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天津市小学四年级数学下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四年级二班第一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5千克。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个。 ①第一小组中可能有同学体重是35千克。 ②第一小组中不可能有同学的体重是50千克。 ③第一小组的同学体重不可能都超过35千克。
A. 1 B. 2 C. 3 2.下面图形可能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长方形 B. 正方形 C. 梯形 D. 圆 3.0.608+0.952=( )
A. 2.56 B. 18.034 C. 9.035 D. 1.56 4.下面可以围成等腰三角形的一组线段是( )
A. 1厘米、1厘米、3厘米 B. 2厘米、2厘米、3厘米 C. 5厘米、5厘米、10厘米
5.102×125等于( )
A. 100×125+2 B. 100×125+2×125 C. 100×125×2 6.下面的图片是从空中看到的颁奖仪式上的场景。
下面四幅照片,在①位置上拍摄的是( )。
A. B. C. D.
7.50×4÷2-30与4×(50-5)÷2的运算顺序( )。
A. 相同 B. 不相同 C. 无法确定 8.3.5和3.6之间有( )个两位小数。
A. 10 B. 8 C. 9 D. 无数
二、填空题
9.三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_。
10.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个三角形一定是________. 11.在横线上填上“>\"<\"或“=\"。
2.56________25.6 26.81-12.99________12.82 25×16________16×25 1.05________1.5 8.66+17.34________25.9 416-277-23________416-277+23
12.沿着等边三角形任意一条底边上的高剪开,剪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1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29+76+124+71=________ 14.在横线上填上“>”“<”或“=”。
8.6________8.9 7.6________7.600 1.203________1.2029
15.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立体图形,至少需要________个小立方块.
,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搭这样一个
16.540与230的和减去350除以7的商,差是多少?列算式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17.下面是新华村1996~1998年水稻和小麦产量的统计图。 (1)根据数据填写完下表。
(2)根据上表数据补全条形统计图。
(3)这三年水稻的平均年产量是多少吨? 18.观察下图,按要求完成操作
(1)用数对表示出A、B、C、D的位置。
(2)将这个图形先向右平移9格,再向下平移3格,画出来。 (3)将这个图形绕C点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4)用A1表示A点旋转后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
19.一根3.5米长的竹竿竖直插入水池中,竹竿入泥的部分是0.4米,露出水面的部分是0.8米。池中深是多少米?
20.请你找出下列图形的高.(哪条虚线是图形的高?)
21.用△符号将0.7,1.5,2.3表示在下面的横线上,并写出A,B,C代表的数。
2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
23.小朋友看到的是哪幅图?在下面的括号里画“√”。
24.列式计算。
(1)80加上45的和除40与25的差,商是多少?
(2)一个数的 比它的95%少4.5,求这个数。(列方程解)
【参】***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解答】四年级二班第一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5千克。则 ①第一小组中可能有同学体重是35千克。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②第一小组中不可能有同学的体重是50千克。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③第一小组的同学体重不可能都超过35千克。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正确的有2个。 故答案为:B。
【分析】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它是有这组数据所有数字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得出的。这组数据的数字分布在平均数的上下,里面可能有一些极端数字,或极端大,或极端小。但不可能都比平均数大,也不可能都比平均数小。
2.C
解析: C
【解析】【解答】选项A,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选项B,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选项C,梯形可能不是轴对称图形,例如直角梯形,也可能是轴对称图形,例如等腰梯形;
选项D,圆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C。
【分析】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找它的对称轴,要想象沿着这条线翻折能不能重叠,据此解答。
3.D
解析: D
【解析】【解答】解:0.608+0.952=1.56; 故答案为:D。
【分析】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一般要把0去掉。
4.B
解析: B
【解析】【解答】解:A:1+1<3,不能围成三角形; B:2+2>3,能围成等腰三角形; C:5+5=10,不能围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B。
【分析】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如果两条较短的线段的和大于较长的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的长度相等。
5.B
解析: B
【解析】【解答】解:102×125=(100+2)×125=100×125+2×125。
故答案为:B。
【分析】把102写成(100+2),然后根据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6.B
解析: B
【解析】【解答】解:在①位置上拍摄的是
.
故答案为:B.
【分析】选项A、C是从正面看到的,看到C的位置比A远,即A是站在②看到的,C是站在③看到的,B是站在①看到的,D是站在④看到的,据此解答即可.
