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交流
“运动世界校园”APP引入云南大学公共体育课实效性分析廖玉燕 云南大学
摘要:本文以云南大学公共体育“运动世界校园APP”在云南大学学生群2017、2018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体中的时效性和效果。卷调查、逻辑分析、数理统计研究方法,二、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学生使用“运动世界校园”APP
(一)云南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引入的实际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合公共体“运动世界校园”APP
育课程改革,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
据国家颁布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体质得到良好的
基本标准》、《关于深入开展大学生“走改善,为进一步的优化学生体育成绩的
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结构以及推进体育教学的管理和改革提
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指导意见》的要供实际性的意义。
求,为全面贯彻落实《关键词:“运动世界校园”APP;公
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共体育课;时效性
意见》精神,培养大学生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的健康观念,形成良好的锻炼习随着国家对学生体质的重视以及当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学今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将先进科技运用生的意志品质。在校领导及体育学院院于体育之中是大势所趋,“运动世界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借助“运动世界校园”APP(以下简称APP)不仅使移动端
园”APP跑步平台,开展云南大学校园用户方便、清晰地了解自己运动过程中
APP健身跑项目,实现大学生课外定向地状况,还可以让使用者在运动的过程健身跑的信息化与科学化管理,进一步中了解自己地身体状态并及时调整运动
丰富与创新我校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开的强度。APP是运动类科技产品,对体
展,同时将其与大学体育课程进行结合,育锻炼的乐趣培养、人们对自身健康的真正的做到参与的广泛性、形式的新颖关心有着积极意义。性、落实的可靠性、实施的长效性,把目前云南大学对于APP进课堂学生
创新改革落到实处。2017年开始试行,运动参与的调查研究较为匮乏,本研究2018年开始正式实施。将APP跑步里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2017、2018级学生
换算成分数,占体育课总分的15-20%。使用APP的相关数据,对APP引进云
(二) APP进课堂后学生参与运动态南大学体育课堂,对学生运动参与相关度的影响分析(见图1)因素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云南大学在校大学生对于学校推出目的是促进APP更好的在高校体育课程APP进课堂与课程打分挂钩,大多数是中发挥积极作用。
持支持肯定的态度,73%选择“支持”,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在校大学生大多数是支持并肯定运动类(一)研究对象APP进入课堂,这项数据显示APP对大云南大学公共体育2017、2018级学生多数学生具有很大吸引力,提高了运动(二)研究方法参与积极性,也体现出现代大学生的运
1.文献资料法动习惯尚未形成,因此需要对此类软件
通过文献资料法梳理当前运动APP进行督促。
的使用在用户群体中的反映和效果,确(三) APP进课堂对学生运动参与频定时效性研究的基本脉络。率的前后对比分析(见表1)2.问卷调查法APP进课堂前,大学生锻炼次数主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云南大学2017、要为偶尔锻炼和一星期1-2次,而运动2018级学生使用该APP的基本效果和APP进入课堂后,学生锻炼次数主要集反馈。中在每天锻炼和一星期3次以上。说明3.数理统计法运动类APP进入到云南大学的课堂后学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生运动参与程度高于运动类APP进入课作者简介:
廖玉燕(1991-),女,汉族,研究方向:田径训练与教学。通讯作者:
朱永莉,女,汉族,副教授,研究方向:田径训练与教学、体质健康。图1 学生参与态度的影响的情况堂之前。体现APP对于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运动频率具有积极作用,这对云南大学学生体育活动开展状况有着良好的引导作用。
(四) APP进课堂对学生参与运动的时间影响分析(见表2)运动类APP进课堂前,学生选择在30分钟以内”完成体育锻炼达到60%,而运动类APP进课堂后的学生运动时间集中于“30分钟-60分钟”达到了66%。这两项数据说明APP进课堂前学生在运动时间上远远低于运动类APP进课堂后的学生。
(五) APP进课堂对学生参与运动的强度影响分析从运动强度上看,APP进课堂前,
学生运动强度集中于“微微出汗”的运动强度上,APP进课堂后,学生运动强度集中于“出汗很多”的运动强度上,直观说明了由于运动类APP的指导,在运动强度上,运动类APP进课堂后的学生远远高于运动类APP进课堂前的学生。(六) APP进课堂对学生运动参与的运动效果(生理上)和运动积极性(心理上)的影响分析(见表3)62%人认为APP对生理上有着显著效果;23%人认为类APP对生理上的效果
感觉一般;仅有10%人认为效果不显著,结果显示APP确实能够对运动效果产生影响,它可以给出科学的训练计划、统计运动数据、科学的训练意见,并帮助我们
去了解自己的身体在运动中得到的诸多好处,同时还促进关注自己身体状况。
247
“体育风尚SPORT & STYLE表1 学生APP使用与未使用的运动参与调查(n=1400)
锻炼频率一周1-2次一周3次以上
每天偶尔锻炼
运动APP进课堂前
72181496
占受调查学生的百分比
36%9%7%48%
运动APP进课堂后
28847414
占受调查学生的
百分比
14%42%37%7%
表2 受调查学生APP进课堂前后运动参与时间调查(n=1400)
