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邢台市沙河市中考语文试卷

邢台市沙河市中考语文试卷

来源:华佗小知识
邢台市沙河市中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20分)

1. (2分) (2017七上·平顶山月考)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委屈 决别 花枝招展 翻来覆去 B . 祷告 喉咙 人声鼎沸 自做主张 C . 殉职 坍塌 大相径庭 神采弈弈 D . 余晖 蜷伏 风流倜傥 拈轻怕重 2. (2分) (2018八下·枣庄开学考)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日,朋友圈传出一则骇人听闻的消息,唐山市部分收费站将取消收费。 B . 对待学校的义务劳动,我班同学总是勤劳肯干,从不会拈轻怕重。 C .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我们一定要坚定果敢,不能见异思迁。 D . 习强调,为官不能麻木不仁 , 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3. (2分)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 通过这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B . 他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 . 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的教诲总是浮现在我眼前。 D . 中国人民有信心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4. (2分) (2018七上·衢州月考) 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名篇,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赞美了春天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B .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

C .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也记录了一些儿童的智慧修养故事,《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两则。

D .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施耐庵所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5. (2分) 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A . 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第 1 页 共 10 页

B . 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 . 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 . 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6. (10分) (2012·丽水)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________,在水一方。(《诗经•秦风》) (2)

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3)

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4)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孟子•告子上》) (5)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这充分体现了杜甫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

二、 阅读 (共4题;共71分)

7. (14分) (2018·潍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俟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谱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⑥ , 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

【注】①佚(y):通“逸”,逃跑。②厩(jiu)人:马棚的差役。③躐(e):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编织。

(1) 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第 2 页 共 10 页

①乡寡人曰________ ②昔者舜工于使人________ ③然犹策之不已________

(2) 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 . 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孟子·告子上》) C .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D . 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3)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侠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 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8. (25分) (2017八下·江都月考) 阅读散文《最温暖的墙》,完成小题。 最温暖的墙

①我的朋友是一位中学教师,她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她要经常与粉笔打交道。当粉笔灰尘雪花一样把她的世界装点得银装素裹的同时,也悄然腐蚀着她的手指。

②到了冬天,天冷的时候,她的手指常常被冻裂了,一堂课板书下来,疼痛不已。上课前擦的润肤油,不到几分钟的时间被粉笔灰吸得一千二净。为了减轻疼痛,下课后她经常用热水袋焐住冰凉疼痛的手指。

③有一堂课,她需要板书一黑板内客,写到一半的时候,她手上的裂口流出很多血,染红了手中的粉笔。坐在前排细心的学生发现了老师手上的血,那点点血迹像梅花一样,竟将白色的粉笔点缀得分外引人注目。

④她拿出纸擦掉手上的血,继续书写。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教室里安静极了,只听见粉笔头在黑板上轻轻发出的沙沙声,就像秋天的叶子,一片一片凋落在草地上发出的轻微声音。

⑤第二天上课,她一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有一种期待、一种激动,那种神情意味深长,就像捉迷藏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秘密不被人发现。班长喊起立,全班学生向老师问好,他们并没有把目光放在老师身上,眼睛全盯着讲台上的粉笔盒。这让她感到很蹊跷,莫非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当她从粉笔盒里拿出粉笔准备书写时才发现,那些粉笔整整齐齐全部穿上了外套,一根根粉笔被五颜六色的彩纸裹了起来,像花园里多彩的花枝。

⑥老师以为学生们是开玩笑的,准备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先不要撕,请先看看那些字!那纸上面有字!

