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抗组织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第二代抗组织胺药咪唑斯汀、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办法,对62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予以咪唑斯汀10 mg、氯雷他定10 mg,均每日1次口服,观察治疗第十四天、第二十八天的临床疗效及停药1周后的复发率。结果:两者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第十四天和第二十八天的有效率分别为:咪唑斯汀组90.0%和96.7%,氯雷他定组为90.6%和93.8%,两者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停药1周后的复发率,咪唑斯汀组为26.7%,氯雷他定组为28.1%。整个试验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 结论:咪唑斯汀、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好,安全性高。
【关键词】荨麻疹;慢性特发性;咪唑斯汀;氯雷他定
咪唑斯汀(mizolastine,商品名:皿治林)、氯雷他定(loratatine,商品名:开瑞坦)是新型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具有起效迅速、抗组胺作用强、持续时间长,能有效阻滞变态反应炎症递质生成的特点。笔者所在科室2005年12月~2006年6月采取上述2种药物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以随机对照的方法研究其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合理评价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试验对象及分组,入选标准,年龄15~72岁,男女不限,诊断明确,共有62例入选,根据预先采用SAS统计软件包随机产生的用药编号分组,其中咪唑斯汀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5岁(18~72岁),病程(20.98±37.50)个月。氯雷他定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36.5岁(15~62岁),病程(27.46±11.29)个月。两组患者入选时一般资料、既往史和入选时病情基本匹配,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咪唑斯汀10 mg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氯雷他定10 mg(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均每日1次口服,每组定时服药,连续服用28天为1个疗程。受试者至少1个月内未服用过长效皮质固醇及抗组胺药。试验期间不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真菌药及皮质类固醇等药物。
1.2.2 疗效评价:根据每个患者治疗前、治疗第十四天、第二十八天及停药
第七天的临床表现,记录受试者瘙痒程度、风团数量和大小,以及发作次数。评分标准:瘙痒采用100 mm视觉模拟尺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0分为无痒感,0~25 mm;1分为轻度瘙痒,不烦躁,26~50 mm;2分为中度瘙痒,尚能忍受,51~75 mm;3分为严重瘙痒,不能忍受,76~100 mm。风团最大直径:0分为无风团;1分为直径2.0 cm。风团数量:0分为无风团;1分为1~6个;2分为7~12个;3分为超过12个。上述3项评分相加即为总积分。按下列公式计算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ymptomscorereduceindex,SSRI):SSRI =(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SSRI的4项疗效评估标准为:基愈SSRI≥90%,显效60%≤SSRIR咪唑斯汀),治疗28天咪唑斯汀临床效果较氯雷他定好(R咪唑斯汀>R氯雷他定),但两种药物之间两两相比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停药1周后观察复发率,咪唑斯汀组为26.7%,氯雷他定为28.1%,说明停药1周后,对瘙痒及风团的抑制作用,咪唑斯汀和氯雷他定差异无显著性。
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在口服剂量相同时(10 mg/d),咪唑斯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氯雷他定为6.3%,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而中断药物治疗。国外有文献报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咪唑斯汀为39%,氯雷他定为34%[2],明显高于本试验,这可能与该试验例数相对较少,观察时间较短有关。
参考文献:
[1] Prakash A,Lanb HM. Mizolastive:a review of its use in allergic rhinitis and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J].Biodrug,1998,10(10):42.
[2] Dubertret L,Murrieta Aguttes M,Tonet J.Efficacy and safetyof mi-zolastine 10 mg in a placelbo-controlled with loratadine in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results of the MILOR Study[J].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1999,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