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砀山县葡萄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作者:黄永丰 周芸萍 蒋书良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22期
摘要针对砀山县葡萄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砀山县要以葡萄设施栽培为主的新型葡萄发展对策。
关键词葡萄产业;现状;问题;对策;安徽砀山
中图分类号 S66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2-0375-02
砀山县地处黄准之间,适宜北方落叶果树生长,是我国著名的水果生产之乡。以梨、苹果、桃等为主要栽培树种,葡萄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近年来,由于保护地葡萄等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陆续在砀山果区建起了葡萄日光温室、葡萄塑料大棚、葡萄避雨栽培、葡萄果实套袋等保护栽培生产基地。在葡萄市场淡季上市,收入可在30万~45万元/hm2,是露地葡萄经济效益的3~5倍,是梨树栽培的5~7倍,成了砀山果农新的致富途径。随着葡萄栽培面积不断的扩大,在砀山县葡萄产业的迅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品种结构、设施类型、生产管理、采后处理等。为迅速提高砀山葡萄产业的发展水平,解决葡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广泛调查与总结的基础上,对今后砀山葡萄生产快速提出了发展对策。 1砀山县葡萄产业现状 1.1优良的自然条件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4省7县交界处。全县面积1 193 km2,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4.1 ℃;降水量761 mm;日照时数2 480.6 h,无霜期200~210 d,有效积温4 597.2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宜于优质葡萄的发展。土壤为黄河冲积土,多属于沙土或砂质壤土,pH值7.5~8.7,呈碱性,土壤肥力贫瘠,有机质含量0.5%~0.9%。砂质土壤热容量小,春季温度上升快,夏、秋季昼夜温差大,利于葡萄果实营养物质的积累,对生产优质葡萄极为有利。 1.2葡萄生产现状
全县目前葡萄种植面积约200 hm2,不足砀山水果总面积的1%;各乡镇均有分布,但不成规模,大部分处于零星种植状态,生产管理较为粗放。栽培方式有露地栽培、日光温室栽培、塑料大棚栽培、少量的避雨栽培等。葡萄品种老化,单产较低,病虫害发生严重,经济效益不高。随着近几年新的栽培技术的引进,葡萄产业在品种引进、设施栽培、产后处理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受高经济效益的影响,种植葡萄的热情逐年增加,其设施栽培面积扩大到100 hm2左右,葡萄产业正在成为砀山水果产业的一个亮点。 2存在的问题 2.1品种结构不合理
一是新老品种混杂,老品种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成熟晚、不抗病、产量低的品种未被淘汰。二是果农引进葡萄新品种时大多属于盲目跟风,引进的多是未进行严格区域化试验示范的葡萄品种,在实际生产中出现许多的问题。三是葡萄设施栽培生产技术水平低,不能充分发挥葡萄优质栽培技术的优势。 2.2未形成规模化葡萄生产
这一点在砀山葡萄生产中尤为突出,由于农村生产的,砀山县农村葡萄栽培大多数属于分散种植,分户管理,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跟不上。至目前为止,还未能形成依照当地优势的自然条件建立的多品种、多模式、高水平的现代葡萄生产基地。 2.3设施简陋,未能建立起无公害葡萄技术生产体系
由于发展葡萄产业只是一部分果农的行动,远未形成统一的、集体、企业、果农的联合行动,未能进行大面积推广,仅是一小部分农民的尝试。而果农又限于资金、技术、土地、信息等因素的制约,所建造的葡萄保护地栽培设施多相对简陋。如葡萄苗木的繁育、保护地设施的建造、葡萄设施栽培的技术等离规范化、标准化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其葡萄产品采摘、分级、包装、及采后商品化处理等技术水平低,冷库贮藏、冷链运输等尚属空白,大多数葡萄果实是以初级产品上市,商品性较差使其经济效益不高。 3发展对策
3.1建立葡萄生产基地,集中规模发展
大力推广葡萄保护地设施栽培,利用砀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良好的优势,全县统一规划,每年建立10个以上的葡萄生产专业村,每村葡萄生产规模在10~20 hm2以上。使葡萄生产从小而分散向大而专、大而优的栽培模式转变,从分散经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转变。品种专用化、品质优良化、栽培模式设施化[1-2]。全面发展各村的特色产品,努力提高葡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果农的经济效益。 3.2大力发展葡萄设施栽培模式
