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传热比赛教学设计(共7篇)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共7篇)

来源:华佗小知识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共7篇)

2.7 传热比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

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2.分析^p 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第 1 页 共 96 页

【教学重点】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热在不同物体中的传导有差异,即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

【教学难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蜡烛、金属导热性能演示器、水壶、实验记录单。

2.学生准备:塑料勺、木勺、钢勺、杯子、热水、蜡烛、铜丝、钢丝、铝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在展示台上出示一个壶把和壶身是两种材料的水壶,倒进一些热水,请学生上来摸一下壶身。

师:手有什么感觉?

(追问:水只装了一点,为什么水壶就热了?热是怎样传到水壶的上面的?)(再请同学摸水壶把)

第 2 页 共 96 页

师:手有什么感觉?这是怎么回事?

水壶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请大家观察壶身、壶把) 2.猜想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传热性能方面的不同?

师:怎样知道哪种材料传热快,哪种材料传热慢呢?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传热比赛吧!(板书课题)

二、学生实验验证

(一)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比赛。

1.老师为大家提供实验材料:金属小勺儿、木头小勺儿、塑料小勺。你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个传热比赛的实验方案,比一比哪种实验材料的传热速度快。在实验前可以请一位同学来预测一下哪种材料的传热快哪种慢,下面请大家设计实验方案并且通过你们的实验来进一步验证你们的预测是否正确。

2.小组讨论自己的实验方案。

师:谁来汇报一下?

(生:把三把小勺放到烧杯里,倒入热水,用手摸,看哪只小勺最先变热。) 师:人的感觉可能不十分准确,那么哪个小组再来说一说?

第 3 页 共 96 页

生:把三把小勺勺柄顶端涂上凡士林把勺子放进烧杯里,哪个小勺传热快,勺柄上的凡士林就会最先融化。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各小组进行实验,实验前,老师要求同学们注意(课件出示) (1)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热水,水温很高但不要烫手。

(2)凡士林的量相等。

4.汇报实验情况。

5.小结:不同材料的传热的快慢不相同,金属材料的传热较快,塑料、木头等材料传热较慢。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相同。像实验中的金属那样,传热能力好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塑料、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二)铜丝、铝丝与钢丝的导热比赛 1.提问引起兴趣。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金属材料导热性能要好一些,铜、铁、铝都是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大家猜想一下它们的传热速度是否相同呢? 2.根据材料设计实验方法,自主研究。

根据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酒精灯、铁架台、铜丝、铝丝、钢丝,火柴等材料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探究。

第 4 页 共 96 页

3.学生实验活动。

师:下面就用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

温馨提示:酒精灯的使用步骤方法:

① 使用前先检察酒精灯的灯身是否完好,酒精不可超过灯身的1/2;

② 使用时,打开的灯帽要扣放在自己的右前方,以免实验中将其碰掉;

③ 火柴要自内向外划燃,点灯时注意自下向上的点燃;

④ 注意观察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中、内三层,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加热时,应该用外焰加热;

⑤ 实验完毕,用灯帽灭火,盖灭后迅速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4.汇报交流:同样都是金属,但它们的导热速度也是不同的。

实验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师小结:同样是金属,但它们的导热速度也是不同的。

(三)演示铜、铁、铝金属导热性能

第 5 页 共 96 页

教师演示教科书第42页下部设计的实验,让学生再次观察比较这三种材料的导热性能。说说观察到的现象和想法。

三、认识生活中的相关应用拓展

1.请你联系生活想一想,我们是如何利用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生1:炒菜的锅是用金属做的,是热的良导体,很快能把菜炒好。

生2:炒锅的把手是木头做的,木头可以隔热,这样炒菜时摸起来就不会烫手。

生3:我们的桌椅都是用木头做的,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冬天坐上去不会很快的把身体的热吸走,所以不会感觉很冷。

生4:工人叔叔运用气焊进行焊接时也运用到了热传导等。

2.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孩子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科学现象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只要你们能够留意生活,多观察,主动探究,就一定能够发现很多大自然的秘密。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想要探讨? 【板书设计】 7. 传热比赛 热的良导体

第 6 页 共 96 页

金属 不同材料物体导热性能不一样 热的不良导体

塑料、木头

《传热比赛》教案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一把小勺,让学生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 2、学生先猜测在感受一下。

3、对比实验:老师把勺子放到热水里,过一会儿在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勺把儿变热)

4、提出问题:勺把儿是怎样变热的? 5、讲述:热水把热传到勺把儿上。

6、出示铲子,为什么铲子把儿是木头的?木头把儿会变热吗?(会)

7、既然好多材料都能传热,那么今天咱们就让他们进行一场比赛,板书课题《传热比赛》。

二、哪个导热快

1、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比赛。

第 7 页 共 96 页

(1)老师为大家提供实验材料:金属棒、木棒、塑料棒、杯子。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传热比赛的实验方案,比一比哪种试验材料的传热速度快。

(要强调实验时注意安全、分工合作、做好记录)

(2)、小组讨论自己的实验方案及分工。

(操作、观察、记录)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实验情况。并将实验现象填写在表格内。

2、铜、铝、铁、木头、塑料的传热比赛。

(1)教师谈话:

(2)根据实验材料设计实验。

(3)请学生描述自己组设计的实验。

(4)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5)汇报交流:它们的导热速度是不同的。豆子掉下来的先后顺序如何呢?让学生

第 8 页 共 96 页

说一说,并记录在表格中。

(6)小结:传热较快的有:

- ;传热较慢的有--- - (7)教师小结:金属等传热能力强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木头等传热

能力弱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

三、拓展活动: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的例子。

1、煤油冷凝器的设计任务书

1、设计

题目: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工程背景: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将各种石油产最(如汽抽、煤油、柴油

等)进行冷却,本设计以某炼油厂冷却煤油产品为例,让学生熟悉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过程。

第 9 页 共 96 页

设计的目的:通过对煤油产品冷却的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达到让学生了解该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并能根据工艺要求选择适当的类型,同时还能根据传热的基本原理,选择流程,确定换热器的基本尺寸,计算传热面积以及计算流体阻力。

2、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l)处理能力:

(_)× 104t/a煤油

(2)设备型式

列管式换热器。

(3)操作条件

①煤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

②冷却介质:自来水,人口温度:30℃,出口温度:50℃。

③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5Pa。

④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

第 10 页 共 96 页

(4)设计项目

①设计方案简介:对确定的工艺流程及换热器型式进行简要论述。

②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③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尺寸设计。

④主要辅助设备选型。

⑤绘制换热器总装配图。

3、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①目录;

②设计

题目及原始数据(任务书);

③论述换热器总体结构(换热器型式、主要结构)的选择;

④换热器加热过程有关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传热面积、换热管型号、壳体直径等);

第 11 页 共 96 页

⑤设计结果概要(主要设备尺寸、衡算结果等);

⑥主体设备设计计算及说明;

⑦主要零件的强度计算(选做);

⑧附属设备的选择(选做);

⑨【参考文献】:^p ;

