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物体在2倍焦距处(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2f)。(5)物体在1倍焦距处(u=f),不成像。 其中,u指的是物距,f指的是焦距,v指的是像距。 成像特点与物距的关系
像与物距u的关系表格整理如下:
(1)当u<f时,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是放大镜工作原理。
(2)当f<u<2f时,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是幻灯机工作原理。
(3)当2f<u时,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工作原理。我们的眼睛看物体,就是利用的照相机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基础知识巩固题
1、实验时点燃蜡烛,使 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 。 2、凸透镜的性质,物的位置:当u=∞(平行光),像的位置为 ,像与物 ,(同侧或异侧,,下同)像的性质是 ,应用举例 ; 当u>2f,像的位置为 ,像与物 ,像的性质是 ,应用举例 ; u=2f像的位置为 ,像与物 ,像的性质是 ,应用举例 ; 2f>u>f像的位置为 ,像与物 ,像的性质是 ,应用举例 ; u=f像的位置为 ,像与物 ,像的性质是 ,应用举例 ; u<f像的位置为 ,像与物 ,像的性质是 ,应用举例 ; 凹透镜,物在镜前任何处,像的位置为 ,像与物 ,像的性质是 ,应用举例 ; 3、小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烛焰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了一清晰的像,他用硬纸片盖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发现光屏上的像 。 4、物体位于距离凸透镜12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20cm处成一个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大约是 。 5、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报与眼睛 (动或不动),放大镜离报 (远或近)一些。
6、小明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实验用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看远处的物体,他可以看到物体的像,像一定是 (放大、倒立、虚像中选一个)。
7、在农村放映电影,试镜头时,发现屏上的影像小了一点,应当怎样调整放映机?放映机离屏 (远或近)一些,胶片离镜头 (远或近)一些。
8、某同学拍毕业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像。摄影师应采取的方法是:使照相机 (靠近或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 (前或后),离胶片 (远或近)些。
9、用照相机拍摄水池底部的物体时,若保持照相机的位置不变,比较池中有水和无水两种情况(假设两种情况下,人眼看到的物体等大),则有水时暗箱应略 (短或长)一些,得到的像会略 (大或小)些。
10.、善于观察的小明同学发现,在一个装满水的圆形鱼缸上可以形成多种不同原理的像,你能知道他们都是什么样的像吗?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基础知识巩固题答案
1、烛焰、凸透镜、荧屏的中心 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 (1)蜡烛在焦点以内;(2)蜡烛在焦点上;(3)烛焰、凸透镜、光屏
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4)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屏无法移动到该位置。
2、v=f 异侧 成一点 测定焦距
2f>v>f 异侧 缩小、倒立、实像 照相机、眼睛 v=2f 异侧 等大、倒立、实像 可测焦距 v>2f 异侧 放大、倒立、实像 幻灯、电影机 v=∞ 同侧 不成像 探照灯的透镜 v>u 同侧 放大、正立、虚像 放大镜 v<u 同侧 缩小、正立、虚像 近视镜 3、仍有原来大小的像,但是比原来暗 4、10cm>f>6cm
5、不动 远一些(放大镜是凸透镜,由凸透镜成像实验可以看出,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的时候,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也越大。也可从成像原理得出结论,平行于主轴的光线不变,而随着物体的远离透镜,过光心的光线越来越平缓,所以两条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就离透镜越远,像就越大。也就是在一倍焦距以内的时候,物体离焦点越近,像越大。)
6、倒立 7、远 近 8、近 前 远 9、短 大
10、(1)凸形的鱼缸表面是一个凸面镜,可形成正立、缩小的虚像;(2)装满水的鱼缸相当于凸透镜,当物体在这个凸透镜的焦点内时,刻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当物体在这个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可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当物体在这个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可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5)睡眠相当于平面镜,能成等大的虚像;(6)鱼缸底部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在人眼中形成虚像,看上去比实际位置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