坚 件的报道工作。针对网络和自媒体 而且主张客观、公正地评价事件。新闻 持及时公开信息的原则。比如,2008年 传播,传统媒体必须及时给予反应,才 媒体人增强报道的理性化和人性化,有 汶川地震,我国新闻媒体主动报道相关 能够迅速发布准确信息,从而引导 助于人们从灾难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42 信息。在地震发生后的一个小时内,中 (下转第46页) 论坛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保证社会环境的稳定。从非典报道 介化社会:现状与趋势——2OO4中国传 【到此次的杭州地铁塌方事故报道,看到了 播学论坛文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5]杰伊・布莱克,詹宁斯・布莱恩 我国应对危机事件的成熟与有效化。 社。2006. 特,苏珊・汤普森,等.大众传播通论【M】. 当然议程设置还需要继续的成熟化, 【2]明安香.美国:超级传媒帝国【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议程设置应当是对于有效行动力的促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6]郭静.从三鹿事件看议程设置理 进作用,应当成为促进职能的发挥以 【3】霍华德・裘伯,主编.传媒 论在危机事件报道中的应用D].新闻传 及工作正面宣传的良好工具。 参考文献: 【1】张国良,赵凯,张宇丹,主编.媒 与实务[M1.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 播,2009,(4). 作者简介:尤陈一鑫(1990一),男, 【4]Glenn G sparks.媒介效果研究概论 陕西西安人,硕士在读。 (上接第25页) 体时代媒介融合的发展要求。这一点值 的价值观。由于中国与美国在意识形态上 民众不得不去发明各种抗霾工具,美国为 得包括《中国日报》在内的所有中国媒 不可避免的巨大差异,导致了这两个国家 了中国雾霾而去承担国际责任,帮助中国 体学习。当今社会全媒体化越来越严重, 的新闻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不同。在面对 治理雾霾,展现其大国风采方面等。 新闻媒体应该适应这样的发展潮流,才 中国的环境问题的报道时,中国选择了以 最后,表达习惯、新闻价值、新闻 能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正面报道为主,注重提高本国民众彻底治 选择等内容,都可以归结到文化差异的 第三,接近性原则得到了很好的体 理雾霾的决心和信心,积极研制治理雾霾 影响。摒去对意识形态的考虑,文化差 现,两大研究对象都是受众本位。《中 的各种科学工具,乐观报道治理雾霾的当 异更是产生这些巨大差异的大语境,更 国日报》很多的文章宣传并解释了 下进度与成果。而美国的新闻价值观一向 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新出台的各项治霾以及污染环境会 以负面新闻为好新闻,加之中国与美国之 参考文献: 给自身带来的惩罚等。而《华盛顿邮报》 更多地强调中国雾霾可能会对美国人民 带来怎样的危害。 间的意识形态差异,美国的媒体主要选择 一【1]Luo Xiao ̄ng.Environmental Image Construction of China Presented by New 些负面的事实进行报道。在研究过程中, 我们很少见到《华盛顿邮报》对中国的雾 York Times(2000—2012)【D】.ji’nan versity,2013. 第四,意识形态深深作用于两国新闻 霾正面的报道,它更多地报道雾霾使中国 Uni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