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综合测试

综合测试

来源:华佗小知识
综合测试

1.(2011江苏高考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1)=Mg(1)+ Cl2(g)的 △H>0 △S>0 B.水解反应NH4+H2O

NH3·H2O+H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C.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和充电时的阳极均发生还原反应

D.对于反应2H2O2=2H2O+O2↑, 加入MnO2或升高温度都能加快O2的生成速率 2.(2011江苏高考15)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

CO(g)+H2O(g)

CO2+H2(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

反应时间/min 0 t1 t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0.40/t1 mol·L·min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CO和1.20 molH2O,到达平衡时,n(CO2)=0.40 mol。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的体积分数增大

D.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3.(2011北京高考12)已知反应:2CH3COCH3(l)

催化剂 -1

-1

n(CO)/mol 1.20 0.80 H2O/ mol 0.60 0.20 CH3COCH2COH(CH3)2(l)。取等

量CH3COCH3,分别在0℃和20℃下,测得其转化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Y-t)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A.b代表0℃下CH3COCH3的Y-t曲线 B.反应进行到20min末,H3COCH3的

v(0C)1

v(20C)

C.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D.从Y=0到Y=0.113,CH3COCH2COH(CH3)2的

n(0C)1

n(20C)+

4.(2011福建高考12)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

Sn(s)+Pb2(aq)

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

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H>0

D.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5.(2011天津)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在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

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下所示。由图可

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2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t1=△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

6.(2011重庆) 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题图10 的是

A.CO2(g)+2NH3(g)B.CO2(g)+H2(g)C.CH3CH2OH (g)

CO(NH2)2(s)+H2O(g); △H<0 CO(g)+H2O(g); △H>0 CH2=CH2(g)+H2O(g); △H>0

2 C6H5CH=CH2(g)+2H2O(g); △H<0

,在温度一定下由H2(g)

D.2C6H5CH2CH3(g)+O2(g)7. (2011海南)对于可逆反应

和I2(g)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g)的消耗速率与HI(g)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 B. 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 C. 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 D. 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8.(2011全国II卷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1N2和8mo1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的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3

A.5% B.10% C.15% D.20%

、②2M(g)

N(g)+P(g)

9.(2011四川)可逆反应①X(g)+2Y(g)

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反应①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达平衡(I)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4:15 C. 达平衡(I)时,X的转化率为

5 11D. 在平衡(I)和平衡(II)中M的体积分数相等

10.(201浙江高考27,14分)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和水解反应速率的测定。

(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CO2(g)。

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3

温度(℃)

15.0

20.0

25.0

30.0

5.0

2

平衡总压强(kPa) 平衡气体总浓度 (×10mol/L)

①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___________。 A.2(NH3)(CO2)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3

2NH3(g)+

5.7 8.3 12.0 17.1

4.0

9

2.4 3.4 4.8 6.8

.4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4

②根据表中数据,列式计算25.0℃时的分解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取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放在一个带活塞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在25℃下达到分解平衡。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___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④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焓变△H____0,熵变△S___0(填>、<或=)。 (2)已知:NH2COONH4+2H2O

NH4HCO3+NH3·H2O。该研究小组分别用三份不

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溶液测定水解反应速率,得到c(NH2COO)随时间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c(NH2COO-)(mol/L)●▲●●●15℃●▲▲■■■■▲25℃▲5℃■t(min)

⑤计算25℃时,0~6min氨基甲酸铵水解反应的平均速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根据图中信息,如何说明水解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1安徽高考28,13分)

地下水中盐造成的氮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文献报道某课题组模拟地下水脱氮过程,利用Fe粉和KNO3溶液反应,探究脱氮原理及相关因素对脱氮速率的影响。

(1)实验前:①先用0.1mol ·L-1H2SO4洗涤Fe粉,其目的是 ,然后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②将KNO3溶液的pH调至2.5;③为防止空气中的O2对脱氮的影响,应向KNO3溶液中通入 (写化学式)。

(2)下图表示足量Fe粉还原上述KNO3溶液过程中,测出的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部分副反应产物曲线略去)。请根据图中信息写出t1时刻前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t1时刻后,该反应仍在进行,溶液中NH4的浓度在增大,Fe2+的浓度却

没有增大,可能的原因是 。5

(3)该课题组对影响脱氮速率的因素提出了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溶液的pH; 假设二: ;

假设三: ; ……..

(4)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写出实验步骤及结论。 (已知:溶液中的NO3浓度可用离子色谱仪测定)

实验步骤及结论: -

12.(2011北京高考25,12分)

在温度t1和t2下,X2(g)和 H2反应生成HX的平衡常数如下表:

化学方程式 K (t1 ) 1.8 10 36K (t2) F2H2 Cl2H2Br2H22HF 1.91032 4.21011 9.3106 34 2HCl 2HBr 2HI 9.71012 5.6107 43 I2H2(1)已知t2 >t1,HX的生成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HX的电子式是 。

6

(3)共价键的极性随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的增大而增强,HX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4)X2都能与H2反应生成HX,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 (5)K的变化体现出X2化学性质的递变性,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__________,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6)仅依据K的变化,可以推断出:随着卤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_______(选填字母) a. 在相同条件下,平衡时X2的转化率逐渐降低 b. X2与H2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 c. HX的还原性逐渐 d. HX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13.(2011山东高考28,14分)研究NO2、SO2 、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NO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利用反应6NO2+ 8NH3

催化剂 加热 7N5+12 H2O也可处理NO2。当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在标准

状况下是 L。

(2)已知:2SO2(g)+O2(g)

2NO(g)+O2(g)

则反应NO2(g)+SO2(g)

2SO3(g) ΔH=-196.6 kJ·mol-1 2NO2(g) ΔH=-113.0 kJ·mol-1 SO3(g)+NO(g)的ΔH= kJ·mol-1。

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

反应达到平衡 状态的是 。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 molNO2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 。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

CH3OH(g)。CO

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该反应ΔH 0(填“>”或“ <”)。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 。

7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