⑩后记及其他。

4、设计图纸要求

附工艺流程图及冷凝器装配图一张。

2 乙醇一水精馏塔项产品冷凝器的设计任务书

1、设计

题目

乙醇一水精馏塔顶产品全凝器的设计。

第 12 页 共 96 页

设计一冷凝器,冷凝乙醇一水系统精馏塔顶部的馏出产品。产品中乙醇的浓度为95,处理量为(_)× 104t/a,要求全部冷凝。冷凝器操作压力为常压,冷却介质为水,其压力为0.3MPa,进口温度为30℃,出口温度为40℃。

工程背景:采用薯类与谷类原料进行发酵。发酵法制乙醇是一个很复杂的生化过程,发酵在密封的发酵罐中进行产生的CO2的纯度达99-99.5以上,其余为气态杂质,组分(以C O2质量为基准)为:乙醇0.4-0.8,脂类:0.03-04,酸类:8.08-0.09。成熟发酵醪中的乙醇必须经过初馏、精馏和除杂才能得到合格的乙醉。本课程设计即为粗乙醇(初馏塔出来的乙醇一水溶液),在进行精馏获得合格产品的过程中,精馏塔顶冷凝器的设计。发酵法制乙醇的工艺也可以参考有关书籍或文献资料。

设计的目的:通过对乙醇一水系统精馏塔顶产品全凝器的设计,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工单元操作设备设计的步骤、方法及基本技能,熟悉文献资料及物性参数的查阅和收集方法,懂得如何论证优化设计方案,合理科学地应用公式及数据。在设计中提高学生的分析^p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①处理量:(_) × 104t/a

②产品浓度:含乙醇95;

③冷却介质:P为0.3 MPa,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

第 13 页 共 96 页

④操作压力:常压;

⑤允许压降:不大于l05 Pa;

⑥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

⑦设计项目:

a.设计方案简介:对确定的工艺流程及换热器型式进行简要论述。

b.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c.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尺寸设计。

d.主要辅助设备选型。

e.绘制换热器总装配图。

3、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①目录;

②设计

第 14 页 共 96 页

题目及原始数据(任务书);

③论述换热器总体结构(换热器型式、主要结构)的选择;

④换热器加热过程有关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传热面积、换热管型号、壳体直径等);

⑤设计结果概要(主要设备尺寸、衡算结果等);

⑥主体设备设计计算及说明;

⑦主要零件的强度计算(选做);

⑧附属设备的选择(选做);

⑨【参考文献】:^p ;

⑩后记及其他。

4、设计图纸要求

附工艺流程图及冷凝器装配图一张。

5、设计思考题

第 15 页 共 96 页

①换热器及工作原理?

②影响传热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③何为冷凝器,冷凝器的主要型式及结构?

④选择走管程或壳程的介质应考虑什么原则? ⑤循环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确定原则?

⑥设计冷凝器的主要步骤。

⑦对冷凝器的设计你进行了哪些优化?

6、部分设计问题指导

学生在接受设计任务后,首先应明确设计的步骤、方向、如何查阅有关数据和收集资料,并确定设计方案。本设计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加以指导。

(l)物性数据的查阅

在设计中涉及水,乙醇等的多种物理参数,如密度、豁度、比热容、汽化潜热、导热系 数等等,如何正确查阅数据是化工技术人员的基本功,因此在这方面应加以指导。

(2)经验公式的正确应用

第 16 页 共 96 页

在设计中要用到某些经验公式,如果选择不当的则会使设计发生误差。如壳程换热系数计算时,如果采用单管公式显然不对。因为工业换热器的气体冷凝比单管要复杂的多,从上排管外流下的冷凝液在下排管会产生一定的撞击和飞溅,从而使下一排管外的冷凝膜并不像单管叠加时那么厚,同时附加的扰动又会加速传热,在缺乏可靠数据可采用经验公式估算。

(3)初选冷凝器

根据计算出的传热面积A。,从国家颁布的换热器标准系列中初选冷凝器,既不能选得 太大浪费,又要满足传热需要。此外,标准设备的管数与计算值不一致时如何考虑等,都需 要加以引导。

(4)结构设计

指导学生对关键部位进行设计并提出优化设想,如提高传热效果、降低成本等。

3 正戊烷冷凝器的设计任务书

1、设计

题目

正戊烷冷凝器的设计。

第 17 页 共 96 页

设计课题工程背景:炼油厂精馏塔塔顶冷凝器蒸气主要是正戊烷,以此为原料设计一正戊烷冷凝器。

2、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①处理量:(_)×104t/a;

②正戊烷冷凝温度为51.7℃,冷凝液于饱和液体下离开冷凝器;

③冷却介质:地下水,流量为7000kg/h,人口温度:20℃、25℃、30℃;

④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5Pa;

⑤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

⑥设备型式:立式列管冷凝器;

⑦设计项目:

a.设计方案简介:对确定的工艺流程及换热器型式进行简要论述;

b.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c.选择合适的立式列管冷凝器并进行较核计算;

第 18 页 共 96 页

d.对冷凝器的附件进行设计,包括结构设计;

e.绘制换热器总装配图;

⑧设计要求:

a.说明书采用统一封面和纸张;

b.方案和流程的选择要阐明理由;

c.设计过程思路清晰,内容完全;

d.设计、计算中,所采用的公式、数据、图表等注明出处,有些需说明理由;

e.一律用钢笔或打印填写,要排列整齐,字体端正,书面整洁;

f.计算过程均应写出;

g.设备图以制图要求为准;

h.集中做设计,完成。

3、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第 19 页 共 96 页

①课程名称、首页、目录及页码;

②前言;

③简述设计内容,自己设计的特点,引用的标准等;

④热量衡算及初步估算换热面积;

⑤冷凝器的选型及流动空间的选择;

⑥工艺流程图;

⑦冷凝器的校核计算;

⑧结构及附件设计计算;

⑨冷凝器的主要数据一览表;

⑩设计结果评价;

⑧附立式列管冷凝器总装图。

4、设计图要求

第 20 页 共 96 页

附工艺流程图及冷凝器装配图一张。

5、设计答辩指导

①弄清整个设计过程脉络,关键步骤;

②基本概念正确,各计算方法有依据,准确;

③选型的依据,选择管程、壳程流体,流向或某一值的考虑;

④如何改进设计?-i有何可修改的地方?如何修改?

⑤分析^p 、评荆所做设计是否可操作,经济性如何?

⑥图面布里是否符合制图标准?

⑦各部分结构在图上是否正确体现?

⑧设计说明是否清晰,文字有何错误?

