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重庆市一中2015-2016学年七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卷.doc

重庆市一中2015-2016学年七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卷.doc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15-2016学年度重庆一中七年级(下)4月考卷

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 选择题

1. 下面对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通过回忆童年趣事,表达了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对比。

B.《爸爸的花儿落了》主要记叙了“我的成长体验,同时也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形象”。

C.《诗两首》都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并没有直抒胸臆。 D.《丑小鸭》是一则童话,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 2. 下列各句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新运动。

B.莎士比亚,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诗人。《威尼斯商人)是他的著名喜剧。课文节选部分,描写了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犹太高利贷者夏洛克之间在法庭上的一场生死交锋。

C.《天上的街市》《静夜》选自《郭沫若全集》。在这两首诗中,诗人以奇妙的想像和丰富的联想,描绘出两幅奇异的世外仙境图,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选自《朝花夕拾》;《社戏》《故乡》都是小说。这四篇都是 鲁迅 先生的作品。 3. 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丑小鸭》安徒生丹麦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C.《最后一课》都德英国

D.《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法国 4. 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即书诗四句 B.邑人奇之 C.稍稍宾客其父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河颂》、《最后一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示儿》等文章,虽然体裁不同,但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B.《丑小鸭》、《珍珠鸟》、《马》、《狼》,都是童话,都对少年儿童具有启迪教育意义。 C.《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爸爸的花儿落了》,都是写人的文章,歌颂了他们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怀。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土地的誓言》、《华南虎》等文章体裁都是诗歌,具有易于朗读,易于记忆的特点。 6.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B.《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创作的短篇小说,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形象和感人至深的爱国志士形象。

C.《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民歌》,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一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弄和歧视,但他向往美、不懈地追求美,在经历过种种挫折和打击之后,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丑小鸭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它节选自《野草》,作者是鲁迅。

B.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伤仲永》中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才能获得成功”。 C.女作家林海音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抒发了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D.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创作的一篇童话小说《丑小鸭》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一份恒久的梦想,你我都能成为一只天鹅。 8.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 A.《木兰诗》郭茂倩清代《乐府诗集》 B.《伤仲永》王安石北宋《临川先生文集》 C.《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城南旧事》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朝花夕拾》 9. 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该集收录其十二篇作品,完整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

B.《孙权劝学》、《伤仲永》、《木兰诗》的作者分别是司马光、王安石和郭茂倩。 C.安徒生、普希金、都德、莫泊桑分别是丹麦童话家、诗人、德国作家、法国作家。 D.《土地的誓言》创作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期,作者为端木蕻良 10.下列表述 有误 的一项是( )

A.《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以普法战争为背景所写的爱国主义名篇。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是伟大的民族诗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D.花木兰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个故事来源于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后来选入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

分卷II

二、 诗歌鉴赏

1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甲】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乙】 秋风引 (宋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①,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①形如蚱蜢的小船

1.这两首诗都抒写了诗人的愁,他们的愁绪有相同之处,都写了 之愁。 2.两首诗在写“愁”时都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请联系诗句分别作分析。

12.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1.两首诗的题目相同,但作者对“柳”的态度完全不同。请根据诗意作简要说明。 2.咏物诗,有的有“寄托”(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达方式,常常借物象言人事,寓事理),有的无“寄托”。上面两首诗,哪一首有“寄托”?“寄托”的内涵是什么?

三、 基础题

13.补写出下列文学常识或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中国著名作家鲁迅的作品,出自他的散文集 。

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 战胜了伤寒,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在去基辅之前来到烈士公墓悼念战友。

③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⑥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

⑦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⑧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______________,一碧万顷。 14.综合性学习。

通过对《狼》专题,我们学会了从不同的方面去看待身边的事物,也理解了,任何动物都有在这个世界生活的权利,作为人类的我们,要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和它们平等相处。 1.请写出两个与“狼”有关的成语。

2.学习了蒲松龄的《狼》后,你一定有了很多感悟,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想法? 3.学习了“狼”专题后,同学们对狼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在如果有人认为:狼是一种可恶、凶狠的动物,应该被消灭。你会对这些人说些什么?

15.综合性学习

初三某班在学习了语文九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诗歌后开展了“好读诗,读好诗”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分成三个小组开展活动。

1.活动一:为了了解初三学生诗歌的阅读情况,第一小组对本校初三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请分析下面的统计表,用简要的语言说说你从中得出的结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你主动积累诗词名句吗吗? 选项 百分比

你是否主动背诵诗词? 选项 百分比

你课外有兴趣阅读诗词吗? 选项 百分比

结论及建议:

2.活动二:第二小组要求制作一份“好读诗词,读好诗词”手抄报,现收集一些和读诗有关的名言用于制作手抄报,以下是学生收集的名言: A.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B.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 C.读诗的最佳方法,是把它当诗来读。

