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设计 大禹治水 课型 新授课 《大禹治水》是一个有关伟大的英雄人物的故事。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主要叙述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它承载着让学生理解何为奉献的重任。课文语言比较简练,让孩子们通过读中悟,悟中读去深刻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从而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古,但是,上古时代距离今天十分遥远,孩子们可能在理解治水艰辛这一部分有些困难。这就需要老师运用情景渲染、对比烘托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洪水、挡水、疏导、驱赶、安居乐业”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依据提示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重点)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难点) 1.预习课文,能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1.今天,我们来认识1.观察老师写课题,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人认识人物。 物——大禹。 认真读好人名。 2.教师板书“大2.介绍自己了解到禹”,指导学生读好的有关大禹的资料。 补充课外资料是为了名字。引导学生介绍学生朗读课题。 对人物有全面的了自己了解到的大禹的 解。在介绍的时候,资料。 3.回答老师提出的力求简洁明了。可以3.板书完整课题,问题。小组合作,学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指导学生朗读。 习生字“洪”。 自己对大禹的了解。 大禹治理的是什么(1)交流识字方法。水?(洪水)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教学生字“洪”。 记“洪”字。 (1)引导学生用不同(2)观察教师示范,课题 设计说明 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环节 一、板书课题,引出课文(用时:3分钟)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用时:25分钟) 的方法识记。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观察笔顺。 (3)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4.引导质疑。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一边倾听,一边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2.教师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3.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互相检查。 (1)小组成员相互当老师,针对同伴圈出的字进行范读和领读。 (2)互相评议朗读情况。 (3)交流识字的好方法。重点引导学生运用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检查自读情况,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5.教师指导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挡水 疏导 驱赶 书空。 (3)描红临写。 4.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 1.学生听读,思考并交流:课文一共有4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洪水泛滥给老百姓带来灾难与痛苦;大禹的父亲鲧也治水,但失败了;大禹治水,离开家整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最后洪水退了。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文,圈画本课要学的生字,反复认读。 3.学生小组活动。 (1)在小组内读生字词,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听到不正确的及时纠正。 (2)认读生字,相互纠正。 (3)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①加一加识记“洪、蛇、难、认、被”。 ②图片识记“灾”。 ③对比识记“仍—奶” “退—腿” ④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4.学生读由生字组1.重点正音:“难、认、产”是前鼻音,“洪、伤、仍、耕”是后鼻音。 2.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字形,针对字形思考识记方法。本课生字中有很多左右结构的字,大部分是左窄右宽,提醒学生注意。 3.要引导学生借助同伴的力量,通过合作学习解决识字的问题。 6.指导学生齐读课文。 成的词语。 5.学生朗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准字音,不断句。 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挡水 疏导 驱赶 6.齐读课文。 1.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 2.学生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 3.观察老师范写,一边观察一边做书空练习。 4.学生描红、临写。 5.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出书写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 1.学生从老师的总结中知道要多动脑筋,想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2.学生完成作业,并请家长对自己的作业做出评价。 第二课时 学生活动 1.学生朗读生字、词。要求读准确。 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出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导学生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 3.教师范写生字,重点讲解左右结构的字“难、被”的书写要领。 4.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5.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成果,组织交流反馈。 1.教师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地读给家人听。 教师指导 1.复习检查生字、词。朗读本课词语。 2.