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任务、依据及相关资料1.设计题⽬
长春市新建城区污⽔处理⼚设计2.设计任务
1.根据所给的原始资料,即选出进⼚的设计流量和⽔质污染程度;
2.根据⽔质情况、地形和上述计算结果,确定污⽔处理⽅法和污⽔、污泥处理的流量以及有关的处理构筑物;3.对各构筑物进⾏⼯艺计算,确定其形式、数⽬与尺⼨;
4.进⾏各处理构筑物的总体布置和污⽔与污泥处理流程的⾼程设计。3.设计依据
根据长春市城市发展与改⾰委员会计字[2015]第4号⽂件:《长春城市污⽔处理⼚计划任务书的批复》,同意该城市建设达到⼆级出⽔⽔质的城市污⽔处理⼚。4.相关资料
4.1⼚区附近地势资料
①⼚区附近河流常⽔位标⾼103m,地下⽔⽔位标⾼97m;②⼚区附近⼟层构造为粘⼟;4.2城区污⽔资料
①⽓温:年平均⽓温4.9℃;⽉平均最⾼⽓温27.9℃;年最⾼⽓温38.0℃;年最低⽓温-36.5℃。②风向:长春该城市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4.4城市排⽔⼲渠进⼚处管底设计标⾼(101.m )埋深为3.36m 。4.5城市污⽔处理⼚出⽔⽔质应满⾜国家城市污⽔排放⽔质标准中的⼀级排
放标准。
⼆、污⽔⽔质⽔量的计算1、城市每天的平均污⽔量:
式中 —城市每天的平均污⽔量(m 3/d )—各区的平均⽣活污⽔量定额[m 3/(⼈·d)]—各区⼈⼝数(⼈)—⼯⼚平均废⽔量(m 3/d )2、城市最⼤⽤⽔量
式中 —⼯业废⽔设计秒流量(L/s )—各区的平均⽣活污⽔量(m 3/s )z K —总变化系数K Z
= 2.7 / Q 0.11 = 1.22 3、⽣活污⽔、⼯业废⽔和公共建筑排⽔混合后污⽔的SS 浓度∑∑+?=g Q N q Q 11Q 1q 1N g Q 1Q gQ g Q 1QQ
C Q C Q C Q ss
ss ss ∑∑∑?+?+?公公⼯⼯11
式中 C ss —污⽔的SS 浓度(mg/L )1Q —各区的平均⽣活污⽔量(m 3/d )⼯Q —平均⼯业废⽔量(m 3/d )公Q —平均公共建筑排⽔量(m 3/d )
C ss 1—不同分区⽣活污⽔的SS 浓度(mg/L )C ss ⼯—不同⼯⼚⼯业废⽔的SS 浓度(mg/L )C ss 公—不同公共建筑排⽔量的SS 浓度(mg/L )N 1—各区⼈⼝数(⼈)
'1ss C —没⼈每天排放的SS 克数[g/(⼈?d )],⼀般采⽤45g/(⼈?d)4、⽣活污⽔、⼯业废⽔和公共建筑排⽔混合后污⽔的浓度C 5BO
D =Q C Q C Q C Q BOD BOD BOD ∑∑∑?+?+?55511公公⼯⼯
=Q C Q C Q C N BOD BOD BOD ∑∑∑?+?+?555'11公公⼯⼯三、⽔体处理程度
根据国家《城镇污⽔处理⼚污染物排放标准》(GB118—2002)中规定城市⼆级污⽔⼚⼀级标准,总出⽔⼝处污⽔的BOD5浓度为20mg/l ,则
去除率
四、处理⼯艺⽅案⽐较选择
污⽔处理⼚的⼯艺流程系指在保证处理⽔达到所要求的处理程度的前提下采⽤的污⽔处理技术各单元的有机组合。在选定处理⼯艺流程的同时,还需要考5BOD
虑确定各处理技术等构筑物的形式,两者互为制约,互为影响。
就⽬前形势来看,国内外⼤中⼩型污⽔处理⼚⼀般均采⽤活性污泥法,随着污⽔处理技术的发展,活性污泥法已由传统型发展为改良型,⽤于城市污⽔处理较成熟的⽅法有:传统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AB法、SBR法等。主要以下列各项因素作为依据:1)污⽔的处理程度、2)⼯程造价与运⾏费⽤、3)当地的地形,⽓候等⾃然条件、4)原污⽔的⽔量与污⽔流⼊情况。两种⽅案想法:
⽅案⼀:进⽔→格栅间→总提升泵→平流式沉砂池→辐流式初沉池→推流式曝⽓池→辐流式⼆沉池→消毒间→出⽔⽅案⼆:进⽔→格栅间→总提升泵→竖流式沉砂池→竖流式初沉池→SBR反应器→消毒间→出⽔⽅案⽐较:
(1)沉砂池的⽐较:平流式沉砂池是最常⽤的形式,污⽔在池内沿⽔平⽅向流动,具有构造简单、截留⽆机颗粒效果好的优点。⽽竖流沉砂池是污⽔⾃下⽽上由中⼼管进⼊池内,⽆机颗粒借重⼒沉于池底,处理效果⼀般较差。
(2)初沉池的⽐较:辐流式沉淀池⽤于⼤型污⽔处理⼚,沉淀池个数较⼩,⽐较经济,便于管理,设备定型,排泥⽅便。⽽竖流式沉淀池池体深度较⼤,施⼯困难,对冲击负荷和温度的变化适应性差,造价相对较⾼。
(3)⽣物处理构筑物(⼯艺⽅案)的⽐较:⽅案⼀采⽤阶段式活性污泥法,⽅案⼆采⽤SBR法。①阶段式活性污泥法是针对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基础上进⾏的改进,将废⽔沿池长多点进⼊这种⽅法除了能平衡曝⽓池供⽓量外,还能使微⽣物营养供应均匀,另⼀个特点是污泥浓度是沿池长变化的,池⼦前段污泥浓度⾼于平均浓度,后段低于平均浓度,曝⽓池出流混合液浓度降低,对⼆沉池⼯作有利。
②SBR法固然⼯艺流程简单、造价低。但是该法对⾃动化控制要求⾼,排⽔时间短,后处理设备要求⼤,滗⽔深度⼀般为1~2m,这部分⽔头损失被⽩⽩浪费,增加了总扬程。由于不设初沉池,易产⽣浮渣。
根据以上的优缺点⽐较来看,⽆论从节省造价、污⽔处理程度、操作管理要求上来看,⽅案⼀(阶段曝⽓活性污泥法)值得优先采⽤。
五、污⽔⼚平⾯与⾼程布置污⽔处理⼚的平⾯布置:
在污⽔处理⼚⼚区内有:各处理单元构筑物;连通各处理构筑物之间的管、渠及其他管线;辅助性建筑物;道路以及绿地等。现就在进⾏处理⼚⼚区平⾯规划、布置时考虑的⼀些原则:
1)各处理单元构筑物的贯通、连接各处理构筑物之间的管、渠便捷、直通,避免迂回曲折;⼟⽅量做到基本平衡,并避开劣质⼟壤地段;在处理构筑物之间,应保持⼀定的间距,以保证敷设连接管、渠的要求。
2)管、渠的平⾯布置应该注意在各构筑物之间,设有贯通、连接的管、渠。此外,还应设有能够使各构筑物独⽴运⾏的管、渠;还有应设超越全部处理构筑物,排放⽔体的超越管。
3)同时污⽔处理⼚内的辅助建筑物有:泵房、⿎风机房、办公室、集中控制室、⽔质分析化验室、变电所、机修、仓库等。它们是污⽔处理⼚不可缺少的部分。污⽔处理⼚的⾼程布置
污⽔处理⼚污⽔处理流程⾼程布置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各处理构筑物和泵房的标⾼,确定处理构筑物之间连接管渠的尺⼨及其标⾼,通过计算确定各部位的⽔⾯标⾼,从⽽能够使污⽔沿处理流程在处理构筑物之间通畅地流动,保证污⽔处理⼚的正常运⾏。
为了降低运⾏费⽤和便于维护管理,污⽔在处理构筑物之间的流动,以按重⼒流考虑为宜(污泥流动不在此例)。为此,必须精确计算污⽔流动中的⽔头损失;污⽔流经连接前后两处理构筑物管、渠的⽔头损失;污⽔流经量⽔设备的⽔头损失。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下⾯的事项:
1)选择⼀条距离最长,⽔头损失最⼤的流程进⾏⽔⼒计算。并应适当留有余地,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理系统都能运⾏正常。