很有兴趣 11.24% 兴趣一般 25.84% 偶尔感兴趣 25.84% 不想读诗 37.08% 主动 13.48% 老师要求 65.73% 不太认真背 11.24% 不愿意 9.55% 主动 10.11% 需要老师提醒 43.26% 偶尔积累 28.09% 从不积累 18.54%

D.腹有诗书气自华。

E、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F、美学大师朱光潜所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以上名言可编入“读诗作用”板块的选项是 以上名言可编入“读诗方法”板块的选项是

3.活动三:第三小组学《词五首》后,用学到的鉴赏词的方法完成了一首词的鉴赏。

定风波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上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道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下阕“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中“风雨”一语双关,既指 又指 。 16.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感恩节前夕,某报社联合网站邀请网友参与“和父母的距离”的问卷小调查,共有数百位网友投票。调查显示,有7成以上网友和父母不在同一城市生活,距离1000公里以上的有1/4。这意味着他们不能在短时间内见到父母,他们大多是远离家乡到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有35%以上的网友说,一年中陪父母的时间不到10天;1/3的网友则只有在黄金周或小长假才会回去陪父母。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南宁市空巢老人约8万户,35%的老人感到生活孤独,对他们来说,节日送东西不在礼物多少,重在心意。

材料三:天猫对11月22日至11月28日在天猫上购买鲜花速递、美容保健、首饰等各类感恩节产品的消费数据统计,做了排行。其中,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以购买感恩节类产品总体金额最高,排行“最舍得给妈妈花钱”省份前三。

材料四:初三学生李平与父母闹矛盾离家出走,饥饿中得到一位陌生人施舍的一顿饭,竟然双膝下跪。这位陌生人问清了缘由,说:“还是回去给你父母亲下跪吧,至少他们已给了你十五年的饭吃。”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

2.结合前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3.研读材料四,假如你是李平,回家后,你会怎么对父母说。(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个字左右)。

17. 默写

昔者,_______________,怒而触不周之山。 士别三日,_______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艰苦战地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题 18. 课内阅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

1.按照顺序写出本段使用的修辞方法? 2.删掉句中的划线字好不好的,为什么? 3.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19. 名著阅读。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所写的《 》 一书,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自然段,井然有序地着重描绘了百草园在春夏季节的景色,写得精彩生动而富有情趣。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请你仿照“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介绍下自己家乡的美好景致。 (友情提醒:写出景物的特点,50 左右字)

五、 拓展探究 20. 名著阅读。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作者)所写的《 》 一书,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自然段,井然有序地着重描绘了百草园在春夏季节的景色,写得精彩生动而富有情趣。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请你仿照“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介绍下自己家乡的美好景致。 (友情提醒:写出景物的特点,50 左右字,)

六、 作文

21. 题目:那一次,我真的被感动了 要求:

(1)结合个人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2)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3)文中不得透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答案解析部分(共有 21 道题的解析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提示: C项的说法是错误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直抒胸臆,没有运用象征。 答案: C 2、B 3、C

试题分析:都德 法国

4、 解析: A项中的“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B项中的“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C项中的“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所以选D项。 答案: D

5、 答案: A(B除《丑小鸭》是童话,其余三篇不是。C没有“都歌颂„„”D《工地的誓言》不是诗。) 6、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B中《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短篇小说。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7、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直接判断即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故A错。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8、A

试题分析:《木兰诗》是北魏民歌,不是清代作品,A错。 9、B

试题分析: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该集收录其十篇作品,完整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C.都德是法国作家。D. 《土地的誓言》本文是端木蕻良在1941年8月18日,9、18 事件十周年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抒发

了在关内的东北人对沦丧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正在倍受蹂躏的家园的深深眷恋,发出了热血男儿誓死为家乡的战斗到底的铮铮誓言。,作者为端木蕻良 10、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南方改为“北方”。《木兰诗》是北方民歌。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诗歌鉴赏 11、 【答案】

【小题1】对故人、故土的思念之愁

【小题2】比喻的修辞(2分)甲诗中将愁比作“剪不断理还乱”的丝麻,写出了愁愁的绵长,无法理清(1分);乙诗中将无形的愁思比作有形的物体,担心“这愁”连蚱蜢舟也载不动,写出了愁之多,愁之深(1分)(一定要写出作用)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甲诗中“是离愁”,乙诗中“物是人非”可以看出,写国破家亡之愁也可,物是人非之愁。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从修辞方法方面进行阐述分析。考试中考的较多的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 【答案】

【小题1】贺诗着重表现“柳”的形象美,表现了诗人赞美、欣赏的态度;(1分)曾诗“倚”“狂”等词表现作者的愤怒、嘲讽、憎恶的感情。(1分)

【小题1】曾诗有寄托,以“柳”比喻小人,表现他们得意忘形的丑态;用“日月”“清霜”比喻正义和清明,形象地暗示了这样的小人必将受到惩罚的规律。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贺知章的《咏柳》诗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表现了作者对“柳”的欣赏和赞美。曾巩的《咏柳》诗的前两句是说: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柳”的厌恶与嘲讽。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联系文中原句来分析。有时候作者的情感表现得很明显,有时候又很隐晦,要深入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小题1】试题分析:曾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曾诗表面是写柳树的气势猖狂,而实际则是寓指像柳树一样猖獗的小人。 三、基础题 13、