提出本课目标:大禹为什么要治水?他是怎样治水的,结1.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例字的结构,发挥教师的示范功能,范写并进行指导。 2.教师要注重书写评价。 教师可以建议家长从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是否能读出不同句子的不同语气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学提示 读词时要求有一定的速度,不要拖腔拉调。 教学环节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果怎样? 1.观看课件演示,感受洪水带给人们的灾难和痛苦。 2.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 3.交流体会大禹一心为民的精神: (1)通过“十三年”“三次”的对比,感受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高贵品质。 (2)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 同父亲的治水方法比,他用了13年,而且成功了。理解“疏导”,感受大禹的聪明与治水的科学。 (3)通过“千千万万”“开通了很多河道”,想象遇到的困难,体会治水的不易与艰辛。 (4)有感情地朗读第2~4自然段。 4.交流洪水治好后,人们会对大禹说些什么,体会人们对大禹的敬仰之情。 1.学生交流,了解本文的叙述顺序。第一部分讲洪水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灾难。第二、读中感悟,对话文本(用时:25分钟) 1.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亲历洪水之灾,感受人们的痛苦。 2.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把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画出来,进行交流。 3.在学生交流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想象、对比,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治水方法的科学,体会大禹的一心为民的精神。 4.指导学生想象洪水治好后,人们会说些什么,从而体会人们对大禹的敬仰之情。 1.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伴互助,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人物美好的品质。 2.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 三、复述故事,感受英雄(用时:8分钟) 1.引导学生梳理本文的写作顺序,按照提示,指导学生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1.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故事复述的时候,提示: (1)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2)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 (3)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4)禹用开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方法提示:按照提供的顺序,抓住关键词把每一个部分讲清楚。) ①指名分别抓住关键词说出每个部分的大致情节。 ②指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连起来讲故事。 ③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④推荐小组讲得突出的同学参加班级交流。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四、总结深化(用时:2分钟) 二部分讲鲧治水的方法、用的时间,以及结果。第三部分讲大禹治水花的时间,三次过家门不入。第四部分讲大禹治水用了怎样的方法,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幸福。 根据老师的提示小组交流,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1)按老师的要求:抓关键词、按照顺序讲清楚。 (2)组内轮流讲故事,其他同学听后评议。 (3)生生评价。(是否按顺序讲?是否抓住关键词句?是否讲清楚了?是否体现人物品质?) (4)推荐一名学生参加班级交流。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谈谈对大禹的1.读完这个故事,你印象。(聪明,富有对大禹有了怎样的了智慧——能想出科学解?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治水方法;大公无地概括人物的特点。 私,一心为民——三 过家门而不入;不畏2.像这样的古代英艰险——带领千千万雄人物,你还能说几万百姓开通河道,历个吗? 经13年) 2.交流自己积累的要先理清顺序,然后提出复述要求。 2.在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不断巡视,对复述有困难的小组或学生进行帮扶。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来概括人物的品质。 古代英雄人物的名字及故事。(盘古——开天辟地 后羿——射日,拯救百姓)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用时:2分钟) 16 朱德的扁担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朱德的扁担 课型 新授课 这篇课文讲的是井冈山斗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第三次“围剿”,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红军战士同甘共苦挑粮上山的事。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对朱德这个人也知之甚少,教师要注意资料的补充与运用,帮助学生解决理解上的困难。课文不算长,没有对话,但是,字里行间充满着红军官兵深厚的情意,适合学生朗读。要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体会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及战士们对他的敬爱之情。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难”;理解“扁担、同志、战士、敬爱”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3.感悟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难点) 1.预习课文,能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1.出示朱德照片,介1.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准1.分散着随文识字,绍朱德。