2)计算⽔头损失时,⼀般应以近期最⼤流量作为构筑物和管渠的设计流量;计算设计远期流量的管渠和设备时,应以远期最⼤流量为设计流量,并酌加扩建时的备⽤⽔头。
3)设置终点泵站的污⽔处理⼚,⽔⼒计算常以接纳处理后污⽔⽔体的最⾼⽔位作为起点,逆污⽔处理流程向上倒推计算,以使处理后污⽔在洪⽔季节也能⾃流排出,⽽⽔泵需要的扬程则较⼩,运⾏费⽤也较低。
4)在作⾼程布置时还应注意污⽔流程与污泥流程的配合,尽量减少需抽升的污泥量。在决定污泥⼲化场、污泥浓缩池、消化池等构筑物的⾼程,应注意它们的污泥⽔能⾃动排⼊污⽔⼊流⼲管或其他构筑物的可能。六、设计计算书1、格栅
设计中选择2组中格栅,N=2,每组格栅单独设置,进⽔管为DN=1200mm,每组格栅的设计流量为Qmax=0.803m3/s,栅条净间隙为 b=16mm,格栅安装倾⾓60°,过栅流速取V=1.78m/s ,进⾏计算栅前⽔深h取0.9m。(1)栅条间隙数:个
式中n——格栅栅条间隙数(个)Qmax——设计流量(m3/s)——格栅倾⾓(°)
N——设计的格栅组数(组)b——格栅栅条间隙(m)h——格栅栅前⽔深(m)v——格栅过栅流速(m/s)(2)栅槽宽度:
设栅条宽度S=0.01m 。(中格栅)
式中 B ——格栅槽宽度(m )S ——每根格栅条的宽度(m )n ——栅条间隙数(个)(3)进⽔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
设进⽔渠宽B1=1.0m,其渐宽部分展开⾓度为20゜。式中1l ——进⽔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m )B1——进⽔明渠宽度(m )为0.35m
α1——渐宽处⾓度(°)取20°
(4)栅槽与出⽔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5)通过格栅的⽔头损失(m )2431()sin 2S v h k b g β=?式中1h ——⽔头损失(m )
β——格栅条的阻⼒系数。(锐边矩形)查表β=2.42
k ——格栅受⽆物堵塞时的⽔头损失增⼤系数,⼀般采⽤k=3v ——过栅流速(m/s )(6)槽后槽总⾼度 12H h h h =++栅前槽⾼
式中H ——栅后明渠的总⾼度(m )2h ——栅前渠道超⾼(m ),取0.3m(7)格栅槽总长度αtg H l l L 1210.15.0++++=
式中 L ——格栅槽总长度(m )H 1——格栅前的深度(m )(8)每⽇栅渣量10008001max Z K W Q W =
式中 W ——每⽇栅渣量(m3/d )
W1——每⽇每103 m3污⽔的栅渣量(m3/103m 污⽔),⼀般采⽤0.04~0.06m3/103m 污⽔。Kz ——⽣活污⽔流量总变化系数,见表3-3,查得为1.2,
因本设计中格栅间隙为40mm ,在此情况下栅渣每1000m 3污⽔产0.07m 33 3 宜采⽤机械清渣。 2、沉砂池选型:平流式沉砂池;
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重较⼤的⽆机颗粒(如泥砂,煤渣等)。常⽤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曝⽓沉砂池;竖流式沉砂池等。
沉砂池采⽤平流式沉砂池,该池具有污⽔在池内沿⽔平⽅向流动,构造简单、截留⽆机颗粒效果好、⼯作稳定等优点。平流式沉砂池由流渠、出流渠、闸板、⽔流部分及沉砂⽃组成。简图如下:
(1)沉砂池⽔流部分长度:设v=0.3m/s,t=30s,
式中 v——最⼤设计流量时的流速(m/s)t——最⼤设计流量时的流⾏时间(s)(2)⽔流断⾯积:㎡
式中 Qmax——最⼤设计流量(m3/s)(3)池总宽度:设n=4格,每格宽b=0.8m(4)有效⽔深:
(5)沉砂室所需容积:设T=2d
式中 X——城市污⽔沉砂量,⼀般采⽤污⽔T——清除沉砂的间隔时间(d)K
——⽣活污⽔流量总变化系数,见表1-5Z
(6)每个沉砂⽃容积:设每⼀分格有两个沉砂⽃(7)沉砂⽃各部分尺⼨:
=0.8m,⽃壁与⽔平⾯的倾⾓为55°,⽃⾼hˊ3=0.55m。设⽃底a1
沉砂⽃上⼝宽:沉砂⽃容积:(与上⾯要求⼀致)
(8)沉砂室⾼度:采⽤重⼒排砂,设池底坡度为0.06,坡向砂⽃(9)池总⾼度:设超⾼,式中——超⾼(m)——沉砂室⾼度(m)
(10)验算最⼩流速:在最⼩流量时,只⽤⼀格⼯作()式中——最⼩流量(㎡/s)
——最⼩流量时⼯作的沉砂池数⽬(个)
——最⼩流量时沉砂池中的⽔流断⾯⾯积(㎡)(11)出⽔管
采⽤钢筋混凝⼟管DN=1400mm,坡度0.9‰,流速1.04m/s3、初沉池
本设计采⽤普通辐流式沉淀池,该池运⾏稳定、管理简单,排泥设备已定型,对⼤中型污⽔⼚较经济;适⽤于地下⽔围较⾼的地区,适⽤于⼤、中型污⽔⼚。简图如下:
(1)沉淀部分⽔⾯⾯积:设表⾯负荷﹒个,则;(2)池⼦直径:取D=30.00m
(3)沉淀部分有效⽔深:设t=1.75h,则:
(4)沉淀部分有效容积:(5)污泥⽃部分所需容积:设S=0.5L/(⼈·d),T=4h,则:式中 V——污泥部分所需容积(m3)
S——每⼈每⽇污泥量[L/(⼈·d)],⼀般采⽤0.3~0.8L/(⼈·d)
T——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d),⼀般采⽤重⼒排泥时,T=1~2d,采⽤机械刮泥排泥,T=0.05~0.2dN——设计⼈⼝数(⼈)n——沉淀池组数。(6)污泥⽃容积:设,则:
h——污泥⽃⾼度(m),式中5
——污泥⽃倾⾓(°)a——污泥⽃上⼝边长(m)a——污泥⽃底部边长(m)1
(7)污泥⽃以上圆锥部分污泥体积:设池底径向坡度为0.05,则:坡地落差:
沉淀池底部圆锥体体积:==
式中——池⼦半径(m)
——坡地落差、圆柱体⾼度(m)(8)污泥总体积:(符合要求)(9)沉淀池总⾼度:设超⾼,缓冲层,则:(10)沉淀池边⾼度:(11)径深⽐:在内,满⾜要求(12)堰负荷计算:要设双边进⽔的集⽔槽。(13)进⽔集配⽔井
辐流沉淀池分为4组,在沉淀池进⽔端设置集配⽔井,污⽔在集配⽔井中部的配⽔井平均分配,然后流进每组沉淀池。①配⽔管的中⼼直径:
式中 D2——配⽔井中⼼管直径(m);0.6m/s。
V2——配⽔井内中⼼管上升流速(m/s),⼀般采⽤v2设计中取v=0.8m/s2
②配⽔井直径:式中 D
——配⽔井直径m;3
——配⽔井内污⽔流速m/s,⼀般采⽤v=0.2~0.4m/s.V3=0.3m/s
设计中取v3
(10)进⽔管及配⽔花墙
初沉池分为4组,每组沉淀池采⽤中⼼进⽔,通过配⽔花墙和稳流罩向池四周流动。进⽔管道⽤铸铁管,管径DN=800mm,管内流速0.8m/s,⽔⼒坡度i=0.96‰,进⽔管道顶部设穿孔花墙处的管径为1400mm。
沉淀池中⼼管配⽔采⽤穿孔花墙配⽔,穿孔花墙位于沉淀池中⼼管上部,布置6个穿孔花墙,过孔流速设计中取B4=0.3m,h4=0.8m,n4=8个
