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写作》试卷(六)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文学的情感特征
文学的情感特征是指文学写作主体必须带着感情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他要通过机智巧妙的艺术构思来渲染感情、强化感情,要通过充满情感体验的文学作品来感染读者,实现文学文本的审美功能。
2.想像
想像是人的大脑加工、改造记忆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能力则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能力,它是写作者得以孕育和创造出作品艺术形象的基本条件。
3.“陌生化”手段
指文学写作要摆脱日常习惯性话语,创造出新的陌生的文学话语,让读者尽可能延长和强化审美感知的过程,重新去审视和解读原来的事物,从而感受到文学的新颖别致,得到审美的愉悦。
4.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是指小说中叙述事件及人物活动的观察角度,这与叙事人称里的叙事视点(即观察支撑点)不同,叙述一个或若干个事件,都需要观察角度。
5.骈文
骈文是南北朝时出现的一种散文的变体形式,要求词句并列,讲求对偶,追求音韵协调,崇尚用典使事和华词丽藻,故有整饬华美、声采俱茂的特点。但它又有刻意求工、因词害意,影响表达的弱点。
二、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B 5、C 6、D 7、D 8、D 9、B 10、A 11、D 12、D 13、D 14、C 15、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ACE 3、.BCDE 4.、ABCDE 5、.BCD 6.、ABCD 7、.BCD 8.、ABC 9、.ABD 10、.ABCD
四、判断题。
1.T 2.T 3.F 4.T 5.T 6.F 7.F 8.T 9.F 10.F
五、简答题。
1. 怎样才能使散文的议论形象化?
答:形象化议论可以通过寄寓在生动的故事、场景、物象、细节中来实现。也可以夹叙夹喻、形象设喻的方式委婉点化,使叙述、描写巧妙地转化为议论性的效果。还可以用隐喻等暗示性的篇尾升华,让议论变
得要简约、形象而富有韵味。或者用象征性形象来蕴涵一个哲理、一种人生感悟,或者用寓言式的故事暗示,来创造议论的含蓄性效果。
2.简答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哪些。
答:叙述模式是指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情节模式,比如大团圆模式、全部毁灭模式、惩恶扬善模式、九死一生模式、贵人相助模式、平反昭雪模式、血族复仇模式、神话原形模式,等等。
3.以《弧线》为例分析顾城的文学想像力。
答:诗人在写作时想象的流动、跳跃就促进了文本意象的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和跳跃性,扩大了语言的能指和所指的内涵和外延,如朦胧诗人顾城的《弧线》。顾城习惯于运用奇特的想象、跳跃的短句、迷离的色彩和独特的意象组合来凸显他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诗人在《弧线》中,通过跳跃的想象由“鸟儿”联想到“少年”;由“少年”想到“葡萄藤”;由“葡萄藤”再想到“海浪” ,把互不联贯的4个意象巧妙组合,共同置于“弧线”之下,从特殊感觉出发进行深度意味的探索,使“弧线”成为一种可供欣赏的诗化意象。正是由于作者丰富的想象能力,才使文本的写作思路更加开阔,从而创造出成功的文学作品。 想象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这就要求文学写作者要深入生活,以现实为基础,以激情为动力,去接触事实,接触越多,储存的表象材料就越丰富,并利用联想式等方法训练自己,那么其想象能力就越强,其写作的幅度就越宽。
4.请以《随想录》为例分析巴金的人格修养。
答:巴金是一位具有伟大人格的作家,在他的作品里,处处闪耀着他的人格的光辉与不可征服的力量。巴金的人格体现如下:执著追求光明的崇高理想;人道主义情怀;宽广坦荡的胸襟;矢志爱情的崇高品格;忏悔意识与赎罪意识。巴金热爱人类、和平,反对,主张人人平等,这种情操,这种心胸,源于一个“爱”字。为了爱,巴金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在以后漫长人生岁月里,巴金一直用他的作品,弘扬正气与正义,抨击一切势力。新时期散文更是不能忽略巴金的《随想录》,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是其灵魂,巴金因此被誉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巴金说过:“讲真话就要从解剖自己、批判自己做起”,“写作就是挖掘自己的灵魂”,他在《随想录》中毫不掩饰自己在特定历史时期最隐秘的心态,把艺术的解剖刀指向了自己灵魂的深处,不文过饰非,表现了一个正直文学家的良知,如《怀念胡风》、《小狗包弟》、《解剖自己》、《说真话》、《“”博物馆》等。这种与民族共忏悔、与时代同忧患的自省、自强、自剖精神,开创了一个自我审判、自我忏悔的新风气。这种精神是作家巴金人格的最纯粹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活动,都是从“情有所动”开始的,写作者在人格的感召下真诚地表达真实的情感。
5.举例说明动词的恰当使用对诗情表达的重要作用。
答:对于诗意呈现来说,动态的意象比静态意象作用更大,它能使诗歌更显得情绪流溢,力度扩张,意蕴生动,充满饱满的内在张力。动态意象还能抓攫住读者的阅读视线,撩发他们丰富的审美联想与想象。一个恰切的动词会让诗歌意象变得灵动鲜活,从而使整首诗歌的艺术水准跃升到更高层次。如陈敬容的《哲人与猫》:“雨锁住了黄昏的窗, / 让白日静静凋残吧”,“锁”这个动词形象地点化了大雨的滂沱和给人的心灵造成的阴影,白日因这雨的紧“锁”而静静凋残;藏克家的《难民》:“日头堕到鸟巢里, / 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 “溶”字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夜幕慢慢降临的情形;还有“浓云把闷气写在天上。”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写”与“扣”也极为传神,富有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