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改变思路 让“死”教案活过来

改变思路 让“死”教案活过来

来源:华佗小知识


改变思路 让“死”教案活过来

教案,顾名思义,即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其内容不外乎教学目的、时间、方法、步骤、检查及教材的组织等等。教案要消灭的是横亘在学生通向自由和光明前程的知识路障。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案是教育者引领学生分析、探究、处理、整合知识信息的指导和组织方案,更是学生群体探求知识奥妙、追求美好未来的学习策略。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惟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并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身心才能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才能呈现激活之势。从这一认识出发,教案作为教育者的心智成果,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是为了學生。其好与坏,发言权当在全体学生;其编撰权,学生也自然应有一份。

一、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

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舞台的主角。很难想象,一个只有教师一人闭门造车、一厢情愿抛出的教案,何以去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全班学生的创造潜力?因而,一篇好的有份量的教案,必然是师生共同揣摩、双向交流、相互沟通的产物,是师生群体的意志,而绝非教师单向意愿、个体所为。在教案的编制上,为师者要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参与权,使其知情,让其修订。

二、将发言权交还学生,边教边改,边改边创

传统课堂上经常发现,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若不是这样,就努力引导,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这是教师的悲哀,更是教案所有权归属不明的必然结果。事实上,名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在教学情境中善于变“死教案”为“活教案”,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推波助澜,让课堂高潮迭起,以实施有灵性的教学、倡导有灵气的学习。

三、让学生拥有教案编撰权

这是当前新课程实施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教育、新理念对教育的呼唤。以生为本,以发展为本,是目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生本思想的建立,意味着教师中心地位的弱化和学生主体意识的加强。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势必将随着时代的前进东风挥手作别,代之的则是以学为中心、以发展为本的新“教案”。这个“教案”不再是教师“躲进小屋成一统”的专利,不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草草写就的“龙飞凤舞”之作,更不再是年复一年反复套抄、“新瓶盛旧酒”式的复制品,而是无条件向学生开放的、融合师生共同心智、和谐共振的学习方略。

事实上,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畅通,使得沟通更加无限、更加多向:鼠标一点,教案成学案,师生竞相登场、思维相互碰撞,教案尽

在学生的掌握之中,学习成了有趣的知识之水。谁能说这最终所有权不在学生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