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6年七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第13课《我爱这土地》.doc

2016年七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第13课《我爱这土地》.doc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13课 我爱这土地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喉咙(lóng) 吹刮(guā) 温柔(róu) ...嘶yǎ(哑) 汹yǒng(涌) fǔ(腐)烂 姹紫嫣红(chà yān) ..2.读准多音字

(1)假如:jiǎ 其他读音:jià 组词:放假 .(2)林间:jiān 其他读音:jiàn 组词:挑拨离间 .二、重要词语 1.嘶哑:声音沙哑。

2.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3.激怒:刺激使发怒。 4.深沉: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5.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 6.一泻千里: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速极快,流程极远。 三、作家作品

本诗的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其他代表作有《北方》《向太阳》等。

四、文体知识

诗歌是出现最早的一种常用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主要有三个,即形象性、精练性和音乐性。具体来说,形象性即诗歌是通过诗的形象来表达诗人的主观感情的;精练性即诗歌以极精练的语言,表达含量丰富的内容;音乐性指诗歌的句子一定要有节奏,一般要押韵,押韵是指某些诗句最后某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两行诗作为《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点拨:在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只“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而这忧患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深沉的爱。诗歌就在这样的基调下,进一步展开了对鸟儿歌唱对象的描述,它们是:土地、河流、风、黎明。从四个歌唱对象前面的修饰词语看来,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与下文鸟儿献身于土地的精神正相吻合,这就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

的“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

2.品析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蕴涵的情感。

点拨:诗人没有沉溺于对“温柔”恬静的“黎明”的欣赏中,为了自己的爱永远留给土地,他作出了上述郑重庄严的抉择。这种献身精神可以作这样的诠释:我来自土地,而最终归于土地,这样,爱才得以升华,得以永恒。这是一种多么超凡脱俗、悲壮高尚的土地情结啊!

3.核心图解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嘶哑(sī) 汹涌(yǒnɡ) 黎明(lí) ...B.咽喉(yān) 琴弦(xuán) 泄洪(xiè) ...C.悲愤(fèn) 括号(kuò) 篡改(chuàn) ...D.踊跃(yuè) 浓厚(nónɡ) 愁苦(cóu) ...2.请用“/”为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________,原名________。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鸟”所歌唱的对象是什么?它们分别象征着什么? 5.诗中的两处省略号的作用相同吗?请简要说明。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6.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7.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这个词形容鸟儿的歌喉? 8.诗歌分为两节,尽管第二节只有两句,但不可或缺,试分析其重要性。

9.此诗写于1938年末,是诗人亲身体验了北方广大农村灾难现实后的作品。请结合文句分析: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什么样的精神?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题。 土 地

大地

亿万年的静止,此刻 在眼里

连绵起伏,波涛汹涌 祖辈们和树木花草 一起扎根 草木春茂冬枯 人在一代接一代 繁衍 父母,是一段 枯老的树干 我就是那横出的新枝 站在父母的肩上 以向上的姿势 飞翔

风,从远古吹来 我用嫩叶为帆 远航 漂得再远,根 都在父母身上 土地的深处

10.从第一、二节中可看出,“大地”是什么样子的?

11.诗歌第三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2.从全诗的内容分析,诗人赋予了大地怎样的象征意义?“父母”还可以象征什么? 【综合性学习】

13.2011年是中国党建党90周年。兴华中学决定举行“颂党恩·爱祖国·赞家乡”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学校团委决定于6月11日上午8点,在校大会堂举行一次“党史报告会”,邀请新四军老战士为全校团员作专题报告,请你帮助拟写一则通知。

通 知 各位团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兴华中学团委 2011年6月9日 【体验中考】

14.(2011·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在“脚踏一方土”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相关的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完成题目。

(1)下面是我国有关“土地”的诗歌和故事,阅读后从文化层面说说土地的象征意义。 材料一: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材料二:(重耳)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野人盛土器中进之。重耳怒。赵衰曰:“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史记·晋世家》)

