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导航
内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时:1 主备:刘军杰 孙淑玲 审核:高三地理组
课标解析
1 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 举例说明某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3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4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知识梳理
一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 地理环境由 、 、 、 、 、 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 、相互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2 地理要素通过 、 和 等过程进行着 和 。 3 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 ,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 。生物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 作用。
4 地球早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 、 和氨。一般认为,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 的作用。 二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如 、 等。 2 生产功能 (1) 概念
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 。 (2)光合作用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 、大气提供 和 ,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 及 光合作用通过 和 的交换,将 、 、 、 、 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出 。
(3)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 和 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 的能力。
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 ,一个要素的演化 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自然地理要素具有 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 ,是 的重要表现形式。
2 在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中,受人类直接影响相对较小的是 ,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
1
是 和 。
巩固检测
图中若a是绿色植物,读图完成(1)――(2)题
(1) 该图示的含义是 ( )
A呼吸作用 B分解作用 C光合作用 D化合作用
(2) 如a在黄土高原,且植被遭到破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易产生荒漠化 B易使黄土质地变松 C易产生水土流失 D易形成酸雨
CO2 a O2 要点总结
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形式
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2、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可指导实践,如在生态脆弱的山区,应注意对植被的保护,以防因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3、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产生了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
4、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形式来进行的。 水循环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物质循环简图 生物循环 地壳物质循环 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 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 沉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 环节
2
能量 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 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光合太阳能――→化学能作用分解――→热能 呼吸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
意义 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
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整体性举例说明 的表现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地理要遵循自然地理素的变环境的整体性化会规律,并以此“牵一指导人们的生发而动产、生活实践 全身”
3
典例剖析
据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假若下图表示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填出相关内容。
(2) 生态系统的变化回影响地貌过程。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市由于 形成的。
(3) 从以上两实例看出,陆地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是
① ② 气候要素
地表水 地貌 土壤 植物
降水 解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正确理解其含义,应把握两点:①陆地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虽然不同地区间的环境要素的具体特征不同,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和制约性特点是相同的。
答案:(1)少 较大 戈壁砾漠 有机质含量少 稀少(2)植被多遭破坏,加速了流水侵蚀 (3)见解析
分层训练 A级
1生物循环过程能够促使自然界的( )
①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 ②能量不断流动转化 ③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减少 ④二氧化碳和水不断增多 A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关于生物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改变了大气圈和水圈成分
B生物促进了环境中物质的迁移运动
C生物的呼吸作用是其改造环境的根本原因 D生物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
3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 ①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②陆地环境各要素虽然构成一个整体,但是它们是存在与发展的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④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4下列体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 A我国东南降水多,西北降水少
B冬季海南岛气候温暖,而黑龙江却江河封冻
C西北内陆距海远 降水少 内流河多 气候干燥 风力作用强 多戈壁、沙漠 D赤道地区降水多,气候温润;副热带地区降水少,气候炎热;极地地区降水少,气候严寒。 5每天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却基本稳定,是因为( )
A大气本身具有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 D生物要素具有平衡功能 6下列环境问题的形成与森林破坏无关的是( ) A某河流近年含沙量增大 B某地区地下水被污染
C某山区地下水位持续降低 D地表水土流失加重,气温年较差增大
B级
7. 读 “光合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F箭头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他们呼吸的能量和物质是:
A
C (2)箭头D、E、G表示的是 D
(3)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4)绿色植物通过上述过程,把环境中的 物合成 物, 同时把 能转化成 能,贮藏在 中。
5
B F
E G
C级
8.读“环境问题”示意图,回答:
(1)将下列答案的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A气候变化 B水旱灾害增多 C农业减产
D土地肥力下降 E威胁人类生存 F全球变暖
环 水土流失加剧 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① ⑤ ② 境 滥伐
(2)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要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必须走 为实现这一目标,公众参与是一个重要方面,下列哪些行动符合这一要求( )
A、 实行垃圾分类存放
B、 充分享受生活,购买象牙雕刻的工艺品 C、 逢年过节,给亲朋好友寄送贺卡 D、 出门乘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 E、 购物时,自备布袋或篮子
F、 建议家人购买汽车,提高消费档次
6
森林 大气中的 CO2增多 沙暴盛行 ③ 恶 ④ 沿海低地被淹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干旱地区更干 化 ⑥ 1.A 2.C 3.D 4.C 5.B 6.B 7.B 8.C 9.B 10.A 11.B 12.C 7.(1)、太阳能 CO2 O2 地下水 G、 (2)、植物蒸腾 水汽蒸发 降水
H、
光 (3)、6CO2+6H2O C6H12O6 +6O2
叶绿素
I、 (4)无机 有机 太阳 化学 有机体
J、 8.(1)① B ② D ③ A ④ F ⑤ E ⑥ C
K、 (2)可持续发展道路 ADE
解析: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分解作用是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化合作用是把矿物质合成有机物质。
(2) 土高原土质疏松,且夏季多暴雨,加上植被破坏,易产生水土流失。 答案: (1) C(2)C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