①《朝花夕拾》 ②保尔?柯察金 ③千里共婵娟 ④雪上空留马行处 ⑤江山代有才人出 ⑥只缘身在最高层 ⑦濯清涟而不妖 ⑧上下天光

试题分析:①②考查文学常识的记忆能力,注意“柯”的写法;③④⑤根据提示对出上下句即可,注意“婵娟”的写法;⑤⑥⑦⑧根据提示对出句子即可,注意“濯”“涟”的写法。

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14、 【答案】

【小题1】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

【小题2】示例:从屠夫的角度:面对敌人,要抓住战斗的时机,要敢于斗争,从狼的角度:再狡猾的狼,也斗不过勇敢的人.(自选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3】阐明自己的观点,语言通顺。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在课下多积累有关动物的成语。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

试题分析:注意从两个角度回答,从屠夫的角度,从狼的角度谈自己的想法,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小题3】

试题分析:答案不唯一,但是必须阐明自己的观点,不能消灭他们,狼的存在自有它存在的道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5、 【答案】

【小题1】⑴学生诵读诗歌积极性不高,背诵诗歌就是为了应试及老师要求,不愿涉猎课外诗歌。诵读诗歌现状不容乐观,急需培养诵读的兴趣,拓展诵读的范围,创建和谐积极的诵读环境

【小题2】ABDF CE (4分)

【小题3】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豁达乐观,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2分)“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主要是考查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的能力,也有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的。教学时侧重对语境的分析和语言得体、流畅等的指导和

落实。学生能表达出正确结论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小题2】

试题分析:C中“读诗的最佳方法”E中“读诗与识人”结合在一起,二者重在谈“读诗方法”。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小题3】

试题分析:诗词理解与鉴赏,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往往从内容主题上、语言表达上、技巧手法上对诗歌进行鉴赏。要求学生能体会诗歌所描写和表达的情、理、景;同时从语言上抓住传神的字词;更要学会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等手法角度来对诗词进行赏析。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 【答案】

【小题1】不少人常年在外地打工,无法照顾父母,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精神上很孤独。(符合要求即可)

【小题2】向父母表达孝心不在于花费金钱多少,而重在心意,多陪伴、多交流。(符合要求即可)

【小题3】示例:爸爸妈妈:对不起,我错了。我不该为一点小事而离家出走。离开你们的日子,我就像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迷失了方向。我再也不会这样了,永远不会离开这温暖的港湾。(符合要求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中考材料式探究题一般会把课内材料与课外材料整合在一起,考查综合探究能力。这是语文学习视野和语文学习能力有机结合的新题型,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思考的深度、表达的高度。学生能结合材料进行表述合理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小题2】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的。教学时侧重对语境的分析和语言得体、流畅等的指导和落实。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小题3】

试题分析:语言交际一般要有称呼语,语气要委婉,用语要简明得体。答案设计合情合理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 1 )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2)即更刮目相待 ( 3 )遥闻深巷中犬吠 (4)峨眉山月半轮秋 ( 5 )闲敲棋子落灯花 (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评分标准:每空为1分,错一个字扣1分)

试题分析:古诗文名句填写一般有三种样式:直接填写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字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类别积累更考查了学生积累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学生填写时应重点突破“颛顼”等这些重点字词的书写。还要注意“《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艰苦战地生活”等命题理解点。 四、作文 18、写作指导:

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事情很多,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一件事,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个场景。可以叙述经历,也可以抒发感情,还可以发表议论。

从内容上说,既可写伟人壮举,也可写凡人小事,也可写造化奇观,鬼斧神工。但有一点,这绝对是令你感动、也能令读者感动的事情。

材料在一篇文章里如何安排、如何使用,完全可以因文而异。以记叙为主,将材料写成文章的主体部分,然后引发必要的抒情或议论,是一种写法;依据行文需要,将材料加以梳理,穿插在文章的各个部分,写成“形散神凝”的散文,也是一种写法;甚至只有叙事,没有抒情或议论,将感情融入叙事当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去把玩,也未尝不可。 五、阅读题 19、

【小题1】排比、拟人

【小题1】不好。因为加黑字表示推测,如果去掉,语气就变成非常肯定,不符合当时儿童的心态。

【小题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此题考查修辞方法上的运用,考试中考的较多的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比等。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2)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问题的答案一般是否定的,要求学生从语言表达效果上考虑分析。

(3)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开头相照应。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20、

【小题1】略(2分)

【小题1】不写出景物的特点,不给分。(3分) 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六、拓展探究 21、 【答案】 【小题1】略(2分)

【小题1】不写出景物的特点,不给分。(3分)

【解析】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