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行为金融试题

行为金融试题

来源:华佗小知识
试卷一

一 名词解释(5×4’)

1. 动量效应 2. 偏好反转 3. 框定依赖 4. 处置效应 5. 拇指法则

二 简答题 (4×6’)

1. 代表性偏差可能导致哪些错误?

2. 简述封闭式基金的价格波动的特征? 3. 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有哪些特点? 4. 为什么说损失厌恶导致禀赋效应?

三 论述题 (2×12’)

1.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更可能接受有效市场假说,还是拒绝有效市场假说?为什么?

2. 分别描述BSV、DHS、HS模型并比较。

四 案例分析 (2×16’)

1.跌宕起伏的股票市场:

自从1990年12月份,我国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成立以来,走过了差不多20年。而股票市场的跌宕起伏,也给广大的投资者带来了过多的欢喜和悲哀。而股票市场的造富效应,吸引了广大的投资者积极参与。截至2008年底,我国股票市场总共有上市公司1625家,股票市值总额超过12万亿,股票交易账户超过1亿户,2008年成交金额达到5831亿元。然而,股票市场的繁荣背后,也给投资者带来了风险,图1-2中的股票价格和上市公司加权每股收益的对比分析表明,我国的股票价格的走势,与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每股收益的波动并不是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图1 上证综指与股票每股收益关系图

图1-3的数据表明,在我国股票市场出现的1996—1997,1999-2001和2005-2007的三波牛市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市场换手率升高,而在其他时段,换手率都呈现低迷的态势。

图2 上证综指与上证A股换手率关系图

在2005.4-2009.5期间,我国股票市场经历了一个疯狂的阶段。以我国2005年4月股权分置改革的提出为导火线,在一系列利好的刺激下,我国股市迎来了又一好牛市。在经历了数年的萎靡不振之后,2006年至2007年中国股市峰回路转,一路飙升,期间,股票月收益率持续为正,投资者的股票收益持续上升,尤其是自2007年,上证综指从2700多点节节攀升,虽然年中经历了一次比较大幅度的调整,但是在该年度还是一度突破6000点大关。而在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股票市场出现了深幅下调,最低上证综指达到1600多点,市值严重缩水,股票月收益率持续为负,投资者遭受严重亏损。进入2009年,股票指数呈现了单边上升的趋势。从图1-4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我国的股票指数的波动幅度非常剧烈,同时,通过成交金额的数据分析表明,作为参与的投资者,参与股票投资的热情,却呈现与股票指数波动不对称的趋势。

图3 股票涨跌幅与成交金额关系图 问题:

(1)我国的股票市场为什么会呈现大幅波动,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2)我国的股票投资者更喜欢在股票指数呈现什么样的态势下参与交易,为什么?

(3) 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是如何影响股票价格的。

2.封闭式基金折价

我国从1998年起发行规范的封闭式基金,目前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封闭式基金共有32只。 理论上,封闭式基金的收益应该高于开放式基金,基金价值应等于或略微小于基金净值,但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基金的价格常常会较大幅度的背离基金的资产净值,产 生基金价格和基金资产净值之间的不一致现象。当指封闭式基金按照低于资产净值的价格进行交易即产生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表1为截止2008年12月31封闭式基金的折(溢)价情况。

表1 封闭式基金折价 名称 折(溢)价(元) 折(溢)价率(%) 国投瑞银瑞福进取 0.16 37.75 大成优选 -0.10 -12.57 建信优势动力 -0.12 -21.78 富国天丰强化收益 -0.03 -2.48 基金开元 -0.24 -15.65 基金普惠 -0.35 -23.98 基金同益 -0.34 -23.97 基金景宏 -0.32 -23.06 基金裕隆 -0.33 -23.92 基金普丰 -0.33 -25.05 基金天元 -0.35 -24.17 基金同盛 -0.33 -26.05 基金景福 基金金盛 基金裕泽 基金天华 基金丰和 基金久嘉 基金鸿阳 基金金泰 基金泰和 基金安信 基金汉盛 基金裕阳 基金兴华 基金安顺 基金金鑫 基金汉兴 基金兴和 基金通乾 基金科瑞 基金银丰 平均值 -0.34 -0.18 -0.21 -0.24 -0.39 -0.42 -0.35 -0.25 -0.28 -0.28 -0.35 -0.28 -0.23 -0.32 -0.32 -0.31 -0.32 -0.38 -0.43 -0.37 -0.28 -26.42 -12.00 -13.61 -20.95 -29.13 -29.05 -28.78 -16.37 -20.78 -16.73 -23.90 -18.31 -13.72 -21.78 -24.61 -25.06 -23.34 -27.83 -27.22 -28.35 -19.78

