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 (1044).pdf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 (1044).pdf

来源:华佗小知识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2分)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 ..................................................................................................... ( )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2.(2分)一个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当物体从30厘米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厘米处的过程中, (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一直增大

B.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一直变大,像距先变小后变大

3.(2分)已知幻灯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是20厘米,银幕上成放大的像,该幻灯机透镜的焦距是:

( )

B.15厘米

C.20厘米

D.40厘米

A.10 厘米

4.(2分)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于屏上,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屏上的像只剩下半部分 B.屏上的像变暗,位置不变

C.屏上的像上半部变暗,下半部保持原来的亮度 D.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了

5.(2分)凸透镜的焦距为8cm,当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12cm的位置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 ..............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6.(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从主光轴较远处向接近凸透镜焦点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倒立的实像越来越大 B.像距离透镜的距离越来越小 C.像到透镜的距离先变大后变小

D.像先放大后缩小.

7.(2分)一枝蜡烛立在凸透镜前,调节光屏的位置,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和光屏对调一下位置,则( ) A.在光屏上仍可呈现缩小的像 B.隔着透镜可看到蜡烛的像 C.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像

D.在光屏上呈现与蜡烛等大的像.

8.(2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6),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 60cm

B. 40cm

C. 20cm

D. 10cm

9.(2分)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20cm

B.15cm

C.10cm

D.5cm

10.(2分)右图中的“世”字是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像,下列光学器具中应用了此成像原理的是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显微镜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11.(0分)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 ( )

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 C.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 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

12.(3分)下左图是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在图中所标的a、b、c三点中,点 表示凸透镜的焦点。吴力在家里的阳台上用数码相机(焦距可调)拍摄下了株洲天元大桥美丽的夜景,如下右图甲、乙所示。结合图12分析可知,拍摄照片 时,镜头焦距调的较大。

13.(3分)小平家中有一只金鱼缸,小平敲了一下桌子,鱼缸中的金鱼立即受到惊吓,请你思考:(1)鱼接收到声波的传播途径是: 。 (2)若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可以从A 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

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 像(填“实”或“虚”)后者是由于鱼缸的 部分(填“左”或“右”)等效凸透镜而形成的 像(填“实”或“虚)

14.(3分)物体在离凸透镜8cm时,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保持光屏和物体间距离不变,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约在 cm与 cm之间.

15.(3分)小明同学在玩放大镜时,当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时,如图甲所示,会看到正立 的虚像然后他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乙所示,他将会看到的是倒立 的实像。

16.(3分)一束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a)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大小约为__________ cm若将一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2 cm处,如图(b),则透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

17.(3分)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把烛焰放在主光轴上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凸透镜成的像是 立的。将它移至距离凸透镜15厘米处的过程中,凸透镜成像的大小逐渐 。若要在光屏上得到与烛焰等大的像,烛焰应放在距离凸透镜 厘米处。 18.(3分)如图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像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该摄像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若要拍摄镜头前1m处的人脸,它的焦距应小于________cm。

19.(3分)(4分)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 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选填“改变”或“不变”).

评卷人 得分 四、作图题

20.(6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光屏上所得到的像.请你在图上大致画出其所对应的物体.

评卷人 得分 五、实验探究

21.(6分)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进行了以下操作: A.记录凸透镜的焦距f

B.在光具座上由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C)调整凸透镜的位置,使物距大于两倍焦距,观察光屏上所成的像的性质,测出像距,并与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相比较(D)减小物距,使物距大于焦距而小于两倍焦距,按步骤(C)的要求进行观察、测量和比较

(E)进一步减小物距,使物距小于焦距,并从光屏这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烛焰的像 (F)整理实验器材。

(1)该同学上述操作过程中遗漏的步骤是: ① ② .

(2)该同学在整理器材前发现,光屏上有教室窗子的像。这是如何形成

的?

22.(6分)小阳同学要用一个凸透镜做实验,但不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大,他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移动白纸使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会聚在白纸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点,由此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的左侧15cm处时,在透镜的右侧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填“放大”或“缩小”)

23.(6分)如图所示,小刚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作实验。他点燃蜡烛后,沿光具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经过分析,他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烛焰中心、 中心和光屏中心没有被调整到同一高度。上述问题解决后,小刚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并测得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则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24.(6分)(2分)小波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实验要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__________。

(2)他将凸透镜正对平行光,当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cm。

25.(6分)(12分)为了提高抗震性能,建筑物多采用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现场浇灌混凝土。某电梯公寓楼高40m,修建此建筑物时在地面搅拌一桶混凝土m1=150kg的河沙,质量m2=300kg的碎石,质量m3=100kg的水泥,质量m4=50kg的水。如果四种材料混合后形成的混凝土的总体积与混合前河沙、碎石、水泥三种材料的体积之和相同;河沙、碎石、水泥的密度都ρ0=2.2×103kg/m3,g=l0N/kg。求:

①这桶混凝土的密度ρ是多大?