式中——穿孔花墙过孔流速(m/s),⼀般采⽤0.2~0.4m/s——孔洞的宽度(m)——孔洞的⾼度(m)——孔洞个数(个)
穿孔花墙向四周辐射平流布置,穿孔花墙四周设稳流罩,稳流罩直径3.0m,⾼2.0m,在稳流罩上平均分布Φ100mm的孔洞306个,孔洞的总⾯积为稳流罩过⽔断⾯的15%。(11)出⽔堰
沉淀池出⽔经过双侧出⽔堰跌落进⼊集⽔槽,然后汇⼊出⽔管道排⼊集⽔井。出⽔堰采⽤双侧90°三⾓形出⽔堰,三⾓堰顶宽0.16m,深0.08m,间距0.05m,外侧三⾓堰距沉淀池内壁0.4m,三⾓堰直径为29.2m,共有496个三⾓堰。内侧三⾓堰距挡渣板0.4m,三⾓堰直径为28.4m,共有478个三⾓堰。两侧三⾓堰宽度0.6m,三⾓堰堰后⾃由跌落0.1~0.15m,三⾓堰有效⽔深为:()
式中 H1—三⾓堰流量(m3/s)
Q1—三⾓堰⽔深(m),⼀般采⽤三⾓堰⾼度的1/2~2/3了三⾓堰堰后⾃由跌落0.15m,则堰⽔头损失0.192m11.出⽔挡渣板
三⾓堰前设有出⽔浮渣挡渣板,利⽤刮泥机桁架上的浮渣刮板收集。挡渣板⾼出⽔⾯0.15m,伸出⽔下0.5m,在挡渣板旁设⼀个浮渣
收集装置,采⽤管径DN30mm的排渣管排出池外。12.出⽔渠道
出⽔槽设在沉淀池四周,双侧收集三⾓堰出⽔,距离沉淀池内壁0.4m,出⽔槽宽0.6m,深0.7m,有效⽔深0.6m,⽔平速度0.76m/s。出⽔槽将三⾓堰出
=0.79m/s,⽔⽔汇集送⼊出⽔管道,出⽔管道采⽤管,管径DN800mm,管内流速v⼒坡度i=0.9‰13.刮泥装置
沉淀池采⽤周边传动刮泥机,周边传动刮泥机的线速度1.5~2.5m/min,刮泥机底部设有刮泥板,将污泥堆⼊污泥⽃,刮泥机上设有刮泥板,将浮渣刮进排渣装置。14. 排泥管
沉淀池采⽤重⼒排泥,排泥管管径DN300mm,排泥管伸⼊污泥⽃底部,排泥静压头采⽤1.2m,连续将污泥排出池外贮泥池内。4、曝⽓池
本设计采⽤推流式曝⽓池,池⼦呈长⽅廊道形。污⽔从池⼦的⼀段流⼊,在后继⽔流的推动下沿池长度流动,并从池的另⼀端流出池外。简图如下:
原污⽔的BOD值(S
0)为269.75mg/L,经初沉池处理,BOD5
按降低25%考虑,
则进⼊曝⽓池的污⽔,其BOD5
值(Sa)为:%
计算去除率,对此,⾸先按式⼦计算处理⽔中⾮溶解性BOD5值,即:
式中——处理⽔中悬浮固体浓度,取值25
——微⽣物⾃⾝氧化率,⼀般介于0.05~0.1之间,取值0.08——活性微⽣物在处理⽔中所占⽐例,取值0.4。处理⽔中溶解性BOD5值为:去除率:
4.1曝⽓池的计算和各部分尺⼨的确定:(1)BOD—污泥负荷率的确定
拟定采⽤的BOD-污泥负荷率为0.3kgBOD5
/(kgMLSS·d)。但为稳妥计,需加以校核,校核公式,即值取0.0182
计算结果确证,值取0.3是适宜的。(2)确定混合液污泥浓度(X)
根据已确定的值,查图4-7得相应的SVI值为100~120,取值120确定混合液污泥浓度值X。对此r=1.2,R=50%,代⼊各值,得:
式中 r——是考虑污泥在⼆次沉淀池中停留时间、池深、污泥厚度等因素的有关系数,⼀般取值1.2左右R——污泥回流⽐,⼀般采⽤25%~75%,这⾥取50%(3)确定曝⽓池容积
,近似取值。
(4)确定曝⽓池各部分尺⼨设2组曝⽓池,每组容积:
池深取5⽶,则每组曝⽓池的⾯积为:㎡
池宽取6⽶,,介于1~2之间,符合规定。池长:,符合规定。
设五廊道式曝⽓池,廊道长:取超⾼0.5⽶,则池总⾼度为:4.2进出⽔系统设计计算
4.2.1曝⽓池进⽔设计(阶段曝⽓多点进⽔)