由上表可以看出,截止2008年12月31日,33只基金的平均折价率为-19.78%,其中除国投瑞银瑞福进取为溢价37.75%外其余封闭式基金均存在折价现象,且除国投瑞银瑞福进取、大成优选、富国天丰强化收益、基金开元、基金金盛、基金裕泽、基金兴华外其余基金的折价率均高于-20%,其中基金丰和的折价率高达-29.13%。由此可见,我国封闭式基金也普遍存在着折价现象。

问题:

请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封闭式基金折价这种现象? 封闭式折价能否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进行解释?

试卷二

一 名词解释(5×4’)

1. 反转效应

2. 半强式有效市场 3. 可得性启发法 4. 事后聪明偏差 5. 信息瀑布

二 简答题 (4×6’)

1. 锚定可导致哪些偏差?

2. 哪些因素导致了证实偏差?

3. 为什么过长的牛市可能会引起赌场资金效应?

4. 噪音交易者与信息交易者不同的行为特征有哪些?

三 论述题 (2×12’)

1. 羊群行为是一种理性行为还是非理性行为?为什么?如何避免羊群行为现象的产生?

2.分别从传统和行为金融的角度解释企业的并购行为。

四 案例分析 (2×16’)

1.我国的A股和H股的差价

A股与H股价差 ,是指同一家中国上市公司的A股和 H股存在不同价格的现象。在2006年以来的一轮牛市中,自2007年5月印花税调整股票市场经历了大跌之后,A股市场在2007年6月再度大幅上涨,上证指数创下了6100多点的历史新高,而恒生指数也创下了21900多点的新高,但是,在两地上市的我国公司在现阶段基本出现了该公司H股价格远低于与A股的现象,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A股和H股指数都呈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而不同的股票的A股和H股在不同的时间,却出现了不同的差价。见下表。 股票名称 收盘日期:2007.11.20 收盘日期:2008.6.16 收盘日期:2009.5.27 收盘A股价收盘H股价收盘A股价收盘H股收盘A股价收盘H股 格(人民币格(港币元) 格(人民币价格(港币格(人民币价格(港币元) 元) 元) 元) 元) 海螺水泥 70.41 66.35 48.97 60.30 41.53 55.60 中国平安 118.32 88.15 49.94 59.40 39.61 53.75 招商银行 39.23 33.25 24.22 25.70 16.86 15.82 中海发展 31.52 19.72 20.63 22.15 13.20 11.46

问题:

(1) A股与H股的价差能说明内地和市场中有一个市场不是有效的吗?为什么?

(2) 结合本章所学内容,你认为导致A、H股价差的原因有哪些?

2.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赎回困惑”

开放式基金是基金运作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我国自2001年9月 推出首只开放式基金以来,其数量、规模、质量都实现了快速增长,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投资工具。开放式基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可随时直接向基金管理公司 购买或赎回。这也就使开放式基金有一种天然的“优胜劣汰”机制,即业绩好的基金能够得到更多的申购,从而扩大规模;业绩差的基金遭到大量赎回,规模逐渐萎 缩,最终退出市场。显然,基金的盈利性是投资者进行基金赎回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那么基金净赎回率同基金单位净值增长率之间呈现出怎样的关系?国外的相关 实证研究表明,基金的业绩表现与赎回率呈现在相关,即所谓的开放式基金的了“赎回困惑”(Redemption Dilemma)。

而根据对我国证券市场开放式基金2003.1——2004.9期间各季度的基金净值累计增长由最差到最好排名(我国股票指数在这一期间波动幅度小,从而可以排除股票指数涨跌对投资者申购和赎回基金的影响),将其平均分为10组,然后对其的赎回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开放式基金的赎回率与基金业绩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即随着基金业绩增长, 赎回率不降反升。也就是说,我国开放式基金出现了“赎回困惑”现象,即:业绩表现好的基金,投资者更倾向于赎回,而业绩表现差的基金,投资者反而减少赎回,出现了净购买的现象,这种现象也被称为。见下表。

