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卷第4期(2006) 河西学院学报 Vol.22 No.4(2006)
教师职业紧张压力源的反思与启示
王 龙
(河西学院教育系,甘肃 张掖 734000)
摘 要:对教师职业紧张压力源的研究可以从教师职业压力、教师职业紧张、教师职业倦怠、横向比较等层面入手,教师职业紧张的主要压力源有:社会压力源包括(1)过高的职业期待和过低的待遇,(2)社会变革带来的压力;学校压力源包括(1)工作的负荷重,(2)同事关系紧张,(2)学生的厌学情绪和违纪行为严重,(4)考试的压力大,(5)教师的角色冲突严重等。通过教师职业紧张研究思路及其压力源的反思,我们认为教师的职业压力是一种外力,是导致教师职业紧张的外因,而内因则是教师对其职业压力的认知。教师过高的期望、过低的能力、过高的感受力等,均影响着教师对其职业压力的认知,进而引发不必要的职业紧张心理。所以应强化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支持系统,确保教师的生存和发展,在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降低对压力的感受性上下功夫。
关键词:教师;职业;压力源;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20(2006)04-0075-03
职业紧张(occupational stress)原是工业管理心理学与职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后来被移植到教育领域。关于教师职业紧张的研究,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美国。随后,对教师职业紧张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开始蔓延并逐渐深入。纵观国内外对教师职业紧张的研究,均以教师职业的独特性为前提,以教师职业压力为指标且将之作为归因的依据。由此,笔者认为,职业压力是导致教师职业紧张的原因。尽管美国学者泰勒(H.seley)将压力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但现实研究表明其消极作用甚于积极作用。本文以国内外学者关于教师职业紧张的研究为依据,对教师职业紧张的压力源进行评析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
一、教师职业紧张压力源的研究层面透析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紧张压力源的研究,以教师职业的独特性和发展性为前提,从四个不同的视角着手,提出了四种不同层面的研究思路。
1、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层面。研究者将压力定性为带有破坏性或不愉快体验的外力,依此推断教师的职业压力源必然是那些导致教师群体产生破坏性或不愉快体验的外力集合体。在此理论假设的
———————————————收稿日期:2005-12-26
基础上,研究者以教师职业的独特性为出发点,设计了教师职业压力的问卷和访谈提纲,通过对教师群体中样本的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对教师感受到的压力进行调查,再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按照重要程度加以排序,最终归纳出了教师职业紧张的压力源。这种“直奔主题,归结压力源”的研究方法,对于验证研究前的假设,体现教师职业压力的独特性,均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2、教师职业紧张的研究层面。在研究者看来,每一种职业均有其特有的职业紧张,确信职业压力是导致职业紧张的原因,职业紧张是压力作用的结果。缘此,研究者以教师职业特有的压力作为刺激物,以教师对压力的感受程度为指标,研究教师职业紧张的状况和原因,并将职业紧张的原因加以归类,寻觅教师职业紧张的主要压力源。这种循果归因的研究方法渗透了教师职业紧张是职业压力与主体感受互动的产物这一辨证思想,突出了理论归纳的实践基础,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效性,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层面。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
作者简介:王龙(1963—),男,甘肃张掖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师心理研究。
- 75 -
王龙:教师职业紧张压力源的反思与启示
个概念,后来引入教育领域。研究者将职业倦怠界定为: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机关系紧张源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纬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的降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研究者通过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归结出教师职业紧张的压力源。这种研究以教师职业紧张带来的负面效应为切入点,探查了其主要压力源并予以验证,对拓宽教师职业紧张研究的视野具有无可比拟的功用。
4、横向比较的研究层面。研究者认为,既然教师职业的性质不同于其它职业,教师职业紧张的压力源自然有别于其他职业。以职业紧张为指标,将教师职业与其它职业的紧张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由此揭示其成因,归纳出了教师职业紧张的压力源。这种通过横向比较寻找教师职业紧张压力源的思路,便于甄别教师职业独特的压力源,有正本清源之效。
二、教师职业紧张的主要压力源分析
HansSelye)的观点,压力按照汉斯·薛利(
源与应激源是同一语,它们均表现为外力,是导致紧张的原因。通过对以上四种不同研究取向的归纳与反思,教师职业紧张的压力源可定格在社会、学校两个纬度上。
1、社会压力源
(1)过高的职业期待和过低的待遇。首先,过高的职业期待带给教师的无形的压力。由于教师是社会的专业人员,履行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所以,千百年来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期望很高,加之教师好面子的心理较重,教师职业已经演变成为一种虚拟的崇高职业。缘此,教师言行的社会准则和伦理规范较之其他行业多,直接引发了两种后果:一方面,教师感到言行倍受约束,适应较为困难,乃至产生不自由之感;另一方面,教师接触社会展示自我的机会减少,自身潜能难以实现,致使价值感和成就感较低。其次,教师的待遇低。国外的研究显示,教师的工资低且增资的频率和幅度较之其他职业小、奖金及福利普遍少、获得提升的机会少等,是教师职业紧张的社会压力源之一。国内的研究则表明,教师工资的拖欠(影响教师购买住房)、医疗保险(在广大的农村还存在着教师看病难的问题)未能有效解决,业务进修及职称评定难等,是导致教师职业紧张的压力源。总之,对教师职业过高的期望了教师职业的自由度,影响了教师潜能的发挥和价值感的实现,必然会导致教师
的职业紧张;工资是教师生活的主要来源,教师工资及其他待遇低,已经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教师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必然会导致教师的职业紧张心理。
(2)社会变革带来的压力。首先,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使知识、信息的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教师早已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了,这使得教师的权威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其次,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迫使教师抛弃驾轻就熟的教学模式,转而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这使教师难以适应且显得力不从心,由此使教师顾及自己的未来,压力便油然而生;受教育产业化这一短视行为的影响,残酷的竞争在教师职业中的蔓延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评比已浸透到教师职业的各个方面,而且每一次评比均与教师的工作业绩考核挂钩,这又引发了教师无限的烦恼和负性情绪。
