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10期 (总第292期) 旋唷探 EDUCAT10N EXPL0RATION No.10,2015 Sefial No.292 浅议高校教育法律纠纷及其防范 侯璐。郑雪莹 (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哈尔滨150040) 摘 要:目前部分高校现行的某些内部规章制度与我国法律规定相抵触,现行教育法律法 规的滞后,高校滥用自主管理权,行政机关滥用职权以及高校依法办学的社会环境有待优化,这 些导致了高校教育法律纠纷的产生。防范这种法律纠纷,一要完善我国的教育立法,二要确保 法律法规实施,三要规范行政行为,四要加强高校制度建设,五要切实改善高校依法办学环 境。 关键词:高校;教育;法律纠纷;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5)10—0137—03 一、高校教育法律纠纷的分类与成因 金或向学生乱收费等现象。对学生人身权利的侵 1.高校内部纠纷及其成因 犯,主要是对学生肖像权、名誉权的侵犯。例如, 2007年陕西西安某大学一名女生被学校怀疑患有 精神病,被强制送往医院就诊,学生诉该校侵犯其 人身权利。 高校内部纠纷,是指学校在内部管理过程中, 作为教育关系主体的学校与教职员工、学生基于 一定利益争议而产生的各种法律纠纷n 。 (1)高校与学生、教职员工的法律纠纷 目前,高校与学生的纠纷在高校教育法律纠 近几年,高校与教职员工的法律纠纷在高校 法律纠纷案件中所占的比例有所上升,并且集中 表现在人事争议方面。人事争议案件主要表现为 高校的教职员工对于高校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 纷案件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其中又以学位授予 与学校处分类纠纷、学校侵犯学生权利类纠纷最 为典型。学位授予与学校处分类纠纷,是指高校 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因其行为违反高校的制度规 定,高校给予其校内处分或者开除学籍的处分(对 违反纪律严重者不予颁发学位)而引发的法律纠 纷,如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甘露纠纷案件、华中科 技大学学生何小强纠纷案件。学校侵犯学生权利 或对职称评定问题存在争议,例如,清华大学“教 师就职九年未评职称者需离职”的规定引起的纠 纷。 (2)纠纷的成因 高校师生与学校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有三 类纠纷,是指学生在高校就读期间,高校的处理决 定或者管理措施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利或财产权 利,学生为维护其自身权益而将学校诉至法庭。 这类纠纷主要包括学生财产权、学生人身权利受 侵害两种情形。例如,在招生的过程中学校收取 专业费、专升本费等现象,学校擅自挪用学生奖学 收稿日期:2015—07—24 个:第一,部分高校现行的某些内部规章制度与我 国法律规定相抵触。我国各高校都有自己制定的 校规,大多数校规制定时间比较久远,也没有根据 国家的相关法律及时修订,从而出现校规与法律 规定相冲突的情况。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 条例》中第四条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 优良,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 识和基本技能,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 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授予学士学位口 。国内 高校有的规定,授予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生学士 学位的条件,在国家的相关规定之外,还包括“通 作者简介:侯璐(1978一),女,山东文登人,讲师,从事 经济法、教育法研究;郑雪莹(1993一),女,黑龙江佳木斯 人,本科生,从事经济法、民商法研究。 一137— 过国家大学外语四级考试成绩与校内大学外语课 程(四学期)成绩之和达666分”;有的规定“对在校 期间受到纪律处分的学生不授予学位”,这与我国 作受到影响,而且纠纷一旦变成诉讼案件,更是劳 民伤财。因此,针对造成高校教育法律纠纷的原 因,探讨高校防范教育法律纠纷的对策是十分必 要的。 的学位条例未对是否通过英语四级做出强制性规 定、未对受到纪律处分的学生获得学位做出禁止 1.完善我国的教育立法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 性规定相冲突。第二,现行教育法律法规的滞后 性。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立法存在滞后性与缺失 性。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为例,该条例 于1980年颁布,2004年修订。虽然十年来我国的 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但该条例却未能及时修订。 如《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等,但这些 教育法律法规都不同程度地面临法条陈旧、可操 作性不强的问题。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现 行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够完全调整当下的法律关 系。首先,应当针对目前法律空白的情况进行教 育立法。对我国高校内部的管理行为效力在法律 再如《职业教育法》,该法于1996年颁布并实施,共 有五章四十条。相对于目前蓬勃发展的职业教 育,该法明显存在强制性不足、可操作性不强的缺 陷。第三,高校滥用自主管理权。《高等教育法》赋 予我国高校一定的自主办学、自主管理的权利,这 上予以承认,这意味着高校将为其行为的违法承 担法律责任。教育上的立法能更有效地规范高校 所做出的具体行为,使得高校在自我办学、自我管 理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法律的威慑性将从根本上 减少高校滥用自治权情况的发生。其次,有些现 有助于高校提高自身的创新与管理能力,但高校 滥用自治权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例如,高校教师 职称评定标准的不确定,评定程序的不公开、不透 明,以及行贿、受贿与暗箱操作等违纪违法行为。 这些都是导致高校教师与学校矛盾频发的重要原 因。 行的教育法律法规由于颁布、实行的时间较为久 远,应当予以修订。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 条例》。该条例仅有20条,规定得较为笼统粗糙。 针对当下热议的在校大学生受到纪律处分后不能 2.