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改善道路交通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改善道路交通状况的调查报告

来源:华佗小知识
关于改善道路交通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改善道路交通状况的调查报告

  城市交通的路况跟我们的⽣活细细相关,为此,我们对X城区道路交通的状况作了专题调查,本⽂就此谈些看法和建议。

  随着X城市管理⼒度的不断加⼤,城区总体市容环境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观,但城区内车辆⾏驶⽆序、乱停、乱放等现象还屡见不鲜,交通事故时有发⽣,已影响到X城市的整体形象。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按照城市发展的需求,在城市道路建设交通管理上,要充分体现以⼈为本的理念,促进X的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个⼗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X城区道路交通的基本状况

  X城区东以外青松公路(外青松公路以东为新城区)、南⾄318国道,西⾄盈中西路,北⾄盈港路所构成的地域范围,该地域占地⾯积约为5.8平⽅公⾥,现有⼈⼝10.6万⼈,其中常住⼈⼝6.28万⼈,⼈户分离及外来⼈⼝各2万多⼈,是X经济、政治、⽂化中⼼。⽬前,城区共有7⽶以上道路39条。宽度12⽶以上道路5条,占12.82%;8⽶⾄12⽶道路13条,占33.33%,7⽶道路21条,占53.85%。道路总长度32.44千⽶,其中宽度12⽶以上道路长度9.56千⽶,占29.47%,宽度7⽶道路长度13.03千⽶,占40.17%,道路⾯积约65.05万平⽅⽶。  1、时段性交通拥堵情况较严重

  X城区现有机动车辆6千余辆,其中客车4108辆,货运车辆2123辆,营运车辆275辆,摩托车2万余辆,⾃⾏车5万余辆,城区⽇益增加的车辆数量与已处于饱和状态的道路通⾏能⼒形成的⽭盾突出。尤其在早、晚交通⾼峰时段经常造成青松路、青安路、城中东路、城中南路等道路主⼲道交通不畅,造成城区道路时段性交通拥堵。  2、⾏车道路交通秩序较为混乱

  主要表现在:⼀是机动车随意停放,争道抢⾏,随意鸣号,肆意变道,甚⾄逆⾏插队等违章现象⼗分普遍;⼆是⾮机动车随意转弯、占⽤机动车道骑⾏、乱停乱放等情况⽐较突出;三是⾏⼈乱穿马路、闯红灯、在车⾏道上⾏⾛等违章⾏为较为严重;四是路两侧店⾯设置过多过密,经营场地狭⼩,占⽤⼈⾏道、机动车道经营现象普遍;五是机动车、⾮机动车、⾏⼈混⾏于道路争道抢⾏,存在着较⼤的交通安全隐患。⼀些市民⾏车⾛路随⼼所欲,殊不知,这不仅有碍交通道路畅通,还对⼈⾝⽣命安全构成威胁。

  ⼆、造成X城区道路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X城区道路交通问题是区委、区府关注的重点,也是市民议论较多的热点。道路交通管理系统是⼀

个复杂的、庞⼤的系统,所涉及的多种关系⼗分繁杂,包括⼈与⼈的关系,⼈与车辆的关系,⼈与道路的关系。道路交通状况主要是由交通参与者、交通管理主体,交通环境等因素决定的。造成⽬前城区道路交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个⽅⾯:  1、城市道路规划差,道路等级偏低

  由于历史的原因,X城区道路⽆系统专业规划,道路功能不清,道路等级低,级差布局不合理,更⽆合理畅通的道路⽹络。造成后果其⼀,给交通主⼲道带来巨⼤⾏车压⼒。如城区内东西向道路城中西路、公园路只有东段与外环道路连接,西段则是L型和T字型路⼝(俗称“断头路”),⽽青赵路则相反,东⾄青松路亦“断头”。南北向仅有城中南北路和青松青安路,车辆进⼊城区在城内兜圈⼦极易造成向交通主⼲道拥挤阻塞,⽽其他道路也因不贯通及路幅太窄难以起到分流车辆的作⽤,最后造成城中东西路、公园路、城中南北路、青松路和青安路的汽车流量剧增。其⼆,由于X城区许多道路狭窄、路辐较⼩、道路等级低,因此⽆法实⾏机⾮分离,导致交通⾼峰时段⽆法实施采取交通疏导流量的措施。其三,城区居民住宅⼩区⼤多在道路两侧,道路交叉⼝密度⾼。据统计,城区内共有交叉路⼝112个,平均每公⾥3.73个,⽐市区平均每公⾥1.76个⾼出2倍,既影响了道路的通⾏能⼒,⼜是道路交通安全的严重隐患。

