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枣庄二中2010级 “三六五”教学模式导学案(地理)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了解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能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物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的分析,理解地理环境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结合实例分析,掌握由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对水库建设的辩论,树立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体会自然的和谐美,养成善待环境,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探究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能力。

<重点>1.生物(尤其是植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中各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举例分析

<难点>理解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 <自主预习>

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

(1)自然地理要素: 、水、_____、______、______、地形等。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交换过程:地理要素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过程,进行着________和_________,形成一个相互_____、相互______、相互_______的整体 (3)生物的作用:

①改造大气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造水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改造岩石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循环 ①概念: ②示意图:

微生物 环境 植物 动物 1 高一地理备课组

枣庄二中2010级 “三六五”教学模式导学案(地理)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 (1)生产功能 定义:

表现:__________。植物提供_____;大气提供_____;土壤、水圈岩石圈提供______ 特点:

(2)平衡功能 :自然各地理要素通过_____和____,使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保持_____的能力 特点:

<合作探究>

藏羚羊的生存环境,数量变动的原因?其数量是否保持稳定?P86活动

<当堂检测>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2.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必须考虑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环境的资源系统,这主要依据自然资源的 ( )

A.分布的地域差异性 B.整体性 C.不可替代性 D.数量的有限性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表现在 ( ) A.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B.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地理要素本身预备的平衡功能 C.无人类干扰时,一定范围内各物种的数量基本稳定 D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4.下列说法,符合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 ) A.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B.当森林被大量砍伐时,可以使温室效应减弱 C.热带雨林地区毁林造田,导致土壤侵蚀加剧 D.地理环境各要素在空间上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5. 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 ) A.植物的呼吸作用 B.动物的呼吸作用 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植物的光合作用

6. 由于水土流失,导致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发生的变化有( ) A.土壤肥力下降 B.植被覆盖率上升 C.地方气候趋于湿润 D.地表形态趋于平坦

2 高一地理备课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