4、甲醇冷凝器的设计

1、设计

第 21 页 共 96 页

题目

甲醇冷凝器的设计。

2、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①处理量:(_)×104t/a;

②甲醇进口温度为58℃,冷凝液于饱和液体下离开冷凝器;

③冷却介质:地下水,流量为7000kg/h,入口温度:

30℃;

④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5Pa;

⑤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

⑥设备型式:列管冷凝器;

⑦设计项目:

a.设计方案简介:对确定的工艺流程及换热器型式进行简要论述;

第 22 页 共 96 页

b.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c.选择合适的立式列管冷凝器并进行较核计算;

d.对冷凝器的附件进行设计,包括结构设计;

e.绘制换热器总装配图;

⑧设计要求:

a.说明书采用统一封面和纸张;

b.方案和流程的选择要阐明理由;

c.设计过程思路清晰,内容完全;

d.设计、计算中,所采用的公式、数据、图表等注明出处,有些需说明理由;

e.一律用钢笔或打印填写,要排列整齐,字体端正,书面整洁;

f.计算过程均应写出;

g.设备图以制图要求为准;

第 23 页 共 96 页

h.集中做设计,完成。

3、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①课程名称、首页、目录及页码;

②前言;

③简述设计内容,自己设计的特点,引用的标准等;

④热量衡算及初步估算换热面积;

⑤冷凝器的选型及流动空间的选择;

⑥工艺流程图;

⑦冷凝器的校核计算;

⑧结构及附件设计计算;

⑨冷凝器的主要数据一览表;

⑩设计结果评价;

第 24 页 共 96 页

⑧附立式列管冷凝器总装图。

4、设计图要求

附工艺流程图及冷凝器装配图一张。

5、设计答辩指导

①弄清整个设计过程脉络,关键步骤;

②基本概念正确,各计算方法有依据,准确;

③选型的依据,选择管程、壳程流体,流向或某一值的考虑;

④如何改进设计?-i有何可修改的地方?如何修改?

⑤分析^p 、评荆所做设计是否可操作,经济性如何?

⑥图面布里是否符合制图标准?

⑦各部分结构在图上是否正确体现?

⑧设计说明是否清晰,文字有何错误?

第 25 页 共 96 页

5、柴油加热器的设计

1、设计

题目

柴油加热器的设计。

2、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①处理量:(_)×104t/a;

②柴油进口温度为35℃,出口温度73℃;

③加热介质:饱和水蒸气,流量为5000kg/h,入口温度:

100℃;

④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5Pa;

⑤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

⑥设备型式:列管换热器;

第 26 页 共 96 页

⑦设计项目:

a.设计方案简介:对确定的工艺流程及换热器型式进行简要论述;

b.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c.选择合适的列管换热器并进行较核计算;

d.对换热器的附件进行设计,包括结构设计;

e.绘制换热器总装配图;

⑧设计要求:

a.说明书采用统一封面和纸张;

b.方案和流程的选择要阐明理由;

c.设计过程思路清晰,内容完全;

d.设计、计算中,所采用的公式、数据、图表等注明出处,有些需说明理由;

e.一律用钢笔或打印填写,要排列整齐,字体端正,书面整洁;

第 27 页 共 96 页

f.计算过程均应写出;

g.设备图以制图要求为准;

h.集中做设计,完成。

3、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①课程名称、首页、目录及页码;

②前言;

③简述设计内容,自己设计的特点,引用的标准等;

④热量衡算及初步估算换热面积;

⑤换热器的选型及流动空间的选择;

⑥工艺流程图;

⑦换热器的校核计算;

⑧结构及附件设计计算;

第 28 页 共 96 页

⑨换热器的主要数据一览表;

⑩设计结果评价;

⑧附列管冷凝器总装图。

4、设计图要求

附工艺流程图及冷凝器装配图一张。

5、设计答辩指导

①弄清整个设计过程脉络,关键步骤;

②基本概念正确,各计算方法有依据,准确;

③选型的依据,选择管程、壳程流体,流向或某一值的考虑;

④如何改进设计?-i有何可修改的地方?如何修改?

⑤分析^p 、评荆所做设计是否可操作,经济性如何?

⑥图面布里是否符合制图标准?

第 29 页 共 96 页

⑦各部分结构在图上是否正确体现?

⑧设计说明是否清晰,文字有何错误?

6、套管式加热器的设计

1、设计

题目

柴油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2、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①处理量:(_)×104t/a;

②柴油进口温度为35℃,出口温度73℃;

③加热介质:饱和水蒸气,流量为5000kg/h,入口温度:

100℃;

④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5Pa;

第 30 页 共 96 页

⑤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

⑥设备型式:列管换热器;

⑦设计项目:

a.设计方案简介:对确定的工艺流程及换热器型式进行简要论述;

b.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c.选择合适的列管换热器并进行较核计算;

d.对换热器的附件进行设计,包括结构设计;

e.绘制换热器总装配图;

⑧设计要求:

a.说明书采用统一封面和纸张;

b.方案和流程的选择要阐明理由;

c.设计过程思路清晰,内容完全;

第 31 页 共 96 页

d.设计、计算中,所采用的公式、数据、图表等注明出处,有些需说明理由;

e.一律用钢笔或打印填写,要排列整齐,字体端正,书面整洁;

f.计算过程均应写出;

g.设备图以制图要求为准;

h.集中做设计,完成。

3、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①课程名称、首页、目录及页码;

②前言;

③简述设计内容,自己设计的特点,引用的标准等;

④热量衡算及初步估算换热面积;

⑤换热器的选型及流动空间的选择;

⑥工艺流程图;

第 32 页 共 96 页

⑦换热器的校核计算;

⑧结构及附件设计计算;

⑨换热器的主要数据一览表;

⑩设计结果评价;

⑧附列管冷凝器总装图。

4、设计图要求

附工艺流程图及冷凝器装配图一张。

5、设计答辩指导

①弄清整个设计过程脉络,关键步骤;

②基本概念正确,各计算方法有依据,准确;

③选型的依据,选择管程、壳程流体,流向或某一值的考虑;

④如何改进设计?-i有何可修改的地方?如何修改?

第 33 页 共 96 页

⑤分析^p 、评荆所做设计是否可操作,经济性如何?

⑥图面布里是否符合制图标准?

⑦各部分结构在图上是否正确体现?

⑧设计说明是否清晰,文字有何错误?

《传热比赛》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

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2、分析^p 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 34 页 共 96 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教学重点】通过设计试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热在物体中的传导和不同物体传导性能有差异。即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教学难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塑料棒、木棒、钢棒;杯子、热水、蜡烛;钢条、铝条、铜条。

教师演示用:酒精灯;蜡烛油、火柴棒;铜、铁、铝金属导热性能演示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在我们生活当中,热的传递现象随处可见,那不同的材料它传热的速度是不是一样呢?谈谈你的想法。

二、哪个导热快:

第 35 页 共 96 页

1、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比赛

(1)、老师为大家提供实验材料:金属棒、木棒、塑料棒。你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个传热比赛的实验方案,比一比哪种试验材料的传热速度快。在实验前可以请为同学来预测一下哪种材料的传热快,哪种慢,下面请大家设计实验方案并且通过你们的实验来进一步验证你们的预测是否正确。

(要强调实验时注意安全、分工合作、做好记录) (2)、小组讨论自己的实验方案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实验情况。

(5)、小结:不同材料的传热的快慢不相同,金属材料的传热较快,塑料、木头等材料传热较慢。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相同。像实验中的金属那样,传热能力好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塑料、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当学生有了对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初步认识后,再让他们联系生活回忆还知道有哪些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举例会加深学生对两个新概念的认识。)