  2、静态停车⽭盾突出,制约了道路功能的发挥。

  城区道路功能的有效发挥,停车场所的合理规划和建设是⼀个重要因素。X城区现虽有体育场路停车场、盈港路货运车辆停车场和⽩⽟兰⼴场地下停车场,由于数量严重偏少,地段选择不合理,使个别设计不按规范等原因,使许多车辆只能以部分道路作为临时停车场,从⽽影响了主⼲道车辆的分流,从客观上加重了道路不畅通。⼜如在⼈流、车辆相对集中的地段设置过密的商业⽹点、⾦融机构、餐饮设施等,⼀味追求营业⾯积,忽略了停车场地的设置,导致⼤量的购物、就餐、办事的车辆⽆序停车占道,进⼀步影响了交通的安全和畅通。因此,造成⼀⽅⾯停车场⽆车停放,另⼀⽅⾯车辆却⽆地可停的尴尬局⾯,值得区有关部门深思。

  3、公共交通发展缓慢、站点设置不合理。

  随着X城区规模的不断扩⼤,⼈流量的不断增加,现有交通站点已不能满⾜市民正常出⾏的需要。城区南北向和东西向均超过2公⾥,⽽城区专线车原仅为2条且班次少,不能起到快速分流作⽤,⼤部分市民出⾏仍以摩托车、⾃⾏车为主,由于城区道路狭窄,这些车辆与机动车辆混⾏于道路,给交通秩序带来了混乱。同时,有的道路没有公交车、没有出租车扬招点,⽬前X城区出租车扬招点仅有6个,连农⼯商50店,也只有脚踏三轮车站点,没有出租车扬招点。由于出租车扬招点设置过稀,即招即停现象普遍,加剧了交通拥堵。有的道路有扬招点,但设置布局不合理,如X百货⼤楼南侧停车点,设置在主⼲道路交叉⼝附近,车辆停靠后严重阻碍车辆通⾏,有的道路虽有港湾式停靠站,但设置过⼩,停靠不⽅便。⼤部分公交车或出租车仍在⾏车道路上下客,再加上⼀些营运单位为了抢占有利位置占据道路作为营运点,使道路正常通⾏更加受阻。

  4、交通管理者⼒量有限,影响交通管理主体作⽤的发挥。

  近年来,交通管理部门加强了城区的警⼒投⼊,加⼤了管理⼒度,使城区交通秩序混乱现象有了较⼤的改观。但按照城市化的要求,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是管理效率不⾼,在城区交通管理中存在着三重三轻象:即重机动车管理,轻⾮机动车和⾏⼈管理;重交通秩序管理,轻市容秩序管理;重主⼲道管理,轻其他道路管理。因⽽城区⾮机动车、⾏⼈违规骑车⾛路、乱停车等违章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是处罚⼒度不⼤。现⾏法律法规对有些违章⾏为处罚过轻⽆威慑⼒,造成少数市民对交警的处罚持⽆所谓态度。三是交通管理受⼒量不⾜。由于城区规模、管辖范围的不断扩⼤,交巡警⽀队除了⽇常的道路管理,⼜要维护城区的治安防控,⽽且在警务安排上尚有不合理之处,难以兼顾其他道路的管

理,造成交通管理⼒度不够。交警队伍增长建设的速度却不能适应驾驶员、机动车和道路、⼈流量的迅猛发展的要求,警⼒不⾜的⽭盾越来越显⽰出来。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集聚,机动车⼤幅度上升,车辆更多进⼊家庭,机动车的管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证道路安全畅通的任务更加繁重,道路交通畅通的形势更加严峻。

