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SiC晶体PvT生长系统的流体力学模型

SiC晶体PvT生长系统的流体力学模型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34卷第5期 2005年l0月 人 工 晶 体 学 报 JOURNAL OF SYNTHETIC CRYSTAI.S Vo1.34 No.5 October.20o5 SiC晶体PvT生长系统的流体力学模型 及其有限元分析 张群社,陈治明,蒲红斌,李留臣,封先锋,巩泽龙 (西安理-r大学自动化与信息-r程学院,西安710048) 摘要:本文根据SiC晶体PVT生长炉的实际提出了生长系统温度场计算的流体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生 长腔内的热传导、辐射和对流对生长腔内和生长晶体中温度空间分布的影响。通过对生长腔内及生长晶体中温度 瞬态和稳态分布的分析,得出在加热的初始阶段腔内气体对流对坩埚内的温度分布有较大影响,在系统热平衡后 辐射对腔内温度分布起决定作用的结论。 关键词:SiC晶体;PVT法;流体力学模型;温度场 中图分类号:0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5X(2005)05-0828-05 A Hydrodynamics Model of Silicon Carbide Single Crystal Growth by PVT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ZHANG Qun—she,CHEN Zhi-ruing,PU Hong—bin,12 Liu-chen,FENG Xian-feng,GONG Ze-long (School ofInformation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Technology,Xi’an 710048,China) (Received 25 February 2005,accepted 17 May2005) Abstract:A numerical model to simulate the transient heat transfer during the sublimation growth of SiC single c ̄stlsa via physical vapor trnsporat was developed,investigating the respective influence of conductive,radiative and convective contributions on the growth cell and the growing c ̄sta1.The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evolution of he ttemperature field in the growth chamber and in the as-grown c ̄stal is effected largely by convection at the iniitl heataing stage,which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radiation at the quasi-stationary by analysis of transient and stationary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heat ratnsfer. Key words:SiC c ̄stal;PVT method;hydrodynamics model;temperature field 1 引 言 SiC单晶体的制备大多采用物理气相输运法(physicla vapor rtansport,简称PVT),也称为改进的Lely (modified Lely methods)法。PVT法生长SiC单晶体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准确了解生长过程中SiC源 升华面和生长晶体的温度以及生长腔内径向和轴向的温度梯度,对有效控制晶体的生长率和生长过程中缺 陷的形成无疑是非常关键的。但是由于坩埚本身的密闭性使得对其内部直接测温变得非常困难。通常的做 法是通过上下两个孔对温度进行监控。因此即使测温设备很先进,所测得的也不是坩埚内部的真实温度。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对晶体生长面的温度进行直接测量,进而对生长温度进行更 收稿日期:2oo5 2-25;修订日期:2oo5JD5—17 作者简介:张群社(1970一),男,陕西省人,博士生。E—mail:zhangqunshe@sina.conl 第5期 张群社等:SiC晶体PVT生长系统的流体力学模型及其有限元分析829 加精确的调节和控制。这样,建立可靠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值模拟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实际的生长过程,进而帮助我们优化工艺参数,改善生长条件。 有关PVT法生长SiC单晶的理论建模,文献[2-5]做了大量报道。这些研究集中在以热传导及质量输 运为基础的静态模型的建立上。N.Bubner等 提出了一个瞬间模型,在进行瞬间模拟时简化了辐射和对流 对温度分布的影响,后来0.Klein【 对此模型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然而对人们最为关心的生长炉膛及生长晶 体中的温度分布情况讨论较少。在本文中,我们将流体力学的理论模型应用于PVT法生长SiC单晶的生长 过程的研究。利用流体力学理论建立生长系统温度计算的瞬间模型,依此数值计算了SiC晶体生长过程中 系统的瞬间温度分布,并讨论了瞬间和热稳态时生长炉内传导、辐射和对流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2 生长装置 我们开发的PVT生长装置如图1所示。它由坩埚、绝热层、石英管、采用水冷的中频感应线圈等组件构 成。