2、铜条、铝条与钢条的导热比赛

(1)、如果都是金属,它们传递热的速度是否相同呢? (2)、根据材料设计实验方法,自主研究。

第 36 页 共 96 页

(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做出推测,并设计方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需要控制的因素,还要强调如何做到安全地实验。对于这个导热比赛的实验活动,要给予较多时间,让学生们根据实际条件自主研究)

3、学生实验活动。

4、汇报交流:同样都是金属,但它们的导热速度也是不同的。 实验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三、演示铜、铁、铝金属导热性能:

1、教师演示教科书42页下部设计的实验。

2、说说观察到的现象和想法。

(通过多次实验,学生们会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影响)

板书设计:

传热比赛

不同材料物体导热性能不一样

热能力好的物体---热的良导体 金属

第 37 页 共 96 页

传热能力弱的物体---热的不良导体 塑料、木头教学后记:

《化工原理》教材编写大纲

总体要求

1、要反映工科教育的特点,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强化工程观念,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科学思想方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要以整体培养规格为目标,优化内容体系,贯彻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可持续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连贯性、逻辑性,力求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并在可用图示说明的前提下直接用图说明教学内容,以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4、要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适当留有供自学和拓宽专业的知识内容。

5、每学时按4000~5000字编写。 内容安排

1、编委会统一前言

2、作者前言

3、目录---列至三级标题(即章、节、

第 38 页 共 96 页

一、二、三等)。

4、每章前要列出“学习目的及要求”,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在“章”的末尾需附有“单元小结”及“【参考文献】:^p ”( 【参考文献】:^p 必须是1995年以后出版的书籍和刊物),以便自学。

5、正文中例题及章末思考题和习题应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并占有一定的比例,例题以[例题_-_]的格式按章——例题流水号形式给出。

6、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可适当插入与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相关的知识点,以丰富教材内容,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7、根据需要书末附 “附录”;附录内容应与正文内容相关,引用列出的数据、标准等要准确无误。

8、物理量、计量单位、图、表、公式编排要求

①物理量名称、符号和计量单位执行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和单位》予以统一,其中组合计量单位中除的关系用斜线表,不用负指数形式(如mol/L)。有关计量单位的使用详见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著译者须知》9~10页。

②公式中物理量的说明格式采用《须知》28页中介绍的第二种形式。如果说明中又套有公式时,其格式采用《须知》中28-29页中的第一种形式。

第 39 页 共 96 页

③图、表、公式编号均以章——流水号编排(中间用半字线“-”连接)。物理量与计量单位之间用斜线“/”隔开的形式编排。有附加条件时,应对物理量进行说明,而不修饰计量单位。

④其它具体要求详见《须知》。

版面布置要求

1.纸张为B5规格---字距为35行;A4规格---字距为40行。全文统一采用小4号字体、同规格纸。

2.体例

第__章 ____(居中) 第__节 ____(居中)

一、____(前空两格,独占一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文另行,前空两格,另行顶格排)

(一)____(前空两格,独占一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文另行,前空两格,另行顶格排) 1.____(前空两格,独占一行,另行顶格排)

第 40 页 共 96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文另行,前空两格,另行顶格排) (1)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题后空一格,接下文,另行顶格排)__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文接标题号,另行顶格排)

1 交稿要求

1、主编负责全书的统一整理工作,全书按流水号统一编排页码,包括扉页(作者署名)、前言、目录、内容提要、正文、本章小结、思考题和习题、参考资料、附录等。交稿要求达到“齐、清、定”,具体要求见《须知》第1页。

2、交磁盘稿并附打印稿一份,两稿内容要求一致,以打印稿为准。

3、交稿时另附一份复印图,图的内容、编号与正文中的图一致,并且图中线条清晰,大小适宜。如果采用图文混排稿,须保证图中的内容清晰、明确,达到出版要求。

4、交稿时间由合同确定。

编写内容(总计按148学时编写,各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用人方向选讲教学内容)

1.混合液的密度;

第 41 页 共 96 页

《化工原理》(上册)(按70学时编写)

2.气体密度计算

二、压力(压强) 绪论(按2学时编写) 1.流体静压强的定义、特性 教学目的及要求 2.压强的计量与测量

一、本课程的起与发展

三、流量与流速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流量

三、单位及单位制 2.流速

四、基本概念

四、黏度

(一)稳定系统与不稳定系统 1.牛顿黏性定律 1.稳定系统与不稳定系统 2.黏度与黏度的计量单位 2.稳定系统的特性 3.黏度计及其应用 (1)连续性与连续性方程 (2)稳定系统的守衡第二节 流体静力学(按3学时编写) 性

一、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结论

第 42 页 共 96 页

①质量守恒

(一)静力学基本方程的推导

②能量守恒

(二)讨论

(二)平衡与过程速率

二、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应用 1.平衡过程

(一)系统压差及表压强的测量——液柱压差计 2.过程速率

(二)液位的测量(近程、远程测量)

(三)经验关联式

(三)液封高度的计算(含气柜衡压原理) 1.实验数据关联方法

(四)液下物体受力计算 2.对数坐标系 第三节 流体动力学(按4学时编写)与因次

一、稳定流动系统的能量类型 复习思考题

第 43 页 共 96 页

准数 3.

(一)流体本身携带的能量类型

(二)系统与环境交换的能量类型 第一章 流体力学(按20学时编写)

二、稳定流动系统的能量衡算方程——柏努利方程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拓展的柏努利方程推导 引言

(二)柏努利方程讨论及变形 第一节 基本物理量(按3学时编写)

三、柏努利方程式的应用

一、密度

(一)计算截面与水平基准面的选取原则

(一)密度、相对密度(比重)、比热容的定义及1.计算截面的选取原则 换算 2.水平基准面的选取原则

(二)密度计算

(二)柏努利方程式的应用示例

2 1.高位槽

第 44 页 共 96 页

⑴ 高位槽的作用 ⑵ 高位槽面高度计算 ⑶ 高位槽输液系统流量的确定

2.确定的输送设备有效功率

⑴ 输送设备的有效功率 ⑵ 输送设备有效功率的确定

3.确定送液气体的压力 4.确定端面压力 5.流量测量

第四节 管流过程(按2学时编写)

一、阻力的表现与形成原因

(一)流体阻力的表现

(二)形成原因

二、流体的流动型态及其判定――雷诺演示实验

(一)两种典型的流动型态――雷诺演示实验

(二)雷诺准数与流动型态的判定

(三)非圆管系统中流动型态的判定

第 45 页 共 96 页

三、圆管中的速度分布与流动边界层概念

(一)层流过程的速度分布函数推导

(二)湍流过程的速度分布

(三)流动边界层 1.流动边界层概念 2.边界层的形成与分离

第五节 化工管路基础(自学内容)

一、化工管路的分类 (一) 分支管路 (二) 并联管路 (三) 串联管路 (四) 单一管路

二、化工管路的基本构成

(一)管材

(二)管件与阀件

三、管子的选用

第六节 管路系统的能量损失(按4学时编写)