⑦细看纸上,密密麻麻写着:“老师,天冷了,我们看到你板书时手上流血,就用纸把粉笔包起来。这样你写字时手就不会疼了!”在那些粉笔中有一支很特别,没有包纸,被一个硬壳的彩色笔筒包着。拿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已经用尽,可以随意拧着伸缩的唇膏筒!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独特创意啊!这些纯真的孩子,把母亲用来化妆的唇膏筒也给拿来了。

第 3 页 共 10 页

⑧几十双眼睛盯着老师。她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像地下泉水,慢慢地涌了出来。她微笑着向学生道谢.转过身,书写。粉笔灰像雪花一样飘落,竟在这寒冬的教室显得格外的婆娑和妩媚,弥散着温馨。握着那细细的粉笔,她感觉握着的不是一支粉笔,而是一双双温暖的小手,一支支有力的橹桨,在爱的海洋里划呀划。他们用薄薄的一张纸,在寒冬,给老师筑起了一堵最温暖的墙。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她知道,那些孩子的心,像细微的炭火一样,默默燃烧着……

(1)

文章讲述了一个温暖感人的故事,请用一句话将故事内容概括出来。 (2)

比喻修辞的使用,让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有很强的感染力。试分析下面两个比喻句的表达作用。

①坐在前排细心的学生发现了老师手上的血,那点点血迹像梅花一样,竟将白色的粉笔点缀得分外引人注目。 ②教室里安静极了,只听见粉笔头在黑板上轻轻发出的沙沙声,就像秋天的叶子,一片一片凋落在草地上发出的轻微声音。

(3)

第⑦段划线句说:“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独特创意啊!”联系前后文思考,为什么说这独特的创意“富有诗意”?

(4)

文章最后一段说“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此刻,老师心里会想到些什么呢?请根据文章作合理想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此刻,她心里想着:________

9. (12分) (2016·扬州)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丝绸之路上穿行千年的植物 白雁

①丝绸之路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一条古代中国腹地连接亚非欧商业贸易的通道。经过这条通道,中西方互通有无。一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就通过这条通道传入了中国。

②黄瓜名称的改变就具有传奇色彩。黄瓜最初叫“胡瓜”,公元6世纪前传入中国。“胡瓜”为什么改叫“黄瓜”呢?原来隋炀帝因为有鲜卑血统而“讳胡”,所以将涉“胡”的字眼一律更换。按照五行学说,黄为土色,位在,因此黄色属于之色。隋朝以鲜卑血统入主中原,为了宣示隋皇室统治的正统性,才无视“黄瓜”之绿色而改为黄色。

③小麦的原产地是西亚和北非地区的两河流域,而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小麦,出土于距今约四千年前的小河墓地。大约一千年之后,小麦的身影又出现于小河墓地以东的吐鲁番地区。能证明小麦是外来植物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出土于中原黄河流域的甲骨文中有“来”和“麦”这两个汉字,就保存了小麦由西向东传入中原地区这一具有

第 4 页 共 10 页

传奇色彩的历史信息。“来”的繁体字是“来”,甲骨文字形之一 ,很明显是一个象形字,像一株小麦的形状,中间是直立的麦秆,上面是左右对生的麦叶,下面是麦根。“来”的甲骨文字形之二 ,上面的斜撇像成熟后下垂的麦穗。后来甲骨文被金文取代,“来”的金文字形 将下垂的麦穗之形变为一横,而且表示麦秆的一竖还穿透了这一横,这就为字形的“讹变”埋下了伏笔。据此看来,“来”的本义是外来的小麦,引申为来去的“来”。“麦”的繁体字是“麥”,甲骨文字形 ,上面是“来”,即麦子;下面是“夂”,像一只脚趾朝下的脚。甲骨文中的脚都是有方向性的,脚趾朝下就表示从外而来,因此整个字形会意为:麦子是从外地引进而来的作物。你看,这其中是不是充满了传奇性?

④其实,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还不止这些呢。大蒜的原产地是西亚和中亚,最迟在汉代传入中国。它的最初用途是和西方一样作为药用的,后来又变成了辟邪之物。原产于印度的甘蔗传入中国南方后,唐朝向印度学习熬糖法制作出了红糖。唐代宗年间四川一带人探索出了制作白糖的方法,然后再次传回到了印度。

⑤丝绸之路上穿行的植物还有很多。在这些植物传奇变化的背后,还有很多文化遗产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⑥丝绸之路正以它博大的胸怀向世人述说着它的历史…… (选自2015年7月第8期《科学大众》,有删改) (1)

结合全文,分析本文标题包含了哪些信息。 (2)