开放式基金净值增长与赎回率关系 业绩排名 累计净值增长均值 赎回率均值 所有样本占基金份额比重(%) 1(最差) -0.128** -0.083* 17.01 2 -0.074** -0.072 12.55 3 -0.0362** 0.0607* 10.95 4 -0.016** 0.05 7.91 5 0.0004 0.1197 9.30 6 0.017** 0.1675** 7.60 7 0.0465** 0.2951** 10.71 8 0.078** 0.1286** 7.73 9 0.1095** 0.0948* 9.58 10(最好) 0.1419** 0.0144 6.26 注:*显著水平为5%,**显著水平为1% 数据来源:刘志远,姚颐. 开放式基金的“赎回困惑”现象研究. 证券市场导报.2005.2

问题:

(1)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基金净值排名对其赎回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

(2)请用行为金融的相关理论解释开放式基金的“赎回困惑”。 (3)影响开放式基金赎回的因素还有哪些?

试卷三

一 名词解释(5×4’)

1. 享乐编辑

2. 代表性启发法 3. 保守主义偏差 4. 羊群行为 5. 隔离效应

二 简答题 (4×6’)

1. 有效市场假说有哪些缺陷? 2. 为什么理性是有限的?

3. 描述人们对他们所面对的选择的得失进行评价的三类账户。 4. 从“阿莱悖论”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

三 论述题 (2×12’)

1. 描述一个你知道的证券市场异象,为什么会出现?谈谈自己的观点。 2. 假定你是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你准备如何约束过度自信、过度乐观的CEO,以使他最大限度地为公司股东创造财富?

四 案例分析 (2×16’)

1.我国居民为什么喜欢存款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局面,见下表。

GDP与居民储蓄存款的增幅比较 单位:亿元、%

年份 GDP GDP增幅 居民银行存款 居民银行存款增幅 1997 773.0 16.09 46279.8 20.14 1998 84402.3 6.87 53407.5 15.40 1999 677.1 6.25 59621.8 11. 2000 99214.6 10. 332.38 7.90 2001 109655.2 10.52 73762.43 14.69 2002 120332.7 9.74 86910.7 17.83 2003 135822.8 12.87 103617.7 19.22 2004 159878.3 17.71 119555.4 15.38 2005 183867.9 15.00 141051 17.98 2006 210871.0 14.69 161587.3 14.56

表中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增幅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2003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突破 10万亿元大关。尽管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扩大居民消费的措施,但消费却仍嫌不足,老百姓有钱不花,储蓄存款额年年看涨。如此巨额的居民储蓄量,在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十分罕见的。

针 对这种现象,国内外许多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朱德林、胡维熊总结了我国当前的存款结构四个特点:一是储蓄存款主要集中在城市居民手中;二是储蓄存款主 要集中在高收入家庭;三是储蓄存款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四是储蓄存款动机不同。而有的学者则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指出了我国消费不足的原因,从反面来论 证我国存款高增长的原因。蔡则祥、卢亚娟认为,有三方面原因导致我国的消费不足:第一,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但收入结构严重失衡;第二,我国居民消费倾 向持续下降,消费总需求受到抑制;第三,我国金融资产结构严重失衡,居民投资需求受到抑制。消费需求的不足导致了我国居民存款量的高增幅。诚然,影响居民 储蓄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其他的,诸如市场价格、通货膨胀、利率等也会对居民的储蓄产生一定影响。国内外很 多学者已经对这些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述。

问题:

(1)在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你能否从行为金融的角度指出我国居民储蓄高居不下的原因;

(2谈谈你会如何规划自己的投资组合及原因。

2.投资者的买卖行为与股票指数

我国的股票指数的波动幅度是远大于发达国家市场的股票指数的。而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投资者的买卖行为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国股票市场的主力投资者主要为个人和基金。图1表明,股票指数的上涨,吸引了大量的个人投资者进入市场,而新资金的加入,又进一步推高了股票价格。当然,随着指数的下跌,投资者却也纷纷采取了回避态度。

图1 我国股票市场新增开户数与上证指数对比图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基金作为机构的主力,也对股票指数产生重大影响。图2说明,受熊市影响,人们对从事证券投资的开放式基金申购意愿很低,而在大牛市的后期,出现了居民的疯狂抢购行为。

图2 开放式基金的净申购额和上证指数的关系图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市场,我国证券市场的换手率是相当高的,但是这种高换手率也存在一定的不均衡的态势。图12-2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的换手率是很大的,也就是说投资者频繁的参与者股票交易,但是,投资者的交易热情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在股指上升期间呈现换手率上升的态势,而在熊市阶段,这又出现了下降趋势。股票指数和换手率之间存在着一种交互影响的关系。

图12-2 我国证券市场股票交易换手率与股价指数关系图

数据来源:Wind资讯

问题:

(1)投资者的股票买卖行为与股票指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 (2)投资者产生上述行为的心理原因。

(3)举例的分析,对你的投资策略有什么影响?

