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当代书法创作“美术化”倾向与书法本体的思考

当代书法创作“美术化”倾向与书法本体的思考

来源:华佗小知识


当代书法创作“美术化”倾向与书法本体的思考

摘 要:对当代书法创作而言,具备深厚文化背景的“美术化”倾向的出现,可为是大势所趋,除此之外,这一倾向和近现代书法艺术的转型还存在着密切关系。文章以当代书法创作为立足点,从“美术化”倾向和书法本体两个方面出发,以书法本体为切入点,围绕着“美术化”倾向展开了系统的思考与深入的探究,以期能够在某些方面给人以启发。

关键词:当代书法创作;“美术化”倾向;书法本体

引言:当代书法创作之所以表现出“美术化”的倾向,主要是因为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出现了“废除汉字”的思潮。虽然随着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拼音化”不再是汉字发展的主流方向,“废除汉字”的思潮也至此终结,但历史具有的惯性决定了,到目前为止,书法美学中仍旧有这一痕迹存在。因此,以书法本体和“美术化”倾向为切入点,围绕着当代书法创作展开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书法创作的“美术化”倾向

随着社会的变革,西方美术经由西学东渐被整体引入我国,所引入的内容包括理念、美学、创作等,大美术时代由此开启。对传统书法艺术来说,避免被社会淘汰的方法有二,分别是整体转型和依附实用书法,整体转型是指使自身成为大美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依附实用书法代表的自身流浪在社会边缘。在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下,蜕变转型成为了有识之士的首选,书法创作的“美术化”倾向由此而产生。在针对书法本质展开的讨论中,人们就书法艺术的含义达成了共识,即“书法艺术属于造型艺术”,在现代书法占据主流地位的上世界八十年代,“美术化”倾向随处可见,可以说,书法展厅的产生与“美术化”倾向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但是在我国古代,强调的是“书画同源”,在艺术书法和实用书法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别,另外,从艺术的层面来说,“书画同源”的理念决定了书画间的和谐相处成为现实[1]。需要明确一点,北宋创建的文人书法,首次将书画进行了结合,南朝时期占据社会主流的“杂体”,可以被看作书法创作呈现出“美术化”倾向的开端。需要注意的是,当时的“美术化”从本质上来说与近现代所说的“美术化”完全不同,主要体现在书法的地位方面,魏晋时期,书法始终处于强势的地位,但是到了近现代,书法的地位逐渐下降,人们将书法艺术、视觉艺术和造型艺术画上了等号。虽然“书画”仍旧作为一个词组而存在,但其代表的意义可为今非昔比,“画”既指代传统绘画又指代西方绘画,甚至还包括抽象绘画。书法艺术同样处于美术世界之中,导致该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人们针对书法艺术展开的创新,使其与大美术的重合范围越来越大。

二、针对书法本体所展开的思考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当代抒发创作表现出来的“美术化”倾向包括哪些内容:第一,汉语文本弱化,汉字甚至成为了字形的“空壳”,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主要是

汉语文本出现错误的几率增加;第二,“静态章法”在书法“四看”模式中地位的提升,由于“静态章法”强调的重点在于拼贴,因此,“字”在“四看模式”中不复存在;第三,适用于当代书法创作的“四看”模式,存在着结构与用笔相割裂的问题,导致在用笔强化的同时,结构面临着不断弱化的情况,错别字增多成为必然;第四,缺少“字”的“四看”模式,往往会导致书法作品内涵的缺失,这主要是因为“字”不仅是神采和字形的统一,还是内涵的落脚点,这里提到的“内涵”包括精神意味和文化内涵两方面内容;第五,书法作品的创作方式导致自然书写被弱化,书法艺术具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其发展道路也已经具有大致规划,具体来说,就是在遵循“美术化”倾向的基础上,基于书法本体应有的坚守。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大量的文字体系,但是汉字的历史最为悠久,另外,汉字还是当代仅存的古老文字,秦汉至今,汉字始终处于“隶楷阶段”,而书法艺术的产生的壮大,也是在这一阶段[2]。大部分艺术门类都分为古典、近代、现代和当代四种形态,作为古今相同的一种形态,在对汉字进行评价时,将其与古代作品对照自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这既是书法创作的特色,更是书法本体能够焕发生命力的主要原因。

书法本体究竟是什么?众所周知,对哲学而言,本体论指的就是本根论,那么,对书法而言,本体论主要涵盖以下内容:其一,对古代文士而言,书法代表“先文后艺”,具体来说,古代文士书法首先指代能者,其次才被用于日常书写,并在书写的过程中散发光芒。当代书法创作强调的是“先艺后文”,创作选取文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决定书法作品篇幅的方面;其二,对书法作品而言,构成自身的汉语文本在全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及文学性。我国古代强调儒家教化,当代社会同样可以将儒家教化作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重新解释,使儒家教化成为积极、健康的社会能量;其三,书法本体不仅对“一字”进行了锤炼,还对“一行”、“全幅”进行了管领。行草“管领”的是独字、字组,隶楷管领的只有独字,书法作品具有的精神风貌,通常是在对独字进行锤炼和对全幅进行管领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其四,书法本体的内涵可以被概括为五个字,即“一字见其心”。书法本体不仅代表了书法艺术基本的标准,更代表了最高的标准。这里的“一字”是指字势和神采的统一,对“一字”进行锤炼的目的,是赋予书法作品以内涵。另外,“一字见其心”中的“其心”,不仅包括禀赋个性、文化素养,更包括精神境界、理想人格,常被人们提起的“由技进道、技道两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导致其始终没有得到落实的关键,是缺少必要的支点,对“一字”进行锤炼可以被看作支点。想要在书法作品和“心画”间画上等号,关键是保证“一字”与“心画”的高度重合。

结论:通过对文中叙述的内容进行分析不难看出,“美术化”倾向对当代书法创作而言,既有利也有弊,对书法本体进行丰富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在未來一段时间内,二者间的碰撞与交合仍旧会延续,如果想要为书法创作提供一定的空间,最为理想的状态应当是“书画道殊”,明确在中华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书法艺术具有的作用,将书法本体视作中华美学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书法本体的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王炳学.当下书法美术化倾向与书法隐性本体的缺位——兼及书法生态环境的净化[J].书法,2016(11):61-67.

[2]张天弓.当代书法创作”美术化”倾向与书法本体[J].中国书法,2016(04):51-54.

贺建珍(1995-)女,籍贯:四川,职称和学历: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或专业:书法,单位(学校)名称:成都大学,单位(学校)所在地(精确到市):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都大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