坩埚盖下沿和粉源升华面之间构成了晶体的生长腔。籽晶固定于坩埚盖的下表面。生长温度通过上下 两个测温孔进行监控。各部分几何尺寸如表1所示。 表1 生长装置的模型几何尺寸 Table 1 Dimensions used in the growth system N N Parameter8 Valtie Crucible inner diameter(mm) Crucible outer diameter(mm) Insulation thickness(mm) Suseeptor length(nlrI1) Growth chamber height(nlrI1) Growth chamber inner diameter(mm) Top blind hole diameter(nlrI1) Bottom blind hole diameter(mm) Coil squaIe area(nlrIl )60 100 35 150 20 60 20 5 40 x0 图1 感应加热生长室剖面图 Fig.1 Schematic drawing ofthe inductively heatig grnowth reactor 3 理论模型 在生长炉内,除载Ar气以外,普遍认为主要有Si、SiC:、Si:C、SiC等气体组分。对腔中流体(混合气体) 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不难得出: J争gd5 d =E1+E2+E3+Wc 重力势, 为单位质量气体的动能和内能之和,即 =1/2 +c ( ) 其中:E。、E:和E,分别为炉膛内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能量通量,WG为炉膛内气体(Si、SiCz、SizC、SiC等)的 (1)式中,E・+Ez=J(Ks 一p )dS,运用Green公式,可变为: ¨ 1[[毒 OT。)一去( (1)式中, 一fP gas ̄gas (1)式中的E,可由Navier—Stokes方程和能量方程得出: (2) (3) 蔷c 圳 鲁 (4) 830 人工晶体学报 第34卷 由(1)、(2)、(3)、(4)式和流体连续性方程 o + OXi :0可得: [p c OT+psmcsmvs.警+ 鲁一毒( 瑟)一O]dV=0 (5) 设能量耗散主要是由生长腔中各气相组分粒子的散射引起,则上式中能量耗散函数 用单位体积混合 气体散射的能量r 替代,其微分方程可写为: p +p 瑟++p 鲁一去( 一赢(|后i}  盖)一警)一 rgas=0 p c gas+p cgas gasOT(6 ) (6)式即为生长炉膛中混合气体的瞬间能量(温度)方程。 以上各式中,c 、 Kg ̄f([Jp 依次为混合气体的比热容、密度、流速、热导率和压强,并且各物理量 均为温度 的函数;n是势函数,它是位移和时间的函数;V为生长腔的体积;s为生长炉膛的内表面积。 对于生长系统的各固相组件,即石墨坩埚、碳毡绝热层、SiC晶体以及SiC粉体,通过热力学第一定律和 Fourier定律可得: P。c。 a a — 一 (k ̄gradT)=P k ̄grad'l P cr eucibl。h h  cr ucible (7)( 7) (i=1,2,3; =石墨坩埚,SiC晶体,粉料,绝热层) 其中P c。和k。分别为各固相组件密度、比热容和热导率,h 将式(6)、(7)联立得: OTp c + c秘 秘为坩埚内的生热率。 0o\芦暑葛矗dl膏警+p 鲁一毒(|i}弹簧)一r +pnc 警一蠹(|i} 口dr)= 池 (8) qi ‘,li 山i。 =0"6 ( )( — ) (9) 整个系统的热能耗损主要是圆柱形外绝热层以及测温孑L对周围介质的热辐射。假设系统周围介质都是 灰体,温度为恒温,应用Stefan—Boltzman定律可以写出: 其中,g …nimuht 和8i 山 分别为绝热层中的热流率、外表面的法线和有效热辐射系数,它是温度的函数。 (8)和(9)式即为PVT法生长SiC单晶系统中整体区域温度场分布的瞬间方程和边界条件。在瞬间方 程的基础上代人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进行单元变分计算;对温度场进行单元剖析和离散;接着对单元进行 总体合成,计算出温度场的一级近似,然后反复迭代可求出所需精度的温度场[8]。 图2焦耳热分布 Fig.2 Distribution of the Joule losses 图3温度一时间变化曲线 Fig.3 Time evolution of the central point temperature in growing front of the ctystal; (A)wih tconduction,no radiation and no convection; (B)witll conduction and raiatdion,no convection; (C)wiht conduction,raiatdion nd aconvection 塑—— 丰土爹:SiC昌签PVT生长系统的流体力学模型及其有限元分析鼹 831 鼗臻聪隧麟 4计算结果与讨论 计算时我们充分考虑了生长系统中各组成材料的物理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例如材料的热导率、比热 容、黑体辐射系数等,所用数据来自文献[9]。尽管在高温下(2200 ̄C以上)生长炉膛内的Si、SiC,、Si,c、SiC 等气相组分占有较大的比例,但这时炉膛内的热量主要靠辐射来传递,这些组分对炉内温场的影响可以忽略 不计,因此可以假设炉中的流体只是氩气。在生长阶段由于炉内的温度很高,使得SiC粉料烧结和部分发生 分解而石墨化,并且升华气体中的各组分也会同坩埚内壁发生反应而引起焓变,本研究暂不考虑上述变化对 系统温度的影响,并且认为生长炉内壁各材料均为不透光介质。 给感应线圈施加功率为13kW,频率为25kHz的中频电流。由于电磁感应的趋肤效应,在坩埚的外壁形 成涡流,从而产生焦耳热,其在坩埚中的分布如图2所示。为研究热传导、对流和辐射对生长腔内及对生长 晶体中温度场的影响,分别取以下三种情形下的温度场分布进行模拟实验比对:(1)仅考虑炉内热传导; (2)考虑炉内热传导和辐射;(3)考虑腔内热传导、辐射和对流。 4.1瞬间分布 8建鼹 褥b盛鞭瓣蠹爨孽 图3分别为上述三种情形下晶体生长面中心节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可以看出,在3200s以 前,生长炉内的温度上升较快,温度分布变化较大,说明在此段时间内由于炉内温度相对较低,通过测温孔及 外绝热层损失的热量较少。