第四套

一 名词解释(5×4’)

1. 日历效应 2. 次比率性 3. 模糊厌恶 4. 股利迎合 5. 赌徒谬误

二 简答题(4×6’)

1. 简述对预期效用进行修正的几种模型。 2. 羊群行为对证券市场有哪些影响?

3. 后悔厌恶和心理账户如何解释股利之谜? 4. 试分析投资者心理过程如何影响资产价格?

三 论述题(2×12’)

1. 从心理过程分析出售比购买要难得多的原因。

2. 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是否与人类的某些心理或行为特征有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四 案例分(2×16’)

1.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赎回困惑”

开放式基金是基金运作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我国自2001年9月 推出首只开放式基金以来,其数量、规模、质量都实现了快速增长,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投资工具。开放式基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可随时直接向基金管理公司 购买或赎回。这也就使开放式基金有一种天然的“优胜劣汰”机制,即业绩好的基金能够得到更多的申购,从而扩大规模;业绩差的基金遭到大量赎回,规模逐渐萎 缩,最终退出市场。显然,基金的盈利性是投资者进行基金赎回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那么基金净赎回率同基金单位净值增长率之间呈现出怎样的关系?国外的相关 实证研究表明,基金的业绩表现与赎回率呈现在相关,即所谓的开放式基金的了“赎回困惑”(Redemption Dilemma)。

而根据对我国证券市场开放式基金2003.1——2004.9期间各季度的基金净值累计增长由最差到最好排名(我国股票指数在这一期间波动幅度小,从而可以排除股票指数涨跌对投资者申购和赎回基金的影响),将其平均分为10组,然后对其的赎回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开放式基金的赎回率与基金业绩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即随着基金业绩增长, 赎回率不降反升。也就是说,我国开放式基金出现了“赎回困惑”现象,即:业绩表现好的基金,投资者更倾向于赎回,而业绩表现差的基金,投资者反而减少赎回,出现了净购买的现象,这种现象也被称为。见下表。

开放式基金净值增长与赎回率关系 业绩排名 累计净值增长均值 赎回率均值 所有样本占基金份额比重(%) 1(最差) -0.128** -0.083* 17.01 2 -0.074** -0.072 12.55 3 -0.0362** 0.0607* 10.95 4 -0.016** 0.05 7.91 5 0.0004 0.1197 9.30 6 0.017** 0.1675** 7.60 7 0.0465** 0.2951** 10.71 8 0.078** 0.1286** 7.73 9 0.1095** 0.0948* 9.58 10(最好) 0.1419** 0.0144 6.26 注:*显著水平为5%,**显著水平为1% 数据来源:刘志远,姚颐. 开放式基金的“赎回困惑”现象研究. 证券市场导报.2005.2

问题:

(1) 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基金净值排名对其赎回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为什么?

(2) 请用行为金融的相关理论解释开放式基金的“赎回困惑”。 (3) 影响开放式基金赎回的因素还有哪些?

2.分置改革中的对价为什么集中在10:3?

股权分置改革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此次改革的基本方法是采用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对价”的方式来换取非流通股的上市流通权,以实现“同股同权、同股同价”,消除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此次股改极具中国特色,股 改双方力量极不均衡,占据优势的非流通股股东为获得流通权,提出补偿方案,话语权甚微的流通股股东若接受方案,则达成支付对价协议,若拒绝方案,则双方都 不会得到任何利益,如此一来,股改的决策过程成为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间行为博弈过程。通过对已经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并已经产生了实际对价支付的1293家上市公司的对价统计发现: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东支付给流通股东的对价折合成股份的话(流通股东每10股可以得到非流通股票的支付股数),剔除异常值,最高的达到33股,最少的只有0.07股,但是绝大多数对价比例在3股左右,上市公司的平均支付对价折合为2.999股,对价支付的均线显示基本与3股重合。这一结果与实验经济学中最后通牒实验0.3的均衡结果惊人一致。而且据统计数据显示,首批成功实施股改的3家试点公司,非流通股东支付给流通股东的对价分别为10股送2.15 股,10 股送3股和10股送3.1972股,平均为10股送3.1157股。而以后,不论是第2 批试点公司还是全面股改公司,股改公司的对价大部分集中在“10 送3”水平。具体见下面图表。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支付

