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物 试 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第Ⅰ卷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50分,每小题2分)
1.右图所示,圆圈①②③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核糖体、中心体的细胞,那么阴影部分表示的细胞是( )
A.衣藻 B.蓝藻
C.肝细胞 D.棉花叶肉细胞 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
0℃温度条件下凝固最快
B.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这种药片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 C.常温常压下,要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应注入新鲜猪肝研磨液 D.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3提升到6的过程中,该酶的活性将不断上升 3.将萤火虫腹部末端的发光器切下,干燥后研成粉末。将粉末装入试管,滴加蒸馏水,使之混合,则有淡黄色荧光出现,2 min后,荧光消失了。接着若在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如果滴一点ATP溶液,荧光将恢复。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滴入蒸馏水发出荧光,是由于试管内有荧光物质和ATP B.荧光消失是由于ATP水解酶的活性降低所致
C.滴加ATP溶液,荧光恢复,说明萤火虫发出荧光需要消耗ATP D.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说明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 4、以下是教材相关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花生子叶组织中脂肪的检测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 ④探究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动 ⑤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⑥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A.②③④⑥中细胞要始终处于生活状态 B.只有实验②③⑥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 C.除⑤外,以上实验都需要进行染色处理 D.实验⑤中,分离色素采用的是纸层析法
1
5.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
氧浓度(%) 产生CO2的量 产生酒精的量 a 9mol 9mol b 12.5mol 6.5mol c 15mol 6mol d 30mol 0mol A、.a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吸呼速率等于无氧呼吸速率 B.b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大于无氧呼吸速率 C.c浓度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D.d浓度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未进行无氧呼吸
6、.如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部分结构中的某些代谢过程,图中①~⑦代表各种物质。有关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在有光的条件下,图中物质⑥可由⑤分解而来 B.图中④代表的是细胞生命活动可直接利用的一种能源物质
C.若该绿色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则图中①→②→①的循环不能进行
D.进入相应结构的物质⑦中可能包含有图中的物质⑥
7、设置不同CO2浓度,分组光照培养蓝藻,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见右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d3浓度相比,d1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光反应生成的[H]多
B、与d2浓度相比,d3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多
C、若d1、d2、d3浓度下蓝藻种群的K值分别为K1、K2、K3,则K1 >K2>K3
D、密闭光照培养蓝藻,测定种群密度及代谢产物即可判断其是否有无氧呼吸 8、下列有关实验及实验方法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A.用含15N尿苷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吸收峰值出现在间期
B.研究遗传病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其遗传方式需分析患者家系系谱图 C.“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属于孟德尔的假说 D.DNA被15N标记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14N培养液中进行减数,产生两个含15N
2
的精细胞
9、在某植物根尖每个处于有丝后期的细胞中都有40条染色体。下表中,能正确表示该植物减数第二次中期和后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的是
甲 乙 丙 丁 减数第二次中期 染色体/条 10 10 20 20 染色单体/条 20 20 40 40 减数第二次后期 染色体/条 20 20 20 40 染色单体/条 10 0 10 0 A.甲 B. 乙 C.丙 D.丁
10、正在分化的两栖类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中,RNA的合成非常旺盛,但将完整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细胞后,RNA的合成立即停止。下列对这一实验现象的分析中,合理的解释是( )
A.移植的核基因结构改变了 B.卵细胞内含有抑制基因表达的物质 C.卵细胞内缺少合成RNA聚合酶的细胞器 D.实验中丢失了合成RNA的模板 11、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需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 B.配制培养基的成分应适合肺炎双球菌的生长和繁殖 C.转化的有效性与R型细菌的DNA纯度有密切关系 D.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12.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自交,得 F1,下列有关对 F1 的处理方法及所产生的结果,叙述错误的是 ( )