一、直管阻力(沿程阻力)

第 46 页 共 96 页

(一)直管阻力损失计算通式――范宁公式的推导

(二)摩擦因数

1.层流过程的摩擦因数 2.湍流过程的摩擦因数

(1)湍流过程摩擦因数的影响因素 (2)绝对粗糙度与相对粗糙度其讨论

(三)直管阻力损失及压降计算

二、局部阻力

(一)当量长度法 1.当量长度的概念

2.局部障碍物的当量长度

(二)阻力系数法 1.阻力系数的概念

2.局部障碍物的阻力系数

三、系统总阻力损失计算

第七节 管路计算(按2学时编写)

第 47 页 共 96 页

3)莫狄图及 (

一、简单管路计算所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简单管路计算常用计算方法――试差法

三、简单管路计算示例

(一)确定输送系统动力消耗

(二)确定输送系统的理论工作流量

(三)配管计算

四、复杂管路计算原则

(一)并联管路

(二)分支管路

第八节 流量测量(按2学时编写)

一、测速管(皮托管) (一)构造 (二)测量原理 (三)讨论

二、孔板流量计 (一)构造 (二)测量原理 (三)讨论

第 48 页 共 96 页

三、文氏流量计 (一)构造 (二)测量原理 (三)讨论

四、转子流量计 (一)构造 (二)测量原理 (三)讨论 单元小结 复习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p

第二章 流体输送(按12学时编写) 教学目的及要求 引言

第一节 离心泵(按6学时编写)

一、离心泵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一) 主要构造

(二) 配套装置

二、离心泵的主要性能与特性曲线

(一) 离心泵的主要性能 1.流量 2.扬程 3.轴功率 4.机械效率

(二)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1.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2.特性曲线的应用

(三) 离心泵的安装高度(吸上高度) 1.离心泵的气蚀现象 2.离心泵安装高度

(1)允许气蚀雨量法 (2)允许吸上真空高度法

第 49 页 共 96 页

(四)离心泵的型号及选用 1.离心泵的型号

⑴ 清水泵 ⑵ 油泵 ⑶ 耐腐蚀泵 2.选用方法

(五)离心泵的操作

1.离心泵的工作点及确定 2.离心泵的串、并联操作 3.离心泵的操作方法

第二节 其它化工生产用泵(按2学时编写)

一、往复泵

(一)往复泵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二)往复泵的特性曲线

(三)恒压装置

(四)正位移系统

二、比例泵

三、旋液泵

第 50 页 共 96 页

四、齿轮、蜗杆泵

五、化工生产用泵性能比较

第三节 气体输送设备(按4学时编写)

一、通风机

二、鼓风机

(一)离心式鼓风机

(二)萝茨鼓风机

三、压缩机

(一)往复式压缩机 1.构造与工作原理 2.配套设置

3.往复式压缩机的吸气能力与影响因素

(二)离心式压缩机

1.构造与工作原理 2.特性曲线

第 51 页 共 96 页

四、气体输送设备性能比较 单元小结 复习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p

第三章 非均相系统的分离(按12学时编写) 教学目的及要求 引言

第一节 重力沉降及设备(按3学时编写)

一、自由沉降

(一)自由沉降

(二)自由沉降速度

二、重力沉降设备

(一)多层隔板式降尘室

(二)连续沉降槽(增稠器)

第二节 离心沉降及设备(按2学时编写)

一、离心沉降与离心沉降速度

二、离心沉降设备

第 52 页 共 96 页

(一)旋风分离器 1.构造与工作原理 2.分离能力与临界直径

(二)旋液分离器

第三节 过滤(按4学时编写)

一、过滤基本原理

(一)分类

(二)过滤介质

(三)助滤剂

(四)过滤名词术语

二、过滤基本方程式

(一)过滤基本方程式

(二)恒压过滤基本方程式

三、恒压过滤基本方程式的应用

第 53 页 共 96 页

四、过滤设备

(一)板框压滤机 1.构造 2.工作原理

(二)叶滤机

1.构造 2.工作原理

(三)真空过滤机 1.构造 2.工作原理

第四节 离心机(按1学时编写)

一、分类

二、常速离心机

三、高速离心机

四、超速离心机

五、离心机的性能及选用

第五节 其它气体分离设备(按1学时编写)

第 54 页 共 96 页

一、惯性分离器

二、袋滤器

三、静电除尘器

四、文丘里除尘器

五、泡沫除尘器

第六节 分离设备的选择(按1学时编写)

一、气-固混合物的分离方案及设备选择

二、液-固混合物的分离方案及设备选择 单元小结 复习思考题 习题献】:^p

第四章 传热(按18学时编写) 教学目的及要求

第一节 概述(按1学时编写)

一、传热学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传热的基本方式

第 55 页 共 96 页

【参考文

(一)热传导(导热)

(二)对流 1.自然对流 2.强制对流

(三)辐射

三、工业换热方式

(一)混合式

(二)间壁式

(三)蓄热式

四、传热名词术语

(一)载热体、热载热体、冷载热体

(二)加热剂、冷却剂、冷凝剂

(三)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

第二节 传热基本方程(按1学时编写)

第 56 页 共 96 页

一、传热速率

二、传热壁面积

三、传热推动力

四、传热基本方程

第三节 热负荷(按2学时编写)

一、热负荷

二、热负荷与传热速率间的关系

三、热负荷的计算方法

(一)焓差法

(二)显热法(温差法)

(三)潜热法

(四)两步法

第 57 页 共 96 页

第四节 传热平均温度差(按2学时编写)

一、恒温传热

二、变温传热

(一)间壁两侧流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式

(二)并、逆流运动状态下的传热平均温度差

(三)错、折流运动状态下的传热平均温度差 1.计算方法 2.温度修正系数

第五节 一维稳定热传导(按4学时编写)

一、热传导(导热)

二、导热分类

(一)一维导热与导热

(二)稳定热传导与不稳定热传导

(三)一维稳定热传导

第 58 页 共 96 页

三、傅立叶定律

(一)温度梯度

(二)傅立叶定律

(三)导热系数

四、导热计算——傅立叶定律的应用

(一)平壁导热 1.单层 2.多层

(二)空心圆柱体导热 1.单层 2.多层

(三)空心球体导热 1.单层 2.多层

第六节 对流传热(按4学时编写)

一、传热边界层

二、对流传热基本方程式——牛顿冷却定律

三、对流传热膜系数

第 59 页 共 96 页

(一)传热膜系数的物理意义及单位

(二)传热膜系数的影响因数

(三)对流传热膜系数的准数关联

1.流体在圆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的膜系数计算 2.流体在圆直管内作强制过渡流时的膜系数计算 3.流体在弯管内作强制对流时的膜系数计算 4.流体在非圆管内作强制对流时的膜系数计算 ⑴ 传热当量直径 ⑵ 列管换热器壳程流体的膜系数计算

第七节 传热系数与传热壁面积(按4学时编写)