②将这桶混凝土装入运送混凝土的专用铁桶,铁桶质量m0=100kg,挂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下面,用大小为4000N、方向竖直向下的拉力F,把这桶混凝土缓慢提高了h=40m,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是多大?

26.(6分)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灯丝的电阻约为6Ω。除小灯泡外,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电压为3V的电源,标有“30Ω 1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一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供选择的器材有:电流表A1(量程为3A),电流表A2(量程为0.6A),电压表V1(量程为3V),电压表V2(量程为15V)。 ①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电流表应该选_____,电压表应该选______。

②某小组同学连接好电路,当闭合电路的开关时,出现下表所示的不正常现象。 顺序 电路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 小灯泡的亮暗 不亮 不亮 很暗 电流表示数I/A 0.40 0 0.10 电压表示数U/V 0 3.0 0.60 原因 甲 乙 丙 ? ? ? 下列关于上述不正常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甲是小灯泡短路,乙是小灯泡断路,丙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太大 B.甲是小灯泡短路,乙是小灯泡短路,丙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太小 C.甲是小灯泡断路,乙是小灯泡断路,丙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太大

D.甲是小灯泡断路,乙是小灯泡短路,丙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太小 ③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其示数为_______A,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__W。

27.(6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cm刻度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光源的 (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

(3)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 ( )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4)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 ( )

28.(6分)(2分)小泉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他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发现在光屏上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29.(6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①除下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

②按正确的操作和实验步骤,测得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结果如下表。

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 物距u/cm u>2f u>2f 2f>u>f 2f>u>f u<f u<f 40 24 18 13 8 4 像的性质 虚实 实 实 实 实 虚 虚 大小 缩小 缩小 放大 放大 放大 放大 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正立 像距v/cm 13 17 22.5 43 40 7 ③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断__ A.13cm>f>8cm

B.13cm>f>9cm C.12cm>f>8cm D.12cm>f>9cm

④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物距与像距相比,物距_____像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评卷人 得分 六、综合题

30.(6分)在淹城民俗街上,小明对一雕刻于半粒大米(上圆下平) 上的微雕作品“产生浓厚兴趣.

⑴为看清微雕作品上的文字和图像,小明应利用如图所示透镜中的 (选填序号)进行观察.

⑵正确选择透镜后,小明拿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在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5cm.

⑶透过透镜观察微雕作品“离是 .

”,小明看到的像如图所示,此时透镜到微雕作品的距

A.小于5cm C.等于10cm

B.大于5cm且小于10cm D.大于10cm

【参】***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B 2.B 3.B 4.B 5.A 6.A 7.C

解析:解析根据教材中的探究问题(实验),就应该知道,当物体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实像时,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则所成的像应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若透镜位置不动,而把物体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原来的像距为现在的物距,原来的物距为现在的像距。根据上述分析蜡烛应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像,因此选项C正确。C

8.D

解析: 分析: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当物距时,像距

当物距

时,像距

时,像距

当物距

。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距与像距相

,所以,像距

。故选D。

同时对应的坐标是(20,20),即

9.D 10.A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11.BC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

12.a 乙

13.桌子……鱼缸……水……鱼 虚右虚 14.45 15.放大缩小

16.4 cm(估测3.5 cm~4.5 cm)正立放大. 17.倒变大20 18.凸 50

19.倒立(1分) 变大(2分) 不变(1分) 评卷人 得分 四、作图题

20.

向画正确的各1分,共3分.有其它合理答案均参照给分. 如图所示,3分. 评卷人 评分意见:位置、大小、箭头方

得分 五、实验探究

21. (2)教室的窗子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两倍焦距,因此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 调整好物距后,应沿光具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像清晰为止。 (1)① 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他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2.10 放大 23.凸透镜,放大 24.(1)光屏中心 (2)10

25.解:①设河沙、碎石、水泥混合前的体积为V,则 m1+m2+m3

V= ρ0m1+m2+m3+m4 ρ= V

ρ=

m1+m2+m3+m4

ρ

m1+m2+m30

150kg+300kg+100kg+50kg=×2.2×103kg/m3

150kg+300kg+100kg=2.4×103kg/m3

②把混凝土缓慢提高h=40m的过程中,设接力F通过的距离为L,则L=2h=80m W总=FL=4000N×80m=3.2×105J W有用=(m1+m2+m3+m4)gh

=(150kg+300kg+100kg+50kg)×10N/kg×40m=2.4×105J W有用η=×100%=2.4×105J/3.2×105J=75%

W总26.①A2 V1 ②A ③0.24 0.6

27.⑴使像成在光屏 ⑵实 正立 ⑶C ⑷D 28.(2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实 29.①刻度尺或米尺 ③D ④小于 评卷人 得分 六、综合题

30.⑶ A ⑴ 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