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贫困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

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贫困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14年8月 第8期 体育世界 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贫困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 殷绚 摘要:近年来,高校中的贫困生人数不断增加。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由于经济困 难,正面临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心理压力,本文着重研究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贫困生在多重压力下 所面对的心理问题,并有效的提出缓解大学贫困生心理策略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学院贫困生;心理压力 1.导言 习时间无法得到保障,更甚者影响到正常学习。教学观 察中不难发现,有些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把精 力都放在了打工赚钱上。 2.3人际交往压力 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问题近几年引起了社会的高 度关注。有调查表明,83.2%的贫困生承认有心理压力, 贫困生一般存在以下心理困扰:1、生活费的窘迫感。2、 交往中的自卑感。3、对家人的歉疚感,高额的学费让他 在人际交往方面,贫困大学生更容易表现社交困 难,由于生活条件的差距,贫困生在交友方面往往显得 比较笨拙,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学生容易表现出自闭的 们感到为家庭增加了负担。4、对现实的无奈感。家庭贫 困使贫困生形成了片面地自我认识和消极地自我体验, 长期的压力使他们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2.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来源 倾向。另外,与普通学生在生活习惯、言行举止、甚至 艺术修养上的差异,也常使贫困生相形见绌而产生强烈 贫困大学生是指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 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位居前三位的压 的自卑心理,以致他们社交圈小,较少参加社会活动校 园活动,长此以往与同学之前的距离越来越明显,孤独 感与日俱增。 力来源分别是1、父母为我上学欠了一大笔债;2、在班 级或社团中工作不如意;3、没有足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 2.1经济压力 2.4社会环境压力 第一,来自弱势群体身份的压力。虽然社会给予了 贫困生资助和关爱,但大多数贫困生内心世界极其敏感, 一经济压力始终是大学贫困生在校期间最大的心理压 力之一。虽然贫困大学生可以通过奖学金、勤工俭学、 方面承受经济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感到自己接受施 社会捐助以及国家助学贷款等方式获得经济补贴,但是 由于我国贫困生的人数较多,而实际过程中各高校的掌 握的补助名额有限,导致经济补贴覆盖面不全面。目前 舍,挫伤了自尊心。第二,大学着重强调对学生综合素 质的培养,其多元化评价标准使贫困大学生失去成绩优 势,为此他们感到力不从心。第三,择业、就业带来的压力。 近年来市场就业坏境一直不理想,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 想要脱颖而出更是难上加难,贫困生既没有父母的关系 网可以依赖,同时还要在毕业后负担家庭,精神压力可 想而知。 家庭补给仍然是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而贫困生在校期间 因为内心敏感,同学之间的攀比内心容易产生矛盾心理、 嫉妒心理,同时还会衍生出内疚或负罪感。 2.2学业压力 高校教育实践表明,当贫困大学生的经济状况不能 满足学习期间的需求时,其经济压力就会转嫁为学习压 3.贫困生的心理压力 力。大多数贫困生来自落后的农村或偏远山区,所接受 过的教育方法和接触的教学设备比较落后,面对全新的 现代教学环境大多数贫困生一时难以适应。另者,经济 压力导致许多贫困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兼职打工,学 我国高校贫困生群体由于经济压力较大而引起的各 种各样的问题,导致他们心理所承受的压力要比其他学 生大得多。 3.1自卑心理 贫困生面对经济困难,感到自己为力。日常中, 基金项目: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院级课题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 1TY02) 作者简介:殷绚(1986 6一),女,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助教硕士 一63— 其他同学大方、阔气与自己的寒酸、拮据形成鲜明对比, 能力上,其他同学的多才多艺而自己的孤陋寡闻,学习 上,也不再拥有过人的优势,甚至于容貌、气质、家境, 也是贫困生自卑苦恼的理由。这些强大的反差使贫困生 感到羞涩和不安,呈现出一种自我否定倾向的情绪体验, 影响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水平。25.11%贫困大学 生承认贫困使他们“常常自卑”,52%的贫困生陈述“偶 尔会自卑”。多数研究表明,自卑是贫困大学生最为突 出的心理问题之一。 3.2焦虑心理 面对经济、学业、生活、人际、社会环境等多重压 力,贫困大学生的焦虑主要表现在经济方面:他们希望 家庭及时补给学费和生活费,同时又担心加重家人负担; 学业方面:他们由于学习时间不够、精力不足、资料不齐、 导致学习效能低下,容易丧失诸多竞争优势;人际方面: 贫困大学生总试图期望得到其他同学接纳和认可,自尊 心往往很敏感。 3.3抑郁心理 抑郁是一种过度忧愁和伤感的情绪体验。因经济条 件受限,贫困大学生极易遭遇导致其消极情绪体验的多 种学习和生活情境。贫困生的抑郁倾向显著高于非贫困 生,而且他们的抑郁倾向往往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交 往自卑感二是对家人有歉疚感三是有较强的依赖心理 四是麻木、自我封闭五是有生活、学习中的不安、窘迫感。 3.4人格障碍 人格是个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人 的性情、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由于经济困难,贫 困生倾向于独来独往,时间一久会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 格孤僻的心理倾向。对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类型进行分析, 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类型分为四类:自信型、挣扎型、中 间型和忧虑型。其中挣扎型和忧虑型是两种不良心态的 表征。挣扎型贫困生这种类型约占20%;忧虑型贫困生 这类贫困生也占到了贫困生总数的20%。 4.缓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策略研究 帮助贫困生工作不单单是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更 涉及到对其心理素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多方 面深层次思想的帮助。 4.1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目前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奖、贷、 助、补、免为主体的制度框架,但在评选过程仍然存在 一些问题,如资金落实不到位,使得奖助学金未能很好 ——64—— 的用于贫困生学习生活上,建议学校加大对奖助学金评 选的监管和使用监管。困难补助和减免学费是仍是多数 高校采取的主要资助办法,困难补助形式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定期困难补助,另一种是临时困难补助,即对出 现意外情况、遇到天灾人祸的学生进行的补助,建议政 府学校着力加大临时补助的金额,使得贫困生真正遇到 困难时有所依靠。 4.2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健全心理辅导与咨询体系。首先,以心理学教 师为主学生干部为辅,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强、人员 精干的心理扶贫队伍,密切关注贫困生心理动态。其次, 以个别咨询、网络咨询、电话咨询、团体心理训练活动 和心理治疗等多种方式,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 机制,从而客观地认识自我、更好地接纳自我,培养他 们的自信心和自强自立的性格、同时帮助他们开拓良好 的人际关系,消除自我封闭。 4.3营造一个有利于贫困生健康成长的社会和校园 环境 贫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社会和校 园环境,应注重加强对贫困生的道德关怀、情境关怀和 文化关怀。应尊重贫困生的个体感受和个人尊严,在采 取资助措施时,要考虑他们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同 时我们应重视高校的情境关怀: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帮 助贫困生的宣传环境和个人情境培养氛围。学校也 可逐步将劳务型勤工助学模式向文化技术型服务模式靠 拢,提高勤工助学的含金量,使勤工助学与人才培养相 结合。 参考文献: [1]许科红.高校特困生心理困扰的研究[J].青年研 究,1999(10):32—34. [2]张建卫,刘玉新,李顺赞.特困大学生的压力源及 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 (4):261. [3]魏伟.贫困生特征与解困工作[J].南通工学院学 报,2000,(6):56—58. [4]宋慧.大学贫困生抑郁状况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 [J].高教探索,2005, (5):94-96. [5]孔德生,张静.贫困大学生人格类型研究[J].中国 行为医学科学,2005,14(儿):1044-10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