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书法鉴赏

书法鉴赏

来源:华佗小知识
历史记录点——书法书体赏析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上千年来无数文人雅士为之醉倒,不断探索,在这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中国的五大书体,按时间排序如下: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篆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书体,是现有书体的祖先,其基本组字方法笔画粗细一致,结体只有点、直、弧。起止都要藏锋,向左无撇,向右无捺,一概用弧线结字。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楷书的发展是从篆、隶而来,因此,在用笔和笔法上与篆、隶在原则上是一致的,且有许多共同之处。如无往不收,无垂不缩,力求筋力内含,以中锋运笔为主,提按、顿挫注重腕力,划点势尽力收之。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相传始于汉末。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草率。草书因分章草、小草、大草三大类,故谈及草书点画,应将此三种草书的用笔分开。

在这五种书体中我最欣赏的是是笔画多变,用笔灵活的行书。行书中最具代表就是“龙跳天门,虎卧凤阁”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其用笔简约,格调淡雅;手法多样,逸趣无穷;脉络清晰,感情深沉。

行书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它的用笔也兼用楷书的点画和草书的使转。不过,这种兼用不是生硬的套用,而是为着书写的便利和体势的需要而有所选择、有所变化、经过加工提炼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表现形态上,近楷者并不完全类同于楷,近草者又往往有异于草,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点画形态。行书具有以下特征:

(1)减省点画:为了书写简便,行书对楷书的某些部位作了简化,或减省点画,或并合线条。如“话”字的“言字旁”,原楷书繁写为七画,写行书就只有两画,省去了五画。减省点画,大都在字的部首偏旁方面用得最多。 (2)笔势流动

A:增加勾挑与牵丝:写楷书要求点画分明,一笔一画地写,写行书则可点画连起来,在点画之间增加勾挑与牵丝。勾挑是在没有勾挑的点画上,顺势写出短勾,如“古”字的横画,;牵丝是在前后不相连的点画之间顺势用细细的牵丝相连,如\"丝'宇中间的点画。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勾挑与牵丝,便显得笔势流动,意态活泼。

B:改变书写笔顺:行书的书写笔顺,采取的是草书笔顺,同原有的楷书笔顺不同。如“秋、有、戎、半”四个宇,前为楷书笔顺,后为草书笔顺。

(3)用笔灵活:行书用笔比楷书灵活,同样的点画写法不大受约束。如“戈”字,横画写好后,既可以直接从右侧翻笔上去写戈勾,也可以从右侧上去绕个小圈再写戈勾。

(4)体态多变:行书是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活动范围广,表现力丰富,往往一个字有几种写法,体态多变。如“是”字的四个字尾,,写得有收有放,有工整有写意,同中有异,多样而统一,饶有趣味。体态多变是行书的长处,是楷书和草书所望尘莫及的。 下面是我崇拜的一种书体——草书。

孙过庭说:“草贵流而畅”。草书的用笔有其自身一定的特征:用笔简化,点画变异、互连,环转,行笔顺序可以颠倒,偏旁替代极复杂等等。由于一千多年来的继承和发展,草书的用

笔已自成体系,有些已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不能有错,故对点画的写法应有极正确的辨认能力。

汉字的点画由粗细、长短、曲直等各种不同的线条组成。“线”即是构成字形的基本元素。故有人直接称书法美为线条美。

草书线条给人以美感的关键在于“力”。无论线条的外表是柔是刚,但均需内涵劲力,这劲力的由来是充分发挥书写者的用笔技巧和控制笔毫的能力。写出的线条有轻重徐疾,顿挫起伏,形曲势直的变化,或优美流畅,或厚重凝练,或柔润遒劲,都能体现出“力”的美。 草书线条追求动荡感。动荡生变化,动荡就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因为这线条的写成倾注着书写者的激情,而这线条又是以代表功力的中锋用笔的“圆”为基础的,所以虽流畅飞舞,动感十足而又不显空泛。

书法点画之韵律是以用笔的快慢节奏来表现书法动态美的方法。写出了字的节奏,也就写出了草书的特征。草书行笔的轻重、快慢的变化就大了,写出了高低起伏,就有了动荡感,字就能“活”了。一幅草书作品,因其用笔轻重徐疾,抑扬顿挫,结字左欹右侧,有大有小,生意盎然,才能让人赏心悦目,神思无穷。如陆柬之《文赋》、李邕《麓山寺碑》等最能体现出寓动于静,沉着有力。

刘熙载说得好:“行笔不论迟速,期备于法,善书者虽速而法备,不善书者,虽迟而法遗。”草书艺术变化万端,难有定规,偏执一隅,必有所失,包容万象,又决难做到,其中;利弊得失,全在悟性深浅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