  5、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违章现象严重。

  具体表现在:⼀是部分机动车驾驶员⽂明驾驶、遵章停车的意识不强,随意停车,不服从交通管理⼈员管理的现象时有发⽣;⼆是⼀些出租车、营运车司机“见利忘义”,见客招⼿随意停车,甚⾄不靠边居中停车,严重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三是⼈⼒三轮车停靠候客点布局少且不合理,许多⼈⼒三轮车候客集中停靠在交叉路⼝或居民⼩区门⼝,给交通畅通带来了诸多压⼒,⽽且⼈⼒三轮车在载⼈⾏驶过程中争道抢⾏,既严重影响了城区市容交通环境,⼜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发⽣造成隐患。四是少数骑⾃⾏车⼈(包括轻便摩托车)不遵守交通法规,不遵章⾏驶,随意性⼤,见空就钻,导致车辆碰撞现象频频发⽣,造成道路拥堵;五是少数市民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不强,为了贪图⼀时的便利,不在⼈⾏横道上穿马路,有的甚⾄对交通的制⽌和处理强词夺理,对交警维护交通的正常秩序缺乏必要的理解和配合。  6、条块分割,不顺。商委管⿊车;建委管理陆上交通,侧重收费;公交公司是市属单位,管不着;市政局管理市容市貌,政出多门,互相扯⽪,职能重叠、条块分割的现有管理不利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效率提⾼和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三、进⼀步加强城区道路交通管理的⼏点建议

  今年区委区提出了X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三年⾏动纲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道路交通建设管理的状况不仅体现城市⽂明形象,⽽且与市民⽣活息息相关。未来10年既是城区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本区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时期,为使交通活动能够顺利进⾏,不仅修建⾜够的、⾼标准的道路,还必须运⾏法律、⾏政、技术教育等多种⼿段,对⼈、车、路和环境等因素进⾏管理和协调,以造成⼀个良好的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和畅通,推进城市道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以下⼏点建议:

  1、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加快和完善城区道路⽹络的规划和建设。

  (1)要⾼标准规划建设市政道路。现有城区内的道路由于受历史价值保护、客观条件等因素要拓宽改建有⼀定难度,但在交运瓶颈之处,⼀定要下决⼼,以⼈为本,打通瓶颈,完善道路交通⽹络。在新城区内,⼀定要提⾼道路等级、增⼤路宽,配套绿化,按功能实⾏机⾮分离,主要道路交叉⼝要增设分流车道,疏导交通流量。从规划先导上,保证交通畅通,提⾼城市⽂明形象。

  (2)加快建设城区外围快速⼲道。X城区外围东有外青松公路、南有318国道、北有盈港路,由于缺少西部南北向⼲道,使外环道路连不成⽹。今年,区委区府下决⼼建设漕渝路,漕渝路是规划中西部南北向的主⼲道,随着汽车站的`搬迁启⽤、漕渝路的加快建设已成当务之急。X城区快速⼲道⽹络建成后,⼀⽅⾯过境车辆、特别是⼤型车辆不必穿越城内以畅通便捷的快速通道通⾏;另⼀⽅⾯可使城区主要交通道路形成⽹络,使城区的车辆四⾯都可出⼊城区,从根本上减轻城区道路交通压⼒,还市民⼀个清静安逸的⽣活环境。

  2、完善公交集散系统,配建城区公交站点。

  X新汽车站建成启⽤后,建议重新规划、调整、布置城区内的交通线路和停靠站点。使等车站成为有序管理的公共交通集散地。⽬前,环线公交线路⽅案有5条,本着既⽅便市民出⾏,⼜减少城区交通压⼒的原则,应兼顾考虑以下⼏⽅⾯问题:⼀是城区内有条件的路⼝增辟车道或渠化车道,以提⾼路⼝的通⾏能⼒;⼆是公交线路设置的站点,必须设置港湾式候车站,⽅便车辆通⾏,减少造成后⾯车辆速

度滞缓的现象;三是公交线路站点设置应更为合理,⼀般以500⽶左右设置⼀个站点为宜。四是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便出⾏。加快出租车、⼈⼒三轮车的候车站、扬招点的建设,在客流密集的车站、宾馆、医院如⼤型超市以及⼈流频繁的学校、商店、住宅⼩区出⼊⼝设⽴规范的候车站点。并尽快建⽴出租车区级调度中⼼,开展预约叫车服务。

  3、处理好城区车辆停放疏与堵的关系,努⼒确保道路交通的良好环境。

  切实解决好城区停车问题对改善城区交通秩序有着⼗分重要的作⽤。为了改善城区交通秩序,解决占路停车的问题,要处理好疏与堵的关系:⼀是规划建设部门在城区改造时,应为今后车辆增加道路发展留有合理必需的空间,实现城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在新建改建⾦融、商业⽹点时,要优先考虑停车设施,不能将经营性商业⾏为造成的停车难题推向交通道路消化。三是急需解决⽬前城区停车难问题,尤其要加快城区中部、南部和西部停车场规划和建设。  4、强化职责,进⼀步加⼤交通管理的⼒度。

