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水稻稻瘟病发生与防治对策

水稻稻瘟病发生与防治对策

来源:华佗小知识
4 2015年第28卷第4期(双月刊) DOI:10。13718/i.cnki.zwys.2015.04.001 水稻稻瘟病发生与防治对策 郑友涛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绥化152062 摘 要:针对近几年绥化市北林区稻瘟病发生造成水稻减产问题,通过多年田间多点跟踪调查,介绍稻瘟病的 发病原因、为害症状与发生时期,提出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病品种、降低病源基数、把握关键防治时期、全田药剂防 治等防治对策。 关键词:稻瘟病;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稻瘟病是北林区为害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有水稻种 植的地方都有不同程度发生 由于稻瘟病为害时期和部位不 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5种,其中苗瘟 和谷粒瘟不常见。病害流行年份,发病轻的.使谷粒不饱满. 品质下降,一般减产10% 20%,发病重的.减产达50%左右 在节瘟、穗颈瘟发生严重的地块.可造成颗粒无收 1为害症状 1.1叶瘟 叶瘟是发生在叶片上的病斑.常因气候条件的影响和品 种抗病性的差异,病斑在形状、大小和色泽上有所不同,可分 为4种类型 1.1.1普通型即慢性型病斑.为常见的典型病斑 由最初的 褐色或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成梭形病斑.两端常有向叶脉 延伸的坏死线。病斑灰白色,边缘褐色.其外常有淡黄色 晕圈。病斑背面有灰白色霉层 病斑大小不一.最大直径可扩 展至2 cm以上。并相互连合成片,呈不规则型病斑。 1.1.2急性型在适宜的发病条件下.感病品种的叶片常产 生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的急性型病斑.且正反两面都产 生灰白色霉层。急性型病斑的出现,是病害大流行的征兆。 1.1.3白点型白点型病斑多发生在感病品种的嫩叶上.叶片 感病后,可产生近圆形小白斑。不产生孢子。如果气候条件有 利.则迅速扩展成急性型病斑 1.1.4褐点型褐点型病斑一般发生在高抗品种的老叶上.仅 产生针头大小的褐点,且局限于叶脉间,不产生孢子,少数褐 点可转为慢性型病斑 1_2节瘟 节瘟多在抽穗后发生。初期在节部发生褐色小点,逐渐 环形扩大,节部变黑,向内凹陷,易折断,病害发生早或严重 时.造成白穗 1.3穗颈瘟 穗颈瘟发生在穗颈上.初期为淡褐色病斑.边缘有水浸 状褪绿现象.向上、下扩展.长达2 3 em的长斑。发病早的可 造成白穗.发病晚的则使秕谷增加 穗部的枝梗及小枝梗也 可受害.变为褐色或灰白色 2为害时期 叶瘟病始见期在7月上旬.盛发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 旬,8月中旬水稻抽穗后病害停止蔓延。穗颈瘟始见期在8 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害最严重.9月中旬病害停 止蔓延。 3发病原因 稻瘟病的流行和发生与品种的抗病性、肥水管理和气候 条件有密切关系 一是水稻种植区田问遗留菌源较多.可引 起发病。二是7—8月遇阴雨天气,日照少、气温高、湿度大, 有利于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蔓延 三是随着水稻优质品种栽 培面积的扩大,品种抗病性整体下降,加重了稻瘟病的发生 四是氮肥施用量过多、过晚,使水稻贪青、徒长,抗病力下降。 五是长期深水灌溉,稻株纤弱,根部发育不良,易贪青倒伏. 也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4防治技术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 治”的植保方针 4.1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适于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是综合防治稻瘟病的基 本措施 4.2加强栽培管理 精选种子,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做到早播、早插,缩短 叶瘟为害期.减轻后期可能出现的低温多雨条件的影响 要 按品种、地力施肥,看苗追肥。多施基肥,合理施用磷、钾肥, 防止氮肥过多。在细致平整土地的基础上.实行合理浅灌,防 止深水淹灌.清理进水渠道.提高水温 4.3减少病菌来源 4.3.1处理带病稻草.