股改配送比例表

问题:

(1)为什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支付大部分集中在“10 送3”水平?

(2)你认为决定股改对价的内在客观影响因素应该有哪些?股改对价与公司规模、风险、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等因素是否应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3)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支付股改对价的心理和行为因素是什么?

(4)从行为博弈的角度如何看待对价支付聚集于“10送3”的水平?

试卷五

一 名词解释(5×4’)

1. 动量效应 2. 孤立效应 3. 事后聪明 4. 禀赋效应 5. 反馈环

二 简答题 (4×6’)

1. 后悔厌恶理论的三个核心定理是什么? 2. 均值方差模型有哪些局限?

3. 经理人比常人更容易过度自信的原因是什么? 4. 投资组合中有哪些行为因素?

三 论述题 (2×12’)

1. 羊群行为是一种理性行为还是非理性行为?为什么?如何避免羊群行为现象的产生?

2. 从心理过程分析出售比购买要难得多的原因。

四 案例分析 (2×16’)

1.疯狂的普洱茶

一 百多年前,云南运输以马帮为主的时代,茶商把一些劣质的或隔年报废的茶叶及茶碎末渥堆发酵后压成饼,低价卖给贫困的马锅头使用。因为便宜而且紧密好带,很 适合随身携带饮用。通过马锅头的传播,又把普洱茶带到部分藏民地区,因为便宜,当地人用它来配酥油茶。后来人们渐渐发现它一些不错的特点,如颜色、味道 等,普洱茶的市场逐渐扩大,但是从来都没有形成过可以登堂入室的大气候。到了近代,随着马帮的消失,多数云南人已经不喝普洱茶了,甚至普洱人也不懂普洱 茶,它主要的市场是销往内地部分藏区、广东、及遍布粤籍华侨的东南亚,在国产茶市场毫无地位。

2005年3月,思茅市茶叶节策划了被誉为有关普洱茶的最大的行为艺术的“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活动。云南的一些茶商披蓑戴笠、牵马驼垛,扮演成马锅头的样子,沿着旧时的马帮进京的路线一路北上,声势浩大地率领120匹骡马驮着6吨优质普洱茶,于10月18日抵达北京。媒体对此争相报道,在全国引起极大轰动。在这种炒作行为的带动下,普洱茶价格一步布走高,并一发而不可收拾。

2006年9月,昆明首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上,澜沧古茶有限公司的双绿牌宫廷散茶一百克茶叶以22万元被成功拍卖。

2007年3月,普洱茶价格开始增大飙升的力度,与2006年相比,猛涨3-5倍。老牌“大益7542”从2006年的4000多元一件涨至8000多元,很快升至12000元、18000元、22000元,甚至上演了一天之内三次提价的加速度。收藏普洱茶

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卖掉宝马车收购普洱茶,一块七子茶饼拍出160万元的天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顾问、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丁俊之说:“在芳村茶叶市场卖茶叶的,3年前几乎全部骑自行车,现在一辆辆宝马车停在档口。”“普洱茶成了神话,普洱茶成了钞票印刷机!”云南省茶业协会会长邹家驹在博客里面的这句话,道出当时茶叶市场排山倒海的“普洱热”。

2005年到2007年期间,一个游客如果去云南,毫无例外地会从各色人等、各种信息渠道听到千篇一律的令人耳热心动的财富说教:陈年普洱茶“比黄金还贵”,是“能喝的古董”;一块存放了50年的普洱茶饼,身价已经和本田车差不多;在的一些茶行里,不经意拿出的一片茶砖就能换来一辆奔驰车。