  顺畅的交通环境是⼈车和谐,各⾏其道。交通管理部门要扩⼤管理覆盖⾯,要从城区主⼲道逐步向次⼲道延伸,要做到增加警⼒与合理安排有机结合,要进⼀步加⼤对车辆、⾏⼈违章的管理处罚⼒度,切实承担起职责,严格执法,严格管理。交巡警要坚持做到见违必纠,重者必罚,管教并举。与此同时,城区道路要严格货运车辆通⾏,对部分道路可实⾏分时段通⾏,对单向⾏驶道路要加强执法管理,确保车辆正常有序通⾏。

  5、规范车辆停放,发挥停车场所的功能。

  要加强对各种车辆的⽇常管理,规范车辆停放秩序,机动车与⾮机动车要实⾏分类停放,有效改变废旧车辆锁在⼈⾏道护栏、绿化树杆上的乱停现象。市政建设部门在城区内⼈⾏道上要适当增加上下辅⼝,⽅便市民车辆的有序停放。除此以外,还要对已建成的停车场所加强管理,发挥其功能,对有条件的地段和路⼝合理设置停车场(点),实⾏智能化管理,有效改变车辆占道、占路停放⾏为,逐步取消城区临时占路停车点,规范交通秩序,从⽽提⾼城区整体管理⽔平。  6、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进⼀步提⾼全民交通素质。

  市民交通⾏为的⽂明程度也反映出城市⽂明程度。没有社会公众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理解、⽀持、参与和监督,城市交通就缺少了群众基础。因此,建⽴全民交通安全教育体系。要根据驾驶员、乘客、⾏⼈、中⼩学⽣等进⾏科学合理的教育与培训,以适应城区机动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要运⽤多种⼿段加强宣传,使有关城市交通管理的理念和知识能受教于家庭、学校,提⾼社会公众参与管理城市交通的主体意识和实际能⼒。要切实加强交通法规条例的宣传教育,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和监督作⽤,引导市民树⽴⽂明⾏车、⽂明停车、⽂明⾏⾛的良好习惯。要将交通法规宣传纳⼊全民普法系列教育,有侧重地加强对交通参与者法制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促使社会公众形成良好的现代交通意识,树⽴交通法制意识、交通⽂明意识、交通安全意识、交通安全意识。要开展交通秩序整治活动,通过深⼊、持久的整治,改变市民参与交通的不⽂明⾏为,使城区的交通秩序有明显改善。  7、加强创新,确保道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建⽴⼀个稳定的城区道路交通管理机制应当解决的重要问题。它涉及到建⽴条块协作、相互协调的部门之间的关系。创新要⽴⾜于形成上下衔接,左右联系的⽹络管理机制,形成既有分⼯,⼜有综合协调分层分类管理模式。所以,必须有⼀个统⼀、健全⽽且稳定的组织机构。这个机构由牵头,配合交通、运输、规划、城建、、市政、房地、环保等部门组建。根据⽬前机构设置的具体情况和交通管理发展的要求,建议设⽴城区交通发展管理委员会,建⽴城区道路交通管理列席会议制度,负责城区道路交通发展的宏观规划管理,对城区道路规划、建设、管理、运输规划、交通安

全等部门的⼯作进⾏协调。即在现有基础上理顺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部门的关系,要将城市交通的各个环节进⾏统筹考虑,进⼀步研究城区道路交通管理的机构改⾰和管理权限,探索建⽴统⼀、⾼效、有序、协调的和机制。

  8、推进市场运作,拓宽城区道路交通发展思路。

  在完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城区道路交通管理也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要求,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降低管理成本,提⾼管理⽔平以及服务⽔平,道路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就要坚持⾛市场化与专业化的道路。如组建道路基础建设、养护、运营⽅⾯的专业化管理公司。此外,还应注意到,城市交通建设管理需要得到充分的资⾦保障并拓宽来源。以为主体建⽴多渠道的资⾦投⼊机制,如出让国有⼟地使⽤权以换取交通设施建设资⾦、依据国家收取道路设施使⽤费,征收交通影响费,甚⾄包括接受社会捐助、企业捐助和市民捐助等等。特别是对于静态交通设施建设缺乏等制约城市交通发展的瓶颈问题的解决,更应该得到优先考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