初沉池的出⽔通过DN1400mm的管道送⼊曝⽓池进⽔渠道,然后从两个曝⽓池的配⽔渠向两边的曝⽓池配⽔,污⽔在管道内的流速:
式中——污⽔的最⼤流量(m3)d——进⽔管管径(m)
曝⽓池采⽤潜孔进⽔,所需空⼝总⾯积:式中 A——所需孔⼝的总⾯积
——孔⼝流速,⼀般采⽤0.2~1.5,此处取0.4设每个孔⼝尺⼨为0.5m 0.5m,则孔⼝数:设计中⼀侧曝⽓池的廊道边取个4.2.2曝⽓池出⽔设计
曝⽓池出⽔采⽤矩形薄壁堰,跌落出⽔,堰上⽔头%
式中——曝⽓池内总流量,指污⽔最⼤流量和回流污泥量之和——堰上⽔头(m)
——流量系数,⼀般采⽤0.4~0.5,此处取0.4——堰宽,⼀般等于曝⽓池宽度,
每组曝⽓池出⽔管经为DN900mm,管内流速:式中——出⽔管管径,取
两条出⽔管汇成⼀条直径为DN=1600的总管送往⼆沉池,管内的流速为1.114.2.3其他管路设计(1)中位管
曝⽓池中部设中位管,在活性污泥培养驯化时排放上清液。中位管管径为DN=600mm(2)放空管
曝⽓池在检修时,需要将⽔放空,因此应在曝⽓池底部设放空管,放空管管径为DN=500mm
(3)污泥回流管
⼆沉池的污泥需要回流⾄曝⽓池⾸端,因此应设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管径。%
Q—每组曝⽓池回流污泥量(m)式中2
v—回流污泥管内污泥流速,⼀般采⽤0.6~2.0m/s,取1.0 m/s5
设计中取DN=500mm(4)消泡管
在曝⽓池隔壁上设置消泡管,管径为DN25mm,管上设阀门。消泡管是⽤来消除曝⽓池在运⾏初期和运⾏过程中产⽣的泡沫,消泡⽔采⽤⾃来⽔。(5)空⽓管
曝⽓池内需设置空⽓管路,并设置空⽓扩散设备,起到充氧和搅拌混合的作⽤。5、曝⽓系统的计算和设计本设计曝⽓⽅式采⽤⿎风曝⽓5.1需氧量
(1)平均需氧量:
式中——混合液需氧量,kg/d
——活性污泥微⽣物对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过程的需氧率,即活性污泥微⽣物每代谢1kgBOD所需要的氧量,以kg计——污⽔流量,m3/d
——经活性污泥微⽣物代谢活动被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以BOD值计
——活性污泥微⽣物通过内源代谢的⾃⾝氧化过程的需氧率,即每kg 活性污泥每天⾃⾝氧化所需要的氧量,以kg计——曝⽓池容积,m3
——单位曝⽓池容积内的挥发性悬浮物固体(MLVSS)量,kg/m3(2)最⼤时需氧量(3)每⽇去除的值
(4)去除每kgBOD的需氧量
(5)最⼤时需氧量与平均时需氧量之⽐5.2供⽓量
采⽤⽹状膜型中微孔空⽓扩散器,敷设于距池底0.2m处,淹没⽔深4.8m,计算温度定为25℃。查附录1,得出⽔中溶解氧饱和度:;(1)空⽓扩散器出⼝处的绝对压⼒:式中——空⽓扩散装置的安装深度,单位为m(2)空⽓离开曝⽓池⾯时,氧的百分⽐:%%%
式中——空⽓扩散器的氧转移效率,对⽹状膜型中的微孔空⽓扩散器,取值在6%~12%,这⾥取10%
(3)曝⽓池混合液中的平均氧饱和度:(按最不利的温度条件考虑)最不利温度条件,按25℃考虑,代⼊各值,得
式中——在某温度下,⿎风曝⽓池内混合液溶解氧饱和度的平均值mg/L ——在⼤⽓压⼒条件下,氧的饱和度,mg/L——空⽓扩散装置出⼝处的绝对压⼒Pa,其值等于下式:——空⽓扩散装置的安装深度,m——⼤⽓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