2、学校压力源
(1)工作的负荷重。国外的研究显示,工作负荷和时间压力,如工作量大、面临最后的期限等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压力源。国内的研究则表明,教师的工作条件差(尤其是农村学校)、周课时多、非教学任务重(如看自习、补课、招生、勤工俭学、劝说辍学生返校等)等,构成了教师工作的主要压力源。工作条件差,影响教师了教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师自身价值感和成就感低,导致教师产生职业紧张心理。而工作量大,工作时间紧,迫使教师牺牲休息时间来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这一方面使教师的生理负荷加重并伴随身体不适现象,产生患重病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使教师面临工作的最后的期限,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职业紧张心理加剧。
(2)同事关系紧张。国内外研究显示,与同事或领导有冲突、工作缺乏支持等是教师职业紧张的主要压力源。同事关系紧张,教师难以寻觅到一个关系相当确定的伙伴,依赖感得不到满足,难免产生孤独的心理。教师为了谋求问题的解决,寻觅到伙伴的相助,便要学会如何“适应别人”,学会和那些他们并不真的喜欢或尊敬的人建立联系,这又压抑了他们的个体性和存在感,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产生焦虑。工作缺乏支持,教师的辛劳便失去了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成员的认同,产生委屈等的心理。
(3)学生的厌学情绪和违纪行为严重。国内外的研究显示,班额过大、学生的厌学情绪和违纪行为是教师职业紧张的学生压力源。班额大,教师批阅作业的量就大,管理教育学生的难度相应地增
- 76 -
河西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
大,易造成教师的情绪衰竭;班额大,实施个别辅导的机会反而变小了,这制约了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和个别辅导的效果,加重了教师的价值感缺失;厌学情绪严重,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乃至学习质量的下降,教师设想的教学效果与现实的距离较大,从而导致教师成就感的缺失,教师便产生焦虑、抑郁等职业紧张心理;违纪行为严重,一方面使教师花费在学生行为疏导与矫正上的时间长,教师颇感精力不足,另一方面又使教师感到冲淡了教学,影响了教学的进度,产生“不务正业”的心理。
(4)考试的压力大。国内外的研究均显示,考试的压力是教师职业的重要压力源之一。考试次数的增多,使教师疲于应付,并因此而产生紧张心理;考试成绩与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乃至与教师的年终考核、职称评定、奖金的发放等联系密切,必然引发教师的职业紧张心理。
(5)教师的角色冲突严重。研究结果显示,教师的角色冲突有两个最主要的来源:一是学生家长等其他社会成员期望教师提供给学生高质量的教育,而教师又缺乏选择最优教材和教法的自主权;二是教师虽有维持纪律的责任,却没有足够的权威履行这一责任。角色冲突使得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中的自主权和权威性缺失,产生无奈、无助之感。
三、教师职业紧张压力源反思的启示
通过教师职业紧张研究思路及其压力源的反思,我们获得了如下启示:
教师职业紧张的压力源与其他行业相比有其独特性,故中外关于此的研究有一定的共同性。但因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研究又具有其特殊性。教师职业是动态的,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教师职业面临的压力是不同的,教师职业紧张的压力源归结应体现时代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总之,对教师职业紧
张压力源的研究,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凸现本土化和实证性的研究取向,又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关注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给教师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研究的针对性、前瞻性,方能使研究植根于教育实践的基础之上并对教师教育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教师的职业压力是一种外力,是导致教师职业紧张的外因,而内因则是教师对其职业压力的认知。教师过高的期望、过低的能力、过高的感受力等,均影响着教师对其职业压力的认知,进而引发不必要的职业紧张心理。因此,在对教师职业紧张压力源的研究中,应对调查对象的能力水平、期望值、感受力等予以定位,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教师职业紧张压力源的反思给教师心理保健的启示是:一方面,应强化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支持系统,确保教师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应在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降低对压力的感受性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Philip L.Rice著.石林,等译.压力与健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5.
[2]徐长江.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原因的调查研究[J].复印资料(心理学),1999,(1):71~74.
[3]赵国秋.中学教师与医护人员职业心理紧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157~159.
[4]陈明丽,许明.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0,(3).
[5]傅道春,主编.教师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0~52.
[6]俞国梁,曾盼盼.论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1):21~22.
[7]王晓春,甘怡群.国外关于工作研究的现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5):567~572.
The Inspiration and Reflecting on the Research from the Source of the Teachers' Occupational Stress
WANG Lo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Hexi University, Zhangye 734000, China)
Abstract: It was from the introspect of teachers' occupational stress that the author analyses and concludes the source of pressure of teachers'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get some inspiration.
Key words: occupational stress; source of stress; inspiration
[责任编辑 张海钟]
-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