一、间壁式换热过程机理

二、污垢热阻

三、传热系数与传热壁面积

四、传热计算示例 单元小结 复习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p

第五章 换热器(按8学时编写) 教学目的及要求

第一节 换热器简介(按2学时编写)

第 60 页 共 96 页

一、夹套式

二、蛇管式

(一)沉浸式

(二)喷淋式

三、套管式

四、列管式

(一)温差应力

(二)固定管板式

(三)浮头式

(四)U型管式

五、螺旋板式

六、板式

第 61 页 共 96 页

七、板翅式

第二节 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方法(按6学时编写)

一、非标准列管换热器的工艺设计

(一)物性参数计算

(二)列管类型确定

(三)流动空间确定

(四)估取传热系数初定传热壁面积

(五)管规格、长度、换热管根数

(六)管程数、壳程数

(七)换热管的空间排列排布 1.布管方式 2.管间距、排间距

(八)布管草图、换热器直径

(九)折流挡板

第 62 页 共 96 页

1.挡板类型 2.挡板间距、挡板数

(十)定距管

(十一)进、出口接管

(十二)换热器校核

1.传热性能校核 2.压力降校核

二、标准列管换热器的选用步骤

(一)物性参数计算

(二)列管类型确定

(三)流动空间确定

(四)估取传热系数初定传热壁面积

(五)标准列管选型

(六)换热器校核

第 63 页 共 96 页

1.传热性能校核 2.压力降校核 单元小结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p

《化工原理》下册(按78学时编写)

第六章 蒸发与结晶技术(按12学时编写)教学目的及要求

第一节 概述(讲授2学时)

一、蒸发的定义、基本原理及分类

二、蒸发专用名词

三、典型蒸发流程简介

第二节 单效蒸发(讲授4学时)

一、单效蒸发器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二、单效蒸发器的沸点升高与Δtm计算

三、管内沸腾过程的α计算

四、单效蒸发器的传热面积计算

第 页 共 96 页

五、单效蒸发器的选型设计

第三节 多效蒸发(讲授2学时)

一、多效蒸发流程

二、蒸发系统的热效率与节能

第四节 结晶分离技术(讲授4学时)

一、结晶操作的类型

二、结晶分离的基本原理

三、结晶过程的相平衡

(一)溶解度曲线

(二)溶液的过饱和与介稳区

四、影响结晶操作的因素

(一)结晶的生长过程

第 65 页 共 96 页

(二)影响因素

五、结晶工艺计算

(一)结晶系统的物料衡算

(二)真空冷却结晶过程的热量衡算

六、结晶器

(一)冷却结晶器

(二)移除部分溶剂的结晶器

七、其它结晶方法

(一)熔融结晶

(二)沉淀结晶

(三)升华结晶 单元小结 复习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第七章 蒸馏与精馏技术(22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第 66 页 共 96 页

^p

第一节 概述(讲授4学时)

一、基本概念(定义、基本原理及分类)

二、二元溶液的气液相平衡

(一)溶液的分类

(二)理想溶液的气液相平衡

(三)非理想溶液的气液相平衡

三、蒸馏方式(简单蒸馏、平衡蒸馏、精馏原理及流程)

第二节 二元板式连续精馏塔的物料衡算(讲授4学时)

一、恒摩尔流假设

二、全塔物料衡算—产品流量的确定

三、精馏段的物料衡算与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四、提馏段的物料衡算与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第 67 页 共 96 页

五、加料板的物料衡算—两段气液相流量的确定

六、精、提馏段操作线的交点轨迹方程

七、操作线的画法

第三节 二元板式连续精馏塔的塔板数(讲授4学时)

一、理论塔板数

(一)理论塔板的概念

(二)理论塔板数的确定(逐板计算法、图解法)

二、实际塔板数

(一)板效率(单板效率、塔效率)

(二)实际塔板数的确定

第四节 操作回流比(讲授2学时)

一、操作回流比对精馏操作的影响

第 68 页 共 96 页

二、全回流与最少理论塔板数

三、最小回流比及其确定

四、适宜操作回流比的确定

五、进料状态对精馏操作的影响 第五节 特殊精馏(讲授2学时)

一、水蒸气精馏(基本原理、流程)

二、恒沸精馏(基本原理、典型流程)

三、萃取精馏(基本原理、典型流程) 第六节 多元精馏(讲授2学时)

一、多元精馏的特点

二、多元精馏系统的气液相平衡

三、多元精馏系统的简化计算方法

四、理论塔板数的捷算法――吉利兰关联图的应用 第七节 板式塔(讲授4学时)

一、板式塔简介

第 69 页 共 96 页

(一)板式塔的主要构造

(二)塔板结构与性能

(三)溢流方式

(四)板式塔的非正常操作现象

(五)板式塔的总体设计要求

二、浮阀塔的工艺设计

(一)初估塔径

(二)溢流装置设计

(三)浮阀数与塔板布置

(四)性能校核—负荷性能图

(五)操作弹性及调整 单元小结 复习思考题 习题第八章 气体吸收(16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第 70 页 共 96 页

^p

【参考文献】:

第一节 概述(讲授2学时)

一、基本概念(吸收的定义、基本原理、分类、流程)

二、吸收系统的气液相平衡

(一)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及讨论、亨利定律与亨利系数)

(二)吸收推动力及过程判定

第二节 吸收机理与吸收速率方程(讲授2学时)

一、扩散方式

二、双膜理论模型

三、吸收速率与吸收速率方程 第三节 吸收系数(讲授2学时)

一、吸收总系数与分系数间的关系(界面浓度的确定、总系数与分系数间的定量关系、膜控制过程)

二、吸收分系数(分系数间的换算关系、分系数经验公式及适用范围)

第四节 单组分填料吸收塔的工艺设计(讲授8学时)

第 71 页 共 96 页

一、溶剂的选择与用量确定

(一)溶剂的选择原则

(二)填料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吸收能力计算、吸收操作线方程)

(三)操作液气比的影响及其确定

(四)溶剂用量与出口浓度的确定

二、填料塔塔径的确定

(一)填料类型与特性(类型、特性、装填方式)

(二)填料的选用原则

(三)操作空塔气速的确定-埃克特通用关联图

(四) 塔径的确定与校核(压力降与润湿率校核)

三、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一)填料层高度计算通式的推导

第 72 页 共 96 页

(二)传质单元的概念

(三)对数平均推动力法

(四)解吸因子法

(五)图解积分法

四、附件设计(液体分布器、再分布器、捕沫器、填料支承)

第五节 其它吸收与解吸(讲授2学时)

一、高浓度气体吸收(特点、简化计算方法)

二、多组分吸收(特点、计算方法简介)

三、化学吸收(特点、控制因素)

四、解吸与解吸流程(原理、流程、工艺计算方法) 单元小结 复习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p

第九章 其它分离技术(16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引言

第一节 萃取分离技术(讲授6学时)

第 73 页 共 96 页

一、基本概念(定义、基本原理与流程、相关名词术语)