指导学生读“朱德”这个人名。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好“朱”“德”这两“朱”是翘舌音。 识字写字教学。注重个生字。 2.在老师的引导下,教师的范写,学生在2.指导学生用简洁的用简洁的句子介绍朱观察范写后再描红一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2.搜集其他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 1.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2.在父母的帮助下搜集其他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 1.家人也需要从叙述顺序是否合理、是否抓住关键词句讲清楚、是否体现人物精神品质来进行评价。 2.家长要指导孩子搜集资料。 设计说明 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环节 一、看图激趣,引入新课(用时:3分钟) 话介绍朱德,并且说说自己对朱德的印象。 3.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扁”“担”。 (1)读准字音。“担”读轻声。 (2)教师范写生字。 4.出示图片,介绍扁担。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一边倾听,一边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3.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互相检查。 (1)引导学生相互当老师,针对同伴圈出的字进行范读和领读。 (2)引导学生互相评议朗读情况。 (3)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的好方法。 4.检查自读情况,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5.教师指导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德,并说说自己对朱德的印象。 3.朗读课题,读好词语“扁担”,“担”读轻声;学写“扁担”二字,观察老师的板书,并书空,再各描红一个。 4.借助图片了解扁担。 1.学生听读,思考并交流:课文一共有4个自然段。讲了战士们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后来他在扁担上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的故事。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文,圈画本课的生字,反复认读。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学生在小组内互当小老师,读字、词,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2)认读生字,相互朗读,及时正音。读准多音字“难”的读音。 (3)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学生读词语:朱德 扁担 同志 队伍 红军 敌人 抽出 山高路陡 难走 战士 怎样 打仗 心疼 不料 敬爱 遍就可以了。 2.教师可以通过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理解“朱德”“扁担”,了解“扁担”的特点。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用时:25分钟) 1.通过交流,学生只要能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即可。 2.重点指导。“朱、志、抽、仗、战、士”是翘舌音;“怎、泽”是平舌音。 3.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字形,针对字形思考识记方法。本课生字中有很多左右结构的字,大部分是左窄右宽,如“担、伍”。“志、怎”都是“心”字底,心要稳稳地托住上面。 5.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地朗读课文。 1.课件出示本课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 2.指导学生观察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生字的特点和书写注意点。 3.教师范写生字,重点讲解“士”和左右结构的字“担、伍”的书写要领。 4.学生描红并临写。 5.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成果,组织交流反馈。 三、出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3.观察老师范写,一边观察一边做书空练习。 4.描红并临写生字。 5.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出书写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 1.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例字的结构,重点指导独体字“士”,注意下面是短横,上面是长横;左右结构的字“担、伍”,引导学生发现结构异同,抓住汉字书写规律。 2.要注重书写评价。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1.教师对课堂学习情1.学生从老师的总结中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况进行总结,鼓励学四、课堂小知道要多动脑筋想多种2.教师可以建议家生采用多种方法识结,布置作方法学习生字。 长从字音是否读准、字。 业(用时:22.学生完成作业,并句子是否读通顺、是2.布置作业:将课文分钟) 请家长对自己的作业做否能读出句子的不同正确流利地读给家人出评价。 语气等方面进行评听。 价。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1.教师出示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读字、一、复习回词。 1.学生朗读生字、词。1.要注意学生读词是顾,导入新2.提出问题:“扁要读准确。 否准确。 课(用时:5担”有什么用途呢?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2.引导学生边读边分钟) 朱德用扁担干什么课文。 圈画相关语句。 呢?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二、走进文引导学生交流: 在教师的引导下,汇报1.学生对当时的时代本,读中感1.朱德用扁担干什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背景理解起来有困悟(用时:28分钟) 么?为什么要挑粮上山? 2.借助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感受敌人对红军实施围剿后,红军的处境十分艰难。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当时环境的险恶。理解“会师”。 4.指导学生画出朱德挑粮的句子,想一想从中读到什么,是从哪里读到的。 5.