A.如果让 F1 个体连续自交,杂合体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 B.如果让 F1 个体随机交配,杂合体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C.如果让 F1 个体随机交配,且 aa 个体的生存能力较弱,每代中都有相当一部分个体不能完成生命周期,那么连续数代后,aa 个体出现的概率会减小 D.让 F1 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杂合体比例的变化是不一样的
13、桃的果实成熟时,果肉与果皮粘连的称为粘皮,不粘连的称为离皮;果肉与果核粘连的称为粘核,不粘连的称为离核。已知离皮(A)对粘皮(a)为显性,离核(B)对粘核(b)为显性。现将粘皮.离核的桃(甲)与离皮.粘核的桃(乙)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出现4种表现型。由此推断,甲.乙两株桃的基因型分别是( )
A.AABB.aabb B.aaBB.AAbb C. aaBB.Aabb D.aaBb.Aabb
3
14、对一对夫妇所生的两个女儿(非双胞胎)甲和乙的X染色体进行DNA序列的分析,假定DNA序列不发生任何变异,则结果应当是
A.甲的两条彼此相同,乙的两条彼此相同的概率为1 B.甲来自母亲的一条与乙来自母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 C.甲来自父亲的一条与乙来自父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 D.甲的任何一条与乙的任何一条都不相同的概率为1
15、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本校4年来全体学生的体检结果进行红绿色盲发病率调查,结果
如下表,则下列推测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
正常 红绿色盲 2007届 2008届 2009届 2010届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404 8 398 0 524 13 432 1 436 6 328 0 402 12 298 0 A.表中数据反映色盲男性患者较多 B.女性患者其父亲和儿子一定也是患者 C.女性患者较少的原因是女性的两条X上都含有色盲基因时才为患者 D.该调查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约为1.4%
16.下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因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已知Ⅱ-8只携带甲或乙一种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乙病为红绿色盲 B.图中Ⅱ-6的基因型为DdXX C.Ⅱ-7和Ⅱ-8生一个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0 D.Ⅲ-13个体乙病基因只来源于I- 2 17.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选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A.1/9
E
e
B.1/16
4
C.4/81 D.1/8
18、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 , 未见明显异常 ,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还可能发生变异 B 、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 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 D 、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19、人工建立一个数量足够大的果蝇实验群体,雌雄个体数量相当且均为杂合子。已知某隐性基因纯合致死,预测该隐性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应该是(纵坐标表示该隐性基因频率)( )
20、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细胞旺盛的部位,易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新的基因型 B.由配子发育来的个体均属于单倍体,且都高度不育
C.基因工程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实现远缘生物间的基因重组 D.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所获得的植物体,均为多倍体且能稳定遗传
21、如图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B.①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间期 C.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D.⑥过程与⑦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
5
22、科学研究发现,P53基因是一种遏制细胞癌变的基因。科学家发现几乎所有的癌细胞中都有P53基因异常的现象。现在通过动物病毒转录的方法将正常P53基因转入到癌细胞中,发现能引起癌细胞产生“自杀现象”,这为癌症治疗又提供了一个解决的方向。对于该基因疗法,从变异的角度分析属于(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 23、下图表示在不同处理时间内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黑麦根尖细胞的畸变率的影畸变细胞数响。细胞畸变率(%)=×10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细胞总数
A.秋水仙素的浓度越高,黑麦根尖细胞的畸变率越高 B.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与秋水仙素的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C.浓度为0.05%和0.25%的秋水仙素均有致畸作用 D.秋水仙素引起细胞畸变的时间为细胞的间期 24、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 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 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2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6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26.(15分,除特别注明外每空2分)