这期间,许多茶厂玩起了对倒游戏。以每公斤100元的价格,将普洱茶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却并不主动推销这些产品,而是等待茶厂“回收”,回收的价格可能是200元、300元甚至500元。 这样,在普通散户看来,普洱茶的价格似乎节节攀升,其实交易只在庄家内部对倒而已,一些按捺不住的散户就会高价抢入。在普洱茶价格疯狂蹿升的日子里,一些 大茶行的员工们需要做的事就是一天去昆明茶市看一次价格,彼此谁也不敢出手卖货,剩下的时间就是整天沉浸在发大财的美梦中不能自拔„„在当时全国数千万的 “普迷”心目中,普洱茶已经具备了和法国勃艮第葡萄酒之类的高档奢侈品一样的全球性名贵地位和身份特征,甚至有人产生了拜物教徒的幻觉。

面对疯涨的普洱茶,茶商们的“抢新”行动异常疯狂。4月 份是收春茶的季节,全国各地的茶商蜂拥到云南抢货,而云南本地各大茶厂也派人到茶山争抢原料“茶菁”。一大早,五六个采茶人同时爬上一棵茶树采摘,收茶人 在树下或坐或站,焦急地等待春芽被摘下来。普洱茶市场疯狂的程度可以从买茶的方式略见一斑,那就是,茶叶还没有发芽的时候就已经付钱了!很多茶商冬天就跑 到茶农家里收购茶叶,而这时的茶叶甚至还看不到一点新芽的踪影,收茶的人是用麻袋装着现金,睡在茶农家里,等待着树上的春芽。

2007年下半年,大崩盘开始了,普洱茶价格持续下滑,2008年普洱茶毛茶价格仅为头年上半年的1/6,普洱茶毛茶价格从2007年4月的每吨六万多元跌到2008年的一万多元。有业内人士估算,此轮价格的“雪崩”至少使国内的普洱茶市场凭空蒸发了150亿元左右。“今年的普洱茶太恐怖。”一位茶商说,“跳水快得让人来不及反应,就3天时间,前天还是22000元一件,第二天上午就跌到15000元,第二天下午就12000元,第三天刚睡醒就是9500元了。”

时至2009年, 在昆明、西双版纳、思茅、宁洱等地,往日的过度喧嚣都已经终止。尽管外地游客每天还要被导游强制性的引导到大大小小的茶行购物,宣讲普洱茶的种种诱人之 处,但那些人为附着在一种普通植物饮料身上的不着边际的大话、神话已经无人认同,它的基本消费品功能重回正位,投资品功能逐渐被世人淡忘。

问题:

(1)哪些力量共同推动了普洱茶泡沫的形成?在普洱茶泡沫中,人们存在怎样的非理性行为?

(2)中国的普洱茶热潮与16时机的荷兰郁金香热潮相比有什么异同点? (3)在中国,类似于普洱茶的投资热潮还有兰花、冬虫夏草、和田玉等,请查阅相关的资料,分析各种热潮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怎样才能理性诱导人们对实物的投资?

2.Klahr 需要一个心理医生1[1]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福罗里达州工作的数学教师Melvin Klahr 就对斯特德曼基金公司的互助基金进行了投资,但投资收益率十分不理想。到1974年底,他的基金头寸是1000美元,而到1997年6月,他的头寸价值却缩水成了434美元,不足1974年的一半。如果在1974年,他把1000美元投资在平均资本增值的基金上,那么他现在持有的头寸价值就可以增长到原来的29倍,达到29000美元。然而,在过去的20多年中,他为什么没有卖出斯特德曼互助基金而购买其他的基金或股票等投资品呢?Klahr 先生说:“因为我很愚蠢„„每次我想卖掉时,噢,我想可能会上涨一点。”事实上,该基金也确实有过上涨,1997年1月,斯特德曼工业基金和联合基金分别上涨了13.6%和14.7%,但上涨的时候他更加等待基金能够上涨更多一些,他渴望在关闭头寸前将其亏损扳平。因此,他始终没有卖掉互助基金的头寸。当Klahr意识到不愿意卖出持有的斯特德曼的头寸是不理智的时候,他说:“可能我并不需要一个金融策划者,而是需要一个心理医生。”

问题:

(1) Klahr为什么舍不得卖其所持有的互助基金?这种症状产生的心理和认知原因是什么?该偏差有什么特点?

(2)试分析这种心理特征如何影响人的投资决策。

试卷六

一 名词解释(4×5’)

1. 股票的规模效应 2. 框定依赖

3. 事后聪明偏差 4. 羊群行为

5. 惯性投资策略

二 简答题 (3×8’)

1. 市场中的套利存在哪些风险约束?