比较曲线A、B和C,可以看出曲线A的温度最低,同曲线A和B的最大温差有 近400 ̄C,这说明仅考虑腔内热传导会使模拟结果严重背离实际生长过程的物理实质。从曲线B和C中,不 难发现,在系统加热的最初阶段,两条曲线的温度也有较大的不同。以第800s时为例,其温差接近100 ̄C,图 4和图5分别为此时刻生长炉和生长晶体的温度分布云图(a和b分别为不考虑和考虑炉内气体对流),从 图4和图5看出,由于对流的作用,使得生长炉内高温区域向里延伸,使得生长晶体的等温线的曲率更小,说 明在加热的初始阶段对流对系统中的温度场分布有较大影响。 图4生长炉内温度分布云图 (a)wihtout convection;(b) tll convection 图5生长晶体中温度分布云图 (a)without convection;(b)witll convection Fig.4 Simulation ofthe heat t/ ̄tllKfer in growth cell at t=800s:Fig.5 Simulation ofthe heat Ix/tnsfer in crystal grown at t=800s 4.2稳态分布 由图3看出,在持续加热大约7200s后,系统基本处于准热平衡状态。图6、图7和图8分别为上述三种 情形下,在系统达到热稳态后生长炉内和生长晶体中的温度分布情况。比较图6和图7,不难看出,生长炉 内及生长晶体中的温场分布有很大的不同。进一步分析图6,其生长炉内最大温差约1030 ̄C( =2896 ̄C, 7’田 =1867 ̄C),这同实验观测结果严重不符;并且还可以看到生长晶体中的高温区域在晶体与坩埚盖粘合 处的边沿(图6(b)中晶体的上顶角),而生长界面的温度反而较低,这显然也有悖于实际生长过程。 从图3可以看到,在系统达到热平衡后,曲线B和c间的温度差很小,两条曲线基本重合。进一步比较 图7和图8,生长腔内和生长晶体中的温度分布几乎完全一样。这些都说明了在生长条件下,在系统达到热 平衡后,辐射对坩埚内温度分布起着决定的作用,而对流对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可以不予考虑。 832 人工晶体学报 第34卷 图6・炉系统热平衡的温度分布云图 Fig.6 Simulation of the heat transfer 图7炉系统热平衡的温度分布云图 Fig.7 Simulation of tlie heat transfer 图8炉系统热平衡的温度分布云图 Fig.8 Simulation ofthe heat transfer in growth cell(a)and in crystal grown; (b)for het quasi-stationary in growth cell(a)and in crystal grown; (b)forthe quasi-sattionary ( tl1 radiation and no convection) in growth cell(a)and in crystal grown; (b)for the quasi・sattionary ( tl1 radiation and convection) (no radiation nd ano convection) 5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一个用以分析PVT法生长系统中温度场分布的流体力学模型。并从生长的初始 条件出发具体讨论了热的传导、辐射和对流对生长炉内及生长晶体中温度分布的影响。得出在加热的初始 阶段腔中气体对流对坩埚内温度分布有较大影响,尔后随着加热的继续,对流的作用逐渐减弱而辐射的影响 不断加强,在系统达到热平衡后辐射对温度分布起决定作用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陈治明,王建农.半导体器件材料物理学基础[M].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69. [2] Chourou K,et a1.Modelling of SiC Sublimation Growth Process[J].Mater..sc Eng.,1999,B61:82. [3] Yu E.Egomv.et a1.Modelling Analysis f oTempemture Field and Species Transport inside the System for Sublimation Growth of SiC in Tantalum Container[J].Mat.Sci.Forum,1998,264:61. [4] Ports M,et a1.State ofthe Art in the Modelling of SiC Sublimation Growth[J].Mater.Sc/.Eng.,1999,B61:18. [5] Ramm M s,et 1a.Optimizaiton fo Sublimation Growth fo SiC Bulk Crystals Using Modelling[J]_Mater.Sc/.Eng.,1999,B61..107. [6] Bubner N.et a1.A Transient Model for the Sublimation Growth of Silicon Carbide Single Crystals[J].J_Crystal Growth,1999,205:294. ein 0.et a1.Radiation.and Convection.driven Transient Heat Transfer during Sublimation Gwwth of Silicon Carbide Single Crystals[J].J. [7] KlCrystalGrowth,2001,222:832. [8] 孔祥谦.有限单元法在传热学中的应用[M]_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56. [9] ude D R.CRC Handbook ofChemistry and Physics[M].Boca Raton,USA:CRC Press,1995:2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