文章分别从哪些角度说明了这几种植物的“传奇色彩”?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

请指出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

阅读材料,谈谈你对第⑥节划线句子的理解。

材料:“申遗”是某国家或地区以某一特殊文化遗产价值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行为。申遗成功后,可使该遗产项目得到较好的保护。2014年中哈吉三国“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成功。

10. (20分) (2016·颍泉模拟) 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问题。 有一种精神叫专一 周云龙

①“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韩非子》中的这一名句,现代科学也给出了解释,即大脑两半球的连接机制无法同时向左右手分别传达“画圆”和“画方”的命令。无数事实表明,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相反,只要专一,精卫可填海,愚公能移山。

②屠呦呦就是滴水穿石的典型。55年里,除参加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无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为了不影响研究,她把孩子交给母亲抚养,即便得了中毒性肝炎也还在充满乙醚气味环境

第 5 页 共 10 页

下工作;从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中提取,历经380多次鼠疟筛选,经历了190次失败,最终提取了关乎上百万生命的青蒿素。屠呦呦的事业轨迹,仿佛在提醒人们,无论是拉斯克奖,还是诺贝尔奖,都只是评价手段,最重要的是专一地做好专业的事。

③诚然,“不专则不能”,但为什么一些人跨界照样成功?秘诀无他,还是专一。专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而专一则是一种精神状态。如果说专业是身体上的不同器官,那么专一就是流动其中的血液。科学界巨星“三钱”之一钱伟长,在应用数学、弹性力学、中文信息学等领域都有重要成就,被人戏称为“万能科学家”。钱老不管做什么研究,都非常专一,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精神干事,则功业可就。从这个意义上讲,因为专一,所以专业。

④然而,尽管跨界不是成功阻碍,但要清楚什么是自己的正业。不务正业,不仅不会成功,反而贻害无穷。明熹宗朱由校不专心治国,痴迷木匠,技艺堪比巧匠,却误国害民。现实中亦有不少这样的人。有一所医院的骨科专家,自担任院长之后,便心有旁骛,热衷搞房地产,医院不断拓展地盘,扩大规模,而急诊、门诊的服务质量,不进反退,病人及家属怨声载道。院长关注点转移,下属也开始仿效——你不务正业,我亦不必专注于此。许多教训表明,在其位不谋其政,却将精力用于怎么升官、怎么发财、怎么享乐,终必误人误己。

⑤荀子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许多禀赋很好的人,不屑为“蚓”,向往威武之“蟹”,在最青春的年华,将大量的时间、心力耗费在名、权、利的执着上,事业偏轨,难有大成,殊为憾事。寄心于旁骛,或有短暂的满足,却终会在迷途中迷失。诚如屠呦呦答记者时所言:“我觉得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但愿一语能惊醒那些迷途之人。

⑥在浮华喧嚣的环境下,专一往往体现为一种定力、自制力、免疫力,乃至挫折承受力。有专一精神打底,在人生和事业的路途上,即便仍然可能面临失败,但至少能拥有内心真正的平静,享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

(选自2015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为作者提供三个合适的论据。( ) A .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B . 学贵专,不以泛滥为贤。(程颐) C . 逐鹿者不顾兔。(《淮南子》) D .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

E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3)

作者在第①段引用《韩非子》中的名句,有什么作用? (4)

第 6 页 共 10 页

文章第⑤段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5)

结合文章内容,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专一”的认识。

三、 写作 (共1题;共5分)

11. (5分) 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人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养料,更需要丰厚的精神养料。物质养料强健我们的体格,精神养料强大我们的灵魂——失败让我们坚强,批评让我们成熟,艰难让我们上进,感动让我们珍惜,阳光让我们温暖……

请以“养料”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第 7 页 共 10 页

一、 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20分)

1-1、 2-1、 3-1、 4-1、 5-1、 6-1、6-2、6-3、6-4、

6-5、

二、 阅读 (共4题;共71分)

7-1、7-2、 7-3

7-4、8-1、8-2

8-3

第 8 页 共 10 页

8-4、9-1、9-2、9-3、9-4

10-1、10-2、10-3

10-4

10-5

三、 写作 (共1题;共5分)

11-1

第 9 页 共 10 页

第 10 页 共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