2. 从“阿莱悖论”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 3. 前景理论的决策权重函数有哪些特点? 4. 投资者如何进行理性地选股?

三 论述题 (2×15’)

1. 试用前景理论解释处置效应.

2. 描述一个你知道的证券市场异象,为什么会出现?谈谈自己的观点。

四 案例分析 (1×26’)

1.我国的A股和H股的差价

A股与H股价差 ,是指同一家中国上市公司的A股和 H股存在不同价格的现象。在2006年以来的一轮牛市中,自2007年5月印花税调整股票市场经历了大跌之后,A股市场在2007年6月再度大幅上涨,上证指数创下了6100多点的历史新高,而恒生指数也创下了21900多点的新高,但是,在两地上市的我国公司在现阶段基本出现了该公司H股价格远低于与A股的现象,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A股和H股指数都呈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而不同的股票的A股和H股在不同的时间,却出现了不同的差价。见下表。 股票名称 收盘日期:2007.11.20 收盘A股价收盘H格(人民币元) 海螺水泥 收盘日期:2008.6.16 收盘A股币元) 48.97 49.94 24.22 20.63 收盘H股币元) 60.30 59.40 25.70 22.15 价格(人民价格(港收盘日期:2009.5.27 收盘A股价收盘H股格(人民币元) 41.53 39.61 16.86 13.20 价格(港币元) 55.60 53.75 15.82 11.46 股价格(港币元) 66.35 88.15 33.25 19.72 70.41 118.32 39.23 31.52 中国平安 招商银行 中海发展

问题:

(1)A股与H股的价差能说明内地和市场中有一个市场不是有效的吗?为什么?

(2)结合本章所学内容,你认为导致A、H股价差的原因有哪些?

2.金经理是否存在羊群行为?

自1992年11月 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第一只规范的国内基金“淄博基金”开始,在短短的十几年中中国的基金业获得迅猛发展,成为股票市场的主要参与主题之一。基金也为中小 投资者拓宽了投资渠道,传统观点认为,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是中国股市波动剧烈的主要原因,而中国基金业在的保护下迅速成长成为投资市场的主力后却 没有起到稳定股市的作用,反而引起中国股市在短时间内暴涨暴跌。导致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所具有的稳定市场的传统功能的丧失的主要原因在于众多投资基金相互 模仿,对同种或同类证券采取相同的投资交易策略,主要体现为基金持股的以下两个特征。

1. 重仓股高度重叠。从沪深两市2008年度基金所持有的重仓股情况来看,招商银行、中国平安有上百只基金重仓买入,由五十只以上基金共同持有的股票达到十只以上。

基金重仓股的基金覆盖面情况 占该股流序股票基金覆盖持股总数持股总市股票名称 通市值比号 代码 面(只) (万股) 值(万元) 例% 60003234,496.2,851,4821 招商银行 138.00 32.36 6 90 .32 6013163,814.01,696,8162 中国平安 105.00 16.25 8 9 .70 6005119,806.72,152,9953 贵州茅台 98.00 43.52 9 6 .29 6000386,406.61,552,7284 中信证券 92.00 13.15 0 9 .21 60000117,812.1,561,9665 浦发银行 92.00 23.52 0 72 .08 0020293,265.41,670,3836 苏宁电器 74.00 42.37 4 0 .23 00000187,610.1,210,0867 万科A 73.00 19.93 2 34 .72 6011884,597.5849,359.18 中国铁建 72.00 34.53 6 2 4 6000845,465.61,085,71 特变电工 68.00 47.63 9 0 .46 60139236,256.836,348.910 工商银行 53.00 15.8 8 76 5

2.追涨杀跌。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明显地存在着股指顶峰时基金持仓增加,谷底时基金持仓减少的现象,见下表。这相当典型地反映出众多基金公司具有未经深思熟虑受其他投资者采取某种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即盲目跟从的倾向。

基金持仓量与上证指数的关系 年份 2007(上) 2007(下) 2008(上) 2008(下) 上证指数(月均值) 3637.71 5221.71 3677.87 2147.94 基金持仓量(%) 72.045 56.065 60.519 21.294

问题:

(1)说明我国基金业中的特点说明存在什么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

(2)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避免上述现象的产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