故事大意:晋公子重耳在逃亡途中,疲饿交加,向田间一位耕作的老农乞讨食物,老农捧起一把泥土递给他,一言不发。重耳大怒。随从赵衰说:“送给您土,是说您拥有土地的意思,您跪拜接受吧。”

材料三:我们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材料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 解析:B项中“弦”应读“xián”;C项中“篡”应读“cuàn”;D项中“愁”应读“chóu”。故选A项。

答案:A

2. 解析:此题考查划分诗歌朗读的节奏。现代诗歌朗读的节奏一般都是按照意义进行划分,意义相连的词语划分在一起,相对完整的意义稍作停顿。

参:(1)——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2)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 答案:艾青 蒋正涵 忧郁、悲愤(或类似的答案)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4.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和它的象征意义。诗歌中所选取的意象,都必须结合诗歌的时代背景来理解,不能孤立分析,如“土地”“河流”等都是象征着中华民族大地。

参:土地、河流、风、黎明。“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和“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满希望和生机的区。

5. 解析:此题考查省略号的作用。第一处是在列举了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后的省略,是列举的省略,第二处是在揭示诗歌主旨后的省略,如何去爱土地,想象的空间广阔,言尽而意无穷。

参:不同。第一个为列举的省略;第二个为言尽而意无穷。

6.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主要形象的把握。理解鸟的形象,要联系鸟所生存的环境。第一节中,“嘶哑”“悲愤的河流”“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些词句刻画了鸟饱受磨难,但它却拼尽全力,一直到死为止的形象。

参: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7.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诗歌巧妙用词的能力。诗人把自己比作“鸟”,他没用“珠圆玉润”“啁啾”“婉转”等词,而是用“嘶哑”来形容鸟的歌喉,是颇具匠心的。

参:嘶哑的喉咙里融入了诗人坎坷的经历以及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沉执著的爱。 8.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诗句间的结构关系。做本题要先理清两节的主要意思以及联系,

从反面去解说。

参: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做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9. 参:诗作集中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甘愿为祖国献身的精神。诗人尽管“眼里常含泪水”,却无比真诚地宣布:他要像鸟儿一样不倦地歌唱祖国,纵然是死了,也希望把整个身体都融入祖国的土地里。

10. 参:大地有着连绵起伏的外形,繁衍着生生不息的人类。

11. 解析:根据修辞手法的特点判断,表达效果要从修辞手法对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分析。

参:比喻。把“父母”比喻成“枯老的树干”,形象地刻画出父母辛苦过后老去的容颜,蕴涵着儿女对父母深深的爱;把“我”比喻成“新枝”,表现出“我”作为新生力量的蓬勃生机。

12. 解析:根据“根”的所指,分析“根”与“父母”“土地”的关系,再结合本诗的思想内容判断象征意义。

参:大地象征着祖国;“父母”不仅可以是生养自己的父母,也可看做是故乡的象征。

13. 参:校团委决定于6月11日上午8点在校大会堂举行“党史报告会”,届时将邀请新四军老战士为大家作专题报告。请大家准时出席,不要迟到。

(2)七(2)班班委会准备举办一次“爱祖国”主题手抄报评比,某同学打算把下面三幅图片编进同一个栏目,请你根据图片内容为其设计一个栏目名称。(不超过8个字)

答案示例:历史剧变、盛世中国

14. 参:祖国;王权(权力);人民

(2)探究下面材料,把你得出的结论写在横线上。

我国现在荒漠化土地263.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7.50%,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北等地,其荒漠化面积占全国荒漠化总面积的98.5%。在全国的荒漠化土地中,土壤类型以沙为主的有173.97万平方千米。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沙漠化面积或沙化面积,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8.1%,或者全部荒漠化面积的66%,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通过阅读所给的材料,可知这则材料的关键词是“荒漠化土地”,从列举的一系列

数字来看,“土地荒漠化”现象已十分严重。回答时,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答案示例:我国土地荒漠化非常严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