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工程质量控制的程序

工程质量控制的程序

来源:华佗小知识
工程质量控制的程序

1、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1.1建立

(1)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专指现场施工管理组织的施工质量自控体系或管理系统,即施工单位为;实施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和目标控制,以现场现场施工管理组织架构为基础,通过质量管理目标的确定和分解,所需人员和资源的配置,以及施工质量相关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形成具有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能力的工作系统。

(2)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是以现场施工管理组织机构为主体,根据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和业主方或总包方的总体系统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而建立的。

(3)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主要内容: 1)目标体系 2)业务职能分工

3)基本制度和主要工作流程

4)现场施工质量计划或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5)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 6)内外沟通协调关系网络及其运行措施

(4)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特点:系统性、互动性、双重性、一次性。

1.2施工质量合保证体系的运行:

(1)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应以质量计划为龙头,过程管理为中心,按照PDCA循环的原理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处置。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

(2)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按照事前、事中、和事后控

制相结合的模式展开:

1)事前控制:预先进行周密的质量控制计划;

2)事中控制:主要是通过技术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行为的自我约束和他人监控,达到施工质量控制目的;

3)事后控制:包括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质量偏差的纠正;

4)以上三大环节不是孤立和分开的,是PDCA循环的具体化,在滚动中不断提高。

2、掌握施工质量的预控方法

施工质量预控是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包括确定施工质量目标、编制

施工质量计划、落实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以及对各项施工生产要素的质量预控。

2.1施工质量计划预控

(1)施工质量计划是施工质量控制的手段或工具。

(2)施工质量的计划预控,是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思想,确定合理的施工程序、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法,以及制定与此相关的技术、组织、经济与管理措施,用以指导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活动。

(3)施工质量计划是施工质量的全面预控措施,作用有二:一是为现场施工管理

组织的全面全过程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二是成为发包方实施质量监督的依据。

(4)施工质量计划预控的重要性在于它明确了具体的质量目标,制定了行动方案和管理措施。

(5)施工质量计划方式有三:《施工质量计划》、《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

(6)施工组织设计,其特点在于能较强地反映施工质量控制的层次性、技术性、包容性和可操作性。以施工技术方案为核心。

(7)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的范围和编制的时间不同,其内容和深度要求不同。投标阶段一般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大纲工施工方案,目的在于获得中标承包权。开工前进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应满足指导现场施工,进行施工管理的质量、工期、成本、和安全目标控制的需要。

2.2施工准备状态预控 (1)施工准备按其性质分类: 1)工程开工前的全面施工准备 2)各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的施工准备 3)冬、雨季等季节性施工准备。

(2)施工准备状态是施工组织设计或质量计划的各项安排和决定的内容,在施工准备过程工施工开始前,具体落实到位的情况。

(3)全面施工准备阶段,工程开工前各项准备: 1)完成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2)施工组织设计或质量计划向现场管理人员和 作业人员传达或说明;

3)先期进场的施工材料物资、施工机械设备是否满足要求; 4)是否按施工平面图进行布置并满足安全生产规定; 5)施工分包企业及其进场作业人员的资源资质资格审查; 6)施工技术、质量、安全等专业专职管理人员到位情况,责任、权力明确;

7)施工所必须的文件资料、枝术标准、规范等各类管理工具。 8)工程计量及测量器具、仪表等的配置数量、质量; 9)工程定位轴线、标高引测基准是否明确,实测结果是否已经复核;

10)、施工组织计划或质量计划,是否已经报送业主或其监理机构核准。

(4)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作业准备:

1)相关施工内容的技术交底,是否明确、到位和理解; 2)所使用的原材料、构配件等,是否进行质量验收和记录; 3)规定必须持证上岗的作业人员,是否经过资格核查或培训; 4)前道工序是否已按规定进行施工质量交接检查或隐蔽工程验收;

5)施工作业环境,如通风、照明、防护设施等是否符合要求; 6)施工作业所必须的图纸、资料、规范、标准或作业指示书、要领书、材料使用说明书等;

7)工种间的交叉徇衔接、协同配合关系,是否已经协调明确。 3、施工质量的验收方法 (1)施工质量验收的依据

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工程施工图纸;工程施工质量统一验收标准;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设法律法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2)施工过程的质量验收:

1)施工过程的质量验收包括:检验批质量验收;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属竣工验收。

2)检验批质量验收:检验批是按同一的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

方式汇总起来供检验用的,由一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可按楼层、施工段、变形缝等进行划分。

检验批的验收应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

检验批合格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据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验纪录。主控项目合格率100%。

3)分项工程质量验收:

分项工程应按主要工种、材料、施工工艺、设备类别等进行划分;

分项工程应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进行验收;

分项工程质量合格标准:分项工程所包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的质量验收纪录应完整。

4)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分部工程划分应按专业性质、建筑部位确定。

分部工程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分部工程的勘察、设计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和施工单位技术、质量负责人也应参加相关分部工程验收。

分部工程质量合格标准: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质量控制资料应完;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和设备;安装等到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抽样结果应符合有关规定;咸观质量验收应符合有关要求。

5)施工过程质量验收中,工程质量不合格时的处理方法:

经返工重做或更换器具、设备的检验批,应该重新进行验收; 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仳,应予以验收;

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够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

经返修或加固处理的分项、分部工程,虽然改变外形尺寸,但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可按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后仍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分部工程、单位工程,严禁验收。

技术管理制度是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的作用是把整修企业的技术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保证技术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地开展,从而完成技术管理的任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