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学习目标: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学习难点: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然地理环境

阅读教材70页图3—3,回答下列问题并完成资料79页填空。 1.自然地理环境中有哪些圈层?

2.各圈层间通过哪些循环使彼此间进行联系与作用的?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表现之一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和变化,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探究问题1: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材料: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200mm。主要原因是距海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为温带性气候。

思考:那么在这种干旱环境下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的状况如何呢? 填关联词:

深居内陆————气候— 水文___________________

1

植被——————————土壤

地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教材70页图3—4左侧小字,联系实际说明整体性的第一个表现。 总结:各要素在长期的演化历史中,彼此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系统

表现之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探究问题2: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

材料:从有文字记载,黄土高原就属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时期,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众多比较清澈,枯水季流量也较大。但随着人口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到明清 后,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大大加强。森林只零星的分布在偏僻的山区。

思考: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使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度砍伐、开垦、放牧等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加大 想一想: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中下游地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表现之三——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

气候 水文 土壤 生 物 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练习: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河流上中游砍伐森林→ 河流上中游__________→ 河流______增加→

地貌

下游河道______________ →河道_________能力降低→洪涝

→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河” → _________升高→土壤________化

实践活动理论探究:读教材70页图3—3,回答1——3题。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的形成为例 读教材70页图3—3,回答: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

土壤联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四大圈层,是联系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中心环节,所以,土壤成为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从土壤的形成过程就可以反映出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_______,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_______。 读图3-6,完成以下填表 自然要素 岩石 生物 水 大气

探究:1、成土过程:阅读教材72页,填下列空中的关键词。

裸露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耕作土壤 2、成土母质与土壤: 阅读教材72页,思考:

①何谓成土母质?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风化物

2

②成土母质和土壤有何区别和联系? 3、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 成土母质的粒度 颗粒较细的母质 颗粒较粗的母质 残积物和坡积物 洪积物和冲积物 土壤质地 4、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与土壤中的化学元素的关系 成土母质 基性成土母质(二氧化硅含量在 对土壤的作用 _____________的岩浆岩) 酸性成土母质(二氧化硅含量在 _____________的岩浆岩) 总结: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例:我国西北内陆的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和地貌等要素的相互关系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例:“砍伐森林”或“植树造林”来说明。

(3)某一要素的变化,还会影响其它地区的地理环境 例:“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带给黄河下游的影响” 课堂练习:79页填空;“扣基础自落实”1——7题

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答案:

一、河流:河流含沙量增加;水位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洪涝灾害。 动物:失去栖息地,被迫迁移。

地下水:渗入的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降低 土壤:有机质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变贫瘠。 地下水:渗入的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降低 二、活动:

1.覆盖一层草皮的土堆边缘沉积的泥土少,而未覆盖草皮的土堆边缘沉积的泥土多。这说明草皮能减弱流水的侵蚀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2.只要在土堆上放置一些覆盖物,就可以保持土壤不被水冲走。 3.最好办法是增加地表植被。 三、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

土壤联系了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四大圈层,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所以,土壤成为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从土壤的形成过程就可以反映出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区别: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物,不具有肥力。 而土壤具有肥力。

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氮除外)的最初来源。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极其重要影响。

母质颗粒较细-----------土壤质地较细(粉砂、粘粒多,砂粒少) 母质颗粒较粗------------土壤质地较粗(砂粒多,粉砂、粘粒少) 化学组成: 母质的化学成分,决定土壤中化学元素和养分。 基性岩母质------------土壤中铁、锰、镁、钙含量高(钙最高 酸性岩母质-----------土壤中硅、钠、钾含量高

3

答案:

一、河流:河流含沙量增加;水位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洪涝灾害。 动物:失去栖息地,被迫迁移。

地下水:渗入的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降低 土壤:有机质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变贫瘠。 地下水:渗入的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降低 二、活动:

1.覆盖一层草皮的土堆边缘沉积的泥土少,而未覆盖草皮的土堆边缘沉积的泥土多。这说明草皮能减弱流水的侵蚀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2.只要在土堆上放置一些覆盖物,就可以保持土壤不被水冲走。 3.最好办法是增加地表植被。 三、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

土壤联系了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四大圈层,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所以,土壤成为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从土壤的形成过程就可以反映出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区别: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物,不具有肥力。 而土壤具有肥力。

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氮除外)的最初来源。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极其重要影响。

母质颗粒较细-----------土壤质地较细(粉砂、粘粒多,砂粒少) 母质颗粒较粗------------土壤质地较粗(砂粒多,粉砂、粘粒少) 化学组成: 母质的化学成分,决定土壤中化学元素和养分。 基性岩母质------------土壤中铁、锰、镁、钙含量高(钙最高 酸性岩母质-----------土壤中硅、钠、钾含量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