二、萃取平衡——三角相图的应用

(一)三元溶液组成的图示

(二)萃取系统的杠杆规则

(三)萃取系统的溶解度曲线

(四)萃取计算

三、工业萃取设备

(一)混合澄清器

(二)萃取塔(喷洒塔、填料萃取塔、筛板萃取塔、脉冲筛板塔、往复筛板塔、转盘萃取塔)

(三)离心萃取器

四、超临界气体萃取

(一)超临界气体萃取基础

第 74 页 共 96 页

(二)典型流程及应用

第二节 膜分离技术(讲授4学时)

一、膜分离概念与分类

二、膜分离设备类型

三、膜分离指标参数及影响

四、膜分离过程简介

(一)电渗析(原理、典型流程及应用)

(二)反渗透(原理、典型流程及应用)

(三)微滤(原理、典型流程及应用)

(四)超滤(原理、典型流程及应用)

(五)纳滤(原理、典型流程及应用)

(六)气体膜分离(原理、典型流程及应用)

第 75 页 共 96 页

(七)液膜分离(原理、典型流程及应用) 第三节 吸附分离技术(讲授2学时)

一、基本概念(吸附原理、吸附剂)

二、吸附平衡与吸附速率

三、吸附设备(固定床、移动床、变压吸附)

四、吸附分离技术的应用

第四节 生物分离及高新分离技术简介(讲授4学时)

一、生物分离的特点与一般步骤

(一)生物分离的特点

(二)生物分离过程的一般步骤

二、新型分离技术简介

(一)离子交换分离技术

(二)色层分离技术

第 76 页 共 96 页

(三)反应精馏技术 单元小结 复习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p

第十章 固体干燥(12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第一节 概述(讲授4学时)

一、去湿与干燥的分类

二、干燥机理与流程

三、湿空气的性质

四、湿度图及其应用

第二节 空气干燥器的物料衡算(讲授2学时)

一、空气干燥器的物料衡算方程

二、干燥产品流量的确定

三、水分蒸发量

四、干空气的消耗量及风机工作流量

第 77 页 共 96 页

第三节 空气干燥器的热量衡算(讲授2学时)

一、空气干燥器的热量衡算方程

二、空气干燥器的热效率

三、空气出口状态的确定

第四节 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时间计算(讲授2学时)

一、物料水分的性质

二、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曲线

三、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时间计算 第五节 空气干燥器简介(讲授2学时)

一、盘架式干燥器

二、带式干燥器

三、滚筒干燥器

四、气流干燥器

第 78 页 共 96 页

五、转筒干燥器(转窑)

六、沸腾床干燥器

七、喷雾干燥器

八、升华干燥 单元小结 复习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p

《比赛》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教育启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词语、句子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能够仿写句子。懂得“不要以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重点难点:

1.能仿写句子。

2.在理解小猫的话的基础上明白:不要以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第 79 页 共 96 页

3.情感目标:教学准备:多

媒体教室、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课题“比赛”,指名读。

(师:谁认识这两个字?你能用响亮的声音读给大家听吗?生:比赛 师:你的响亮,你能带大家读一遍吗?)

2.比赛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你参加过哪些比赛呢? 3.(生:跑步比赛、唱歌比赛、跳舞比赛….师: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啊!如果让你选,你想和别人比什么?为什么?) 4.在一座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这一天,阳光明媚,麻雀、兔子和青蛙三个好朋友也准备来一场比赛。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吧!

(课件相继出示麻雀、兔子、青蛙图片,并板书“麻雀、兔子、青蛙”) 5.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漏字,不加字。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课文读完之后请认真思考:麻雀、兔子和青蛙在哪里?它们在做什么呢?)

二.讲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我也想把这篇课文读给你们听。) 2.(同学们听得可认真,接下来我要考考你们)麻雀、兔子和青蛙在哪里?它们在做什么

第 80 页 共 96 页

呢?

生:麻雀、兔子和青蛙在一棵大树下商量比赛的事情。

(师根据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3、指名读句子。

( 师:谁能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学生读。师:你的声音真响亮,“商量”

这个词谁会读?指名读。但是“商量”放在句子中要读出轻声,比如“咱们商量商量。”)

全班齐读句子。

(咱们全班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把这一段齐读一遍。) 4.句子告诉我们是谁和谁在大树下商量比赛的事情?

生:麻雀、兔子和青蛙。

5.课件出示我会说: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在_________。

(师:看看谁是最不怕困难的孩子,你能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吗?什么、什么和什么在干什么?你们说得可真好!)

第 81 页 共 96 页

6.它们商量出结果了吗?你从哪个句子看出来的?

生:它们三个争得没完没了。

(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师:全班齐读一遍。生:它们三个争得没完没了。

师:老师发现一个有趣的词“没完没了”,这是一组ABAC形式的词语,这样的词你还知道多少? 生:走来走去,无边无际,又大又圆,一心一意,游来游去..师:其实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7.课件相机出示ABAC形式的词语,全班齐读。

8.他们三个争得没完没了,它们到底想比什么呢?

9.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对话,并板书“飞、跑、游” 麻雀说:“咱们比飞!” 兔子说:“咱们比跑!” 青蛙说:“咱们比游!”

10.麻雀为什么要比飞?(生:它认为自己飞的本领大。)

师:是啊,它认为自己飞的本领能超过兔子和青蛙,所以它说出这话时有点骄傲、神气,那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来呢? 生:骄傲、神气的语气。

11.指名读麻雀的话。

第 82 页 共 96 页

(谁来当小麻雀,读出它说话的语气?/读得真好,从你的朗读中我仿

佛看见了小麻雀那神气的样子。)

全班齐读。

(咱们全班一起来当当小麻雀,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12.兔子和青蛙也认为自己的本领不错,你会读出它们说话的语气吗?(师:

请你们自由的读读它们说的话,一边读一边体会,看看怎么读会读得更好。)

学生自由练读。

指名分角色朗读。

(现在我请三个小朋友分别来扮演麻雀、兔子和青蛙,模仿它们说话的语气,谁愿意试试?你们演得真好,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神气的样子。/没读出神气的语气来,老师希望下次你能大胆一点) 全班齐读。

(咱们一起来模仿。)

13.这么比好不好?(生:不好。)

第 83 页 共 96 页

为什么不好?(生:因为这样不公平。生:因为它们的本领不一样。)

是啊,他们都想拿自己最厉害的本领来比赛,所以意见不能统一,于是他们三个争得没完没了。

三.感悟小猫的话

1.师:它们的争吵把谁招来了?它说了什么?

生:这样比你们都能得第一名。我想,麻雀找大雁比飞,兔子找羚羊比跑,青蛙找小鱼比游,那才好呢!(生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2.(你们真会读书,我请女生一起来把小猫说的话读一读)女生齐读。 3.师:小猫为什么说这样比他们都能拿第一?

生:因为他们都是拿自己最厉害本领的去比。

师:小猫让他们去与哪些动物比赛?