引导学生思考:既然挑粮是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战士们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6.指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朱德又重新找根扁担,还要写上名字呢?让学生揣摩朱德的想法。 7.为什么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他们心里又会想什么? 三、感情朗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1.生回答问题:山上的红军缺少粮食,朱德用扁担从山下往山上挑粮食。 2.借助资料,了解时代背景,明白红军挑粮上山是为了坚守,和敌人对抗。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当时环境的险恶。交流理解“会师”一词的意思。 4.画出朱德挑粮的句子,思考:从中读到什么?从哪里读到的? (从“一块儿”“山高路陡”“五六十里”等词中,可以体会出挑粮十分艰辛,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 5.读读相关语句,思考、交流:为什么战士们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1)朱德同志很忙。白天挑粮,晚上还要研究怎样打仗。(2)朱德同志很累。白天挑粮累身,夜晚研究累心,这样是要累垮的,累垮了怎么带领大家战斗呢?] 6.学生思考揣摩朱德的想法,读相关语句。 7.思考交流:为什么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他们心里又会想什么?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难,因此老师还要把相关资料进行通俗化处理。 2.对于挑粮的艰辛,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找到关键词句,还要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五六十里”的概念,还要结合图片指导想象“山高路陡”,战士们是怎么挑粮食上山的,体会挑粮的艰辛。 教师引导学生主要围读,总结深化(用时:5分钟)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用时:2分钟) 朗读全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 布置作业: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2.说一说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话要说。 绕朱德的美好品质来展开联想,练习说话。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留白处进行语言补和同学合作,分角色演白,展示出人物内心一演。 活动,展现出人物品质。 17 难忘的泼水节 导学案设计 课题 难忘的泼水节 课型 新授课 本课讲述的是1961年,周总理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课文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根据情趣教学的原则,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本导学案设计紧扣课文题目中的“难忘”一词构建话题,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想象课文展示的情景,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入情入境,使“难忘的泼水节”永驻在他们的心里。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2个多音字“铺”“盛”。(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难点)。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1.搜集泼水节及其他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2.搜集周总理关心人民的小故事;制作课件。(教师)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1.板书“泼水节”,1.自主交流问1.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把问题引导学生质疑。 题:泼水节是哪进行梳理,形成学习提纲或学习2.引导学生交流课个民族的节日?提示。 前搜集的关于泼水节是怎么来的?人2.要在师生交流中让学生明白泼设计说明 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环节 一、解题激趣,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们在泼水节上做什么?
2.相互介绍搜集的资料。 3.齐读课文题目,认真听老师讲,产生阅读的兴趣。
1.同桌按学习要求合作读课文。 2.汇报交流。 (1)开火车读,齐读。说说自己
1.出示自读要求:同
是怎么认字的,
桌合作自读课文,读
向同学推荐好的
准生字,读通课文。
方法。
2.检测自读效果:
(2)读词语,交
(1)出示要求会认的
流识字方法。
17个生字,指导读
如:用动作演示
准字音,引导学生交
的方法理解
流识字方法。
“泼、穿”;观
二、初读(2)出示带生字的词
看图片理解
课文,学语,引导学生学习
“龙”“炮”;
习字词“忘、泼、度、龙、
字理识字
(用时:炮、穿、向、令”等
“民”。
20分钟) 要求会写的生字。
(3)分段朗读课
(3)指导学生分段读
文,读准文中的
课文,引导学生注意
“盛”等多音
课文中的多音字。
字。
(4)出示难读的长句
(4)在文中标出
子,指导朗读。
长句子,画出停
3.引导学生再读课
顿,练习朗读。
文,交流:从课文中
3.小组合作学
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习:
(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2)相互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
的资料,相机补充介绍。
3.板书“难忘
的”,设疑:究竟是什么样的泼水节让人难忘?
水节是傣族的节日,了解泼水节的由来、习俗等。
1.合作学习的要求一定要讲清楚,不要流于形式而落得不实,教师可以课件显示要求:
(1)一边读课文一边圈画带有生字的词语,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2)同桌互考生字读音。
(3)同桌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互提建议。
2.重点强调三拼音“敲、健、穿、向”,后鼻音“龙、容、盛、康、忘、向、令”,前鼻音“民、碗、健、穿”,翘舌音“驶、容、盛、穿、寿”,平舌音“族、踩”。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提问: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理解“一年一度”。
2.播放泼水节的视
三、了解频,指导学生带着喜民俗,激悦的心情读第1自然起期待段。
(用时:83.指名读第2自然分钟) 段,提问:1961年
的泼水节特别在哪里?