锻炼时间30分钟以内30分钟--60分钟一小时以上
运动类APP进课堂前
1205426
总人数占比
60%27%13%
运动类APP进课堂后
2213246
总人数占比
11%66%23%
表3 APP进课堂对学生运动效果(生理上)调查表(n=1400)能否提高运动效果(生理上)
人数百分比
高(效果显著)
12462%
中(感觉一般)
4623%
低(效果很小)
2010%
无(没有效果)
105%
42%人觉得APP对于运动参与的积极性有着很大的激发程度,31%人认为对运动参与积极性有着中等程度的激发;20%人认为只有很少程度的激发自己的运动参与积极性,结果显示APP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使得更多学生主动的继续进行体育锻炼。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云南大学在实行APP与课程打分挂钩后,使学生对于运动更为重视并促进了运动参与程度
云南大学将学生的课外体育成绩与该APP挂钩后,学生在学习压力激励和
上接(第246页)
APP的使用促进下,增强了学生的重视程度,参与运动的促进力更加多元,运动的参与程度明显增强。
2. APP进课堂对于大学生的运动参与态度具有积极引导作用
APP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参与运动的频次,改变了由过去单一课堂教学,但课外没有有效干预措施的局面,这样课堂和APP结合的形式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具有积极作用。
3. APP进课堂对于大学生心理上和生理上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学生在使用APP后,在日常参与运动的次数增加,对学生形成锻炼习惯和
运动健身的意识具有积极作用。此外,在APP推广的两年时间内,云南大学学生体质测试中男女长距离项目、50米跑成绩有所上升,这与APP的推广有着必不可分的关系。
(二)建议
1.应加大APP在学生培养中的评价比重
通过两年的推广实践,APP的使用时效性开始显现,在今后的校园体育教学中应当适当增加APP在体育课程学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课外拓展中的比重,逐步引导学生树立全面发展,体育先行的学习观念。
2.应加强关于APP作弊情况的监管在推广期间出现了一人多手机打卡,代跑等作弊行为,学校和公共体育负责单位应当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减少和杜绝作弊行为。
3.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增强校园体育在学生中的认同感
学生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有赖于学校锻炼风气和氛围的熏陶,因此,要加强云南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加强校园体育制度保障,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保驾护航;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师生锻炼场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建设高水平运动队伍,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体育文化的认同感等。
参考文献:
[1]李兆锋.运动APP的功能与推广——以跑步类为例[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5.
郝一萍.运动APP“气喘吁[2]孙翼飞,
吁”[N].人民周刊,2016,05.
(通讯作者:朱永莉)
从体育教师的培训来看,关键是要让体
育教师多多参加一些足球方面的培训,可以将教师送到一些大学的足球专业去进行系统的培训以及学习,提升其专业素养。通过上述种种措施的采取,来让中学能够有一支更加专业的师资队伍,全面提升体育教师在足球教学方面的水准,实现足球教学质量提升。
(四)完善足球设施建设
中学需要给足球教学的开展创造良好的设施以及条件,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建设专门的足球场地,如果场地有限,无法建设标准足球场地,可以建设小号足球场地。从资金的来源来看,可以争取财政资金,也可以自筹资金,争取一些企业的赞助等。完善的足球场地可以让足球教学效果的提升事半功倍,
学生有场地进行实操锻炼,提升学生足球水平。另外就是足球设施包括但不局限于场地,还有很多其它的一些设施,例如,足球、护栏等,中学也需要根据足球教学的需要来采购。毕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善的设施是开展好足球课程的必要条件,中学需要想方设法为足球教学提供必要的各类设施,确保足球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结束语
在努力推动我国足球事业腾飞发展,建设一流足球强国的大背景下,中学足球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唯有不断提升足球教学水平,才能够更好地夯实足球强国建设的根基。本文提出的中学体育足球课程教学改进策略具体包括了足球文化、教学方法、队伍建设、设施完善
等措施,做好上述这些工作,更有助于提升足球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当然仅仅是做好本问题提到的几点是不够,本文所没有提到的策略,也需要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注意改进,例如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内容更新等。中学一方面要加强足球课程教学的理论探讨,另一方面也需要与其它学校加强交流沟通,汲取更多的教学经验,从而不断优化足球课程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涛.校园足球背景下中学足球教学的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4).[2]曹世铋.基于校园足球环境分析中学足球教学方式[J].考试周刊,2018(10).[3]李飞.初中校园足球教学中学生足球兴趣的培养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12).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