生:麻雀找大雁比飞,兔子找羚羊比跑,青蛙找小雨比游。

(板书:大雁、羚羊、小鱼) 师:是啊,麻雀找大雁比飞才能飞出高低,兔子找羚羊比跑才能知道谁厉害,青蛙找小鱼比游才知道谁游得最快。

第 84 页 共 96 页

4.师:从它们的对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生: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师:不应该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要比就和高手比。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都要善于去发现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找到差距,从而不断进步。

过渡句:多懂道理的小猫啊,知道不用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多自信的小猫啊,它明白想要得到进步就得和比自己厉害的人比;多热心的小猫 啊,把自己明白的道理豪不保留的告诉别人。

5.(师:他让麻雀、兔子和青蛙懂得)

课件出示句子:不应该用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要比就和高手比。

生朗读。

师:同学们,小猫值得我们去学习吗?它有什么优点值大家去学习? 生:热心、乐于助人。

()

四.拓展 过渡句:森林里有这么多动物,麻雀还可以找谁比飞?兔子还可以找谁比跑?青蛙还可以找谁比游?

第 85 页 共 96 页

1. 课件出示:

麻雀_______比飞? 兔子_______比飞? 青蛙_______比飞?

小结过渡:同学们懂得可真多!是啊,不能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这样不好。听了小猫说的话,受到同学们的指教,麻雀、兔子和青蛙是怎么做的?

五.教学最后一段 1.指名读。

(谁来说说?)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他们三个听了,都点点头。 3.全班齐读。

(咱们一边读一边做点头的样子吧!)

师:如果你是麻雀、兔子或青蛙,听了小猫的话后,你会怎样想? 指名汇报。

(课件:不应该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要比就和高手比。) 4.是啊,他们都明白了,他们会对小猫说什么? 指名说。

生:麻雀说:“对,要比就和高手比。” 生:青蛙说:“不能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 这样不好。” 生:兔子说:“小猫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5.教师总结: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善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老师为你们感到高

第 86 页 共 96 页

兴。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比赛,希望你们都能记住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要比就和高手比,那才会为我们带来无限的自豪与喜悦。

6.熟读课文读中回味。

(请同学们带着你们对课文的理解,把课文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乡愁》

——教学设计

福安市德艺学校初一语文组廖素合

【教材分析^p 】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代表力作。《乡愁》以独特的想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教学设想】

课前引导学生借助课外阅读材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题。教学时,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由浅入深,重阅读,善启发,巧设高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手段,唤醒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在形式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第 87 页 共 96 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品悟,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培养学生有感情诵读诗歌的能力。

3.通过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对诗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特殊意象的体会把握。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过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的经历吗?当时的感觉是如何的?能和大家谈谈吗?(请两个寄宿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发言,教师适当启发)

对于思乡之情,离别之痛,早在古代就有不少诗作表达这种愁思了。你们能举出一些抒写“乡愁”的古诗句吗?(请两个学生举例)

第 88 页 共 96 页

老师也收集了几句,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1、马致远的曲《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3、李白的《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人通过这些诗句表达各自浓郁的思乡之情。下面我们随着诗人余光中一起走进他的乡愁设计。

(二)作者简介

首先请同学们借助课文P100注释对诗人先作一定的了解。把注释画下来。

生补充简介:

余光中,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由于政治原因,海峡

第 页 共 96 页

将和阻隔半个多世纪。余光中一首《乡愁》诗抒发了强烈浓厚的思乡之情,表达出大多数人民的心声。

(二) 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乡愁》配乐诗朗诵,在音画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听完

后说说他读得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播放录音——使用语文版配备的录音带)

2、通过听录音朗读,同学们一定也融入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里了,下面请同

学们一起模仿录音朗读。

3、哪一个同学来说一说录音朗读读得好在哪里?(指导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1)结合课后思考练习三,划分诗歌的节奏。

(板书:

①节奏)划完的同学可以

第 90 页 共 96 页

再小声地把这首诗多朗读几遍。

(出示幻灯片)

(2)除了要注意朗读节奏,还要注意什么?谁可以说一说?

——重读(板书:

②重音)

(3)谁知道要把诗歌读得好,还应该注意什么?

——感情(板书:

③感情)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指导大声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明确:激愤、昂扬和略带哀伤。

5.全班同学一起来有感情郎读全诗。

(四)研读诗歌,品味意象。

第 91 页 共 96 页

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板书: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而现在)

2.四个时间词语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

(板书:童年 青年 中年 老年)

3.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将思乡的愁思寄寓在“明月”当中。读了余光中的这首诗,你觉得诗人在这几个人生阶段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乡愁的?(板书: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4.我们以第一节为例,具体感知意象的创设效果。读一读,想一想,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

(1)请一位同学示范读第一节

教师指导:朗读诗歌要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重读,而将一首诗读出感情,离不开对诗歌的理解。如:“小小”二字必须重读才能凸现其丰富的内涵。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第 92 页 共 96 页

母亲/在那头

(2)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学生朗读体会)

邮票让人联想到通信。诗人少年在外求学,思念母亲,点点滴滴的眷恋之情,凝聚在这小小的邮票上。邮票虽小,却蕴涵着诗人的乡愁。

(板书:思念母亲) 师:为什么选择邮票呢?如果把邮票改成信纸可以吗?

师:为什么诗人用小小来形容邮票?(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畅所欲言。) 师帮助理解释疑:

小小不仅用来形容邮票的大小,也用来形容情感的程度。这时的思乡之情是比较淡的,如轻烟似的,一缕,两缕。

(3)诵读第一节。

5.根据第一节的学习方法,分别说说“船票”、“坟墓”、“海峡”是如何表现乡愁的?(组织形式:以前后桌为一组,小组讨论5分钟,派代表发言。)(教师适当引导)

(1)邮票是书信来往,而船票则是两地奔走的结果,凝结着诗人对新婚妻子的不尽相思,比邮票有着更浓的乡愁;(板书:夫妻分离)

(2)坟墓将母亲和“我”生死隔绝,愁思更是浓的化不开,(板书:母子死别)这

第 93 页 共 96 页

些都是诗人的“家愁”。

(3)而海峡则把感情推向最高潮,由“家愁”上升到“国愁”。

(板书:故乡之思→家国之情)一湾浅浅海峡,将和分隔多年,却割不断人民对祖国绵绵的思念。

(板书:游子与分离)

6.请同学们跟着伴奏一起诵读全诗。

(五)课文小结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看起来似乎没有关连,但却是诗人对乡愁的种种感觉: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这些词都是客观事物,它们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形象。当诗人将它们写入作品中,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乡愁时,它们就成为诗歌的意象。我们学习诗歌要从意象处入手。因为诗人往往把自己的情绪隐藏在意象的背后,通过意象将它们暗示出来。理解诗歌的意象,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第 94 页 共 96 页

2.拓展模仿。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乡愁是

友谊是

母爱是

【板书设计】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童年邮票家愁

(母子分离)

长大后青年船票

第 95 页 共 96 页

(夫妻分离)

后来啊中年坟墓

(母子死别)

而现在老年海峡国愁

(游子与分离)

教学设计比赛 数学(共7篇)

教学设计比赛方案(共8篇)

搭积木比赛教学设计(共18篇)

现场教学设计比赛心得体会(共19篇)

比教学设计(共4篇)

第 96 页 共 9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