4.出示周总理的照片,介绍周总理关心人民的事例,指导理解“敬爱”。
四、巩固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识字,指字,对易写错的字进
从中了解课文中的有关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1)朗读第1自然段,汇报交流:泼水节是在凤凰花开的时候举行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节日。 (2)联系课文说出“一年一度”的意思。 (3)尝试用“一年一度”说话。 2.观看视频,同学间互相交流看到的内容,感受欢乐的气氛。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3.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交流: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在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所以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4.听老师介绍,用上“因为……所
以……”谈谈人们为什么那么敬爱周总理。 1.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
1.朗读重点:第1、2自然段要用热情而平稳的语调读,第1自然段适当突出“泼水节”,第2自然段要适当强调“特别”“周总理”“一起”。
2.理解傣族人民为什么那么敬爱周总理,对现在的孩子说有一定难度,所以周总理关心人民的事例一定要小而精,能一下触动孩子的心灵。为了让孩子表达得有条理,教师可以用课件提示: (1)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人们敬爱周总理。
1.易错字:“忘”不要多写一点;“令”“泼”“龙”这三个
导书写行提示。
(用时:72.重点指导“炮、分钟) 穿、令”的书写,边
书写边讲解。
3.指导学生书写其他生字。
4.交流反馈。
教学环节
一、切入重点,构建话题(用时:3分钟)
二、品词析句,感受“难忘”(用时:20分钟)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牢记字形。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 3.观察老师范写并临写。 4.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出书写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
第二课时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快速读课文,
1.板书课文题目,提从文中找到答案问:课文写的是哪一并回答。 年的泼水节? 2.计算时间。 2.让学生计算19613.齐读最后一年离现在有多少年。 个自然段,提出3.出示课文最后一问题:为什么过个自然段,引导学生去那么多年了,提出问题,相机概括傣族人民还对问题。 1961年的泼水节
念念不忘?
1.出示自学要求:自1.自读第3~5读课文第3~5自然自然段,画出自段,想一想1961年己印象深刻的语的泼水节在傣族人民句,读一读,想心中留下了哪些难忘象一下当时的情的情景,在文中找出景。
有关语句读一读。 2.小组合作学2.组织学生在小组习:
内交流阅读体会。 (1)读读有关语3.组织班级交流,句,并说说体会相机出示有关句子。到了什么,其他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同学补充说感
字不要少写一点。
2.重点指导“炮、穿、令”三个生字。“炮”第四笔是“点”;“穿”是穴字头,不是宝盖儿;上小下大,穴字头要写得扁一些。“令”字的撇和捺要舒展。
教学提示
二年级学生进行四位数减法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和孩子一起计算,感悟时间过去了很多年。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想象、感受。如,第3自然段:抓住“四面八方、赶”体会人们急切迎接周总理的心情;从“鲜红的地毯”感受傣族人民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他们的热情;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抓住“欢呼”感受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第4自然段:理解“笑容满面”,体会周总理的和蔼可亲,感受周
三、个性感悟,升华“难忘”(用时:7分钟)
四、学以致用,拓展练笔(用时:10分钟)
句想象体会,然后指受。 导学生有感情地朗(2)小组内进行读。 朗读比赛:挑选
一个自然段展示朗读,同学间评一评,比一比。 3.在班上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在老师的指导下感悟重点词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再读课文后自主交流。(傣族人民难忘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
1.出示:傣族人民难
水节时的欢乐,
忘的是
难忘周总理的笑
( )。引
容,难忘周总理
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
泼洒的水和对人
表达。
们的祝福,难忘
1961年的泼水
2.出示第6~8自然
节……)
段,指导学生朗读体
2.练习朗读,
会。
展示朗读,师生评议,读出幸福、快乐、兴奋的心情。
1.根据课前搜集
1.引导学生交流各民的资料,选择一族的传统节日。 个民族的传统节2.出示小练笔:今日作简单交流。年春节,你们家是怎(如彝族的火把么过的?先说一说,节等) 再写下来。 2.先在小组内
说一说,互相提
总理与傣族人民在一起时的欢乐气象。
要指导学生围绕“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并思考体会。
在进行小练笔之前,要指导学生回顾课文的场面描写,让学生由“仿写”到“自由写”,给孩子缓解难度,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要求。
意见,再练习写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