计划葡萄设施栽培与葡萄露地栽培面积比例为7∶3。其中葡萄设施栽培面积中,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避雨栽培的比例应为2∶3∶5。争取3~5年时间全县葡萄面积发展到1 00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hm2以上。有条件的村以发展日光温室为主。日光温室采光条件好,保温性能优,抗风雪能力强,是当前葡萄保护地促成栽培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最优模式。一般可使葡萄提前成熟40~45 d。有加温设备的日光温室可将葡萄的成熟期提前60 d以上,其经济效益也远大于其他的栽培方式。日光温室内葡萄品种应全部采用早熟、极早熟品种。但这种生产方式一次性投入成本高,土地利用率低,发展应量力而行[3-4]。
塑料大棚应成为砀山县葡萄设施栽培的主体。塑料大棚单位面积造价低且建造容易,移动方便,透光性能好,增温快,便于操作,坚固耐用。缺点是无保温设施,散热快,低温时不易保温。但它以投入少、易建造、易管理深受果农的欢迎。经济水平较低的农户易于接受。塑料大棚一般可使葡萄提前成熟约30 d。如日光温室一样,塑料大棚也应选择早熟与极早熟葡萄品种。 大力推广葡萄避雨设施栽培。葡萄避雨栽培是现阶段砀山县发展葡萄产业最应采纳的栽培方式之一。它是介于塑料大棚与露地葡萄栽培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是在葡萄树冠上部加1个以钢材与薄膜做成的大伞保护葡萄树,躲避雨水直接淋洗到葡萄的叶、蔓、果实上的一种办法。根据用材不同,可分为钢架与竹木水泥柱2种结构。钢架结构费用7.5万元/hm2,可用10年。竹木水泥结构费用3万元/hm2,可用3~5年。这项技术的优点:一是可降低园中土壤水分及空气湿度,抑制葡萄病害发生,减少用药次数,防尘、防雹灾,有利于生产无公害安全食品。二是提高坐果率,增大果粒,减少裂果,提高糖度与果实品质。三是延迟葡萄果实成熟,提高葡萄销售价格。扩大葡萄的栽培区域,引进那些市场售价高、品质优而又不适宜本地栽培的葡萄品种。一般葡萄避雨栽培可使葡萄生产的经济效益提高2~3倍。这项技术简单易行,成本适中,是目前栽培高品质葡萄的一种先进的技术措施,易于为果农所接受,应是今后砀山葡萄生产发展的主要选择。葡萄品种应以中晚熟的优质葡萄品种为主。 3.3全面改善葡萄品种结构
对于葡萄生产品种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选择极早熟、早熟品种在保护地中栽培。二是选择果粒大、果穗紧、色泽艳丽、品质好、易丰产的高档次鲜食品种。三是选择易成花、花芽着生节位低、自花结实率高的品种。四是选择休眠短、能早萌芽、早开花、成熟早的品种。五是选耐贮运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品种。目前,符合以上条件的优质葡萄品种多属于欧亚种群及少量的欧美杂交种。因此,可选用的品种有京金、京可晶、京玉、凤凰51、京亚、无核白鸡心、巨峰、夏黑、红乳、巨玫瑰、金手指、美人指、维多利亚、奥古斯特等。调整葡萄品种结构,应因地制宜的引进新品种,逐步以新品种替代老品种,特别是要依据葡萄品种的特性合理布局及区域化栽培,将早、中、晚熟葡萄品种的比例,控制在5∶3∶2的水平上。注重发展极早熟与极晚熟的葡萄品种。
3.4抓好葡萄生产的关键技术,实现葡萄的标准化生产
保护地设施葡萄栽培技术是砀山县水果生产技术创新的主要技术保障,要加大对葡萄设施的资金投入,对规模较大的葡萄保护地生产基地要集中国家、集体、个人等多方面的力量,共同打造砀山新型的葡萄设施栽培基地。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在种苗选择、肥水管理、病虫害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治、葡萄花果管理、采后处理、安全生产等方面加大技术投入。大力推广葡萄套袋技术。使果农在短时间内掌握葡萄设施栽培技术,建立起适宜于砀山葡萄生产的一整套技术支撑体系及技术操作规程。 4参考文献
[1] 王海波,王孝娣,王宝亮,等.中国设施葡萄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9(5):61-65.
[2] 尹义臣,马鹏蛟,季长兴,等.我国葡萄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果菜,2007(4):53. [3] 路文鹏.我国山葡萄产业的发展对策[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4,7(10):30-31. [4] 王为元.发展葡萄产业化的条件及对策[J].云南农业,2002(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