高校外部纠纷及其成因 获得学位的情况,该条例应当从立法上对其进行 规定,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再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该法应与时俱进,增加 高校的外部纠纷主要包括高校与及其工 作人员的纠纷、高校师生与社会其他主体的纠纷 两类,前者主要是由作为行政主体侵犯高校 权利引发的,如挪用高校教育经费、在招生考 试过程由于不公平使得高校利益受损等;后 者包括国家行政机关违规撤销教师所获荣誉称 对教师权利救济制度的立法规定,增强法律法规 的可操作性,对教师申诉制度的各个环节,明确规 定受理机关。 2.加强监督,确保法律法规的实施 号、教师的教师资格的行为等。造成高校与 及其工作人员、高校与社会其他主体纠纷不断的 原因,主要是行政机关滥用职权和高校依法办学 的社会环境有待优化。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 在修订、完善现行教育法律体系的基础上,政 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高校行政行为的监督力度, 确保法律法规的实施。这些部门应定期对高校所 设立的规章制度进行审查,确保其没有损害师生 的合法权益。例如,的教育部门要对高校评 定职称的标准进行监督,看其是否存在不定期变 换、因人设岗等情况,从实体条件上确保高校教师 公平竞聘的权利。同时,加大评定职称过程的监 作人员在履行职务的过程中,存在法制意识淡薄、 不遵循法定程序、徇私舞弊等现象。虽然我国《教 师法》对于教师工资的发放和薪资待遇有明确的 规定,但近几年,拖欠高校教师工资、侵犯教师合 法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目前,我国的法治建设 仍存在许多不足,如关于高校教学的立法的滞后 等。此外,社会环境中的许多因素也影响了我国 高等教育的发展,如社会人员法律意识相对淡薄 等。 督,高校教师有权利向教育部门举报程序性违法 行为。教育部门应对评审委员会成员的资格加以 审查,确保其比例构成以及研究领域的合理性,对 评审委员会成员与参加评定职称的教师之间是否 存在亲属关系、利害关系,也应当予以审查。如果 高校内部发生滥用办学自主权的情况,教育部门 有权对其具体的行政行为予以撤销并做出相应的 行政性处罚。 二、高校防范法律纠纷的对策 高校陷人法律纠纷不但使自身的教育教学工 一138— 3.规范行政行为,确保依法行政 5.改善高校依法办学环境 部门在履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生滥用职权 的情况表明,应当切实加强工作人员的法律 意识。对于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侵犯自身权利 高校在办学过程中经常遇到法律纠纷的一个 重要原因是,社会环境存在一定问题。首先,加强 法治理念教育。将法律的基础课程设置为全校学 生的公共基础课,强化基本的法律知识的普及,同 的情况,高校可以向其上一级主管单位进行举 报。在与高校的关系中,不仅是一名合 格的监督者,还应当是高校教育办学的指导性机 构。二者的关系位于高校自主与法律权限之间, 的行政行为不得逾越法律权限。国家应当建 立相关的监督机制,对于滥用职权的行为,一 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其次,高校教育管 理者不知法、不守法的情况屡见不鲜。他们应加 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培养自身的法律意识,在教 育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守校规校纪与法律法规,不 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从根本上防止侵权行为的 经查出,应给予行政处罚,使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 发生。同时,高校要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定期 任。 举行教育教学研讨会,评选先进个人,形成良好的 4.加强高校制度建设 依法办学与依法教学的环境。再次,构建高校内 加强高校内部制度建设,大力推动依法治校, 部监督管理机制。对于违反纪律规定的行为,要 是解决高校教育法律纠纷的一个重要对策。首 依照规定进行处理。如果出现违反纪律而不给予 先,高校与学生的关系兼具民事法律关系与行政 处理的情况,高校师生可以向上级机关进行检 法律关系。高校招生是一种要约,学生的报到构 举。良好的公开监督环境是不可或缺的。最后, 成一种承诺,双方构成了一种合同法上的合意;高 高校应当持续优化依法治校环境。法治文化就是 校为学生提供住宿、餐饮并收取相关费用,属于租 国家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司 赁、买卖合同的形式,故高校与学生的关系具有民 法、所有社会成员依法行为的社会生活方式。高 事法律关系性质,双方在法律上地位平等。我国 校应当充分利用校园平台与媒介,大力宣扬法治 高校的招生、学位授予等行为是因国家教育行政 文化。当法治成为民众的习惯、内化为一种自觉 部门的委托而产生的,高校与学生属于行上 的意识、形成一种文化时,才有真正的良法善治。 的不平等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高校加强内部制 高校要注重培养广大师生的法治意识,普及法律 度建设,可以为其与学生的民事法律纠纷与行政 知识,使广大师生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 法律纠纷提供不同的解决依据,对于前者,双方可 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协调和解;对于后者,学生有权向相关行政部门提 出申诉等。其次,高校制度是依法治校的重要环 参考文献: 节。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 [1]劳凯声坤国教育法制评论:第6车军【M】.北京:教 要举措,而高校制度建设则是治理高等教育教学 育科学出版社,2009:85. 秩序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高校制度建构对积 极推进依法治校的意义不言而喻。高校管理制度 [责任编辑:吕子燕] 建设应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无论在实体 还是在程序上,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都不得与我 国现行法律法规相冲突。例如,学位授予条件中 的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的要求应当予以修改。高校 的校规不得损害学生应有的权利。在高校的管理 制度体系中应设置保障学生权利的制度。高校可 以依规章行使其自主管理权,但对于高校所做出 的行为和决定,应赋予学生申诉的权利,应在管理 制度中设立申诉救济机制,以保证学生的合法权 利。同时,对于高校所做出的决议、决定,学生应 享有参与与表决权,要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完善学 生参与机制。 一l39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