7.B
解析: B
【解析】【解答】解:50×4÷2-30与4×(50-5)÷2的运算顺序不同。 故答案为:B。
【分析】50×4÷2-30中,没有小括号,所以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4×(50-5)÷2中,有小括号,所以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
8.C
解析: C
【解析】【解答】3.5和3.6之间的两位小数有:3.51、3.52、3.53、3.54、3.55、3.56、3.57、3.58、3.59共9个。 故答案为:C。
【分析】在一个小数中,小数部分的各数位,叫做小数数位。小数数位有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小数部分从小数点算起,右边第一位叫做十分位,也可以叫做小数第一位。小数点右边第二位叫做十分位,也可以叫做小数第二位。以此类推,本题中3.5和3.6之间的两位小数是3.51、3.52、3.53、……、3.59。
二、填空题
9.中间的数【解析】【解答】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可以举例子比如234这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三数之和是99除以3得3可以多举几个例子说明这点【分析】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有关的问题
解析:中间的数
【解析】【解答】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可以举例子,比如2,3,4这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三数之和是9,9除以3得3,可以多举几个例子,说明这点。 【分析】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有关的问题。
10.等腰三角形【解析】【解答】解:等腰三角形顶点到底边中点所在的直线
就是对称轴所以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腰三角形【分析】注意等边三角形也是轴对称图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
解析:等腰三角形
【解析】【解答】解:等腰三角形顶点到底边中点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所以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故答案为:等腰三角形【分析】注意等边三角形也是轴对称图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所以轴对称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11.<;>;=;<;>;<【解析】【解答】比较小数的整数位即可所以256<256;2681-1299=1382所以2681-1299>1282;根据乘法交换律即可得出它们相等所以25×16=16×25;
解析: <;>;=;<;>;<
【解析】【解答】比较小数的整数位即可,所以 2.56<25.6; 26.81-12.99=13.82,所以 26.81-12.99>12.82;
根据乘法交换律,即可得出它们相等,所以25×16=16×25; 比较小数的十分位即可,所以1.05<1.5; 8.66+17.34 =26,所以 8.66+17.34>25.9;
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所以 416-277-23<416-277+23。 故答案为:<;>;=;<;>;<。
【分析】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末位加起,哪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得数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12.60;30【解析】【解答】沿着等边三角形任意一条底边上的高剪开剪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分别是60°和30°故答案为:60;30【分析】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沿着等边三角
解析: 60;30
【解析】【解答】 沿着等边三角形任意一条底边上的高剪开,剪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分别是60°和30° 。 故答案为:60;30。
【分析】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沿着等边三角形任意一条底边上的高剪开,剪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分别是60°和30° 。
13.【解析】【解答】解:129+76+124+71=(129+71)+(76+124)=200+200=400故答案为:400【分析】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把和是整百数的两个数相加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解析:【解析】【解答】解:129+76+124+71 =(129+71)+(76+124) =200+200
=400
故答案为:400。
【分析】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把和是整百数的两个数相加,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14.<;=;>【解析】【解答】86<;76=7600;1203>12029故答案为:<;=;>【分析】比较两个小数大小:①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②当整数部分相同时看十分位十分位上
解析: < ;=;>
【解析】【解答】8.6<8.9;7.6=7.600;1.203>1.2029。 故答案为:<;=;>。
【分析】比较两个小数大小: ①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 ②当整数部分相同时,看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③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都相同,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④依次类推进行比较。
15.【解析】【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这个图形有2层下层最少是2个正方形上层至少1个正方形靠左边至少需:1+2=3(个)答:至少要用3个小正方体故答案为:3【分析】这个立方体图形从正面看是3个正方形说
解析:【解析】【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这个图形有2层,下层最少是2个正方形,上层至少1个正方形靠左边,至少需:1+2=3(个). 答:至少要用3个小正方体. 故答案为:3.
【分析】这个立方体图形,从正面看是3个正方形,说明从正面看是由3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分两层,下层2个,上层1个居左;从上面看是2个正方形,最少看到2个小正方体,据此解答.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16.(540+230)-350÷7=720【解析】【解答】解:列算式是(540+230)-350÷7=720故答案为:(540+230)-350÷7=720【分析】题目是用两个数的和减去两个数的商那么就
解析: (540+230)-350÷7=720
【解析】【解答】解:列算式是(540+230)-350÷7=720。 故答案为:(540+230)-350÷7=720。
【分析】题目是用两个数的和减去两个数的商,那么就用前面两个数的和-后面两个数的差,因为题目中含有两级运算,所以前面两个数的和要加上小括号。
三、解答题
17
.
(
1
)
(
2
)
(3)解:(1000+1200+1100)÷3=1100(吨) 答:这三年水稻的平均年产量是1100吨。
【解析】【解答】(1)2000-1200=800(吨);2600-1500=1100(吨)
【分析】(1)1997年,合计-水稻产量=小麦产量;1998年,合计-小麦产量=水稻产量; (2)根据数据的大小,绘制出长短不同,宽度一样的直条,并在所画的直条的末端标上具体数字;
(3)三年的水稻总产量÷3年=这三年水稻的平均年产量。 18. (1)解:A(4,9),B(3,7),C(4,5),D(5,7)
(2)
(3)
(4)解:A1(8,5)
【解析】【分析】(1)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数表示行,由此确定每个点所在的列与行并用数对表示即可;
(2)根据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先确定各点的位置,再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确定旋转中心、根据旋转方向和度数确定对应点的位置,然后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4)判断出旋转后A点所在的列与行,并用数对表示。 19.5-(0.8+0.4) =3.5-1.2 =2.3(米)
答:池中深是2.3米。
【解析】【分析】观察图可知,用竹竿的长度-竹竿入泥的部分长度-露出水面的部分长度=池中深度,据此列式解答。
20. 解:虚线C是图形的高,因为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引的垂线叫做三角形的高. 【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的定义进行分析即可. 21
.
【解析】【分析】观察图可知,从0到1这个单位长度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0.1,数一数可知,A表示0.3,B表示0.6,C表示1.1,据此解答。
22.
【解析】本题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把算式进行变形。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 =a×b+a×c。 23.解:
【解析】【分析】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形状是不同的,小朋友只能看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竖着的。
24. (1)解:(40-25)÷(80+45)= (2)解:设这个数是x. x+4.5=95%x 0.95x-0.2x=4.5 x=6
【解析】【分析】首先列减法算式求出40与25的差,再用求得的差除以80加上45的和;设这个数是x,再根据这个数的+4.5=这个数的90%,列出方程,再解方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