为探究低浓度NaHSO3溶液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报告 ①材料用具:
乳熟期的温室盆栽,1mol/L NaHSO3溶液、蒸馏水、喷壶、光合分析测定仪等。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若干_____的水稻植株随机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为对照组,乙组为实验组。
第二步:每天傍晚分别将等量的_____、_____喷洒在甲、乙两组的水稻叶片上,次日上午测定光合速率。 ③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见图1,经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NaHSO3增加了叶片内叶绿体形成ATP的能力,推测其作用部位是叶绿体的_____,进而加快对图2中_____(填字母A~D)物质的利用。
(3)研究小组利用上述条件设计实验,证明了0.2µmol/L硫酸甲酯吩嗪(PMS)和1mol/LNaHSO3效应相同,两者共同处理既不存在累加效应,也无抑制效应。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用柱形图绘制出实验结果(实验光照强度为1000µmol•m•s)。
7
-2
-1
27、(18分,每空2分)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1)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Xr、XrXr、______和_____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2)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X)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__,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_。
(3)用红眼雌果蝇(XX)与白眼雄果蝇(X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作“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时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Ⅰ.若_____________,则是环境改变; Ⅱ.若______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
Ⅲ.若______________,则是减数时X染色体不分离。 28.现代生物技术(17分,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
Ⅰ、 下图为某转基因小鼠培育过程示意图,①~⑦表示相关过程。请回答:
8
R
R
r
rr
R
R
(1)过程①注射的A物质是 ,目的是使供体母鼠 。 (2)过程③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需要在 的催化下完成,过程④常用的方法是 。过程③最常用的运载体是
(3)过程⑤要通入的气体除氧气外,还要含有5%左右的 ,其作用是 。 (4)蛋白质水平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为获得较多基因组成相同的转基因小鼠,常采用 的方法。
(5)此转基因小鼠的培育过程中运用了 现代生物技术(至少写出两种,2分) Ⅱ.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结合的性质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以下实例为体外处理“蛋白质-DNA复合体”获得DNA片段信息的过程图。
据图回答:
(1)过程①酶作用的部位是 键,此过程只发生在非结合区DNA,过程②酶作用的部位是 键。
(2)①、②两过程利用了酶的 特性。
(3)若要将得到的DNA片段用于构建重组质粒,需要过程③的测序结果与 酶的识别序列进行对比,以确定选用何种酶。
(4)如果复合体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则其识别、结合DNA序列应位于基因的 。
(5)以下研究利用了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结合的有 (多选)
A.分离得到核糖体,用蛋白酶酶解后提取rRNA
B.用无水乙醇处理菠菜叶片,提取叶绿体基粒膜上的光合色素 C.通过分子杂交手段,用荧光物质标记目的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
D.将抑制成熟基因导入番茄,其mRNA与催化成熟酶基因的mRNA互补结合,终止后者翻译,延迟果实成熟
9
学校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考场_______ 装订线 2013届周宁一中、政和一中高三两校联考第四次月考
生 物 试 卷
考试座位号 成 绩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5分,除特别注明外每空2分)
(1)②
、
③ (2) 、 (3)见下图(3分)
27、(18分,每空2分)
(1) 和 、 (2) 、
(3)
10
28、(17分,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
I、(1) 、
(2) 、 、
(3) 、 (4) 、 (5) (2分)。 II、(1) 、 (2)
(3) (4) (5)
11
参
一、
选择题
1----5 ACBDD 6----10 BDDBB 11---15 CBDCD 16---20 DBDCC 21---25 BBCDA
7、解析:植物细胞光反应生成的[H]受光照强度影响,与二氧化碳浓度无关,A项错误;根据题图可知,d3 浓度下呼吸速率小于d2浓度下的呼吸速率,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比d2浓度下的要少;因在d2浓度下净光合作用最强最利于蓝藻的增殖,故d2浓度的K值最大,d3深度呼吸作用弱,也不于蓝藻繁殖。故K3较K2小,但K2最大,故C错。
答案D。
26、(15分,每空2分)
(1)②株型、长势、叶片均一 蒸馏水 1mmol/L NaHSO3溶液 ③不同光照强度下低浓度NaHSO3溶液可提高水稻光合速率 (2)类囊体 A、B、D(3)见下图(3分)
27、(18分,每空2分)
(1)XrY Y(注:两空顺序可颠倒) XRXr XRXr Y (2)3:1 1/18
(3)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
I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 II子代表现型全部为白眼 III无子代产生 28、(17分,每空1分)
I、(1)促性腺激素 超数排卵 (2)DNA连接酶 显微注射法 质粒 (3)CO2 调节培养液中PH (4)抗原—抗体杂交 胚胎分割(克隆) (5)转基因技术 胚胎移植 体外细胞培养(2分)
II、(1)磷酸二酯键,肽键 (2)专一 (3)性DNA内切酶
(4)启动子 (5)ACD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