减少病茵来源发病严重的稻田稻草. 要及时做燃料烧掉。不用带病稻草苫房、盖窝棚、垫池埂水口 和捆秧:尽量清除散落在田间和主埂上的稻草和病谷 4.3.2种子消毒用40%克瘟散乳油、50%甲基托布津可湿 性粉剂、1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浸种24~48 h后,用清水洗净.灭菌效果好,不影 2015年第28卷第4期(双月刊) 响发芽 5 连续阴雨,应在齐穗期喷一次药。每667 m2用25%使百克乳 4.4药剂防治 在稻瘟病发生初期.每667 m2用40%富士一号乳油 100 mL,对水30 kg喷雾,或每667 rn2用25%使百克(或施保 克)乳油40 mL,对水3O kg喷雾。在叶瘟发生始期和孕穗期 各喷一次药.防治效果非常好,同时可兼防水稻叶鞘病。 预防穗颈瘟可在孕穗末期至刚抽穗时喷一次药.如天气 油50 mL,对水30 喷雾。最好在上午8—1O时或下午3时 后喷药,效果好。 防治水稻稻瘟病应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及时防治,控制 水稻病害的蔓延,把病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收稿日期:2015—03—15 誊 ! 9 l l!l 8 ll 》《 I ll il 羹ll ll 夔l 黄新萍 ,董明峰z,付军祥 3.湖北省崇阳县农业局天城镇农技站.湖北崇阳437500 近年来.水稻二化螟发生为害加重.是崇阳县水稻主要 1.5品种间差异大 _s・2。’5-。4-。。2 1.湖北省崇阳县农业局,湖北崇阳437500;2.湖北省阳新县农业环保站,湖北阳新435200; 害虫之一。该虫一年发生3代,正常年份,二化螟对水稻为 害造成的损失达2% 5%.在大发生年份,水稻损失可达 15%以上。 二化螟对水稻不同品种的为害存在很大的差异.以大穗 型优质杂优组合发生的螟害率较高.稻茬残虫量大.而常规 晚稻螟害率低,稻茬残虫量少。有芒品种发生重于无芒品种: 叶片长而宽、秆高、分蘖多的品种比叶片狭而短、秆矮、分蘖 一1发生特点 1.1发生期较早 越冬代二化螟发蛾高蜂期一般在4月下旬中期.卵孵化 高峰期一般在5月12日前,发生期较早。 1_2发生期长 般的品种受害重:茎秆表面光滑、茎粗组织疏松的品种比茎 秆坚硬、维管束排列密集、茎腔直径小的品种受害重。 2发生原因分析 2.1暖冬有利于二化螟安全越冬 二化螟在崇阳县没有明显的发生高峰期.害虫世代重叠 近些年来,暖冬年份多,降低了二化螟的越冬死亡率,有 现象较为严重.而且正在日趋复杂,尤其是第一代二化螟最 为明显。卵孵化始盛期在4月底至5月初.而在5月下旬仍 可见卵,田间各虫态重叠发生。 1.3发生面广 利于二化螟安全越冬,增加了虫13基数。气候变暖.使二化螟 发生期提早.且发生为害加重。 2.2食性杂 二化螟为杂食性昆虫,可为害较多的植物.特别是二化 螟越冬场所广泛,给二化螟的发生提供了更加充足的虫源 基数 2.3水稻耕作制度的变化 近年来.第一代二化螟发生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5% ~70%.第二代二化螟发生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0% 55%. 第三代二化螟发生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0% 50% 1.4来势猛.为害重 近些年来崇阳期推广抛秧技术.秧苗长势旺盛.叶 片嫩绿,二化螟成虫趋绿性强,有利于成虫的栖息和产卵 20世纪9O年代二化螟的为害主要是第一代和第二代. 为害早稻、中稻,对晚稻的为害较少。在2005年以后,第三代 抛秧减少了因栽秧对蚁螟造成的机械损伤.由此增加了田 间虫量 2.4种植作物改变 二化螟在晚稻上发生灾害的面积逐年增加.2006--2009年因 二化螟为害造成晚稻不同程度的损失.特别是2009年对水 稻的为害损失在10%以上。近年来,第一代二化螟发生高蜂 期每667 m2卵量有295 850块.高的达1 000块以上.为害 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期.甘蔗的种植面积在崇阳县较 大。近几年来,农业结构逐渐调整,甘蔗种植面积减少.改种 高蜂期枯鞘株率一般为15%~30%.个别田块枯鞘株率达 80% 第二代二化螟发生高蜂期每667 m2卵量有250~550 块,高的达?00块以上,为害高蜂期白穗率一般8%~13%,个 别未防治田块白穗率达35%以上 第三代二化螟发生高蜂期 粮食,水稻作物面积增加,二化螟逐渐迁移到水稻田繁殖为 害.加重了对水稻的为害 2.5品种布局复杂.有利二化螟为害 杂交稻的推广种植.特别是大穗型优质组合.有利于二 化螟的为害 种子市场放开后,品种多而杂,桥梁田多,食料 每667 ITIz卵量有200 500块.高的达700块以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